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渣的逆袭 > 第100章 劝降

明渣的逆袭 第100章 劝降

    天色已晚,江宁南城。

    从江宁满城到三山门,一条内护城河与南京南城墙,将城南分出一小块来,其中火光熊熊,士卒执戈而守,如临大敌。遇到城中单身出门者,无论是妇女还是孩子,看到了便当场抓捕搜掠或当场格杀,不时有哭喊声和喊冤声响起。

    “任何人不得外出!”

    “集市关停!”

    “搜捕细作!”

    “全城宵禁!有夜行者,即可抓捕,追而杀之!”

    几乎是在城破的第一时间,江宁巡抚慕天颜,立刻就传下了军令。

    上官军令,有些士卒正好狐假虎威,拷掠良民,敲诈勒索,一时鸡飞狗跳,乱糟糟一片。

    江宁南城,巡抚衙门。

    江宁巡抚慕天颜坐在椅子上,眉头不展。

    叛军破城后,破了城北清军大营以及江南总督府,但并没有进攻南城的江宁巡抚衙门。慕天颜逃到城墙上,南城风平浪静,他又回了巡抚衙门。

    “城中怎么了,怎么火光冲天的?还烧了这么久?”

    慕天颜不耐烦地问道。

    “回大人,城墙上的士卒回报,叛军正在城北大营教场上焚烧尸体,还唱什么“满江红”,从黄昏到现在一直这样!”

    卫士的话,让慕天颜心烦意乱,拍了拍桌案。

    “废话太多!叛军没有攻打满城吗?”

    《满江红》、岳武穆……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叛军又是《满江红》,又是焚烧尸体鼓舞士气,看来是要攻打满城了。

    “回大人,没有!”

    慕天颜眉头紧皱,摆了摆手。

    “出去!出去!”

    满城刚刚传来消息,满城三日后与叛军交换人质。双方虚情假意,互相敷衍,也许下一刻就是刀兵相见,血雨腥风。

    卫士出去,邱浩进来,慕天颜忧心忡忡,忍不住抢先问道。

    “邱浩,叛军没有攻打南城吧?”

    “回大人,叛军撤到了城北大营,没有攻打满城,也没有攻打南城。沿护城河都有士卒把守,大人可以放心。”

    邱浩回道。

    叛军没有攻打南城,让他暂时心安。

    不过,叛军如此凶猛,一日破城,出乎他的意料。

    “城中没有什么骚乱吧?”

    “回大人,没什么,不过有几户不让兵卒入屋查看,双方发生了冲突,对方各死伤了几个,想要闹事,被关了起来。”

    “死伤几个人算得了什么?叛军凶猛,一旦有细作附逆,江宁全城都跟了叛贼。要是再闹,全他尼昂的抓起来!”

    慕天颜没好气道。

    杀几个刁民,实在是平常不过,尤其是叛军兵临城中,防微杜渐,理所当然。

    “大人,你说,叛军能攻下整个江宁城吗?”

    邱浩小心翼翼问道。

    慕天颜摇摇头:“孰难预料。不过叛军来势汹汹,他们既然能破了南京城墙,满城与巡抚衙门,恐怕也守不住!”

    邱浩的脸色,立刻一变。

    “大人,总督大人与额楚将军他们,放了李若男吗?”

    要是让王和垚查出来,是他作祟告发的李若男,他恐怕死无葬身之地。

    “李若男是唯一的人质,额楚他们怎么可能放人。如今额楚还在拖延,等着扬州镇江九江等四面八方是援军。叛军投鼠忌器,不过他们没有撤出江宁城外,而是退往了城北大营。”

    “大人,额楚故技重施,能奏效吗?援兵会来吗?”

    邱浩忧心忡忡。

    上一次说是三天后交换人质,结果一天后叛军破城。

    这一次照猫画虎,还是以李若男为人质,以王和垚那个亡命徒的一贯做法,攻打满城,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援军?猴年马月!”

    慕天颜摇了摇头,目光中不无讥讽。

    “叛军兵强马壮,连江宁城墙都给弄塌,半日便破了城北大营。他们要是攻打满城,额楚与他麾下那些旗兵,他们能守住吗?”

    水师全军覆没,城中还有三四千绿营兵,满城有五千旗兵。

    旗兵没用,原以为绿营兵能打,从叛军半日破了城北大营来看,绿营兵也指望不上。

    邱浩脸色更加难看,他沉默片刻,这才小声道:“大人,趁着叛军没有攻城,将你的家眷送出去,你觉得怎样?”

    “送出去?”

    慕天颜吃了一惊,凝眉不语。

    身为封疆大吏,没有皇上的旨意,私自放家眷逃离,事后追究,弄不好要掉脑袋。

    况且,他要是偷偷把家眷弄走,麾下将士哪还有心思守城?

    他没有子嗣,只有一个老妻,不用顾忌京城质子,也不担心株连罔顾。但他的族人都在西北,算是个小小的牵绊。

    现在他最焦心的是,叛军若是前来攻打,江宁有破敌的希望吗?

    “大人,小人退下。”

    邱浩察言观色,恭恭敬敬退了下去。

    叛军破城,江宁城恐怕守不住,他也要想想后路了。

    ……………………

    邱浩离开,慕天颜回到书房,正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管事在外禀报,有人求见。

    慕天颜并没有睁开眼睛,懒洋洋问了一句:

    “是谁?”

    “回大人,来人说姓黄,其祖上与大人是故交。”

    “慕大人,在下杭州黄正方,家父黄彦博,家祖黄机。”

    黄正方上前一步,拱手一礼。

    当日他随邱浩北上,被拒于江宁巡抚衙门之外,这也算是二人首次见面。

    “原来是故人之后。”

    慕天颜点点头,温声道:“黄公子,令祖与令尊一向可好?”

    他曾经任钱塘知县,在杭州城待了三年,与浙江黄家交情匪浅,并不输于邱家。

    而之所以上次拒见黄正方,不过是官场险恶,圣意难猜,不得已而为之。

    “回大人,黄家一切尚好。”

    黄正方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来,递了过去。

    “慕大人,家族有书信一封,让我转交慕大人。”

    黄正方走过去,把书信递给慕天颜,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慕天颜紧张地看了看紧闭的书房门,大概觉得自己有些杞人忧天,声音却是低了不少。

    “黄公子,上次之所以失礼,事出有因,还望你见谅。”

    说完,慕天颜展开书信,看了起来。

    短短一页的书信,慕天颜却是仔仔细细看了半晌,等他抬起头来看着黄正方,眼神里仍然许多震惊。

    “黄公子,莫非你已投了浙江叛军?”

    要不是他拒绝了黄正方,后者恐怕也不会投了叛军吧。

    这到底是气数,还是天意?

    “不敢隐瞒大人,在下不过是随王将军北上,算不得义军中人。”

    黄正方尴尬道,却并没有作任何隐瞒。

    祖父黄机派人北上传信给他,让他见机行事,他之所以会来劝降,也是因为不想义军折损太多。慕天颜作为江宁巡抚,万一死战,麾下标营难免会掣肘义军。

    “王将军……”

    慕天颜微微有些诧异。

    黄机在信中让他顺势而为,并且提到了浙江叛军贼首王和垚,此人不姓王,而是姓朱。

    朱和垚,前明皇室,崇祯帝的嫡孙。

    黄机明里暗里提醒他,与浙江义军对抗,殊为不智。

    “黄公子,你深夜来见老夫,所为何事,老夫心知肚明。但老夫身为大清臣子,食朝廷俸禄,当忠君之事,岂能临阵投敌?”

    “大人饱读诗书,又实心任事,百姓景仰,大人又何苦盯着这猪尾巴,甘为异族驱驰?剃发易服、圈地、迁界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罪行累累,罄竹难书。这样的朝廷与君王,大人还要效命吗?”

    黄正方心里鄙夷,话语尖刻,语气却是轻松。

    这些话,大都是从总督大人那里耳提面命,他几乎原封不动,赠送给了慕天颜。

    “黄正方,你这是在教训老夫吗?”

    慕天颜恼羞成怒,声音也高了起来。

    “朝廷待老夫不薄,君王对老夫恩重如山,老夫又岂是忘恩负义之徒,弃朝廷于不顾?若不是顾念与你祖父的香火情,老夫早已将你投入大狱。速速退下,赶紧离去吧!”

    这个黄正方名门之后,黄家受朝廷重恩,富贵江南,黄正方年轻气盛,还可以归咎于涉世未深。但黄机久历宦海,世家望族以利益为先,他怎么也受了那浙江叛军的蛊惑,与朝廷为敌?

    难道说,树倒猢狲散,大清朝廷日薄西山,气数已尽了吗?

    “大人不必动怒。”

    黄正方强忍着心头的怒火,继续道:

    “大人,额楚不愿意交出李若男,只是拖延敷衍,以待各方援军到来。王将军又岂会被骗,善罢甘休?大军攻打满城只在旦夕之间,到时玉石俱焚。大人要为满清朝廷尽忠,在下绝不阻拦。就此告辞!”

    黄正方站起身来就要离开,却被慕天颜喊住。

    “黄公子,当日你又为何前来投奔老夫?叛军暴虐,必不能长久。你要好自为之!”

    “大人,当日在下年少无知,如今却已幡然悔悟。春秋大义、华夷之辩,大人学识渊博,自悟吧。”

    道不同不相为谋,黄正方已经失去了继续相劝的兴趣。

    “黄公子,留步!”

    慕天颜叫住黄正方,站起身来走了过来,他盯着懵懵懂懂的黄正方,低声细语:“黄公子,回去请密禀朱……王将军,他若是攻打满城,老夫最多按兵不动。老夫有自己的苦衷,还请他见谅。”

    黄正方离开,管事被叫了进来。

    “你来告诉老夫,黄正方,他是怎么过来的?那些守卫的将士,眼睛都瞎了吗?”

    慕天颜脸色阴沉,冷冷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