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 > 第715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县?

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 第715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县?

    罗峪笑了,有人这就是最好的消息。

    “你们去通知周围的所有人,就说此处可以领取食物,让大家都过来!”

    他对面前这些人说道。

    一听到可以领取食物,周围的人一拥而散。

    罗峪的手臂轻轻地动了动,一个黑衣人出现在他身边。

    “去南五台山,调拨一些粮食过来,另外……去长安城通知郑胖子,让他想方法尽量多的购买一些粮食送到并州!”

    “是!”

    黑衣人应了一声,快速的离开。

    从南五台山调拨粮食至少需要好几天,罗峪只能先去当地的县衙借粮。

    让罗峪没想到的是,当地的县衙居然看起来也像是一个破落户,门口的衙役看起来似乎都有些有气无力的样子。

    “我要见县令大人,麻烦两位小哥通报一声。”

    罗峪站在县衙大门口。

    “你是谁啊?是要报官还是别的事?”

    面前的衙役打量着罗峪。

    “报官!”

    罗峪想了想之后回答。

    “报官的话,直接敲升堂鼓就行了!”

    衙役提醒道。

    罗峪扭头看了看旁边的一个破鼓,他走过去敲了敲,别看着鼓破旧不堪,但是敲起来确实挺响的。

    过了一会,一声高呼的升堂就传了出来。

    两个衙役带着罗峪走进了县衙大堂。

    “何人击鼓?”

    县令看着面前的罗峪。

    “县令大人,是我击鼓!”

    罗峪回答。

    “你有何冤情?”

    县令继续问。

    “我要为本县百姓鸣冤……”

    “县令大人身为百姓父母官,居然视百姓民生于不顾,造成本地百姓大量流失,难道不应该告么?”

    罗峪说完这句冠冕堂皇的话,他感觉自己就像是电影里面的二傻子。

    面前的县令也愣住了,他严重怀疑面前这个年轻人是一个神经病。

    “胡言乱语!”

    “本县已经数次和刺史大人上书,请求划拨粮食赈济灾民,可是我并州连年遭灾,哪怕种了粮食也是颗粒无收,就连刺史大人也毫无办法……”

    “就算朝廷划拨下来的粮食也如杯水车薪,也只能解一时之急而已!”

    县令猛地一拍桌子,冲着罗峪呵斥道。

    呵斥归呵斥,这话语里面的无奈也是真无奈。

    这老天不让你产粮食,他一个县令能有什么办法?

    “县令大人,您难道只想着求援,而不想着自己解决本县的麻烦么?”

    “您这县令当的可真的是容易啊!”

    罗峪微微一笑。

    面前的县令直接就怒了,他猛地站起身,冲到了罗峪的面前,抬手指着罗峪的鼻子。

    “可恶!”

    “黄口小儿居然敢诋毁本县?你可知本县亲自走遍了本县各地寻求解决办法,依旧是一无所获!”

    “你真以为本县是那种尸位素餐之辈吗?”

    罗峪退后了一步,不是他怕了,而是这位县令大人说话的时候,口水都喷到自己脸上了。

    “县令大人,我有一法,可解决民生问题!”

    他说道。

    “你?”

    面前的县令微微一愣,他上下打量罗峪,就凭罗峪身上的衣衫,就能看出这个年轻人不是一般人。

    “你到底是何人?”

    他谨慎的问。

    “我来自南五台山,来贵县这里只为开采石炭而来!”

    “我希望县令大人全力支持我,而我将在本县大量雇佣劳工,为他们提供食物和工钱,为州府缴纳的矿税之中也会有两成上交贵县!”

    罗峪沉声说道。

    县令眼前一亮。

    “你可以雇佣多少人?”

    “有多少,我雇佣多少!”

    罗峪回答。

    他估摸着这个县的人数充其量不会超过五千,在没有机械的加持下,五千人采矿并不算多大的规模。

    “好!”

    “你需要本县为你做什么?”

    县令激动地问。

    “发布一道通告,让有劳动能力的人前往我的矿场做工,除了管一日两餐之外,还有两个铜钱的工钱……”

    “男女不限,老少不限,你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哪怕是孩童,只能干最轻的活计,也可保证一日两餐!”

    罗峪非常痛快的说道。

    “这位公子,你确定可以保证你刚刚所言吗?”

    “本县虽然人口大量流失,但至少还有数千人的规模……”

    县令怀疑的问。

    罗峪也懒得废话了,直接将并州刺史的采矿凭证拿了出来。

    “县令大人,请看!”

    县令接过来仔细的看了看,确定是刺史亲自下发的采矿凭证。

    “如此甚好!”

    “我即刻发布通告全县……”

    他转身就要亲自去写通告。

    “县令大人,还有一件事,如果您不能帮忙,这通告暂时也就别着急发布了。”

    罗峪拦了一下。

    “何事?”

    县令以为罗峪还有什么特殊要求,他紧张的询问。

    “我想要和县令大人借一些粮食,五天后原数归还!”

    罗峪说道。

    县令愣住了。

    县衙里面肯定是还有一些粮食储备的,毕竟每个县衙按照大唐律法规定都有粮仓,户部划拨的粮食,会暂时储存在这里。

    “公子要借多少?”

    “那就要看县令大人会给我召集多少劳工了,最好是有多少借多少!”

    罗峪回答。

    县令倒吸一口冷气,将粮仓的余粮借出去,这个危险太大了。

    万一面前这个年轻人不能归还,那他这个县令的脑袋就得掉。

    “这……”

    他犹豫再三,无法做主。

    “县令大人,您可以先慢慢考虑,不过麻烦您暂时先借我一百袋粮,我有急用!”

    “您可以即刻和并州刺史上报,并州刺史会告知你该如何做的……”

    罗峪一看对方磨磨唧唧,就知道借粮这件事超出了这个县令的职权范围。

    面前的县令看着罗峪,一百袋粮倒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好吧!”

    他点头同意了。

    很快,一百袋粮从县衙的粮仓运出,几辆牛车拉着前往罗峪找到的那个村落。

    等罗峪回来,那些出去喊人的村里人也回来了,他们带回来了几百人,这几百人无一例外都是骨瘦如柴的模样。

    年轻人很少,大部分都是老人、女人、孩童。

    “大人,能喊的人都喊来了,剩下的距离太远,等我们吃过了粥,再去喊吧……”

    一个干瘦的男人赔笑着对罗峪说道。

    罗峪微微点头。

    “起锅,熬粥……”

    他大吼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