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334章 战后总结,论应对骑兵冲锋的炮兵战术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第334章 战后总结,论应对骑兵冲锋的炮兵战术

    明代的156步约等于250米,94步约等于150米,50步约等于80米。

    在与明代同时期的欧洲,也存在“步”这种距离单位。

    特别是英、德等国的“步”约等于1.48~1.55米,明代的步约等于1.55-1.6米,两者的长度十分接近。

    甚至它们还跟明代一样,采用“5尺=1步”的进制,可能源于古罗马测量传统。

    所以李国助说的“步”,雷耶斯和范迪门都能理解,没有任何沟通障碍。

    “按你说的数据,在进入白刃战以前,仅两门12磅野战炮便可击杀290~450人!”

    一阵沉默之后,林福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算结果,旋即就倒吸了一口凉气,

    “两门6磅炮会少一些,但也能击杀174~280人……”

    “在进入白刃战前,四门野战炮总共可以击杀464~730人!”

    说到这里,他又倒吸了一口凉气,还忍不住拍了拍胸口,

    “四门野战炮若真能按你说的齐射三轮霰弹,像今天这两千建奴骑兵根本就冲不到白刃战距离。”

    “最迟在五十步的时候,他们就会崩溃,停止冲锋而掉头逃跑。”

    “没错!”

    李国助深以为然地点头道,

    “而且建奴的轻箭抛射是从80步左右的距离开始的。”

    “在发动重箭抵近射击前,可以完成两三轮射击。”

    “但在他们发动轻箭抛射前,我们至少能对他们发动四轮炮击,”

    “包括两轮实心弹齐射和两轮霰弹齐射,造成至少160~250人的伤亡。”

    “这只是算的两轮霰弹射击的杀伤数据,实心弹和两门12磅臼炮的杀伤还没算进去呢。”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若还敢继续冲锋到80步发动轻箭抛射,我就必须佩服他们的勇气了。”

    “就算忽略这几轮炮击给他们造成的震慑,让他们完成两三轮轻箭抛射,对我们装备着盾牌的步兵又能如何呢?”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要遭受我们50步的一次炮击和30步的一次火枪齐射呢。”

    “我估计到时他们已经没几个人有勇气发动三十步的抵近射击了。”

    雷耶斯和范迪门对视了一眼,脸上都有震惊之色。

    虽然拿骚莫里斯的军事改革大约起始于1590年,距今已有32年。

    但6磅野战炮和12磅野战炮的威力迄今为止却还没有得到检验。

    毕竟对野战炮的改革可是由古斯塔夫二世在三十年战争中发起的,最初还是以3磅野战炮为主。

    何况他们都不是职业军人,

    雷耶斯只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雇佣军统帅罢了,

    范迪门干脆还是个会计,尽管在担任巴城总督以后在军事上颇有建树,终究也不是职业军人。

    加上远涉重洋来到东方,对欧洲战场的信息接收相对滞后。

    所以他们会有如此反应都在情理之中。

    有关6磅\/12磅野战炮发射霰弹的杀伤数据最早出现于三十年战争中后期的炮兵手册和杀伤记录。

    如1630年代的《瑞典炮兵操典》记载了古斯塔夫二世对6磅\/12磅炮霰弹的射程和杀伤测试。

    1632年的吕岑会战中瑞典炮兵对帝国骑兵的霰弹杀伤记录。

    1690年代的法国《瓦邦元帅炮兵条例》明确标注12磅炮霰弹在“100步可糜烂一个骑兵中队”。

    需要注意的是,当时法国的“步”比明、英、德的“步”都小,约等于0.81米。

    所以《瓦邦元帅炮兵条例》中提到的100步仅约等于80米。

    1709年的波尔塔瓦战役,俄军炮兵日志中提到的“每炮一发,贼骑数十坠”。

    茅元仪的《武备志》中关于“西洋大铳”的记载有“一发放弹百枚,五十步内人马俱碎”之语。

    这个倒是比较早的记录,毕竟《武备志》成书于1621年,就可惜表述的比较模糊。

    何况说的也不是野战炮,因为明军的西洋大铳是仿制的英国舰炮,长径比在20以上,不是野战炮那种15左右的长径比。

    现代实验也能一定程度上证实这些记录的可靠性。

    英国皇家军械库和瑞典军事档案馆曾用复原的17世纪火炮进行霰弹射击测试,关键结论:

    12磅炮霰弹在80米可穿透4层松木板;

    6磅炮霰弹在150米扩散直径达35米,与历史记载的“宽覆贼阵”吻合。

    美国西点军校19世纪测试古董12磅炮的霰弹射击显示,80米距离弹丸散布面积约60x20米。

    军事史学家的研究也能提供旁证。

    杰弗里·帕克的《早期现代战争革命》引用西班牙档案指出“12磅炮霰弹百步内可毙五十骑”。

    理查德·布热津斯基的《古斯塔夫二世的军队》通过瑞典军需清单推算,单发12磅炮霰弹含150枚弹丸。

    伯特·S·霍尔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武器与战争》基于火药残渣分析,验证17世纪霰弹的装药量与射程关系。

    而李国助提到的数据基本上都是出自上面提到的三大来源。

    “如果建奴骑兵的冲锋队形是欧洲重骑兵那种密集队形的话,少东家说的数据倒是还有可能。”

    与范迪门交流了一阵眼神后,雷耶斯突然扭头对李国助说道,

    “但据我观察,他们的冲锋队形相对于欧洲的重骑兵是比较松散的。”

    “所以我觉得你说的三种距离上火炮单发霰弹的杀伤数据总体上是偏高的。”

    李国助想了想,点头道:

    “嗯,没错,你观察的很仔细,对于松散的骑兵冲锋队形,我刚才说的数据确实是偏高的。”

    “对于今天这场野战中建奴的骑兵冲锋队形,”

    “在156步的距离上,12磅野战炮的单发霰弹可杀伤15~26人,6磅野战炮的单发霰弹可杀伤9~17人。”

    “在94步的距离上,12磅野战炮的单发霰弹可杀伤20~35人,6磅野战炮的单发霰弹可杀伤13~23人。”

    “在50步的距离上,12磅野战炮的单发霰弹可杀伤35~55人,6磅野战炮的单发霰弹可杀伤28~4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