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系统每天带我寻宝 第225章 科举制度
热门推荐:
从女子监狱走出的修仙者
穿越六零,带着妹妹去下乡
长生问道,坐忘太真
宿主太野,主角配角全沦陷
玄天战帝
世界BUG太多,住手,我来修!
除夕坐庄震八方,初一连夜离故乡
遮天之绝世大黑手
山村美女图
第225章 科举制度
卫国将渠坝恢复成原状后,便回到了家里。
一进到空间里,他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盘点起今天的收获。
除了那些梅瓶和一些其他宝贝外,卫国还注意到了一本书。
只要卫国手触碰到的东西,都有可能被收进空间。
可这本书是什么时候收到空间里的,卫国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此时看到这本书,他随手打开,发现原来是一本关于科举制度的书,便不禁仔细研读起来。
原来,科举制度就如同现代选拔干部一样,是层层选拔的。
第一次选拔名为县试,这是读书人在参加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在县里参加的考试,
大多在二月份举行。只有通过县试,才有资格参加第二次选拔——府试,
府试多在四月份举行,考上了便被称作童生。
第三次选拔是院试,院试考试又分成两部分,分别是岁试和科试。
岁试是从童生中考取秀才,而科试则只有秀才才有资格参加,只有通过科试的秀才,才被允许参加乡试。
第四次选拔叫乡试,一般在各省的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
通常在八月考试,考中的人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被称作解元。
第五次选拔是会试,一般在京城举行,被录取者为贡士,第一名是会元。
最后一次选拔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
从会试的考生中进行选拔,这次被选中者日后主要在朝廷中任职。
看着这本书,卫国不禁思绪万千。
他想到,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年份,现在是1960年,距离高考还有十七年。
如今,大妹晚霞刚好十七岁,等到高考的时候,她就三十四岁了。
上一世,卫国记得看过一本书,书上说当时高考年龄是放宽到三十五岁,这么看来,到时候晚霞是可以参加考试的。
倘若晚霞考上了,就能够带着工资去上学,毕业后也就不用再回到公安厅的附属小学教书了。
考上大学后,再选一个好一点的专业,然后进入科研单位工作,那样既轻松,工资又高。
只是现在晚霞的基础太差了,不过好在时间充裕,还有十七年呢。
想到这里,卫国来到了积分商城。他购买了四套旧版的五年制小学课本,又添置了些练习册。
卫国心中已有打算,他准备聘请一位小学的语文老师和一位数学老师,
来教导自己的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争取把他们的成绩都提上来。
在这个时代,好多人都不太重视教育,
可卫国深知,等恢复高考后,再重视就一切都晚了,
所以必须从现在就抓起,小学学完了接着学初中,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上一世,卫国自己考了一个普通的三本院校,
毕业后找了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本以为就会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
却没想到意外穿越到了这里。
既然如今知晓了未来会发生什么重大事情,
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牢牢把控机会,绝不能错失。
看着到手的一摞书,卫国又查看了商城里自己的积分。
这次买书花了三百积分,加上上次买水泥和钢筋花费的二千三百积分,两次一共花了商城二千六百积分。
现在商城积分还剩下三千零四十万零五千一百积分( - 2600 = )。
查看完商城积分后,卫国瞧了瞧时间,已经早晨四点多了。
他担心去水池边洗漱会把外公外婆惊醒,
于是便到空间里去洗漱了一番,随后躺到床上便睡了。
早上,卫国没有起床做早餐,许是晚上太过劳累的缘故。
外公外婆起来做早餐,他都没有听到,还是外婆做好饭后把他叫醒的。
刚吃过早饭,队长又来叫大家去出工。
在60年代的农村,除了收割庄稼,便是修建渠坝,也就是搞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搞好了,就不用再人工浇地。
卫国这几天天天去浇地,心里多少有些厌烦了。
他暗自思忖,自己来到农村,虽说能照顾外公外婆和张顾老他们,可一直被束缚在这里,也不是长久之计。
恰在这时,兰亭说道:
“卫国,我们休息一下吧,你看他们都在休息。”
卫国放眼望去,只见浇地的几组人都在休息,
有的人在抽烟,有的人在喝水,还有的人索性躺在地上,用草帽盖着脸,眯着眼小憩一会儿。
收回目光,卫国从口袋里摸出一盒烟,递给兰亭,说道:
“兰亭哥,这次咱们多休息一会儿。我去见见大队长兰甫哥。”
“你去吧。咱们这块地也基本上就浇完了。”
兰亭接过烟,美滋滋地说道。
卫国朝着大队长兰甫哥的方向走去,一路上脑海里还在思索着未来的规划。
见到兰甫哥后,卫国诚恳地说道:
“兰甫哥,我想跟你商量个事儿。
我知道大家都在为粮食高产努力,可一直这么高强度地干活,大家也都挺累的。
我觉得咱们可以合理安排一下工作时间,让大家劳逸结合,这样说不定工作效率还能提高呢。”
兰甫哥听后,陷入了沉思,片刻后说道:
“卫国啊,你说的有道理,我也知道大家都辛苦。
可这浇地不抓紧,万一今年天旱,庄稼可就没指望了。”
卫国接着说:
“兰甫哥,我明白你的顾虑。
我有个想法,咱们可以组织一些年轻人成立一个技术小组,
研究一下有没有更高效的灌溉方法,或者改进一下现有的工具。
这样既能加快工程进度,也能让大家轻松一些。”
兰甫哥眼睛一亮,说道:“你这主意不错,可这技术小组,谁来牵头呢?”
卫国拍了拍胸脯说:“兰甫哥,要是你信得过我,我来试试。我虽然懂得不多,但我可以去学习,去请教专家。
兰甫哥看着卫国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说:
“好,那就试试。不过你可得用心,这关乎着全村人的生计呢。”
卫国应下后,心中满是干劲。他回到休息的地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兰亭。
兰亭听后,兴奋地说:
“卫国,你这想法太棒了,我第一个支持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
就这样卫国有了一个能经常离开的理由。
卫国将渠坝恢复成原状后,便回到了家里。
一进到空间里,他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盘点起今天的收获。
除了那些梅瓶和一些其他宝贝外,卫国还注意到了一本书。
只要卫国手触碰到的东西,都有可能被收进空间。
可这本书是什么时候收到空间里的,卫国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此时看到这本书,他随手打开,发现原来是一本关于科举制度的书,便不禁仔细研读起来。
原来,科举制度就如同现代选拔干部一样,是层层选拔的。
第一次选拔名为县试,这是读书人在参加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在县里参加的考试,
大多在二月份举行。只有通过县试,才有资格参加第二次选拔——府试,
府试多在四月份举行,考上了便被称作童生。
第三次选拔是院试,院试考试又分成两部分,分别是岁试和科试。
岁试是从童生中考取秀才,而科试则只有秀才才有资格参加,只有通过科试的秀才,才被允许参加乡试。
第四次选拔叫乡试,一般在各省的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
通常在八月考试,考中的人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被称作解元。
第五次选拔是会试,一般在京城举行,被录取者为贡士,第一名是会元。
最后一次选拔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
从会试的考生中进行选拔,这次被选中者日后主要在朝廷中任职。
看着这本书,卫国不禁思绪万千。
他想到,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年份,现在是1960年,距离高考还有十七年。
如今,大妹晚霞刚好十七岁,等到高考的时候,她就三十四岁了。
上一世,卫国记得看过一本书,书上说当时高考年龄是放宽到三十五岁,这么看来,到时候晚霞是可以参加考试的。
倘若晚霞考上了,就能够带着工资去上学,毕业后也就不用再回到公安厅的附属小学教书了。
考上大学后,再选一个好一点的专业,然后进入科研单位工作,那样既轻松,工资又高。
只是现在晚霞的基础太差了,不过好在时间充裕,还有十七年呢。
想到这里,卫国来到了积分商城。他购买了四套旧版的五年制小学课本,又添置了些练习册。
卫国心中已有打算,他准备聘请一位小学的语文老师和一位数学老师,
来教导自己的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争取把他们的成绩都提上来。
在这个时代,好多人都不太重视教育,
可卫国深知,等恢复高考后,再重视就一切都晚了,
所以必须从现在就抓起,小学学完了接着学初中,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上一世,卫国自己考了一个普通的三本院校,
毕业后找了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本以为就会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
却没想到意外穿越到了这里。
既然如今知晓了未来会发生什么重大事情,
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牢牢把控机会,绝不能错失。
看着到手的一摞书,卫国又查看了商城里自己的积分。
这次买书花了三百积分,加上上次买水泥和钢筋花费的二千三百积分,两次一共花了商城二千六百积分。
现在商城积分还剩下三千零四十万零五千一百积分( - 2600 = )。
查看完商城积分后,卫国瞧了瞧时间,已经早晨四点多了。
他担心去水池边洗漱会把外公外婆惊醒,
于是便到空间里去洗漱了一番,随后躺到床上便睡了。
早上,卫国没有起床做早餐,许是晚上太过劳累的缘故。
外公外婆起来做早餐,他都没有听到,还是外婆做好饭后把他叫醒的。
刚吃过早饭,队长又来叫大家去出工。
在60年代的农村,除了收割庄稼,便是修建渠坝,也就是搞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搞好了,就不用再人工浇地。
卫国这几天天天去浇地,心里多少有些厌烦了。
他暗自思忖,自己来到农村,虽说能照顾外公外婆和张顾老他们,可一直被束缚在这里,也不是长久之计。
恰在这时,兰亭说道:
“卫国,我们休息一下吧,你看他们都在休息。”
卫国放眼望去,只见浇地的几组人都在休息,
有的人在抽烟,有的人在喝水,还有的人索性躺在地上,用草帽盖着脸,眯着眼小憩一会儿。
收回目光,卫国从口袋里摸出一盒烟,递给兰亭,说道:
“兰亭哥,这次咱们多休息一会儿。我去见见大队长兰甫哥。”
“你去吧。咱们这块地也基本上就浇完了。”
兰亭接过烟,美滋滋地说道。
卫国朝着大队长兰甫哥的方向走去,一路上脑海里还在思索着未来的规划。
见到兰甫哥后,卫国诚恳地说道:
“兰甫哥,我想跟你商量个事儿。
我知道大家都在为粮食高产努力,可一直这么高强度地干活,大家也都挺累的。
我觉得咱们可以合理安排一下工作时间,让大家劳逸结合,这样说不定工作效率还能提高呢。”
兰甫哥听后,陷入了沉思,片刻后说道:
“卫国啊,你说的有道理,我也知道大家都辛苦。
可这浇地不抓紧,万一今年天旱,庄稼可就没指望了。”
卫国接着说:
“兰甫哥,我明白你的顾虑。
我有个想法,咱们可以组织一些年轻人成立一个技术小组,
研究一下有没有更高效的灌溉方法,或者改进一下现有的工具。
这样既能加快工程进度,也能让大家轻松一些。”
兰甫哥眼睛一亮,说道:“你这主意不错,可这技术小组,谁来牵头呢?”
卫国拍了拍胸脯说:“兰甫哥,要是你信得过我,我来试试。我虽然懂得不多,但我可以去学习,去请教专家。
兰甫哥看着卫国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说:
“好,那就试试。不过你可得用心,这关乎着全村人的生计呢。”
卫国应下后,心中满是干劲。他回到休息的地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兰亭。
兰亭听后,兴奋地说:
“卫国,你这想法太棒了,我第一个支持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
就这样卫国有了一个能经常离开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