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癫!孤身边全是神经病! > 第108章 论政石炭

癫!孤身边全是神经病! 第108章 论政石炭

    张太傅经常会提朝堂的政事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今日张太傅问的是石炭之事。

    “为防大齐柴木不够,开采石炭取代木材,是杞人忧天还是有备无患?”

    卢芝率先抢答

    “太傅!学生认为石炭当开采!别管他杞人忧天还是有备无患,若开采石炭就能作蜂窝煤,大齐就多了一门商贸。”

    “咱们不用也可以高价卖给匈奴!他们不是缺木柴吗?这利滚利,再滚利,大齐的国库一定丰盈!”

    “至于移民、买地的成本,有匈奴这个冤大头,怕什么!”

    张太傅简直没眼看。

    “下一个。”

    尹守知:“夫子,学生认为,非是杞人忧天,而是有备无患。”

    “只是开采石炭会占据百姓耕地,地方官压力过大,不如暂且搁置,等有一日大齐真的出现薪柴危机时再行开采。”

    祁多鱼站起来:“我听太子的。”

    张太傅:“……坐下。”

    祁多鱼:“是。”

    方藻休学了三日,没有来,伴读小团伙暗戳戳议论他是羞于见人。

    大皇子站起来,依照上辈子的轨迹,十年后大齐会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寒冬,贫困地区一城能死半数人。

    第二年开春后,太子进献一物‘蜂窝煤’,大齐开始征地挖石炭,制作蜂窝煤。

    蜂窝煤正式售卖后,家家买煤,户户买煤。

    复冬,严寒依旧,长安几无冻死之人,因为父皇在政年号德乾,那一年被誉为‘德乾盛世’,也被称为,‘蜂窝盛年’。

    蜂窝煤推行后,据太医院统计,长安城各大医馆中拉肚子的病人都少了。

    因为冬天,百姓有能力喝热水,吃热粥了。

    一首《卖炭翁》流传进大街小巷,太子发言,不让《卖炭翁》的腐败走进现实。

    有太子用血威慑,大齐对开采石炭的管理十分严苛和规范。

    如今他拿着结果站在事情的起始。

    “石炭要开采,它不是杞人忧天,它是利国利民!”

    没人比他更清楚蜂窝煤的价值。

    “它可以为大齐千家万户在冬天带来一锅热粥,省下几枚买柴火的钱,至于开采遇到的阻碍,在利国利民面前,执权者当以雷霆手段横扫。”

    上一世太子能扫,父皇不能吗?如果不能,要他何用,赶紧退下来让该上的人上去!

    只是蜂窝煤为何会提前十年出世?

    张尧要被这一个两个的气笑了

    “你说横扫?遇到炭地却有百姓耕种你当如何?”

    大皇子想也不想:

    “收田,把所有的田收归官府,只许他们耕种不许他们买卖,官府有权利随时征用这些田地,再给他们一笔足以全家生活三年或四年的钱财,分一块荒地,官府协同百姓开荒种植。”

    上辈子太子就是这样做的。

    张尧像听到了什么大笑话。

    “你这与强占他人钱财有何异?收归官府所有?说的好听!人家生在那里家在那里,还开垦荒地?”

    “若当地官府荒地不足如何?”

    “若煤地就在百姓家宅下面要如何?”

    “你对百姓强征暴敛,对握有大片土地的地主、官宦该当如何?!”

    “重复你上面的招数?若所有地主联合起来,群起而攻之发动叛乱又当如何?”

    大皇子在张尧的逼问下压死了眉,满脑子都回响着张老头的‘该如何’。

    上一世太子处理的轻轻松松,没见哪个人发动叛乱啊。

    他知道了!

    大皇子一脸认真:“所以这件事要找个合适的时机。”

    “打完匈奴,建立了威信,大齐成为天子的一言堂,推行此举,必顺风顺水!”

    上一世就是打完匈奴后推行的,太子亲征,在匈奴战场立了功,举国欢庆,臣民顺服,天时地利人和,才能这么顺利的推行蜂窝煤。

    张太傅闻言,脸色好歹能看了。

    “若是这样,只能让你的决策不被强硬抵回,里面的软刀子,不会少,阻碍和怨言依然重重。”

    “你那收地的点子,不要再提。”

    大皇子十分混蛋的落座。

    事实证明即便知道了方法,当历史重演,该不会的还是不会,抄都抄不明白。

    就像上战场打仗,遇到与上辈子一样的战况一样的敌人,你明知道他会被打败,但你能保证招数对垒还与上次一样吗?

    不能。

    这不是他的错,是太子过于变态。

    祁元祚早在大皇子发表‘土地收归国有’的言论时跑了神思。

    他逗着88:“大皇子这么厉害?他上辈子把土地收归国有了?这眼界进步了千年啊!”

    “我怎么没看出他还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政治人才?”

    88心虚,88结巴

    “啊……这个,可能就……对,一定是跟穿越女学的!”

    祁元祚呵呵两声,也不揭它的短,由它自欺欺统。

    “他成功了吗?”

    88:“当然!我儿子怎么可能不成功!”

    祁元祚:“……蠢蛋,你知道鸡蛋是个什么馅儿的吗?”

    88:“啊?”

    “蛋黄馅儿的,不用思考就能从外面看到里面。”

    88怀疑宿主在骂它,但是它没证据。

    张尧咳了两声惊醒走神儿的小太子。

    祁元祚若无其事的站起身

    “太傅问——为防大齐柴木不够,开采石炭取代木材,是杞人忧天还是有备无患”

    “孤以为无论是杞人忧天还是有备无患,归根结底是要不要开采。”

    “最安稳的方法,如守知所言,等到大齐遇到薪柴危机再行打算。”

    “但真正让上位者感受到了这样的危机,一定是下层的百姓已经付出了让上位者难以忽视的代价。”

    尹守知垂眸细想,不由得赞同。

    “现在若要由官府出面强行推行,在石炭发挥重要作用前,势必阻碍重重,怨言不休。”

    “孤以为,为何要官府出面?”

    “陛下要推行石炭是因为以石炭制成的蜂窝煤,耐烧,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本意是为了冬天少冻死些人。”

    “既如此,找块石炭矿,挖出一些,以私人作坊做一批蜂窝煤卖出去试一试。”

    “若成本比薪柴更低,对百姓有用,将做法公布出去,自有无数百姓前仆后继主动去找石炭。”

    “表层的石炭有限,更多还在深层,不是百姓能获取的。”

    “商人逐利,既有利可图,他们自己回想方设法开源,制作蜂窝煤的作坊定接连而起。”

    “若成气候,官府在插手制定规则也来得及。”

    卢芝嘿嘿一笑,他就是这么想的,只要有蜂窝煤的做法在手,官府又没明令禁止,他为什么不能干?

    以他商人的嗅觉,只要蜂窝煤成本够低,不仅能在百姓中打开商路,达官显贵里也能,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为何不省?

    像厨房里,就不需要太过昂贵的炭火。

    祁元祚口中的若成气候,是这项利益不得不让官府出手如盐铁矿一般控制垄断的‘气候’。

    祁元祚又补充道:“炭火不能完全代替木柴,即便动了少数人的利益,也只是让他们掉点儿皮,若连皮都不想掉,为刁民,当诛。”

    张尧品味了一下,此举完美的将陛下与众臣的矛盾转移为众臣与百姓的矛盾。

    陛下强行推行,是自上而下,不好办。

    但若成立私人作坊,有商人参与进来,那就只是民间商人的争利手段,和政治没什么关系。

    这样陛下也如愿了,朝臣也无话可说。

    此为,自下而上。

    如太子所言,等有了成气候的苗子,收归官府把持,也来的及。

    张太傅觉得,成不了气候。

    蜂窝煤最多与木炭的地位等同。

    还能成什么气候?

    殊不知,一枚铜板之利寡,千万枚铜板之利,可养国。

    张尧沉浸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妙悟中。

    口中连声道:“善!善!善!”

    祁元祚安然落座,接着走神。

    大皇子有点儿挫败。

    请问他重生的优势在哪?

    题目一样,答案改了,这让人怎么抄?

    好吧,就算答案一样,他抄也抄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