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系统每天带我寻宝 第470章 征途上的牵挂与歌声
热门推荐:
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盗墓:换了号,怎么还被找上门
从幼狐开始,进化成九尾天狐
离寒思记
不浪修什么仙
荒岛求生:我抢了别人的多子多福
带下堂娘吃大肉,渣爹一家急眼了
心声泄露,携系统同闯架空王朝
不让我摸鱼?那你们就都别活了!
告别开门的大爷,卫国转身走出学校大门,心里反复盘算着:
明天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高晓燕的老师,好好问问她的情况。
如果真像大爷说的那样,那让她辅导小林,自己也能放心不少。
毕竟小林这孩子,从小就爱捧着书本啃,算术题做得又快又准,作文还常被老师当成范文在班里朗读。
这次响应号召下乡,要是耽误了功课,将来想考大学可就难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夜色已经渐渐浓了。
胡同里的路灯昏黄,勉强照亮脚下的路,月光却格外清亮,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像个沉默的伙伴跟着他一路前行。
卫国的心里,一边惦记着已经踏上征途的妹妹,担心她那双从没干过农活的手,到了陌生的田埂上会不会磨出血泡;
担心她夜里想家,会不会躲在被窝里偷偷抹眼泪;
一边又在琢磨着高晓燕的事情,那姑娘说话时眼睛亮亮的,透着股机灵劲儿,希望能顺利促成辅导的事。
他想起刚才在火车上,高晓燕看他的那一眼,似乎带着几分熟悉和好奇。
或许,这就是冥冥中的缘分吧:
先是在站台上帮她递那个沉甸甸的蓝布包袱,又在火车上隔着几排座位意外重逢,现在自己又为了妹妹的功课,特意跑到她的学校来打听。
这么一想,卫国觉得,这件事说不定真能成,连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回到家时,院门虚掩着,轻轻一推就“吱呀”响了一声。
屋里的灯还亮着,大家都没睡,正围坐在炕桌旁等着他。
母亲手里攥着针线,却没心思纳鞋底,见卫国掀帘进来,连忙放下东西迎上前:
“怎么样?看着小林上车了吗?她有没有哭啊?早饭给她塞的煮鸡蛋吃了没?”
卫国笑了笑,拉着母亲的手往炕边坐:
“妈,您放心吧。小林那孩子,看着柔弱,其实心里比谁都拧巴。
上车的时候没哭,还跟我保证说一定会照顾好自己,让我转告您别老惦记。
而且我在火车上认识了几个跟她一起下乡的年轻人,有个叫何慧芳的小姑娘来过咱家你应该认识。
家是郊区的,会干农活,说会多照应小林;
还有个戴眼镜的姑娘,看着像个读书人,他们说会互相照应,您就别担心了。”
爷爷在一旁抽着旱烟,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听完点了点头,磕了磕烟灰说道:
“孩子大了,总要学会自己闯荡。咱们做家长的,能做的就是多支持她。对了,你刚才去哪儿了?怎么回来这么晚?”
卫国便把想请高晓燕辅导小林功课的事跟家人说了一遍,从站台上的相遇说到火车上的攀谈,又讲了学校看门大爷的话。
母亲听完,脸上的愁云散了些,赞许地说道:
“你这个想法不错,小林不能因为下乡就把学习落下了。
你爸走得早,咱们就盼着她将来能有出息。不过这事也得看人家姑娘愿不愿意,别强求,人家也是要下乡的,说不定也忙得很。”
“我知道,妈。”
卫国给爷爷的烟锅里添了点烟丝,
“我明天再去学校问问情况,要是合适,就跟人家好好商量商量,不会强求的。”
一家人又说了会儿话,母亲才催着大家回房休息。躺在床上的卫国,翻来覆去睡不着。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墙上投下树枝的影子。
他脑子里一会儿是妹妹在火车上挥手的笑脸,辫子上的红绸带在风里飘;
一会儿是高晓燕在座位上低头看书的模样,阳光落在她的发梢上,像镀了层金边;
还有那些即将奔赴远方的年轻人,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尽管前路是泥泞的田埂还是崎岖的山路都不知道,却依旧挺直了腰杆,眼里闪着光。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卫国简单吃了点早餐。
便又匆匆赶往红星轧钢厂附属高中。
晨光中的校园很安静,只有几个值日生在打扫操场,扫帚划过地面“沙沙”响。
这次,他直接找到了学校的教务处,门口挂着块掉了漆的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教务处”三个字。
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请进。”
卫国推门进去,见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老师正在整理文件,便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师您好,我想打听一下高晓燕同学的情况,她是高二(二)班的,我妹妹跟她一起下乡,想请她帮忙辅导功课。”
男老师推了推眼镜,打量了他两眼,见他衣着得体,说话诚恳,便放下手里的活儿:
“高晓燕啊,是个好学生。这样吧,我帮你联系她的班主任王老师,她最了解情况。”
说着便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个号码,“王老师,你来趟教务处,有位同志想了解高晓燕的情况……哎,好。”
没过几分钟,一位梳着齐耳短发、穿着蓝色卡其布上衣的女老师走了进来,正是高晓燕的班主任王老师。
她听卫国说完事情的缘由,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
“高晓燕这孩子,不仅学习好,门门功课都是优,心地也善良。
平时在班里,谁的数学题不会做了,谁的英语单词记不住了,她都乐意帮忙,经常利用课间休息给同学补习功课。
你妹妹的事,我觉得她应该会愿意帮忙的。她们都是知青,互相照应是应该的。
不用特意跑一趟,你们通过写信联系就行了,晓燕这孩子细心,肯定能把事情办妥当。”
卫国一听,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连忙站起身道谢:
“谢谢您,王老师。听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等我回去,就让我妹妹给她写信,跟她好好说说。真是麻烦您了。”
从学校出来,阳光已经暖融融的了,照在身上很舒服。
卫国沿着马路慢慢走,他想起小时候,妹妹总缠着他教算术,那时他还嫌烦,现在却巴不得能替她分担些什么。
………………
明天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高晓燕的老师,好好问问她的情况。
如果真像大爷说的那样,那让她辅导小林,自己也能放心不少。
毕竟小林这孩子,从小就爱捧着书本啃,算术题做得又快又准,作文还常被老师当成范文在班里朗读。
这次响应号召下乡,要是耽误了功课,将来想考大学可就难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夜色已经渐渐浓了。
胡同里的路灯昏黄,勉强照亮脚下的路,月光却格外清亮,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像个沉默的伙伴跟着他一路前行。
卫国的心里,一边惦记着已经踏上征途的妹妹,担心她那双从没干过农活的手,到了陌生的田埂上会不会磨出血泡;
担心她夜里想家,会不会躲在被窝里偷偷抹眼泪;
一边又在琢磨着高晓燕的事情,那姑娘说话时眼睛亮亮的,透着股机灵劲儿,希望能顺利促成辅导的事。
他想起刚才在火车上,高晓燕看他的那一眼,似乎带着几分熟悉和好奇。
或许,这就是冥冥中的缘分吧:
先是在站台上帮她递那个沉甸甸的蓝布包袱,又在火车上隔着几排座位意外重逢,现在自己又为了妹妹的功课,特意跑到她的学校来打听。
这么一想,卫国觉得,这件事说不定真能成,连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回到家时,院门虚掩着,轻轻一推就“吱呀”响了一声。
屋里的灯还亮着,大家都没睡,正围坐在炕桌旁等着他。
母亲手里攥着针线,却没心思纳鞋底,见卫国掀帘进来,连忙放下东西迎上前:
“怎么样?看着小林上车了吗?她有没有哭啊?早饭给她塞的煮鸡蛋吃了没?”
卫国笑了笑,拉着母亲的手往炕边坐:
“妈,您放心吧。小林那孩子,看着柔弱,其实心里比谁都拧巴。
上车的时候没哭,还跟我保证说一定会照顾好自己,让我转告您别老惦记。
而且我在火车上认识了几个跟她一起下乡的年轻人,有个叫何慧芳的小姑娘来过咱家你应该认识。
家是郊区的,会干农活,说会多照应小林;
还有个戴眼镜的姑娘,看着像个读书人,他们说会互相照应,您就别担心了。”
爷爷在一旁抽着旱烟,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听完点了点头,磕了磕烟灰说道:
“孩子大了,总要学会自己闯荡。咱们做家长的,能做的就是多支持她。对了,你刚才去哪儿了?怎么回来这么晚?”
卫国便把想请高晓燕辅导小林功课的事跟家人说了一遍,从站台上的相遇说到火车上的攀谈,又讲了学校看门大爷的话。
母亲听完,脸上的愁云散了些,赞许地说道:
“你这个想法不错,小林不能因为下乡就把学习落下了。
你爸走得早,咱们就盼着她将来能有出息。不过这事也得看人家姑娘愿不愿意,别强求,人家也是要下乡的,说不定也忙得很。”
“我知道,妈。”
卫国给爷爷的烟锅里添了点烟丝,
“我明天再去学校问问情况,要是合适,就跟人家好好商量商量,不会强求的。”
一家人又说了会儿话,母亲才催着大家回房休息。躺在床上的卫国,翻来覆去睡不着。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墙上投下树枝的影子。
他脑子里一会儿是妹妹在火车上挥手的笑脸,辫子上的红绸带在风里飘;
一会儿是高晓燕在座位上低头看书的模样,阳光落在她的发梢上,像镀了层金边;
还有那些即将奔赴远方的年轻人,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尽管前路是泥泞的田埂还是崎岖的山路都不知道,却依旧挺直了腰杆,眼里闪着光。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卫国简单吃了点早餐。
便又匆匆赶往红星轧钢厂附属高中。
晨光中的校园很安静,只有几个值日生在打扫操场,扫帚划过地面“沙沙”响。
这次,他直接找到了学校的教务处,门口挂着块掉了漆的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教务处”三个字。
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请进。”
卫国推门进去,见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老师正在整理文件,便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师您好,我想打听一下高晓燕同学的情况,她是高二(二)班的,我妹妹跟她一起下乡,想请她帮忙辅导功课。”
男老师推了推眼镜,打量了他两眼,见他衣着得体,说话诚恳,便放下手里的活儿:
“高晓燕啊,是个好学生。这样吧,我帮你联系她的班主任王老师,她最了解情况。”
说着便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个号码,“王老师,你来趟教务处,有位同志想了解高晓燕的情况……哎,好。”
没过几分钟,一位梳着齐耳短发、穿着蓝色卡其布上衣的女老师走了进来,正是高晓燕的班主任王老师。
她听卫国说完事情的缘由,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
“高晓燕这孩子,不仅学习好,门门功课都是优,心地也善良。
平时在班里,谁的数学题不会做了,谁的英语单词记不住了,她都乐意帮忙,经常利用课间休息给同学补习功课。
你妹妹的事,我觉得她应该会愿意帮忙的。她们都是知青,互相照应是应该的。
不用特意跑一趟,你们通过写信联系就行了,晓燕这孩子细心,肯定能把事情办妥当。”
卫国一听,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连忙站起身道谢:
“谢谢您,王老师。听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等我回去,就让我妹妹给她写信,跟她好好说说。真是麻烦您了。”
从学校出来,阳光已经暖融融的了,照在身上很舒服。
卫国沿着马路慢慢走,他想起小时候,妹妹总缠着他教算术,那时他还嫌烦,现在却巴不得能替她分担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