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从乡镇公务员到权力巅峰 > 第575章 质疑

从乡镇公务员到权力巅峰 第575章 质疑

    吴新田缓缓靠向椅背,木椅发出轻微的呻吟。

    他环视全场,目光沉稳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魏书记问到了核心。如果先过我们纪委常委会,”他刻意加重了“如果”二字,目光扫过刚才举手赞同的几位常委,“我们首要考虑的,恰恰就是这个‘为什么’!”

    “动机,是处理干部问题的一条铁律,是衡量性质的天平。”

    他停顿片刻,让每个字都沉入听众心底,“为公?还是为私?”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带着一种穿透力,“处理结果,天差地别,这道理在座诸位都明白。”

    他坐直身体,双手轻轻按在桌面,仿佛要稳住某种无形的压力。

    “关于擅自动工修堤坝的指控,据我所知,”他语气转为低沉而有力,“有同志向我反映,事实并非如此。”

    “事前,江昭阳同志是向林维泉同志汇报过的。”

    “当时,邱洪同志也在现场。”

    “林维泉同志当时,并未提出异议。”

    他特意强调了“当时”二字,“这一点,责任归属,其实并不在他江昭阳身上。”

    “而且修建堤坝是为公不是为私,是为了琉璃镇百姓的安危着想。”

    “再说那两百万的窟窿,”吴新田的语气愈发坚定,带着一种为事实辩护的锐气,“他江昭阳给付出去的钱,每一笔都有据可查!”

    “问题在哪里?”

    “问题在于暂时挪用了应支付给财政的钱,周转不灵,仅此而已。”

    “账目清清楚楚摆在那里,没有一分钱,”他斩钉截铁,一字一顿,“流进他个人的腰包!”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敲打着会议的沉闷,“挪用公款中饱私囊,与为解燃眉之急暂时调度公帑,性质能一样吗?”

    “我们处理干部,难道不该看看这一点儿?是不是肥了私人的口袋?”

    “这个根本性的问题,纪要里为何语焉不详?”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沉痛而严峻:“至于对天晟爆炸事件负责……我们讲领导责任,要实事求是。”

    “江昭阳同志当时在安监现场时,发现问题严重,立刻下达的是停产整顿的明确指令!”

    “还有他们党委会白纸黑字的会议记录还在档案室里锁着。”

    他猛地一拍桌子,茶杯盖轻轻一跳,发出清脆的声响,“是熊斌!是这个阳奉阴违、利欲熏心的家伙,罔顾禁令,暗中偷偷开工!江昭阳同志对此并不知情!”

    吴新田的胸膛起伏着,声音里压抑着愤怒,“硬要说他有责任,也只能说他没有像钉子一样日夜钉在那个厂区里盯着。”

    “这责任,有多大?”

    “依我看,一次严肃的诫勉谈话,足以!”

    “何至于像现在这样,大动干戈,非要一棍子打死?”

    他身体向后靠去,疲惫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这就是我的意见。刚才表决,”他的目光扫过那几位举手赞同的常委,带着无声的质询,“我,持保留态度,没有举手赞同。”

    话音落下,会议室陷入一片更深的死寂。

    窗外的天色不知何时阴沉下来,厚重的云层压向地面,会议室内的光线也随之黯淡,只留下长桌上文件纸张反射的冷白微光。

    每个人都仿佛被钉在自己的座位上,无形的压力在沉默中不断堆积、发酵。

    刚才举手赞同的几位常委,有的低头盯着自己面前的笔记本,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光滑的纸页。

    有的端起茶杯,掩饰性地小口啜饮,目光却飘忽不定。

    还有人微微调整坐姿,仿佛椅子上突然生出了无形的芒刺。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紧张、尴尬和各自思量的凝滞气息,每一次呼吸都显得格外沉重。

    只有墙角的空调,发出单调而固执的送风声,徒劳地搅动着这几乎凝固的空气。

    就在这片令人窒息的沉默几乎要绷断的临界点,魏榕终于抬起了头。

    她一直凝神听着,面容沉静如水,那双深邃的眼睛里却仿佛有风暴在无声酝酿。

    她放下手中那份轻飘飘却又重如千钧的会议纪要,指尖在纸页边缘轻轻划过。

    “吴书记的意见,我听得很清楚。”她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瞬间穿透了会议室里沉闷的滞重,像一道冷静的闪电划破压抑的云层。

    她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最后落在吴新田那张因激动而略显潮红的脸上,带着一种穿透表象的锐利。

    “但我想问大家一句,”她微微停顿,目光如同探照灯,扫过每一张表情各异的脸,“你们是否清楚……”

    她的声音陡然加重,带着一种石破天惊的意味,“这一千万元债务的最终追回,与江昭阳同志本人,有着怎样莫大的、无法抹杀的关系?”

    空气骤然凝固。

    窗外的天空似乎更暗了,一道无声的霹雳仿佛在厚重的云层深处炸响,骤然将会议室映得惨白一片,旋即又沉入更深的昏暗之中。

    那转瞬即逝的光亮,如同命运投下的一个巨大而冰冷的问号,悬停在所有人惊愕凝固的头顶——那千钧债务的回环,竟缠绕着一个被推至审判席的灵魂?

    这被刻意模糊的因果,究竟是混沌的迷局,还是权力精心布下的棋?

    会议桌的尽头,那叠薄薄的纪要纸张在惨白电光中微微颤动,仿佛不堪重负。

    “大家可能并不完全清楚熊斌整个案件的脉络,特别是江昭阳同志在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魏榕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议题的基石上,“熊斌这个盘踞在琉璃镇多年的毒瘤,其覆灭的起点,恰恰源于江昭阳同志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警惕性。”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连空调的送风声都似乎被屏住了呼吸。

    只有魏榕的声音在回荡:“是江昭阳,首先在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中,发现了熊斌的异常之处!”

    “这些碎片化的疑点,在旁人眼中或许只是杂音,是模糊的线索。”

    “但正是江昭阳,凭借近乎本能的直觉,第一个将这些零散的‘异常’串联起来,在公安机关内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熊斌有重大涉毒嫌疑’的判断!”

    “这是撕开黑幕的第一道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