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 第432章 海权搞起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第432章 海权搞起

    时间竟是那般的快,眨眼间便来了建宁十年的深秋。

    此时距离新州设立,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朝廷调派了大批大汉书院的学子,前往新州任职。

    这些学子,乃是王潜刻意培养出来的新政主力,其治理理念大多也以务实、活变为主。

    加之又有大汉商行以及无数富商豪族的往来互通,以及太平教的不断各种宣扬。

    最主要的是,经过一番动乱之后,西域各国的的本土势力几乎被扫荡一空,大汉的各项政策推行起来,可以说是没有丝毫阻碍。

    不过一年的时间,西域的大部分地区,便已经趋于稳定,并逐渐开始恢复稳定。

    而随着西域的逐步稳定,王潜与刘宏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东方那波澜壮阔的大海。

    德阳殿内,那副巨大的世界舆图悬于壁上,王潜手持细长木杆,点在浩瀚的蓝色区域。

    “西域新州,不过是我大汉迈出去的第一步。”

    王潜的声音沉稳而富有穿透力,目光炯炯地扫过御座上的刘宏,以及侍立在大殿两侧的袁术、田丰、杨彪、诸葛珪、袁绍、毛玠、钟繇、荀攸、荀彧、李儒等人。

    这些人的年纪虽然都不大,但却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步取代了过去的一帮老臣,成为了朝堂之上的主力。

    “真正的未来,在于这万里波涛!而海权,将是帝国永续的命脉,而海权的第一步,则是这里……”

    王潜收回目光,手中的木杆沿着大汉漫长的海岸线划过,最终重重地敲在了地图东侧那片狭长的岛屿群上——倭奴国。

    “海权?”刘宏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好奇的光芒。“师父,何为海权?与这倭奴国又有何干系?”

    他只知道师父不喜倭奴国,但对于海权的概念尚且不太熟悉。

    殿内的其他人,也纷纷朝王潜投去了好奇的目光。

    “所谓海权,便是制海之权!”

    王潜沉声道:“谁能掌控海洋的航道、贸易与军事,谁就能掌控世界的财富与未来。

    我大汉坐拥万里海疆,若仅仅只是困守陆地,便是坐拥宝山而不自知,反观倭奴……”

    木杆再次重重地点在倭岛,“此獠踞东海要冲,于我大汉而言如鲠在喉。

    其国虽鄙,然其民性如狼,畏威而不怀德,其“人祭”之风盛行,常以活人为牲,供奉邪神,更以巫蛊之术惑众,愚弄黔首。

    更兼其国中传闻,蕴藏巨量金银……”

    说着,王潜手指划过佐渡岛位置,声音陡然转厉:“此等卑劣之民,兼有要冲之地、富庶之矿、豺狼之性,岂能容其酣睡于卧榻之侧?

    当犁庭扫穴,永绝后患,夺其金银,以实国库,拓其疆土,以固海防;

    更要灭其苗裔,以儆效尤”

    “嘶……”

    随着王潜话落,殿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之声,即便是见惯风浪的袁术、袁绍,也被王潜话语中赤裸裸的灭绝之意所震撼。

    这比西域的征服要残酷百倍!

    尤其是熟悉王潜秉性的人,脸上更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这位王师,一直都是以温文尔雅的形象示人,其言行理念,以及对于周邦蛮夷的态度也都是以教化容纳为主。

    除非是那种极度顽固不化的,才会使出一些颇为酷烈的手段。

    而这个倭奴国,与大汉之间似乎并无交集,更是不曾侵扰得罪过大汉。

    他们也是有些不太明白,王潜对这个倭奴国到底哪来的如此仇怨,居然想要绝其苗裔。

    “王师!”

    荀彧面色凝重,率先出列,深深一揖,“倭人固有其罪,然“灭其苗裔”之策,是否太过酷烈?如此屠戮,恐伤天和,有损陛下仁德之名,更恐激起四夷同仇敌忾之心。

    不如效西域羁縻之法,设都护府,行教化,使其归顺?”

    “文若此言差矣!”

    袁术眼中精光爆射,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王潜战略的核心,那就是资源、位置、以及永绝后患。

    袁术跨前一步,沉声道:“倭人非西域诸国可比,西域那边尚有商道可通,有礼教可循。

    而倭人僻处海岛,孤悬海外,其性如畜,想要以教化之道将其驯服,恐百年千年亦难完成。

    与其费尽心力行那无用之功,到还不如去人留地。

    看这倭岛地形破碎,其内必然是部族林立,一盘散沙,想要将其灭杀,可谓是易如反掌。

    王师所言之金银矿藏,正是我大汉强军富民之急需,其岛扼大洋之要,正可为我水师东出之前哨,此乃天赐宝地,岂容妇人之仁!”

    “不错!”

    李儒神情冷峻的接口:“文若所虑者,不过名声耳。

    然史笔如刀,皆为胜者所书。

    那倭人行巫蛊、人祭之事,可见其本性之卑劣,屠一狼群而安海疆,取不义之财而富国家,此乃大仁。

    似此等卑劣之民,此时不除,待其日后坐大,必成心腹大患。

    王师所言“灭其苗裔”,乃老成谋国、一劳永逸之策!!”

    袁绍眉头紧锁,他更关注实际:“跨海远征,非同小可,补给线漫长,且风浪难测,不知该当如何?”

    “此事不足虑尔!”

    王潜笑了笑,指向地图上标注的几个沿海港口,“十年生聚,商业繁荣,沿海的诸多商贾,已然有不少人开始从事海运。

    在如此之下,造船之技已脱胎换骨,尤其是扬州等地出现的新型福船,其龙骨更坚,船体更大,抗风浪之能远胜从前,完全可载重千石,运兵数百。

    更兼大汉商行的诸多商贾,已探明相对安全的季风航线,并储备大量海图经验。至于登陆作战……”

    王潜顿了一下,毫不在意的说道:“我大汉虎贲,破城拔寨如探囊取物,区区倭人竹篱木寨,何足道哉?所需兵力,只需三两万精兵,再辅以强大水师,足矣!”

    荀彧的声音依旧带着几分忧虑:“兵者,凶器也,如此灭绝之策,恐折损将士过多……”

    “文若仁心。”

    刘宏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随后,刘宏站起身,走到地图前,凝视着那片岛屿,“师父与公路、文优所言,方为帝国千秋计,倭人非人,乃禽兽也。

    朕闻其“人祭”,以童男童女为牲,剖腹剜心,惨绝人寰,此等行径,天理不容。

    金银也好,要冲也罢,皆是其次,朕只想让他们死!”

    说着刘宏猛地转身,目光扫视群臣,“倭奴国,背弃人伦,罪孽滔天,着令组建东征大军,以王师为帅,持节,总揽征倭事宜!务求犁庭扫穴,绝其苗裔。

    并将其地设为扶桑州,永为汉土!此战,不为财货,只为——天道昭彰!”

    “陛下圣明!”

    王潜、袁术、李儒等人齐声应诺,声震殿宇。

    其余众人,亦拱手领命,眼中尽皆闪烁着对功勋的渴望。

    毕竟是灭国之功,谁不想分一杯羹?

    很快,刘宏的旨意便传了下去,帝国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轰然启动。

    与此前出征草原不同,这一次最为兴奋的,莫过于诸多沿海郡县。

    在过去的时候,帝国的重心全都放在了北方和西方,无论是工坊、商旅,也全都朝着这两个方向靠拢。

    诸多沿海郡县,唯一的收入来源,便是出海打鱼。

    可这个时代,没有相应的保险技术,渔民们捕捞上来的鱼蟹,所能获取的收入实在是少之又少。

    虽然近些年,有不少商旅发现了海运的便利,诸多地方也开始修建海运港口。

    但这大多也只是民间行为,对于沿海地区所起到的作用,实在是微乎其微。

    如今好了,朝廷有意开始发展海权,并已经明确了要组建水师,出征倭奴国。

    这对于诸多沿海地区来说,无疑是一项绝大的利好消息。

    要知道,战争的背后,可不只是掠夺与争斗,还有诸多相关产业链的诞生。

    最主要的是,战争对于技术发展的推动力,是远超任何其他方式的。

    因此,在接到朝廷准备东征的命令之后,沿海各个郡县的人们,便疯了一般的开始忙碌了起来。

    一座座巨大的船坞拔地而起,凡是精通造船的工匠,全都被聚拢其中。

    一时间,沿海各地,可谓是日夜不歇,锤声震天。

    一根根巨大的楠木、柚木被能工巧匠加工成坚实的龙骨、船肋。

    一座座新型福船,以及符合航海需要的战舰,如同钢铁巨兽般在船台上逐渐成型。

    更高的干舷以抵御风浪,更深的船舱以装载更多士兵、战马和攻城器械,多层甲板便于安置强弩和缩小版的配重投石机。

    加之炼铁行业的快速发展,那些船艏也大多包裹了铁皮,形似冲角,闪烁着幽幽寒光。

    诸多商贾,也在“大汉商行”的推动下,发现了其中蕴藏着的巨大商机。

    从各地调集的粮秣堆积如山,腌制好的肉脯、咸鱼、耐储的粟米、豆类源源不断地运往琅琊、会稽、东莱等港口。

    淡水被装入巨大的木桶,航海所需的药物,也由华佗的弟子们亲自监制分装。

    至于出海作战的兵员遴选,则更是严苛到了极点。

    除北军五校、羽林军、西园新军之外,朝廷还像整个大汉,发布了募兵令。

    报名之人,多达百万之巨,但最终通过遴选的,只有两万余人,可谓是真正的百里挑一。

    而且,在这番遴选之中,王潜还惊喜的从中发现了关羽、张飞、张合、张辽等耳熟能详的名字。

    经过近十个月的紧张筹备与训练,东征的诸多事宜,也终于是准备齐全。

    十一年,初夏。

    琅琊城南,东征大军的行辕内。

    大帐中央,摆放着一个长约一仗、宽五尺的沙盘,倭岛的地形已被尽可能精确地复原。

    这个沙盘,结合了王潜后世的记忆,以及诸多商队,和往来的三韩渔民,提供的零碎信息,经过反复拼凑印证而来,倒也符合当下倭奴国的情况。

    “倭奴国,岛夷也,诸岛林立,以邪马台国势力为最。

    其女王“卑弥呼”,擅“鬼道”,聚众近十五万余。”

    (注:此时日本弥生时代末期,邪马台国为传说中强大势力,此处借用)

    李儒指着沙盘上本州岛西部区域,“其都邑,据传筑于山地,有简陋城寨,多依山势。其兵,勇而愚,武器多为竹弓骨箭、青铜短剑及简陋石斧,甲胄几无,唯赖蛮勇与地利。”

    “不过一群野人而已!”

    袁术抱着双臂,嗤笑一声,“在绝对的力量面前,皆是土鸡瓦狗,某家只问,何处登陆可直捣其巢穴?”

    “根据情报,”王潜用木杆指向九州岛北部一处海湾,“筑紫(今福冈地区)有天然良港,倭人聚集,控扼通往本州水路,先下筑紫,以此为基,而后集结大军,再渡海直扑邪马台核心!”

    随后,王潜看向新任命为登陆先锋的关羽、张飞二人。

    凝声道:“云长、翼德,登陆筑紫,首战务必打出汉军威名,以震慑诸岛。

    登陆后,云长负责肃清周边,建立稳固滩头大营;翼德则率部向内陆进发,遇城破城,遇寨毁寨,务必使其后方震动,无力支援邪马台!”

    “得令!”关、张二人抱拳,声如洪钟。

    “公路!”王潜目光转向袁术,“待本州登陆点稳固,你率本部精锐并重甲步卒为先锋,直扑邪马台王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无论何种阻碍,皆以雷霆之势碾碎之!我要卑弥呼的人头,悬于我军旗之下!”

    “王师师放心,某视倭奴王庭如无物,定取其首级献于帐前!”

    袁术一脸自信的拍了拍胸脯,草原多年的潜伏,让他的心性多了几分嗜血与残忍。

    “文优!”

    王潜最后看向李儒,“你统筹全局,登陆本州后,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倭人若聚众抵抗,便以强弩火器击溃其军;

    若遁入山林,便焚其山林,绝其粮道,困死饿毙。

    记住,要犁庭扫穴,绝其苗裔,不接受投降,不存妇人之仁。

    凡持兵刃者,杀!

    凡邪马台王族、贵族、大祭司,杀!

    凡胆敢反抗之村落,焚!

    要让倭岛,从此再无敢于反抗大汉之苗裔!”

    “喏!”李儒肃然应道,眼中闪烁着冷酷而兴奋的光芒。

    他深知此战意义,更明白王潜的决心。这是一场彻底的种族清洗战争,目的就是物理上抹去倭人上层的统治根基和文化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