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 第530章 路中谋生计
此时的周道务与李孟姜已行至渭水岸边,只见那渭水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驿站的驿丞匆匆赶来,向周道务禀报:
“驸马,前方渭水桥正在修缮,无法通行,需换乘渡船过河。”
周道务眉头微皱,问道:“渡船何时能到?”驿丞赶忙回答道:
“小的已派人去催,预计半个时辰内便可抵达。”
李孟姜闻言,便从马车上下来,活动了一下筋骨。
她漫步走到岸边,见不远处有几位农夫正在收割谷子,便走上前去,微笑着问道:
“老伯伯,您今年收成如何呀?”
那农夫见有人询问,连忙停下手中的活儿,抬起头来,满脸笑容地回答道:
“长公主的福,今年风调雨顺,收成比去年多了三成呢!”
李孟姜听了,心中也为这些农夫感到高兴,点头说道:
“那就好,百姓能吃饱饭,天下才能安稳。”
周道务在一旁听到他们的对话,也走过来,补充道:
“朝廷刚下了新令,减免灾区赋税,你们若有困难,可向官府禀报,定会得到妥善解决。”
农夫见李孟姜和周道务如此客气,心中十分感激,连连道谢后,又赶忙低头继续忙碌起来。
渡船缓缓靠岸,车驾一辆接一辆地驶上船去。
李孟姜坐在船头,目光凝视着渭水滔滔东流,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她转头对身旁的周道务说道:
“韩瑗和来济都是忠心耿耿的良臣,却被贬到如此偏远之地,实在令人惋惜啊。”
周道务微微一笑,安慰道:
“朝堂之事本就变幻莫测,我们远离长安,反倒能落得个清净。”
说罢,他从行囊中取出一幅舆图,展开后指着上面的路线说道:
“过了渭水,再行五日便能抵达潼关,过了潼关便是河南道,道路就会好走许多了。”
傍晚时分,韩瑗的车驾终于抵达了长安东郊的驿站。
驿卒匆匆赶来,送上了简单的晚餐,粟米饭配咸菜。
韩瑗的长子见状,顿时怒不可遏,大声呵斥道:
“我父亲曾任侍中,你们竟敢如此怠慢!”
韩瑗连忙摆手制止道:
“罢了,罢了,如今我已被贬,便与寻常官员无异,何必再计较这些呢。”
他微笑着接过饭碗,对驿卒说道:
“有劳你了,明日一早我们便继续启程。”
来济在另一家驿站的昏黄灯光下,正专注地书写着一份奏疏。
他的笔触流畅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他对台州地区的深入了解和对当地百姓的关切。
在这份奏疏中,来济详细地阐述了自己对台州发展的一些建议。
他认为,台州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应该增设学堂,以提高当地百姓的文化水平;
同时,兴修水利也是当务之急,可以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写完之后,来济仔细地核对了一遍奏疏的内容,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
然后,他将这份奏疏小心翼翼地封入竹筒中,交给了驿站的驿卒,并叮嘱道:
“劳烦你将此信送往长安,务必呈给吏部。”
驿卒接过竹筒,郑重地点头应诺,随即转身离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来济站在窗前,望着驿卒远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着这份奏疏能够顺利送达朝廷,并且得到重视和采纳。
夜已渐深,驿站内一片宁静。周道务和李孟姜早已在各自的房间里歇息。
李孟姜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她随手拿起周道务带来的桂州舆图,仔细端详起来。
舆图上,山川河流、城池道路都清晰可见。
李孟姜的目光落在一处标记上,好奇地指着问道:“这里便是漓水吗?”
周道务微笑着点头,表示赞同李孟姜的说法,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
“没错,桂州的山水的确秀丽迷人。等我们安顿下来之后,我一定会带你乘船游览,让你尽情领略这片美丽土地的风光。”
李孟姜闻言,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回答道:
“那太好了!我一直都听说这桂林山甲天下,现在呀终于有个机会亲身去感受一下啦。我只是不知道我们何时才能再回到长安呢?”
周道务缓缓地伸出手,轻柔地握住李孟姜的手,他轻声说道:
“莫要忧心忡忡,待到朝中诸事皆定,我们必定能够安然无恙地返回长安。
然而,当下之急,乃是将桂州此地的民生妥善治理。
唯有如此,方可不负百姓之期望,亦能为我们的未来铺就一条坦途。”
李孟姜颔首,表示认同周道务所言:
“话虽如此,但我心中亦有一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周道务见状,微笑着鼓励道:
“但说无妨。”
李孟姜略作迟疑,终于鼓起勇气说道:
“我寻思着,是否可以在桂州开设一家申通镖局的分店呢?如此一来,便可打通桂州与长安之间的镖局物流通道,不仅能方便两地的往来,亦可促进商业的繁荣。你意下如何?”
周道务看着李孟姜,嘴角露出一丝宠溺的微笑,然后轻轻地揉了揉她的发髻,说道:
“你呀,不管走到哪里,心里都只想着搞钱。在长安的时候,你开申通,创办田福苑来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还有并砍砍,现在到了桂州,竟然还想把这些都照搬过来。”
李孟姜听了周道务的话,微微皱起眉头,有些不满地说道:
“周都督,您这是不同意我在桂州开申通、并砍砍,还有创办田福院吗?您就放心吧,这些举措对桂州的经济发展可是大有好处的呢!”
周道务见状,无奈地叹了口气,解释道:
“我并不是反对你这么做,只是担心你会遇到一些困难。做生意可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时候即使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未必能够盈利。”
其实,这些问题李孟姜早就考虑过了。
她不仅有着前世与甲方爸爸谈论办案和市场调研的经验,还对桂州的市场环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她深知做生意确实存在风险,但她也相信只要用心经营,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驿站的驿丞匆匆赶来,向周道务禀报:
“驸马,前方渭水桥正在修缮,无法通行,需换乘渡船过河。”
周道务眉头微皱,问道:“渡船何时能到?”驿丞赶忙回答道:
“小的已派人去催,预计半个时辰内便可抵达。”
李孟姜闻言,便从马车上下来,活动了一下筋骨。
她漫步走到岸边,见不远处有几位农夫正在收割谷子,便走上前去,微笑着问道:
“老伯伯,您今年收成如何呀?”
那农夫见有人询问,连忙停下手中的活儿,抬起头来,满脸笑容地回答道:
“长公主的福,今年风调雨顺,收成比去年多了三成呢!”
李孟姜听了,心中也为这些农夫感到高兴,点头说道:
“那就好,百姓能吃饱饭,天下才能安稳。”
周道务在一旁听到他们的对话,也走过来,补充道:
“朝廷刚下了新令,减免灾区赋税,你们若有困难,可向官府禀报,定会得到妥善解决。”
农夫见李孟姜和周道务如此客气,心中十分感激,连连道谢后,又赶忙低头继续忙碌起来。
渡船缓缓靠岸,车驾一辆接一辆地驶上船去。
李孟姜坐在船头,目光凝视着渭水滔滔东流,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她转头对身旁的周道务说道:
“韩瑗和来济都是忠心耿耿的良臣,却被贬到如此偏远之地,实在令人惋惜啊。”
周道务微微一笑,安慰道:
“朝堂之事本就变幻莫测,我们远离长安,反倒能落得个清净。”
说罢,他从行囊中取出一幅舆图,展开后指着上面的路线说道:
“过了渭水,再行五日便能抵达潼关,过了潼关便是河南道,道路就会好走许多了。”
傍晚时分,韩瑗的车驾终于抵达了长安东郊的驿站。
驿卒匆匆赶来,送上了简单的晚餐,粟米饭配咸菜。
韩瑗的长子见状,顿时怒不可遏,大声呵斥道:
“我父亲曾任侍中,你们竟敢如此怠慢!”
韩瑗连忙摆手制止道:
“罢了,罢了,如今我已被贬,便与寻常官员无异,何必再计较这些呢。”
他微笑着接过饭碗,对驿卒说道:
“有劳你了,明日一早我们便继续启程。”
来济在另一家驿站的昏黄灯光下,正专注地书写着一份奏疏。
他的笔触流畅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他对台州地区的深入了解和对当地百姓的关切。
在这份奏疏中,来济详细地阐述了自己对台州发展的一些建议。
他认为,台州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应该增设学堂,以提高当地百姓的文化水平;
同时,兴修水利也是当务之急,可以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写完之后,来济仔细地核对了一遍奏疏的内容,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
然后,他将这份奏疏小心翼翼地封入竹筒中,交给了驿站的驿卒,并叮嘱道:
“劳烦你将此信送往长安,务必呈给吏部。”
驿卒接过竹筒,郑重地点头应诺,随即转身离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来济站在窗前,望着驿卒远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着这份奏疏能够顺利送达朝廷,并且得到重视和采纳。
夜已渐深,驿站内一片宁静。周道务和李孟姜早已在各自的房间里歇息。
李孟姜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她随手拿起周道务带来的桂州舆图,仔细端详起来。
舆图上,山川河流、城池道路都清晰可见。
李孟姜的目光落在一处标记上,好奇地指着问道:“这里便是漓水吗?”
周道务微笑着点头,表示赞同李孟姜的说法,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
“没错,桂州的山水的确秀丽迷人。等我们安顿下来之后,我一定会带你乘船游览,让你尽情领略这片美丽土地的风光。”
李孟姜闻言,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回答道:
“那太好了!我一直都听说这桂林山甲天下,现在呀终于有个机会亲身去感受一下啦。我只是不知道我们何时才能再回到长安呢?”
周道务缓缓地伸出手,轻柔地握住李孟姜的手,他轻声说道:
“莫要忧心忡忡,待到朝中诸事皆定,我们必定能够安然无恙地返回长安。
然而,当下之急,乃是将桂州此地的民生妥善治理。
唯有如此,方可不负百姓之期望,亦能为我们的未来铺就一条坦途。”
李孟姜颔首,表示认同周道务所言:
“话虽如此,但我心中亦有一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周道务见状,微笑着鼓励道:
“但说无妨。”
李孟姜略作迟疑,终于鼓起勇气说道:
“我寻思着,是否可以在桂州开设一家申通镖局的分店呢?如此一来,便可打通桂州与长安之间的镖局物流通道,不仅能方便两地的往来,亦可促进商业的繁荣。你意下如何?”
周道务看着李孟姜,嘴角露出一丝宠溺的微笑,然后轻轻地揉了揉她的发髻,说道:
“你呀,不管走到哪里,心里都只想着搞钱。在长安的时候,你开申通,创办田福苑来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还有并砍砍,现在到了桂州,竟然还想把这些都照搬过来。”
李孟姜听了周道务的话,微微皱起眉头,有些不满地说道:
“周都督,您这是不同意我在桂州开申通、并砍砍,还有创办田福院吗?您就放心吧,这些举措对桂州的经济发展可是大有好处的呢!”
周道务见状,无奈地叹了口气,解释道:
“我并不是反对你这么做,只是担心你会遇到一些困难。做生意可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时候即使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未必能够盈利。”
其实,这些问题李孟姜早就考虑过了。
她不仅有着前世与甲方爸爸谈论办案和市场调研的经验,还对桂州的市场环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她深知做生意确实存在风险,但她也相信只要用心经营,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