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 第277章 大辽若得包大人,胜过百万雄狮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第277章 大辽若得包大人,胜过百万雄狮

    第277章 大辽若得包大人,胜过百万雄狮

    “这……”

    赵祯在听到包拯的话后,一时语塞。

    诚然,赵祯本性善良,

    每当遇到违背天理人伦的事情,总是显得犹豫不决,即便他内心里痛恨辽国,可在他眼里,辽国百姓也是人,不该被无辜牵连。

    “臣心知陛下生性仁慈,不忍波及无辜生灵。”

    “然而包拯这么做,也是为了大宋的黎民百姓,为了大宋的长治久安。”

    “陛下若狠不下这个心,将来遭殃的可是大宋的百姓。”

    “孰轻孰重,臣相信陛下能掂量得清楚。”

    赵祯听罢,沉吟了好半天后才叹了口气,“唉……非如此不可吗?”

    “非如此不可!”包拯斩钉截铁,“这是对付辽国最有效的办法,除非陛下希望辽国强大,马踏中原,凌我百姓。”

    赵祯无语,总觉包拯行事太过激进,似乎国家与国家之间,除了战争之外,就别无他物了。

    可偏偏你又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思索再三之后,赵祯只好狠了狠心,点头同意:“那好吧,就依包卿!那接下来,朕当如何?”

    包拯道:“臣心中早有谋划,陛下只需随机应变,臣自有办法对付辽国,不过为了让耶律良才彻底相信,此事除了相爷之外,不得告诉任何人。”

    “三日后,陛下和臣给耶律良才演一出好戏。”

    赵祯只觉越来越看不透包拯了,心中庆幸他忠君爱国,又是宋人,倘若要是辽人,大宋就危险了。

    三日之后。

    耶律良才再次出现在驸马府,脸上挂着狡黠的笑容。

    “包大人,三日期限已到,您的决定如何?”

    包拯故作无奈地回答:“好吧,本府答应你。”

    耶律良才听后,得意地笑了起来。

    尤其是看到包拯被自己玩弄于股掌之间,他感到无比的满足。

    长期以来,辽国使臣在包拯面前从未占过上风。

    这一次,他终于抓住了包拯的弱点。

    对耶律良才而言,这无疑是他最大的成就。

    “我早就说过,包大人最终会同意的。”耶律良才放肆地笑着,语气中充满了讥讽和嘲弄。

    包拯回应道:“这次本府认输,但耶律将军也不必过于得意。”

    耶律良才轻蔑一笑:“包大人现在受制于我,我自然有理由高兴。能让堂堂青天大老爷屈服,是我耶律良才此生最为得意的杰作。”

    包拯淡然笑道:“那么,本府岂不是应该感到荣幸!”

    “当然。”耶律良才说,“毕竟包大人是我唯一敬佩的人。”

    “可惜的是,包大人生错了地方,如果生在我大辽,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成为最好的朋友和知己,共论天下!”

    瞧着耶律良才这副诚挚的言语,包拯并没有怀疑他别有用心。

    说实话,虽然他是敌国之人,可包拯对耶律良才还是挺欣赏。

    只是,此时此刻,他自然不能表露心迹,轻哼一声道:“辽人者,豺狼也,本府岂会和豺狼做朋友。”

    “你……”耶律良才气结,但很快就一笑,想想也很是,包拯被自己阴了一道,现在和他谈论这些,的确不合时宜。

    他长叹道:“包大人就如此痛恨辽人么?”

    包拯道:“辽人野蛮残暴,我大宋饱受契丹之欺凌,本府有不能的道理么?”

    “可惜我大宋皇上天性仁慈,崇尚和平,不肯听本府之言。否则,本府定要亲自率兵,一雪前耻!”

    看着包拯不灭辽国誓不罢休的愤慨之情,耶律良才头皮一阵发麻,手心里都捏了一把冷汗。

    诚然,他是十分佩服包拯的,也从不怀疑包拯能力。

    以大宋今日之强盛,倘若朝廷不是苟且成风,大宋君臣不是一心求偏安,而是听从包拯的建议,让包拯领兵的话,大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甚至,有时候耶律良才都为包拯的怀才不遇而感到不值。

    “包大人,大宋素来弱懦,当今皇上虽非昏庸无能之辈,可也并非雄主。包大人身怀经天纬地之才,却处处受到掣肘,无法施展。”

    “何不趁此时机,投靠我大辽。”

    “以我太后英明睿智,更兼雄才大略,定能重用包大人,让包大人大展拳脚,施展毕生才学。”

    “以包大人之惊天才略,胜过百万雄师,定能一统八荒,成就一番千秋伟业!”

    “耶律良才诚心邀请,不知包大人以为如何?”

    不得不说,耶律良才说得很动听,也很诱人。

    可让他投靠契丹满意,感觉这就是在想屁吃。

    这种话亏耶律良才也说得出口,怎么敢说的啊!

    “好了耶律将军,其他事情还有商量的余地,要让本府投敌卖国,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唉……”

    耶律良才若有所失地喟叹一声,感到遗憾。

    见包拯心如铁石,他不再多言,免得自讨没趣。

    “看来大辽没有这个福分啊!在下此生不能和包大人共事,实在是毕生之遗憾。既然做不了朋友,那就只能成为敌人了。”

    包拯哂笑不语。

    耶律良才道:“既然如此,就请包大人履行自己的诺言吧!鄙人也不为难包大人,只需二十万石高产稻种。”

    “哼,二十万石!”

    “耶律将军这胃口未免太大了,大辽一年只怕也没有二十万石的粮食产量吧?”

    包拯一脸的哂笑,二十万石,那可是400万斤!

    “大辽是没有,可大宋有啊!”

    “区区二十万石粮食,对包大人来说,相信不是什么难事。”

    “绝无可能!”包拯故作硬气,“最多一万石。”

    耶律良才轻轻一笑,面带一丝嘲谑的意味:

    “包大人以为现在还有资格和鄙人谈条件么?”

    “二十万石,一粒都不能少。”

    “否则包大人知道后果是怎么样的。”

    “你这是在威胁本府么?”

    包拯佯装愤怒,看着耶律良才现在这副贪婪无度的样子,心里感觉就像是在逗一个三岁小孩。

    不怕耶律良才胃口大,就怕他的胃口不大。

    因为他要得越多,辽国就会死得越惨。

    “是的!”耶律良才毫不掩饰。

    “三万石!”包拯继续讨价还价,“这是本府的底线,再多的话,恕本府爱莫能助。”

    “好吧!看在包大人有诚意的份上,鄙人也不为难包大人,十五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