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 > 第51章 豪赌

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 第51章 豪赌

    “这封信,我收下了,可我懒得看你们这些废话!”

    “这些年来,你们又何时遵守过和亲之约?对大汉的边境无止境地骚扰,边境上的百姓是恨透了你们;

    如今我大军已至,要指望汉匈之间停战,就要你们匈奴人来求和,带上这些年大汉送过去的金银物资和女人,一样都不能少。

    否则,我就送你们下去问问,死在你们手里无数百姓的冤魂,答不答应!”

    ……

    尽管热血上头,苏云终究是忍住了手,没有斩了匈奴的来使。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这时还比较尊重这个规矩,况且要真斩了匈奴的使臣,那就相当于和匈奴彻底撕破脸了。

    不是规矩救了他一命,而是当今的情形救了他一命。

    在匈奴人的眼中,使者被杀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毕竟真杀了使者,以后就没人敢来出使了,这就意味着,两个国家关系的彻底破裂,只能靠战争分出个输赢。

    宝剑入鞘,那使臣再没了刚才的嚣张跋扈,只敢唯唯诺诺地躲到一旁。

    “回去将这话一字不落的,告诉你们左贤王,我也不打算为难你,你走吧。”

    苏云挥了挥手,放那使臣离开了。

    汉朝当真是对匈奴妥协已久,剑架在匈奴使臣的脖子上,匈奴使臣仍然不肯跪下,可见他们早已视自己为高傲的民族。

    放走了匈奴使臣,苏云捡起了扔在地上的,用兽皮做的信;

    随手扔到了火炉里,然后潇洒离开。

    —————————

    匈奴左贤王听到匈奴使臣带过去的原话,也是感到无比地震惊。

    他也没想到大汉会那么勇,这和他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在他眼里,这是个屈膝久了的民族。

    怎么突然硬起来了?

    由于拿不定主意,他迅速地将消息整理了起来,传回了匈奴王庭。

    此时正值匈奴单于之位的交接之际,容不得丝毫马虎。

    毕竟,让匈奴王庭那边拿主意,出了事他不用担责任。

    ~

    中军大帐。

    “你这么说确实很帅,和我当年有的一拼。

    不过据我来看,这位匈奴左贤王并不是等闲之辈,他必然会把消息传回匈奴王庭,我们可以利用消息传回去这个时间里偷袭他们。”韩信说着自己的建议,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

    苏云一脸愁容,“河南之地皆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我这次出征虽说带的都是北军精锐,可大多是步军,只带了两万骑兵,若真开战,还是他们占优势啊!”

    韩信则有不同的看法,“骑兵多是他们的优势,也是他们的劣势。

    骑兵强就强在机动性强,速度快,擅长突袭,要真以骑兵冲锋精锐的步兵方阵,这种损失骑兵是受不了的。

    要想赢一场,不如赌一把!”

    从韩信的双眼中能看到那份热血,虽然他已不再年轻,可他依旧有着年轻时那般的胆量。

    韩信打仗好赌,可每次都能赌赢。

    实际上他说赌的时候,胜算已经有七成了。

    苏云有些为难,但他还是很配合韩信;

    “怎么赌?我们现在可是连匈奴的大营都不知道在哪,想突袭都没地方去。”

    “那我要告诉你,我知道匈奴大营在哪,你敢不敢赌?”韩信一脸轻松,好似已经猜到了匈奴大营的位置。

    “就拿汉军这两万骑兵,悄悄地将他们转移到雁门郡,让他们出雁门,深入匈奴腹地,来一场豪赌!”

    ……

    匈奴中军大帐。

    匈奴的左贤王也是郁闷得很。

    不知道汉军的具体虚实,也不知道汉军下一步的打算,派过去想要探听一下虚实的使者,还被吓了回来。

    为了安全自己的心,他派出了许多波探子,想要得知汉朝大军的具体情况。

    “报———!”

    有探子报来,左贤王一扫脸上的阴沉。

    “快讲!”

    “汉军那边分出了两万左右的骑兵,昨夜趁着夜色出雁门,深入我境腹地,不知有什么打算。”

    匈奴左贤王有些摸不到头脑,没想到汉军居然会做出这种动作。

    “汉军的主力动没动?”

    “没动,步兵方阵依然驻扎在边境上,整齐有序。”

    没有支援,两万人深入匈奴腹地,且汉军不说能不能活下来,连路都有可能找不到,怎么能发挥应有的战力?

    左贤王猜测,汉朝的十万大军,应该是分出来了骑兵想要偷袭,剩下的八万人大概都是步兵组成方阵,抵御匈奴的进攻。

    现在有两条路线,一是追击那支深入匈奴腹地的骑兵,二是汉军正面防御的方阵已经没了骑兵,全军冲击拼杀一阵。

    第二条肯定不妥,以骑兵冲击步兵精锐方阵,骑兵根本损失不起。

    要知道,培养一个骑兵的价值,大概能培养三个步兵,而且面对很精锐的步兵方阵,其实骑兵的冲锋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第一条路线也没必要,汉军那么多年,根本没有深入过匈奴的腹地;

    且不说后勤补给如何,单是在草原上不迷路,都算好的了。

    在左贤王的视角里,汉军并不知道匈奴大营具体在哪里,因此不用担心汉军骑兵会突然偷袭。

    因为草原之上很大,而且匈奴大军的营帐一直都不是很固定,随时都有可能迁徙。

    ——————————

    左贤王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分出一支骑兵去劫掠雁门郡,不仅可以劫掠许多物资,还可以切断汉军骑兵和雁门的联系。

    汉军骑兵和雁门郡没了联系,在草原上迷了路,对匈奴来说,就是待宰的羔羊。

    在多次探听消息确定无误后,左贤王还是决定按自己的想法行事。

    他分出了一支骑兵,亲自带队去劫掠雁门郡。

    临行之际,他嘱咐手下守营的大将:

    如果汉军的步兵出击,不要正面交战,缓缓后撤,等待他回来再做打算。

    其实,他已经将能想到的都做好了,算是非常严谨的了。

    ……

    匈奴一路上烧杀抢掠,几乎没遇到汉军阻拦,又跑到雁门郡疯狂掠夺一番,让左贤王心里满足多了。

    劫掠了那么多物资,足够匈奴人度过今年冬天了。

    可是越深入,左贤王越觉得不对劲……

    不应该一点像样的阻拦都没有啊,雁门郡的士兵并没有抽调走啊!

    “报~~!”

    一名匈奴人飞马报来,直到走近左贤王他才说出:“左贤王,我军大营被发现,粮道也被断了,后军乱成了一团,汉军的步兵方阵趁势冲杀,后方告急啊!”

    听到这,他算彻底明白中计了!

    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算计之中!

    左贤王赶紧组织大家吁马回撤,他倒也聪明,并没有透露大营被偷袭的消息。

    稳定军心,不能先降了大家的士气。

    左贤王在前,带领大家飞速往大营回撤,此时此刻,他甚至希望胯下的马能长出翅膀来。

    大营被偷袭,粮道被断,后方军心不稳,极有可能大乱,汉军若趁此时冲锋,匈奴大军可能会一败涂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