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九州吴氏修仙录 > 第550章 十年无事

九州吴氏修仙录 第550章 十年无事

    “遵令!”

    台下众人齐声应诺,声音洪亮,却难掩其中的沉重与无奈。他们纷纷行礼,然后沉默地转身离去,背影在夕阳下拉得老长,带着一股悲壮的萧索。

    这一幕同样发生在其余的边境要塞,不过飞羽门这个做法,虽然有些伤了要塞修士的心,但也确实是收获了不少在乐安郡南部开垦的小家族的好感。

    而在飞羽门看来,只要妖族没有来犯,那不光是那些小家族,要塞中的修士也可以白的一笔犒军的灵物,也不算亏。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妖族不会来犯,但将自己的希望置于对方的手里,显然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这不光是是咏云也是许多人对飞羽门这一决策的共识。

    然而好像老天爷比较钟爱飞羽门,在随后的五年里,直到咏云十年期满,妖族也都没有大举进攻,只有少数的二阶妖兽带百余只一阶妖兽前来。

    大部分都被巡逻队发现后打退,也只有极为少数的几次摸到了一些家族的灵田内。

    好在没有太多人死亡,但也让乐安郡南部的西边和北边是没什么人愿意去了,几乎所有势力都是只在南边和东边开垦灵田。

    而且飞羽门还花费大功夫,在其余各郡中升阶灵脉,制造了数十条一阶灵脉赏赐给了一些损失比较大的家族和一些表现出色的散修。

    让梁国境内原本的苗头又按下去了。

    咏云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妖族不来进攻,直到她返回青瑞山后才知晓,原来不是妖族不想。

    而是因为飞羽门的羽宵真君单人单剑,在元和山和一名元婴妖皇斗法赢了一筹,让元和山这些年不得派出三阶妖将,给了乐安郡南部十年的修养时间啊。

    此事也是最近才被透露出来,只能说飞羽门把这个事情藏得挺好。

    “为何要藏着呢?这不是一件挺好的事情吗?”咏云有些疑惑。

    青源真人端坐于青瑞山云雾缭绕的洞府之中,闻言缓缓睁开双眸,眼中闪过一丝历经沧桑的睿智与了然。

    他端起灵茶轻啜一口,才不疾不徐地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洞穿世事的通透:

    “咏云,宗门行事,尤是涉及元婴老祖与妖皇这等层面的博弈,所虑者远不止一城一地之得失,更在全局之平衡与长远之利害。”

    太上长老放下茶盏,目光仿佛穿透了洞府石壁,望向那风云激荡的乐安郡方向。

    “这十年平静,与其说是畏惧真君之威,不如说是那妖皇出于某些我们尚不知晓的原因,选择了暂时遵守某种默契或约定。但飞羽门选择隐瞒胜绩,核心原因有二,皆关乎切实利害。”

    “其一,防微杜渐,以压促稳。” 青源真人目光锐利起来,“你亲历边关,当知人心易变。若早早将老祖胜绩广而告之,宣扬乐安郡已得十年太平金券,后果如何?

    后方那些涌入开垦的家族,闻此‘喜讯’,是否会如脱缰野马,疯狂扩张?

    是否会不再满足于南、东边缘之地,而贪图西、北那些更靠近前线、风险更高但可能资源更丰的‘无主’之地?

    届时,乐安郡南部必将陷入无序扩张的混乱,战线被无限拉长,无数灵田、据点如同撒在狼群面前的碎肉,反而会彻底激怒妖族,甚至可能破坏那微妙的停战默契!

    飞羽门默许开垦,本意是疏解内部压力、攫取资源,而非引爆新一轮大战。保持一定的‘外患’压力,让所有参与者,无论是开垦家族还是边军都心存忌惮,不敢过于冒进。

    才能维持一种虽紧张但相对可控的局面,让这十年真正用于夯实根基,而非盲目扩张埋下祸根。

    你看到的西边和北边无人愿去,正是这种‘压力’引导下的结果,对大局而言,未必是坏事。”

    “其二,以此为凭,整合内务。” 青源真人的声音低沉而带着一丝冷意。

    “这才是飞羽门高层最看重的。羽宵真君胜了一筹,为梁国赢得了宝贵的十年喘息之机。但这机会,不是用来歌舞升平的,而是用来解决内部积弊、巩固统治的绝佳窗口!”

    他顿了顿,条分缕析:

    “推行政策的‘大义’名分, ‘外患仍在’是最好的理由!有了这个前提,飞羽门才能名正言顺地:强令边军执行那残酷的‘巡逻令’。

    这既是为后方提供有限保障,更是一种筛选和磨砺,汰弱留强,同时消耗掉部分可能尾大不掉的力量。

    默许甚至鼓励各势力涌入开垦, 以此缓解国内因长期投入乐安郡战场而产生的资源紧张和怨气,将内部矛盾部分转移出去。

    大手笔升阶各郡灵脉并赏赐”青源真人特意点出咏云提到的这点。

    “这才是关键!用乐安郡前线无形的‘压力’作为背景,飞羽门才能顺理成章地将资源倾斜给‘在战争中损失惨重的家族’和‘表现出色的散修’。

    这哪里是单纯的抚恤和嘉奖?这是在重新分配资源,收买人心,扶持亲附势力,打压或安抚潜在的不满者!

    将国内因乐安郡这个‘无底洞’而产生的怨愤苗头,用实实在在的好处(灵脉)按下去,巩固飞羽门对各郡的掌控力。

    若早早宣布强敌已被老祖威慑住,太平在望,这些需要耗费海量资源、触动各方利益的举措,还能如此顺利地推行吗?

    各郡势力、宗门内的派系,恐怕就要争抢这‘太平红利’而非‘战时补偿’了,飞羽门哪还有如此完美的理由来主导这场资源再分配?”

    青源真人看着咏云,总结道:“所以,隐瞒胜绩,非为藏拙,实为借势。借妖族无形之压力,行整合内部、巩固统治之实。

    这十年,表面是休养生息,暗地里是飞羽门利用这‘战时状态’的余威,大刀阔斧地梳理国内势力,强化自身根基的过程。

    边军修士的血与汗,后方势力的开垦与争夺,都成了这场宏大棋局的一部分。至于公布真相可能带来的士气提升?

    在高层眼中,远不如维持压力以控全局、借机完成内部整合来得重要。这其中的取舍,冰冷而现实。”

    咏云听完,默然良久。太上长老的话,剥开了温情与热血的表象,露出了权力运作冰冷而坚硬的内核。

    原来那十年看似平静下的暗流涌动、资源流转、家族兴衰,都源于飞羽门这深藏不露的一手。

    她感到一阵寒意,也有一丝了然,对着青源真人深深一拜:“咏云…明白了。谢太上长老解惑。”

    她明白了,在宗门大略面前,个人的疑惑与些许修士的牺牲,都只是棋盘上被计算过的落子。

    议事楼内,灵茶氤氲的雾气也化不开那份骤然凝重的气氛。

    吴天明眉头紧锁,敏锐地捕捉到了太上长老话语中潜藏的危机:“长老,既然十年之约已满,妖族岂不是随时可能大举反扑?飞羽门这十年谋划,岂非恰好卡在了一个最危险的节点上?”

    太上长老端坐上位,闻言抚了抚长须,眼中精光内蕴,缓缓道:“你所虑不差,妖族卷土重来,确是必然。然而飞羽门这十年绸缪,所求者,正是为此刻!其布局已成,我人族一方和之前可是完全不同。”

    他声音沉稳,带着洞悉全局的把握:“你们可知,最初响应飞羽门征召,前往乐安郡的各方势力,是何等敷衍?

    除却少数与飞羽门渊源极深,或如我们这般毗邻战区的势力还算尽心,其余各家,无论是紫府势力还是筑基小派,派遣人手无不是掐着征召令的最低底线,塞些旁支庶出、潜力将尽之辈充数。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