下书看 > 超气人影帝不为人知的那些年 > 第237章 放轻松些

超气人影帝不为人知的那些年 第237章 放轻松些

    李洛一直以来的标签都是“正能量艺人”。

    这点和他阳光健气的外在形象脱不了关系,和他话多自来熟的性格脱不了关系。

    但和黄宇的精心打造更脱不了关系。

    在家躺了一周,李洛被黄宇拉出来参加公益基金的活动。

    ——是当初以李洛的名义创办的星河基金。

    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是医疗健康,支持罕见病的科研活动。

    当初李洛设立的时候也抱了一些私心,想着会不会有机会遇见更多和他有着相同系统的人。

    如果不能,如果能把钱花在科研上,让机构们能够获得更加精准的医疗器械,突破疑难杂症,给自己积点福也是好的。

    对于这个基金,虽然是李洛发起的,但李洛实在是没有时间管理。目前是找了专门的运营团队进行管理。

    李洛之前有专门了解过。

    目前基金主要是在与国家罕见病诊疗中心和985\/211的医学院合作。设立了专项基金,每年进行审核和择选,进行科研奖励和患者救助,并对能够公布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信息公开。

    同时基金还与高校合作,建立“科研实践基地”,协助校企合作,助力产学研一体化。

    至少整个基金的内容听上去冠冕堂皇的,整挺好。

    他的钱也每天跟流水一样哗啦啦的减少着。

    ——没错。

    在这支他设立的基金里,李洛的主要作用只有两个:一、给钱,很多钱,足够的钱;二、在适当的时候露脸,搞活动提高知名度。

    而今天,就到了需要他露脸的时候。

    *

    大厅很亮。舞台正中高悬着蓝色横幅:「星河罕见病科研支持计划发布会」。

    李洛在众人注视中走上台,一时间镁光灯此起彼伏。

    他习惯这种注视。

    这几年,他的脸出现在太多场合:商业大片发布会、电视剧预告、综艺名场面、咖啡广告牌……可今天不同。

    他的笑略微调整了一个角度——不那么“精致营业”,多了一点点尊敬。

    李洛望向台下那些举着拍摄设备的镜头,也看见了一排排身穿白大褂的年轻科研人员。

    清一色的985\/211博士生啊!

    李洛会向每一个聪明的脑子致敬。

    *

    主持人站在舞台一侧,用沉稳清晰的声音开启了发布会的序幕:

    “尊敬的各位来宾、科研代表、媒体朋友们,欢迎大家莅临由星河基金主办的‘星河罕见病科研支持计划’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医疗健康事业的关注与支持。今天,我们不仅将正式公布本年度的支持计划细则,也将见证几项阶段性科研成果的发布。”

    掌声响起,李洛站在台侧,礼貌地鼓了鼓掌。后台的工作人员轻声提醒他准备上台。他抿了口水,站直了身体,面上的笑容不变,但眼底确是带了几分真实的敬意和沉静。

    轮到他上台时,主持人以简短但极具分量的介绍作为引子:“让我们欢迎星河基金创始人、公益大使李洛先生上台致辞。”

    李洛走上讲台时,脚步不快,刻意压下了明星惯有的张扬感。

    今天这场发布会,他并不是主角。

    站定后,他扫了一眼台下,密密麻麻的人,有医生、教授、媒体、还有几位罕见病患者的家属。

    每一个眼神都认真得像在看一场学术报告,而不是娱乐活动。

    李洛开口了,声音温润,不急不缓:

    “大家好,我是李洛。很高兴,也很荣幸,今天能以发起人的身份站在这里,见证‘星河罕见病科研支持计划’的阶段成果,也向大家汇报星河公益基金今年的支持方向。”

    “说实话,我不是专业的医学研究人员,也不是管理基金的专家,我只是个普通人,有幸拥有一点资源,所以想做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设立这个基金,一开始是出于一种对未来的好奇和责任感。我一直相信,科学和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力量。”

    “我曾拍过一部关于失聪小孩的电影,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失聪的小孩。那个孩子戴着助听器第一次听见声音时,脸上的笑容让我很久都忘不了。那一刻我意识到,科研不仅仅是数据和试剂,它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媒体按下快门。

    这句话,是公关部让他说的。可这一次,他说得很真。

    “我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罕见病,也多多关注那些在实验室深夜里奋斗的年轻人。真正的奇迹,是他们做出来的。”

    “这几年,我们和国家罕见病诊疗中心、高校医学院的合作逐渐深入,看到了很多了不起的研究,也看到了很多普通家庭的坚强和希望。今年我们将继续投入不低于20亿元的资金,设立专项课题支持,尤其是对遗传代谢类罕见病的精准诊疗研究。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扩展与高校的科研实践合作,为年轻研究者提供更多支持和平台。”

    台下掌声渐起,有人认真记着笔记,有记者按下快门。

    李洛继续说道:“今天,我们也请到了几位过去一年中各大高校表现突出的科研团队代表,他们的研究让我感到非常敬佩。接下来,我也会和大家一起,见证他们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和颁奖仪式。”

    掌声响起,李洛朝站在最前面等待上台的博士生团队轻轻点头。

    可站在第一位的女生微微一愣,迅速低头,手指绞着白大褂边角,看上去很是紧张。

    女生大概二十七八岁,脸上没什么妆容,一副黑框眼镜压在鼻梁上,整个人看起来就像科研楼常年见不到太阳的那类典型研究人员。

    李洛在看材料的时候有看到对方的资料。

    林栖,Z市医科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今天是作为“多癌种早筛标志物识别与建模”团队的代表上台发言的。

    李洛以为林栖是因为面对聚光灯太过紧张。

    “紧张吗?”李洛问道。

    对面的林栖猛地抬头,眼神像被强光照到的小动物,慌张又茫然。

    李洛却笑了笑,“不要紧张,我才是超级紧张。我都不知道面对一堆我看都看不懂的专有名词我怎么敢当形象大使的。

    后面的环节都是你们的舞台。或许不能用舞台,你们也不是来表演的。你就想着,你只是来告诉大家,什么才是真的值得被看见的成果。那些数据,那些你们熬夜拼出来的东西,你们肯定再熟悉不过了,放轻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