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 > 第427章 行宫山洪事件

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 第427章 行宫山洪事件

    这一日李孟姜闲的无聊就进入空间,她拿起《旧唐书》翻到《旧唐书?薛仁贵传》,她看到这样的记载:

    永徽五年五月初,唐高宗李治在群臣奏请下,带着武昭仪与一干宫人前往避暑。

    这座由隋文帝始建的行宫,倚山而筑,亭台楼阁错落于松柏之间,向来是皇室消夏的佳处。

    入夜后,天空突然阴沉下来。薛仁贵身披玄甲,腰间悬着横刀,在玄武门值守。

    作为右领军中郎将,这是他第三次随驾护行。

    更鼓敲过三更,远处传来隐隐雷声,紧接着豆大的雨点砸在青瓦上,瞬间连成一片雨幕。

    “薛将军,这雨怕是要下大啊。”

    与薛仁贵一同值守的校尉一边说着,一边迅速地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然而那雨水却如决堤的洪水一般,源源不断地从他的指缝间流淌下来。

    薛仁贵站在宫墙之上,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宫墙外那黑沉沉的山谷。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暗自思忖:

    九成宫虽然建在高地上,但北面的杜水河道却异常狭窄,一旦遭遇暴雨,河水必然会迅速上涨,泛滥成灾。

    就在他思考之际,突然,一阵沉闷的轰鸣声从远处传来,那声音仿佛是千军万马奔腾而过,又像是大地在痛苦地咆哮。薛仁贵脸色一变,失声喊道:

    “不好!是山洪!”

    薛仁贵猛然警觉。

    话音未落,只见宫墙东侧的低洼处,浑浊的洪水裹挟着石块树木汹涌而至。

    守夜的侍卫们顿时慌乱起来,有人大喊着 \"逃命\",扔下兵器就跑。薛仁贵一把抓住想要溜走的校尉:

    “守住宫门!擅离职守者斩!”

    此时洪水已漫过殿前石阶,薛仁贵深知情势危急。

    唐高宗的寝殿在西北高台上,但洪水上涨极快,若不及时唤醒圣驾,后果不堪设想。

    他将披风往肩头一甩,提刀冲进雨幕。暴雨劈头盖脸砸下,积水很快漫过膝盖,每走一步都要与洪流抗争。

    寝殿外的侍卫早已不见踪影。

    薛仁贵踹开殿门,内里烛火摇曳,唐高宗和武昭仪尚在熟睡。

    “圣人!武昭仪!山洪暴发,速速避险!”

    他高声疾呼。李治从梦中惊醒,还未及反应,薛仁贵已上前将龙袍披在他身上:

    “请陛下随末将走!”

    武昭仪慌乱中抓住薛仁贵的衣袖:

    “冬梅怎么办!.”

    话未说完,就被薛仁贵打断:

    “此刻保命要紧!”

    他不由分说,护着二人往殿外冲。

    刚出殿门,就见洪水如猛兽般扑来,转眼淹没了门槛。

    薛仁贵抽出横刀,砍断挡路的树枝,带着众人往东南高处奔去。

    当他们爬上一处土坡时,身后传来轰然巨响。

    回头望去,李治的寝殿已被洪水吞没,只露出飞檐在浊浪中时隐时现。

    武昭仪脸色煞白,险些瘫倒在地。李治喘着粗气,望着被洪水肆虐的行宫,心有余悸。

    天亮时,洪水渐渐退去。九成宫一片狼藉,残垣断壁间漂浮着杂物,数十名宫女侍卫葬身洪流。

    薛仁贵浑身湿透,仍在组织人手搜寻幸存者。

    突然,他听到废墟中传来微弱的呼救声,当即带人扒开瓦砾,救出两名被困的小宫女。

    “薛爱卿。”

    身后传来李治的声音。薛仁贵转身行礼,却见皇帝脚下踩着泥泞,手中牵着一匹通体雪白的御马。

    “若不是你舍命相救,朕昨夜已葬身鱼腹。”

    李治拍了拍马颈,

    “此马名唤 '' 照夜白 ''乃吐谷浑进贡的良驹,朕今日将它赐予你。”

    薛仁贵扑通跪下:

    \"护驾本是末将职责,岂敢受此厚赐?朕意已决。\"

    李治将缰绳塞到他手中:

    “况且你不仅救了朕,还救了这许多宫人。

    传朕旨意,此次护驾有功者,皆有封赏;

    溺亡者厚葬,家属赐抚恤金。”

    这场突如其来的山洪,让唐高宗对薛仁贵刮目相看。

    回长安后,他特意在太极殿召见薛仁贵,当众擢升其为右威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朝堂上,长孙无忌等老臣虽对这个出身低微的将领快速升迁颇有微词,但想到九成宫的惊险一夜,也不得不服。

    武昭仪对薛仁贵的救命之恩更是铭记于心。

    后来她成为皇后、乃至称帝后,始终对薛仁贵信任有加。

    而薛仁贵也不负圣恩,在此后的数十年间,东征西讨,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

    从安市城大破高句丽,到三箭定天山威震九姓铁勒,他的传奇故事在军中广为流传。

    麟游山洪的亲历者们,每当提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总会说起薛仁贵冒死护驾的壮举。

    而那匹 “照夜白”,也伴随薛仁贵南征北战,成为他忠勇的象征。

    多年后,当薛仁贵奉命出征吐蕃时,李治特意在大明宫为他饯行,望着这位鬓发斑白的老将,不禁想起当年九成宫的雨夜:

    “薛爱卿,朕还记得你冒死救驾的情形,此去西征,务必平安归来。”

    薛仁贵跪地叩首:“陛下放心,末将定当不负圣恩!”

    他起身时,腰间的玉佩与 \"照夜白\" 的铜铃相碰,发出清脆声响,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生死与共的往事。

    这场山洪,不仅改变了薛仁贵的命运,也在唐高宗心中埋下了重用寒门将领的种子。

    此后,他开始有意提拔一批出身低微却能力出众的官员,这些人或许来自社会底层,或许并非名门望族之后,但他们都有着非凡的才华和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希望能够打破关陇贵族长期以来对朝廷权力的垄断,建立起一个更加公平、多元化的政治格局。

    而九成宫,这座曾经辉煌壮丽的宫殿,在经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劫难之后,尽管经过了精心的修缮,却始终难以恢复到昔日的繁荣景象。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使得九成宫逐渐失去了它的光彩,最终被时间的尘埃所掩埋。

    李治,这位唐朝的皇帝,后来更多地选择驻跸洛阳。

    洛阳,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而那座曾经见证过生死时刻的行宫九成宫,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被人们遗忘。

    李孟姜合上手中的《旧唐书》,心中不禁感叹:

    “这个薛仁贵不愧是一代名将啊!难不得后世会将他的故事拍了许多个版本的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