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锤 第199章 血战易县
热门推荐:
天降农修
官场之权掌天下
重生:谁说理综满分,不能是曲皇
恋综嘉宾是癫公,天天没事就发疯
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
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人间第一武夫
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被兄弟出卖,归来已无敌
妥欢帖木儿目瞪口呆。
他对汉人的历史也算有些了解,眼前这一幕,不就是唐朝马嵬之变的翻版吗?
“诸位爱卿,朕平日待你们也不薄,每逢节庆,无不赏赐有加,你们,你们一定要把朕逼到这个地步吗?”
妥欢帖木儿当年被元文宗流放到高丽大青岛,身边没有任何亲信,只有宫女奇氏照顾他饮食起居,一直对他不离不弃。
后来妥欢帖木儿登基为帝后,为了回报奇氏,不但封对方为皇后,还将她生的儿子立为太子。
可以说妥欢帖木儿对皇后和太子,是有着极深感情的,自然不愿意杀害两人中的任何一个。
然而禁军众将领,可容不得他犹豫。
眼看皇帝似乎并不想按照自己等人的话去做,众将立刻抽出翻脸,声音冰冷道:
“时间紧迫,请陛下立刻下旨,诛杀皇后!!”
听到众将要杀自己,皇后奇氏哭着对妥欢帖木儿道:
“陛下,臣妾侍奉您这么多年,您真的忍心要臣妾去死吗?”
妥欢帖木儿嘴唇紧绷,说不出话来。
周边众将不想再耽搁时间,当即有人挥起砍刀,照着奇氏脖颈处劈去。
伴随着一声惨叫,奇后立刻扑倒在血泊中,香消玉殒。
“梓童……”
妥欢帖木儿弯下腰,抱住奇氏的尸体,禁不住泪如雨下。
众将没工夫陪皇帝黯然神伤,齐声道:
“陛下,这里实在不安全,臣等决定护送您继续西进,早日到山西地界,与扩廓大人会和。”
“朕,朕想将皇后埋葬此处。”
妥欢帖木儿此时已完全没了往日做皇帝的威严,几乎是用乞求的语气,对众将道:
“诸位卿家,你们该不会连这点小事,也不答应朕吧。”
众将闻言,感觉皇帝的要求也不算过分,于是安排了数十名士兵,在大营附近随便找了个地方,挖了一座大坑。
而后又让人找来几块破木板,用铁钉胡乱钉成一副棺材,将奇皇后的尸体放入其中,草草下葬。
做完这一切,众人正要带着妥欢帖木儿启程。
结果斥候忽然来报,说是发现了敌军的踪迹。
“几位将军,不好了!不好了!”
“何事如此惊慌?”
“西边、南边,发现了好多南军的骑兵哨探,对方也发现我们了,恐怕,恐怕……”
“恐怕什么?”
“恐怕南军的前锋部队,就在这附近什么地方。”
听罢斥候的话,众将全都吓得面如白霜,说不出话来,纷纷将目光转向都元帅朴塞因不花。
朴塞因不花叹了口气道:“事已至此,还能如何。丑驴、百家奴,你们和本元帅统领一万人殿后,咬柱,俺巴孩,你俩拣选两千精骑,护送陛下向西巡狩。”
元军刚刚离开大都时,还有四万多名兵马,经历了之前的动乱,四万兵马逃的逃,死的死,还有一部分跟着太子远遁。
此时还留在易县的,只剩下一万两千多人了。
“元帅保重。”
听到朴塞因不花决定留下来,几名负责护送皇帝的将领,语气哽咽着拱手领命。
这帮禁军将领,虽说迫不得已,起兵攻打太子,诛杀皇后,但他们大多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本身还是忠于元朝的,并没有投降明军的念头。
…
“徐帅,探子来报,易县南郊发现大量元军营帐,里面应该有鞑子的重要人物。”
“花元帅的人呢?”
“花元帅的兵马,已经绕到西边飞孤口了,这帮鞑子跑不了。”
易县南郊十五里,明军驻地。
听罢几名部将的禀报,徐达总算放下心来,笑着道:
“传本帅的军令,丢弃所有辎重,骑兵全部发起进攻,步兵慢慢跟上!一定要把这伙鞑子,尽数歼灭!”
“遵命!!”
明军训练有素,加上自从北伐开始后,一路北上,节节胜利,士气自然高涨到了极点。
徐达命令始下,便有将近八千名重骑,外加两万余名轻骑,便迅速发起冲锋,朝着既定目标,长驱直入。
元军这边,负责留下来垫后的蒙古、色目士兵,只有一万来人,数量上远不及明军。
不过这帮人,毕竟是元朝最后的精锐,此刻为了掩护皇帝撤退,全都拿出了视死如归的精神,居然给徐达的前锋骑兵,造成了很大的杀伤。
“周德兴、栾凤这帮人是干什么吃的!”
眼看前锋骑兵,以多打少,竟然打得如此吃力,后方观战的徐达怒不可遏,亲自统领千余精骑,手掣长刀,带头杀进敌阵。
徐达这些年虽然很少带头冲锋,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后方指挥作战,但这并不代表,他的武艺不如其他武将。
相反,如今大明阵营,数以百计的高级武将中,真正能和他掰一掰手腕的,总共不会超过五人。
“是徐帅!徐帅来了!!”
将为军胆,眼看身为总指挥的徐达,都加入了冲锋的队伍,正在前方奋战的明军骑兵,原本稍有降低的士气,很快又重新恢复。
“杀啊,杀啊!!”
所有人皆大声呐喊着,豁出性命,向敌人所在的方向杀去。
这一战,气势如虹,惊天动地。
无论是明军还是元军,全都拿出了全部实力,谁也没有保留。
…
应天府,金陵城。
郭洺这几日心情十分激动,每天除了处理朝政之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等候前线军报上。
因为嫌弃军报来得太慢,郭洺直接让吴弛派出大量锦衣卫,前往北方到处打探消息。
“怎么样,怎么样,朕的三路北伐军,各自推进到什么地方了?”
乾清宫内,眼看吴弛带着自己的部下返回,郭洺连忙丢下手头的工作,从御座上起身,主动来到对方面前询问。
“扩廓帖木儿那帮人,与常遇春交上手了吗?还有徐达和花云,他俩打到伪元都城没有?”
“陛下,容臣……容臣一一回禀。”
大概是先前来得急了,吴弛此时有些气喘吁吁道。
郭洺见状,连忙挥了挥手,示意身边的宫女,给对方端来茶水。
吴弛接过茶水,一饮而尽,缓缓道:“陛下放心,西边的局势还算稳定,常遇春大帅与伪元的扩廓打了两仗,暂时胜负未分,不过臣要禀报的,是东边的战事。”
郭洺好奇道:“东边如何了?”
他对汉人的历史也算有些了解,眼前这一幕,不就是唐朝马嵬之变的翻版吗?
“诸位爱卿,朕平日待你们也不薄,每逢节庆,无不赏赐有加,你们,你们一定要把朕逼到这个地步吗?”
妥欢帖木儿当年被元文宗流放到高丽大青岛,身边没有任何亲信,只有宫女奇氏照顾他饮食起居,一直对他不离不弃。
后来妥欢帖木儿登基为帝后,为了回报奇氏,不但封对方为皇后,还将她生的儿子立为太子。
可以说妥欢帖木儿对皇后和太子,是有着极深感情的,自然不愿意杀害两人中的任何一个。
然而禁军众将领,可容不得他犹豫。
眼看皇帝似乎并不想按照自己等人的话去做,众将立刻抽出翻脸,声音冰冷道:
“时间紧迫,请陛下立刻下旨,诛杀皇后!!”
听到众将要杀自己,皇后奇氏哭着对妥欢帖木儿道:
“陛下,臣妾侍奉您这么多年,您真的忍心要臣妾去死吗?”
妥欢帖木儿嘴唇紧绷,说不出话来。
周边众将不想再耽搁时间,当即有人挥起砍刀,照着奇氏脖颈处劈去。
伴随着一声惨叫,奇后立刻扑倒在血泊中,香消玉殒。
“梓童……”
妥欢帖木儿弯下腰,抱住奇氏的尸体,禁不住泪如雨下。
众将没工夫陪皇帝黯然神伤,齐声道:
“陛下,这里实在不安全,臣等决定护送您继续西进,早日到山西地界,与扩廓大人会和。”
“朕,朕想将皇后埋葬此处。”
妥欢帖木儿此时已完全没了往日做皇帝的威严,几乎是用乞求的语气,对众将道:
“诸位卿家,你们该不会连这点小事,也不答应朕吧。”
众将闻言,感觉皇帝的要求也不算过分,于是安排了数十名士兵,在大营附近随便找了个地方,挖了一座大坑。
而后又让人找来几块破木板,用铁钉胡乱钉成一副棺材,将奇皇后的尸体放入其中,草草下葬。
做完这一切,众人正要带着妥欢帖木儿启程。
结果斥候忽然来报,说是发现了敌军的踪迹。
“几位将军,不好了!不好了!”
“何事如此惊慌?”
“西边、南边,发现了好多南军的骑兵哨探,对方也发现我们了,恐怕,恐怕……”
“恐怕什么?”
“恐怕南军的前锋部队,就在这附近什么地方。”
听罢斥候的话,众将全都吓得面如白霜,说不出话来,纷纷将目光转向都元帅朴塞因不花。
朴塞因不花叹了口气道:“事已至此,还能如何。丑驴、百家奴,你们和本元帅统领一万人殿后,咬柱,俺巴孩,你俩拣选两千精骑,护送陛下向西巡狩。”
元军刚刚离开大都时,还有四万多名兵马,经历了之前的动乱,四万兵马逃的逃,死的死,还有一部分跟着太子远遁。
此时还留在易县的,只剩下一万两千多人了。
“元帅保重。”
听到朴塞因不花决定留下来,几名负责护送皇帝的将领,语气哽咽着拱手领命。
这帮禁军将领,虽说迫不得已,起兵攻打太子,诛杀皇后,但他们大多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本身还是忠于元朝的,并没有投降明军的念头。
…
“徐帅,探子来报,易县南郊发现大量元军营帐,里面应该有鞑子的重要人物。”
“花元帅的人呢?”
“花元帅的兵马,已经绕到西边飞孤口了,这帮鞑子跑不了。”
易县南郊十五里,明军驻地。
听罢几名部将的禀报,徐达总算放下心来,笑着道:
“传本帅的军令,丢弃所有辎重,骑兵全部发起进攻,步兵慢慢跟上!一定要把这伙鞑子,尽数歼灭!”
“遵命!!”
明军训练有素,加上自从北伐开始后,一路北上,节节胜利,士气自然高涨到了极点。
徐达命令始下,便有将近八千名重骑,外加两万余名轻骑,便迅速发起冲锋,朝着既定目标,长驱直入。
元军这边,负责留下来垫后的蒙古、色目士兵,只有一万来人,数量上远不及明军。
不过这帮人,毕竟是元朝最后的精锐,此刻为了掩护皇帝撤退,全都拿出了视死如归的精神,居然给徐达的前锋骑兵,造成了很大的杀伤。
“周德兴、栾凤这帮人是干什么吃的!”
眼看前锋骑兵,以多打少,竟然打得如此吃力,后方观战的徐达怒不可遏,亲自统领千余精骑,手掣长刀,带头杀进敌阵。
徐达这些年虽然很少带头冲锋,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后方指挥作战,但这并不代表,他的武艺不如其他武将。
相反,如今大明阵营,数以百计的高级武将中,真正能和他掰一掰手腕的,总共不会超过五人。
“是徐帅!徐帅来了!!”
将为军胆,眼看身为总指挥的徐达,都加入了冲锋的队伍,正在前方奋战的明军骑兵,原本稍有降低的士气,很快又重新恢复。
“杀啊,杀啊!!”
所有人皆大声呐喊着,豁出性命,向敌人所在的方向杀去。
这一战,气势如虹,惊天动地。
无论是明军还是元军,全都拿出了全部实力,谁也没有保留。
…
应天府,金陵城。
郭洺这几日心情十分激动,每天除了处理朝政之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等候前线军报上。
因为嫌弃军报来得太慢,郭洺直接让吴弛派出大量锦衣卫,前往北方到处打探消息。
“怎么样,怎么样,朕的三路北伐军,各自推进到什么地方了?”
乾清宫内,眼看吴弛带着自己的部下返回,郭洺连忙丢下手头的工作,从御座上起身,主动来到对方面前询问。
“扩廓帖木儿那帮人,与常遇春交上手了吗?还有徐达和花云,他俩打到伪元都城没有?”
“陛下,容臣……容臣一一回禀。”
大概是先前来得急了,吴弛此时有些气喘吁吁道。
郭洺见状,连忙挥了挥手,示意身边的宫女,给对方端来茶水。
吴弛接过茶水,一饮而尽,缓缓道:“陛下放心,西边的局势还算稳定,常遇春大帅与伪元的扩廓打了两仗,暂时胜负未分,不过臣要禀报的,是东边的战事。”
郭洺好奇道:“东边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