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无痕:平民子弟逆袭世家名门 第621章 这才叫吃饭
热门推荐:
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
抗战:当初赶我走,还想我救援?
墨总,夫人又又又生了三胞胎
恶毒哥嫂欺凌下的挣扎与破茧重生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非自然研究所
盗笔之穿越废土碰到了嫩牛五方
世界大同缔造者
系统沙雕我添堵,一身反骨离大谱
车子驶进县委家属院时,路灯正次第亮起,把道路两旁的梧桐树影拉得老长。
董远方刚要推门下车,就见斜前方的停车位上,沈佳慧的车也刚停稳。
她穿着米色风衣从车上下来,看到董远方时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走过来。
“书记,刚才也没见您怎么吃菜,要不,请您吃个夜宵?”
沈佳慧拢了拢被风吹乱的头发,语气里带着几分自然的熟稔。
董远方看了眼手表,晚上九点刚过,他确实没怎么动筷子,便爽快地点头:
“好啊,正好有点饿了。”
正如沈佳慧所说,刚才在四合院里,董远方几乎没怎么碰那些精致菜肴。
本以为是简单的便饭,没想到刘红英把场面铺得那么大,从雕花屏风到古董摆件,连盛菜的盘子都讲究得像是博物馆里的藏品。
他坐在那里总觉得不自在,每口菜都吃得小心翼翼,倒不如在食堂吃碗面条来得舒坦。
初春的晚上还带着料峭寒意,风一吹,沈佳慧下意识地裹紧了风衣。
两人没让司机跟着,沿着家属院外的街道慢慢往前走,没几步就看到一家亮着暖黄灯光的小店,门楣上 “老李牛肉汤” 的木牌已经被熏得发黑,一看就是开了有些年头的老店。
“就这家吧,我来道口县后常来,老板的牛肉汤熬得地道。”
沈佳慧推开门,带着董远方走了进去。
店里就两张方桌,靠墙的灶台上炖着一大锅肉汤,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浓郁的香气瞬间驱散了身上的寒气。
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见沈佳慧进来,熟络地打招呼:
“沈县长,还是老样子?”
“来两碗牛肉汤,多加粉丝,再配两笼油饼。”
沈佳慧说着拉开椅子坐下,转头看董远方。
“书记能吃辣不?”
“少放点儿就行。”
董远方刚坐下,老板就端来两杯热水,杯壁上还沾着细密的水珠。
没多久,两大碗牛肉汤就端了上来,汤色清亮,上面飘着翠绿的香菜和薄薄的牛肉片,油饼冒着热气,咬一口能掉渣。
董远方拿起勺子舀了一勺汤,吹了吹便喝了下去,温热的汤汁滑过喉咙,熨帖得让人舒服地叹了口气。
“菜品再精致,真没有一碗肉汤喝着实在。”
他又喝了一口,随口说道,眼角的疲惫似乎都淡了些。
沈佳慧正用筷子挑着粉丝,闻言忍不住笑了:
“书记,不是菜不美味,是你在那里估计如坐针毡。”
董远方放下勺子,看着窗外昏黄的路灯:
“都说道口县穷,没想到穷乡僻壤的乡下,还坐落着那样的四合院,装修又过于奢华,实在是跟院子外的道口县,格格不入。”
他顿了顿,想起刘红英身上的貂皮披肩。
“刘主席这人,之前在会上见过几次,没怎么交流,对她实在不甚了解。”
“我也是听说,她丈夫是做生意的,在市里算是名人,家里条件确实不错。”
沈佳慧喝了口汤,声音放低了些。
“不过她在妇联做了五年,去年才兼了政协副主席,平时倒没听说过什么出格的事,今天那院子确实让人意外。”
董远方没再接话,拿起油饼掰了块泡进汤里。
油饼吸饱了汤汁,咬下去时既有面香又有肉香。
店里只有他们两个客人,老板在灶台后慢悠悠地擦着碗,肉汤在锅里咕嘟的声音格外清晰,比四合院里的古琴声更让人安心。
“赵小妹的事,你后续跟进一下。”
董远方忽然开口,语气又恢复了工作时的沉稳。
“妇联的工作不能只停在表态上,得真能帮老百姓解决问题。”
“我明天就让人去跟进一下后续处理情况。”
沈佳慧点头应下,又笑着说。
“书记,咱们就不能好好吃夜宵,咱俩坐一起除了工作,几乎没啥聊的?”
董远方尴尬的笑了笑,拿起勺子又喝了口汤:
“这汤确实不错。”
窗外的风还在吹,但店里的热气裹着肉香,把初春的寒意挡得严严实实。
两碗牛肉汤见了底时,董远方摸了摸肚子,难得有了几分轻松的笑意:
“这才叫吃饭。”
董远方刚要推门下车,就见斜前方的停车位上,沈佳慧的车也刚停稳。
她穿着米色风衣从车上下来,看到董远方时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走过来。
“书记,刚才也没见您怎么吃菜,要不,请您吃个夜宵?”
沈佳慧拢了拢被风吹乱的头发,语气里带着几分自然的熟稔。
董远方看了眼手表,晚上九点刚过,他确实没怎么动筷子,便爽快地点头:
“好啊,正好有点饿了。”
正如沈佳慧所说,刚才在四合院里,董远方几乎没怎么碰那些精致菜肴。
本以为是简单的便饭,没想到刘红英把场面铺得那么大,从雕花屏风到古董摆件,连盛菜的盘子都讲究得像是博物馆里的藏品。
他坐在那里总觉得不自在,每口菜都吃得小心翼翼,倒不如在食堂吃碗面条来得舒坦。
初春的晚上还带着料峭寒意,风一吹,沈佳慧下意识地裹紧了风衣。
两人没让司机跟着,沿着家属院外的街道慢慢往前走,没几步就看到一家亮着暖黄灯光的小店,门楣上 “老李牛肉汤” 的木牌已经被熏得发黑,一看就是开了有些年头的老店。
“就这家吧,我来道口县后常来,老板的牛肉汤熬得地道。”
沈佳慧推开门,带着董远方走了进去。
店里就两张方桌,靠墙的灶台上炖着一大锅肉汤,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浓郁的香气瞬间驱散了身上的寒气。
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见沈佳慧进来,熟络地打招呼:
“沈县长,还是老样子?”
“来两碗牛肉汤,多加粉丝,再配两笼油饼。”
沈佳慧说着拉开椅子坐下,转头看董远方。
“书记能吃辣不?”
“少放点儿就行。”
董远方刚坐下,老板就端来两杯热水,杯壁上还沾着细密的水珠。
没多久,两大碗牛肉汤就端了上来,汤色清亮,上面飘着翠绿的香菜和薄薄的牛肉片,油饼冒着热气,咬一口能掉渣。
董远方拿起勺子舀了一勺汤,吹了吹便喝了下去,温热的汤汁滑过喉咙,熨帖得让人舒服地叹了口气。
“菜品再精致,真没有一碗肉汤喝着实在。”
他又喝了一口,随口说道,眼角的疲惫似乎都淡了些。
沈佳慧正用筷子挑着粉丝,闻言忍不住笑了:
“书记,不是菜不美味,是你在那里估计如坐针毡。”
董远方放下勺子,看着窗外昏黄的路灯:
“都说道口县穷,没想到穷乡僻壤的乡下,还坐落着那样的四合院,装修又过于奢华,实在是跟院子外的道口县,格格不入。”
他顿了顿,想起刘红英身上的貂皮披肩。
“刘主席这人,之前在会上见过几次,没怎么交流,对她实在不甚了解。”
“我也是听说,她丈夫是做生意的,在市里算是名人,家里条件确实不错。”
沈佳慧喝了口汤,声音放低了些。
“不过她在妇联做了五年,去年才兼了政协副主席,平时倒没听说过什么出格的事,今天那院子确实让人意外。”
董远方没再接话,拿起油饼掰了块泡进汤里。
油饼吸饱了汤汁,咬下去时既有面香又有肉香。
店里只有他们两个客人,老板在灶台后慢悠悠地擦着碗,肉汤在锅里咕嘟的声音格外清晰,比四合院里的古琴声更让人安心。
“赵小妹的事,你后续跟进一下。”
董远方忽然开口,语气又恢复了工作时的沉稳。
“妇联的工作不能只停在表态上,得真能帮老百姓解决问题。”
“我明天就让人去跟进一下后续处理情况。”
沈佳慧点头应下,又笑着说。
“书记,咱们就不能好好吃夜宵,咱俩坐一起除了工作,几乎没啥聊的?”
董远方尴尬的笑了笑,拿起勺子又喝了口汤:
“这汤确实不错。”
窗外的风还在吹,但店里的热气裹着肉香,把初春的寒意挡得严严实实。
两碗牛肉汤见了底时,董远方摸了摸肚子,难得有了几分轻松的笑意:
“这才叫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