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超气人影帝不为人知的那些年 > 第277章 回声

超气人影帝不为人知的那些年 第277章 回声

    一周后,Z市下了整整一夜的雨。

    次日清晨,天光依旧昏沉,云压得很低,像是世界不愿醒来。

    林栖的葬礼在郊区的殡仪馆举行,低调、简单,只有少数亲友到场。

    没有挽联、没有空泛的致辞,也没有谁刻意煽情地哭喊。

    灵堂正中摆着她的遗像,白底蓝衫,眉眼柔和,嘴角带笑,像是一个还在科研楼写着数据分析报告的青年研究员,而不是刚刚病逝的三十岁女子。

    她的癌症早就已经到了晚期,医生对于她能够撑这么久甚至可以说是惊讶的。

    她身体一天天地变得透明,像被生活一点点抽空光亮的灯泡——这一个礼拜,李洛看着林栖的身型越来越消瘦,体重骤减,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劲,没有胃口,再到最后甚至已经下不来床了。

    她不是没有痛,她只是不再说。

    李洛是第一次如此真切地去感受生命的流失。

    却发现自己其实对这样生命的流失,其实无能为力。

    *

    葬礼是李洛帮忙操办的。

    他尊重了林栖生前对他说的那些安排——等她死后,再将她离世的消息告诉她的父母。

    她不想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一直看到泪水。

    “我要是知道他们在我走之前哭着给我喂水,我会更难受。”她那时候虚弱地笑了笑,“我宁愿让他们觉得我在外地工作太忙,没空打电话。”

    她最后一次清醒时握着李洛的手说:“你帮我选一张好一点的遗照,别太严肃,别太美颜,就用那个我们去看日出时候拍的那张照片吧。那时候,我真的挺开心的。”

    李洛在林栖死后第一时间通知了她的父母。她的父母听到噩耗的第一感受就是崩溃,在电话里就已经哭得泣不成声。

    “怎么会这样啊?”

    “林栖不可能啊——”

    “她怎么会突然就死了?我不相信。”

    中国人一生的精神内核就是考虑长远的以后,一辈子从出生就在计划未来,拼命的想要按照计划好的那样行进。

    可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不是所有人都有以后,人是会突然猝不及防的死去的,不是所有计划都能实现,不是所有人都拥有未来。

    中国人总爱想怎么老去怎么死,却不想该如何活,该如何做自己。

    人生得意须尽欢,人活在日常里,而不是对未来的空想里。

    *

    程心来的时候穿着一身黑衣,长发披在肩上,眼神沉静。

    她和林栖这段时间已经很熟了。

    因为太过熟悉,所以她也太明白林栖所经历的每一阶段,所压抑的每一滴疼痛。

    特别是——碰巧也是癌症。

    她站在灵堂前许久,静静看着那张遗像。

    程心指尖缓缓摩挲着林栖遗像下方的白菊,那张照片太平和了,仿佛林栖从未承受过那些难以言说的痛苦,而是就这样平和、温柔地睡着了。

    她眼眶泛红,许久没有说话。

    直到李洛站到她身侧,才听到她轻声开口:“你知道吧,钱钊当时……也是癌症,发现的时候也已经是晚期。”

    李洛怔了一下,默默点头,没有插话。

    程心的声音很轻,却沉得像深水:“她最后一个星期,整天都在昏睡。有时候清醒也不认识我了。她不肯让我帮她擦身,哪怕已经不能动了,也会因为难堪而掉眼泪。”

    她眼神没有聚焦,像是越过了眼前的遗像,看向遥远又潮湿的记忆:“我每天都躲在医院楼道的吸烟区哭,有一次哭到没力气站起来,是旁边的清洁阿姨扶了我一把。”

    “但我后来才意识到,钱钊当时需要的可能并不是我的痛苦,而是我的平静。”她缓缓看向遗像,“她需要知道,需要得到确认,需要我可以接受她的离去,她能够安心地离去。”

    “这些,我都没有做到。是林栖在前几天跟我聊到得癌症的感受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的。”

    “林栖说,不要为我难过,不要为我流泪,否则我会不得安宁的。”

    她哽了一下,低声说:“对于我们活着的人,最重要的是学会接受死亡。”

    李洛听着这些话,沉默地点头,“我们都在学,不是吗?”

    “但这太难了。”程心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将情绪压回去。她知道今天不是为她哭的日子,但那种共鸣,仍旧让她喉头泛苦。

    *

    站在不远处的,是陈思言。

    他穿着一身深灰色的风衣,站在不远处,没有打扰他们三人的对话。他眼神落在李洛手里攥紧的那束白菊上,久久没有移开。

    直到李洛走到他身边,轻轻牵住了他的手。指尖微凉,却很坚定。陈思言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李洛的手握得更紧。

    他知道李洛近一个月几乎没有睡过完整的一觉,知道他是怎样一遍遍从档案袋里翻出林栖的检查报告、营养单、药物清单,又怎样在深夜洗碗的时候偷偷蹲下去抽泣。

    今天,他无需多说,站在这里,和李洛一起,送林栖最后一程就足够了。

    *

    意料之外的,冷曜也来了。

    他比其他人到得都早,一身素灰的长呢大衣,衣角带着未干的雨意。

    他站在林栖遗像前,发了很久的呆。身影静得像一块被潮湿空气浸泡的岩石。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该说些什么,或者说,配说些什么。

    他曾亲手揭开过那些真相,也曾是将林栖一步步推向地狱的人。他的父亲,是压垮顾屿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害了实验室那么多优秀实验员的间接凶手。

    而他这个隐形的刽子手,能够站在这个灵堂里,面对着林栖的遗像鞠躬致敬,就已经是林栖对他最大的宽恕。

    他低下头,长久地凝视着那张照片,像是想要向一个不在的人说一句迟来的“谢谢”,又像是在请求某种无法言说的“原谅”。

    风吹过白幡,撩起他衣角。他在遗像前留下一枝白菊,转身离开,没有留下任何言语。

    *

    那天的告别仪式结束后,没有任何官方代表到场,也没有科研界的代表讲话。

    一切都静悄悄的,只有亲友之间交头接耳,说着有关她的只言片语。

    没有谁大声哭出来,但每个人都在默默落泪。

    特别是同一个实验室,其他几个同样患了癌症的同僚。

    有些是早期,还有治愈的可能性,正在积极配合治疗。

    有些发现得太晚,已经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目前也只是在等死。

    看着林栖,就像是在看自己不远的将来。

    *

    灵堂的香火慢慢燃尽,风吹动白幡,带起一阵阵低回的哀音。

    李洛回身看了眼站在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程心、陈思言、陈思行、黄宇——每一个人都带着各自的悲伤、各自的悼念。

    他忽然意识到:

    林栖不是一个人走的。

    她带走了许多人的记忆,也留给了许多人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李洛低声开口:

    “谢谢你们今天来。”

    “她,会知道的。”

    *

    那场雨下了整整三天。

    雨停后,Z市天清气朗,春寒还在,但已经闻得到泥土和草的味道。

    新的季度开始。

    新的项目立项,新的课题公示,新的研究预算又被重新划分。

    一切似乎如常,又似乎什么都变了。

    李洛的基金会在年初重新设立了一个新的青年科研奖项,专门奖励在伦理透明、科研反思方面做出贡献的青年研究者。

    奖金并不高,他给这个奖项起名:“晨星”。

    “看日出的那天,她说自己是夜里的人,很少能见到阳光。”李洛在命名理由里写道,“但我觉得她是早晨的星,是最暗的时候闪一下,然后熄灭——却足够唤醒很多人。”

    黄宇吐槽他:“你现在文艺到爆炸,赚了钱不买房不炒股,就拿去搞清流。”

    李洛咬着吸管淡淡一笑:“总比把钱花给行尸走肉的机构好。”

    春日新芽正悄悄地爬上枝头。

    地下埋着许多沉默的人,但地面上的人——还在走路,还在说话,还在活着。

    这就已经是回应

    也是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