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331章 为大明杀敌建功,为家人报仇雪恨!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第331章 为大明杀敌建功,为家人报仇雪恨!

    “我们不要,有人要啊。”

    李国助嘴角一勾,

    “把这些真奴首级,还有这个冷格里,跟咱们援助东江镇的物资一起送去给毛文龙。”

    “遵命!”

    那夜不收又一跺脚,挺胸抬头应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显然是知道毛文龙的。

    李国助含笑颔首,然后驱马徐行,向北边的步兵阵走去。

    “等等!你知道毛文龙,还知道他是东江镇总兵!”

    冷格里突然挣扎着大吼大叫道,好几个身强力壮的重骑兵都险些按不住他,

    “你们是明军!你们是明军!”

    “为什么要把我送给毛文龙?为什么要送战功给他?”

    “你在侮辱我!你敢羞辱我!”

    “让他闭嘴!”李国助勒马回头喝道。

    一个夜不收马上拿出汗巾塞住了冷格里的嘴。

    “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李国助又问刚才想杀冷格里的那个夜不收。

    “小人叫周大旺!”那夜不收立即挺胸答道。

    “好,周大旺听令!”

    这么普通的名字,李国助不用问也知道是哪三个字。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人却是个青史留名的人物。

    天启元年的《辽东巡抚奏议》中有载,辽阳失守后,夜不收周大旺混入难民中潜回,向朝廷汇报后金屠杀详情,后被编入毛文龙东江军。

    不过这个时空,他的命运已经改变,没有回到明朝,而是来到了永明城邦。

    “卑职在!”

    “着你速速安排人回永明城报信!”

    李国助郑重其事地吩咐道,

    “让总督尽快派施工队、两千民团,四十门要塞炮,及粮草物资过来。”

    “我们要尽快把双城卫改建成棱堡要塞。”

    民团并不脱产,而且平日主要的训练项目就是守城,野战非其所长。

    可见李国助让颜思齐派两千民团过来,除了驻守双城卫,还要在此屯垦。

    双城卫再重要,也没必要用正规军驻守。

    “遵命!”周大旺铿锵有力地答道。

    李国助含笑颔首,回头继续驱马徐行,没走几步却又看到一个重骑兵跪在另一个重骑兵的尸体旁哭泣。

    他记得刚才就是这个人用钢鞭砸扁了一个建奴伤兵的脑袋。

    这两人肯定关系匪浅,多半是亲属,否则一人死了,另一人也不至于悲痛到这个地步。

    虽然这一战下来,己方的伤亡明显远低于建奴的伤亡,但终究还是死人了。

    说实在的,他心里也很不好受,却也无可奈何,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于是李国助翻身下马,走到那人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

    “节哀……”

    “呜呜呜……”没想到这一安慰,那个重骑兵反而哭的更厉害了。

    李国助没奈何,只好低头打量那具尸体,却见他是因面门中箭而死的。

    一只铁翎箭射穿了他的精钢面甲,箭簇卡在护鼻之处,箭杆到现在还插在上面。

    建奴的抵近射击,尤其是五步射面的确是非常狠辣,一不小心就可能着道。

    李国助伸手解开他下颌处的活结,依次松开两侧穿过甲胄环扣的皮条,将护喉板向前下方倾斜约30度角抽出。

    在明代,这种独立的金属护吼板只有少数精锐才能装备。

    这支重骑兵装备精良,无疑也是永明城邦的精锐。

    抽走护喉板后,尸体的脖子露了出来。

    李国助伸手到甲襟中摸索了片刻,突然拉出来一条项链,上面连着一块镀锡的铁牌。

    这是永明军的兵牌,算是李国助的又一项“发明”,是军人佩戴的身份标识工具,主要用于战场识别伤亡人员。

    在原来的历史上,最早的兵牌是在19世纪中期的美国南北战争中出现的。

    由于战场伤亡率高,士兵常自行购买或制作金属牌,刻写姓名、家乡等信息,以便死后辨认。

    这些牌子多为木质、铅制或锡制,由民间工匠打造,并非军队统一配发,样式杂乱。

    德军于1870年普法战争后率先配发金属制“识别牌”。

    一战期间,各国效仿。

    美国1916年正式采用铝制兵牌,刻有姓名、部队编号等。

    英国称“身份盘”,初期为单枚,后改为两枚,一存遗体,一报伤亡。

    材质多为铝或不锈钢,可悬挂于颈部,信息简洁实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以后,兵牌呈现标准化发展趋势。

    美国采用两枚不锈钢牌,链式连接,一枚随遗体,一枚留存记录,信息包括姓名、军号、血型、宗教信仰。

    苏联士兵牌为胶囊状,内藏纸质信息条。

    冷战时期,部分国家加入条形码或磁性条以提高信息存储效率。

    现代兵牌仍以金属如钛、不锈钢为主,但增加了激光刻印、二维码或电子芯片,如美军实验的“数字兵牌”。

    除身份识别外,可能集成医疗数据、战场定位等功能。

    铝、钛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被发现,不锈钢也还没有被发明。

    李国助采用镀锡铁牌也算符合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兼顾了耐用和防锈。

    “曲承志。”

    他沉声念出了刻在兵牌上的名字,又问那哭泣的重骑兵道,

    “他是你什么人?”

    “呜呜呜……他是我哥,我的亲哥呀!”

    那重骑兵哭哭啼啼地道,

    “我的父母妻儿都被建奴杀了,就只剩下这一个亲人……呜呜呜……”

    “原以为来了南海边地能过几天安稳日子,哪知我哥他……他……啊啊啊……”

    “别哭了!你是永明镇最精锐的铁骑,哭的跟个娘们似的成何体统?”

    李国助没奈何,只得厉声呵斥了一句,见他强忍住不哭了,又柔声道,

    “你叫什么名字?”

    “我……我叫曲承恩……”

    说着曲承恩抬手抹了两把眼泪。

    “好,曲大哥!”

    李国助伸手拍了拍曲承恩的肩膀,

    “你想为死去的家人报仇吗?”

    “我与建奴誓不两立!”曲承恩一拳捶在地上,咬牙切齿地道。

    “好!那就振作起来!”

    李国助突然铿锵有力地道,

    “令兄是为永明镇牺牲的,他会配享忠烈祠,得到万民祭拜。”

    “雅兰城很快就要有武器店可供个人购买或订做精良的火器。”

    “你的月饷本就不低,还能得到50两抚恤银,希望你能用它们武装好自己,”

    “为大明杀敌建功,为家人报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