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第404章 王师大婚
热门推荐:
四象神枢录
1949璃院繁星
我功德无量,娘子是妖又何妨
港综:东星四九仔,爆兵扎职
通缉犯:黑化了,但没完全黑化
穿进封神,签到获得原神技能
仙源道
元婴夺舍,你看我还有几分像从前
我二流子,知青老婆打死不肯离婚
六月十四,洛阳城已提前披上红妆。
皇宫通往帝师府的大街两侧,无数匠人正面露喜悦的将整匹整匹的朱红蜀锦,钉上沿街楼阁的飞檐。
太常寺与少府的属官几乎跑断了腿——天子亲诏,王师大婚按“上柱国”之礼,舆服用度,比之王侯还要高上几分!
“天呐,真是此生仅见呢……”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望着满城流动的红色,喃喃自语。
他在洛阳生活了五十多年,经历过桓帝大婚,见过窦大将军嫁女,却从未见过如此阵仗。
宫里的赏赐流水般抬进帝师府:南海明珠缀成的凤冠,海外番国进贡的羊脂玉如意,甚至还有一整套前朝未央宫旧藏的青铜编钟!
这哪里是娶亲?分明是搬空了半个国库!
更令人咋舌的是那些自发汇聚的贺礼。
徐州糜家的车队在官道上排出三里;冀州甄氏献上辽东百年老参、雪貂裘衣百件;弘农杨家送出了五车珍藏典籍;就连太傅陈藩,也拿出了家中珍藏的一对玉璧……
至于其他与王潜交好的家族,以及门下弟子等,那就更不必多说了。
六月十五,吉时。
晨曦微露,洛阳城万人空巷。
朱雀大街两侧被羽林卫层层隔开的人墙外,早已是万头攒动。
小贩挎着装满蒸饼和果脯的篮子在人缝里钻营,孩童骑在父亲肩头,伸长了脖子。
“来了!来了!” 不知谁先喊了一声。
鼓乐震天而起!
由太常寺乐官亲自率领的八百人卤簿仪仗,如同一条镶金嵌玉的巨龙,缓缓游入朱雀大街。
一队宫廷乐师,演奏着喜庆的声乐,声浪雄浑,压过了一切喧嚣。
手持长戟、斧钺的金吾卫开道,步伐铿锵,甲叶撞击声汇成一片肃杀的金属风暴。
仪仗核心,王潜身着一身大红婚服,端坐于一架由八匹毫无杂色的雪白骏马牵引的敞篷车架之上。
“天爷…这排场,简直比天子祭天还庞大了吧?!” 一个走南闯北的老行商倒吸凉气。
“你懂什么!” 旁边一个身穿粗布长袍的老者激动道:“王师乃当今天子之师,就连陛下见了,也得乖乖的持弟子之礼拜见。
而且,如今洛阳之变化,我等贫民之安乐,也离不开王师的照拂,此礼,当得!当得啊!”
在王潜的车驾之后,才是真正的震撼!
四架规格略逊但依旧华美绝伦的婚车依次而行,代表着今日同时迎娶的“一正三平”。
第一架婚车最为庄严,以朱漆为底,车顶饰有金凤。
这是兰陵公主刘氏的凤舆,代表皇室宗女的尊荣,车帘低垂,却遮不住皇家气度。
紧接着的三架婚车,形制相仿,分属曹氏(夏侯兰)、荀氏(荀采)、窦氏。
车帘微掀,隐约可见盛装新娘端坐的剪影,环佩在颠簸中发出细碎清音。
“一娶四美…还是太后亲定平妻之礼…亘古未闻啊!” 有人低声惊叹,语气复杂,混杂着羡艳与不可思议。
“哼,腐儒之见!” 立刻有身着新式学院青衫的年轻士子反驳,“若无王师力主‘四民平等’、‘知行合一’,尔等还在抱着经书空谈!王师之功,泽被苍生,非常礼可拘!莫说四位,便再添四位,也是应当!”
“就是,依王师之功,百位又如何?”
“那王师他能忙的过来吗?”
“呃……”
队伍行至帝师府前,百官早已按品阶肃立道旁。
车架停稳,王潜踏着铺到车前的朱红地衣走下,礼官高唱:“百官——拜——贺——!”
“恭贺王师新婚大喜!永缔良缘!”
山呼海啸般的恭贺声浪冲天而起,连天上的浮云似乎都被震散。曹操、李儒等弟子躬身长揖;
就在这庄重时刻,异变陡生!
“礼崩乐坏!圣道蒙尘啊——!”
一个须发皆白、穿着破旧儒袍的老者,突然从围观人群里冲出,扑倒在王潜车驾前的地衣上。
捶胸顿足,嚎啕大哭,“一夫一妻,人伦正序!今竟开平妻之例,效上古蛮夷媵妾之陋!置礼法纲常于何地?!置圣人教诲于何地?!呜呼哀哉!”
全场死寂!羽林卫的刀已出鞘半寸,寒光凛冽。曹操眼中厉色一闪,李儒眉头紧皱,负责护卫的董卓手已按上剑柄。
王潜却只是停下脚步,目光平静地扫过那涕泪横流的老儒,并无怒色。
“迂腐!” 一声清越的断喝响起。众人望去,竟是王潜的岳父之一、荀采之父,太常卿荀爽!
他排众而出,立于王潜身侧,对着那老儒,声音朗朗,传遍四方:
“《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上古圣王,因时立法,岂有万世不移之规?
王师佐天子,平鲜卑,兴百工,设新学,活民千万,教化世人,功在社稷!此等经纬天地之才,非常理可拘!太后懿旨,天子尊许,乃因时制宜,为酬旷世之功,安天下之心!
尔抱残守缺,不识大势,在此狂吠,非议国策,污及帝师,岂是儒者所为?来人,请下去!莫误了吉时!”
荀爽一番话,引经据典,正气凛然。几个虎贲卫士上前,不容分说将那呆若木鸡的老儒架走。短暂的骚动迅速平息。
王潜对荀爽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寂静的人群和肃立的百官,最终投向那四架承载着他此生最重要契约的婚车。
他深吸一口气,在震耳欲聋的礼乐与欢呼声中,踏着朱红的地毯,阳光为他玄端礼服上的金章纹饰镀上耀眼的光晕,身影挺拔如松。
啪!
礼炮轰鸣,五彩的瑞锦花瓣自阁楼高处如瀑布般倾泻而下,落满长街。人群的欢呼达到了顶点,声浪几乎要掀翻洛阳城的屋瓦。
“贺王师!”
“万喜!万福!”
铜钱、彩缕、甚至蒸饼果子,如雨点般从激动的百姓手中抛向那支缓缓行入帝师府的迎亲队伍。
这些东西,凝聚了万千百姓,对于王师真挚的祝福。
喧嚣的声浪里,那四架婚车稳稳前行,车帘之后,新娘们的心跳,不知是否也如这震天的鼓乐一般激越。
府门缓缓闭合,将鼎沸的人声隔绝在外。
深院之内,红烛高照,属于王潜的另一场无声的征途,也悄然开始……
皇宫通往帝师府的大街两侧,无数匠人正面露喜悦的将整匹整匹的朱红蜀锦,钉上沿街楼阁的飞檐。
太常寺与少府的属官几乎跑断了腿——天子亲诏,王师大婚按“上柱国”之礼,舆服用度,比之王侯还要高上几分!
“天呐,真是此生仅见呢……”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望着满城流动的红色,喃喃自语。
他在洛阳生活了五十多年,经历过桓帝大婚,见过窦大将军嫁女,却从未见过如此阵仗。
宫里的赏赐流水般抬进帝师府:南海明珠缀成的凤冠,海外番国进贡的羊脂玉如意,甚至还有一整套前朝未央宫旧藏的青铜编钟!
这哪里是娶亲?分明是搬空了半个国库!
更令人咋舌的是那些自发汇聚的贺礼。
徐州糜家的车队在官道上排出三里;冀州甄氏献上辽东百年老参、雪貂裘衣百件;弘农杨家送出了五车珍藏典籍;就连太傅陈藩,也拿出了家中珍藏的一对玉璧……
至于其他与王潜交好的家族,以及门下弟子等,那就更不必多说了。
六月十五,吉时。
晨曦微露,洛阳城万人空巷。
朱雀大街两侧被羽林卫层层隔开的人墙外,早已是万头攒动。
小贩挎着装满蒸饼和果脯的篮子在人缝里钻营,孩童骑在父亲肩头,伸长了脖子。
“来了!来了!” 不知谁先喊了一声。
鼓乐震天而起!
由太常寺乐官亲自率领的八百人卤簿仪仗,如同一条镶金嵌玉的巨龙,缓缓游入朱雀大街。
一队宫廷乐师,演奏着喜庆的声乐,声浪雄浑,压过了一切喧嚣。
手持长戟、斧钺的金吾卫开道,步伐铿锵,甲叶撞击声汇成一片肃杀的金属风暴。
仪仗核心,王潜身着一身大红婚服,端坐于一架由八匹毫无杂色的雪白骏马牵引的敞篷车架之上。
“天爷…这排场,简直比天子祭天还庞大了吧?!” 一个走南闯北的老行商倒吸凉气。
“你懂什么!” 旁边一个身穿粗布长袍的老者激动道:“王师乃当今天子之师,就连陛下见了,也得乖乖的持弟子之礼拜见。
而且,如今洛阳之变化,我等贫民之安乐,也离不开王师的照拂,此礼,当得!当得啊!”
在王潜的车驾之后,才是真正的震撼!
四架规格略逊但依旧华美绝伦的婚车依次而行,代表着今日同时迎娶的“一正三平”。
第一架婚车最为庄严,以朱漆为底,车顶饰有金凤。
这是兰陵公主刘氏的凤舆,代表皇室宗女的尊荣,车帘低垂,却遮不住皇家气度。
紧接着的三架婚车,形制相仿,分属曹氏(夏侯兰)、荀氏(荀采)、窦氏。
车帘微掀,隐约可见盛装新娘端坐的剪影,环佩在颠簸中发出细碎清音。
“一娶四美…还是太后亲定平妻之礼…亘古未闻啊!” 有人低声惊叹,语气复杂,混杂着羡艳与不可思议。
“哼,腐儒之见!” 立刻有身着新式学院青衫的年轻士子反驳,“若无王师力主‘四民平等’、‘知行合一’,尔等还在抱着经书空谈!王师之功,泽被苍生,非常礼可拘!莫说四位,便再添四位,也是应当!”
“就是,依王师之功,百位又如何?”
“那王师他能忙的过来吗?”
“呃……”
队伍行至帝师府前,百官早已按品阶肃立道旁。
车架停稳,王潜踏着铺到车前的朱红地衣走下,礼官高唱:“百官——拜——贺——!”
“恭贺王师新婚大喜!永缔良缘!”
山呼海啸般的恭贺声浪冲天而起,连天上的浮云似乎都被震散。曹操、李儒等弟子躬身长揖;
就在这庄重时刻,异变陡生!
“礼崩乐坏!圣道蒙尘啊——!”
一个须发皆白、穿着破旧儒袍的老者,突然从围观人群里冲出,扑倒在王潜车驾前的地衣上。
捶胸顿足,嚎啕大哭,“一夫一妻,人伦正序!今竟开平妻之例,效上古蛮夷媵妾之陋!置礼法纲常于何地?!置圣人教诲于何地?!呜呼哀哉!”
全场死寂!羽林卫的刀已出鞘半寸,寒光凛冽。曹操眼中厉色一闪,李儒眉头紧皱,负责护卫的董卓手已按上剑柄。
王潜却只是停下脚步,目光平静地扫过那涕泪横流的老儒,并无怒色。
“迂腐!” 一声清越的断喝响起。众人望去,竟是王潜的岳父之一、荀采之父,太常卿荀爽!
他排众而出,立于王潜身侧,对着那老儒,声音朗朗,传遍四方:
“《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上古圣王,因时立法,岂有万世不移之规?
王师佐天子,平鲜卑,兴百工,设新学,活民千万,教化世人,功在社稷!此等经纬天地之才,非常理可拘!太后懿旨,天子尊许,乃因时制宜,为酬旷世之功,安天下之心!
尔抱残守缺,不识大势,在此狂吠,非议国策,污及帝师,岂是儒者所为?来人,请下去!莫误了吉时!”
荀爽一番话,引经据典,正气凛然。几个虎贲卫士上前,不容分说将那呆若木鸡的老儒架走。短暂的骚动迅速平息。
王潜对荀爽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寂静的人群和肃立的百官,最终投向那四架承载着他此生最重要契约的婚车。
他深吸一口气,在震耳欲聋的礼乐与欢呼声中,踏着朱红的地毯,阳光为他玄端礼服上的金章纹饰镀上耀眼的光晕,身影挺拔如松。
啪!
礼炮轰鸣,五彩的瑞锦花瓣自阁楼高处如瀑布般倾泻而下,落满长街。人群的欢呼达到了顶点,声浪几乎要掀翻洛阳城的屋瓦。
“贺王师!”
“万喜!万福!”
铜钱、彩缕、甚至蒸饼果子,如雨点般从激动的百姓手中抛向那支缓缓行入帝师府的迎亲队伍。
这些东西,凝聚了万千百姓,对于王师真挚的祝福。
喧嚣的声浪里,那四架婚车稳稳前行,车帘之后,新娘们的心跳,不知是否也如这震天的鼓乐一般激越。
府门缓缓闭合,将鼎沸的人声隔绝在外。
深院之内,红烛高照,属于王潜的另一场无声的征途,也悄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