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在路上之官路风云 第213章 权力洗牌
北江的春天来得格外早,区政府大院里的樱花已经悄然绽放。
凌晨站在窗前,望着那片粉色的花海,手中的茶杯冒着袅袅热气。
雷津恢落马已经过去三个月,北江区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平静期。
但这平静之下,暗流涌动——四大班子换届在即,一场更大的人事风暴正在酝酿。
\"凌区长,张部长来了。\"林小晚轻声提醒道。
凌晨转过身,看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赋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脸色凝重。
\"张叔,请坐。\"凌晨指了指沙发,\"看您这样子,是有大事?\"
张赋叹了口气,将文件递给凌晨:\"凌晨,刚接到市委组织部的通知,我被调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分管干部一科和办公室。\"
凌晨的手指微微一顿。
张赋是他最值得信任的人,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张赋可谓是“劳苦功高”,在工作中,两人也是配合默契。
这一调动,等于直接抽走了他在人事安排上的左膀右臂。
\"张叔,什么时候的事?怎么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凌晨皱眉问道。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邹伟庚刚给我打的电话,说是樊书记亲自点的将。\"张赋苦笑道,\"下周一就要去报到。\"
凌晨放下文件,走到窗前。
樱花随风飘落,如同此刻他心中纷乱的思绪。
“张叔的调动绝非偶然,这是市委——或者说樊子明书记——或是省委对北江区人事布局的第一步棋?”
\"张叔,这是好事。\"凌晨转过身,强作笑颜,\"从区委组织部长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这是实打实的重用。你在北江这些年,也该往上走走了。\"
张赋摇摇头:\"凌晨,我担心的是你。我这一走,组织部长的人选......\"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凌晨打断他,\"你先去市委站稳脚跟,对我们北江也是好事。\"
送走张赋后,凌晨立刻拨通了唐奇胜的电话。
\"奇胜老兄,张赋部长这事,还有谁知道?\"
电话那头,唐奇胜压低声音:\"目前只有樊书记、邹部长、张赋副部长本人和我。不过......\"他顿了顿,\"省委组织部已经拟定了北江区新组织部长的人选,是从省里空降的。\"
凌晨心头一紧:\"什么?谁?\"
\"周正,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副处长,35岁,清华博士,据说是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梁善闻的得意门生。\"
挂断电话,凌晨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结。
空降组织部长,这意味着北江区的人事权将不再掌握在他手中。
而更令他担忧的是,这很可能只是开始。
果然,三天后,楚州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通过了北江区党委班子换届人事调整方案:
区委书记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严振铧兼任;
凌晨任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接任原区委副书记陈梓铭的是省发改委规划处副处长李明华;
雷镇任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
陈恒吉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郭卫军任区委常委、区人武部部长;
李广波任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
曾勤珉任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赋调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原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赵石坚转任北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原区委常委、副区长张碣调任市科技局副局长;
新任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由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郑耀阳担任;
新任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由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副处长周正担任;
新任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由省政协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林嘉伟担任。
一纸文件,彻底打乱了北江区的人事格局。
\"四个常委位置调整,四个都是省里空降的。\"曾勤珉将文件放在凌晨办公桌上,脸色阴沉,\"这是要把北江变成省里的试验田啊。\"
凌晨翻看着新任干部的简历,目光停留在郑耀阳的资料上——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46岁,曾在多个地市任职,与省委副书记、省长黄政椽有过工作交集。
\"这个郑耀阳,来者不善啊。\"凌晨喃喃道。
曾勤珉点点头:\"我打听过了,他和雷津恢是老乡,虽然表面上没有直接关系,但......\"
凌晨抬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
窗外,一辆黑色奥迪缓缓驶入区政府大院,车牌是省城的。
第一个空降干部已经到了。
郑耀阳比照片上看起来更加精干,一身笔挺的深蓝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他与凌晨握手时,力道恰到好处,既不显得傲慢,也不过分热情。
\"凌区长,久仰大名。\"郑耀阳微笑道,\"省里派我来北江,是来学习的,还请您多指教。\"
凌晨回以微笑:\"郑区长客气了。北江正值改革发展关键期,有省里的专家来指导,是我们的荣幸。\"
两人寒暄间,又有两辆车驶入大院。
新任区委副书记李明华和组织部长周正同时抵达。
李明华五十出头,身材微胖,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
周正则年轻许多,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斯文儒雅。
简单的见面会后,凌晨将三位新常委送到各自的办公室。
当凌晨回到自己办公室时,发现统战部长林嘉伟已经在等他了。
凌晨感到很惊讶。
原来林嘉伟昨天晚上就已经从省里来了北江区。
林嘉伟四十岁左右,穿着考究,手腕上戴着一块价值不菲的名表。与郑耀阳的沉稳不同,他言谈举止间透着一股锋芒。
\"凌区长,我这个人性子直,有话就直说了。\"林嘉伟开门见山,\"省政协领导派我来北江,是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我看了区里的几个规划,觉得有些政策过于保守,制约了市场活力。\"
凌晨不动声色:\"林部长有什么具体建议?\"
\"比如北江国际商贸城的二期工程,完全可以引入更多民间资本,而不是全部依赖政府投资。\"林嘉伟侃侃而谈,\"还有开发区那块地,现在规划为公立医院,但如果改成商业综合体,经济效益会更好。\"
凌晨心中警铃大作。
林嘉伟提到的这两个项目,正是他与雷津恢斗争的关键所在。
国际商贸城涉及雷津恢的腐败案,而开发区医院则是他力推的民生工程。
\"林部长的建议很有价值,不过这些项目都经过充分论证和民主决策。\"凌晨平静地回应,\"当然,新班子有新思路,我们可以在常委会上充分讨论。\"
送走林嘉伟后,凌晨立刻召集了胡海东、曾勤珉、赵杰和张建军等“心腹”开会。
\"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凌晨沉声道,\"新来的几个常委,郑耀阳和林嘉伟明显来者不善,周正背景深厚但态度不明,只有李明华看起来相对中立。\"
赵杰皱眉道:\"我听说郑耀阳在省财政厅时就以强势着称,经常与其他部门争权。他这次来北江,恐怕不会甘于只做常务副区长。\"
\"关键是人事权。\"曾勤珉一针见血,\"张赋部长走了,新来的周正直接听命于省里,我们的干部调整方案很难通过。\"
凌晨点点头:\"所以我们要尽快行动。在常委会正式召开前,把几个关键岗位的人选定下来。\"
他转向张建军:\"财政局副局长的人选,必须是我们的人。你推荐的办公室副主任王志新,能力怎么样?\"
张建军面露难色:\"小王业务能力没问题,但资历尚浅,恐怕......\"
\"那就破格提拔。\"凌晨斩钉截铁,\"明天就上书记办公会。\"
凌晨站在窗前,望着那片粉色的花海,手中的茶杯冒着袅袅热气。
雷津恢落马已经过去三个月,北江区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平静期。
但这平静之下,暗流涌动——四大班子换届在即,一场更大的人事风暴正在酝酿。
\"凌区长,张部长来了。\"林小晚轻声提醒道。
凌晨转过身,看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赋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脸色凝重。
\"张叔,请坐。\"凌晨指了指沙发,\"看您这样子,是有大事?\"
张赋叹了口气,将文件递给凌晨:\"凌晨,刚接到市委组织部的通知,我被调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分管干部一科和办公室。\"
凌晨的手指微微一顿。
张赋是他最值得信任的人,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张赋可谓是“劳苦功高”,在工作中,两人也是配合默契。
这一调动,等于直接抽走了他在人事安排上的左膀右臂。
\"张叔,什么时候的事?怎么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凌晨皱眉问道。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邹伟庚刚给我打的电话,说是樊书记亲自点的将。\"张赋苦笑道,\"下周一就要去报到。\"
凌晨放下文件,走到窗前。
樱花随风飘落,如同此刻他心中纷乱的思绪。
“张叔的调动绝非偶然,这是市委——或者说樊子明书记——或是省委对北江区人事布局的第一步棋?”
\"张叔,这是好事。\"凌晨转过身,强作笑颜,\"从区委组织部长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这是实打实的重用。你在北江这些年,也该往上走走了。\"
张赋摇摇头:\"凌晨,我担心的是你。我这一走,组织部长的人选......\"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凌晨打断他,\"你先去市委站稳脚跟,对我们北江也是好事。\"
送走张赋后,凌晨立刻拨通了唐奇胜的电话。
\"奇胜老兄,张赋部长这事,还有谁知道?\"
电话那头,唐奇胜压低声音:\"目前只有樊书记、邹部长、张赋副部长本人和我。不过......\"他顿了顿,\"省委组织部已经拟定了北江区新组织部长的人选,是从省里空降的。\"
凌晨心头一紧:\"什么?谁?\"
\"周正,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副处长,35岁,清华博士,据说是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梁善闻的得意门生。\"
挂断电话,凌晨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结。
空降组织部长,这意味着北江区的人事权将不再掌握在他手中。
而更令他担忧的是,这很可能只是开始。
果然,三天后,楚州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通过了北江区党委班子换届人事调整方案:
区委书记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严振铧兼任;
凌晨任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接任原区委副书记陈梓铭的是省发改委规划处副处长李明华;
雷镇任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
陈恒吉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郭卫军任区委常委、区人武部部长;
李广波任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
曾勤珉任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赋调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原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赵石坚转任北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原区委常委、副区长张碣调任市科技局副局长;
新任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由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郑耀阳担任;
新任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由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副处长周正担任;
新任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由省政协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林嘉伟担任。
一纸文件,彻底打乱了北江区的人事格局。
\"四个常委位置调整,四个都是省里空降的。\"曾勤珉将文件放在凌晨办公桌上,脸色阴沉,\"这是要把北江变成省里的试验田啊。\"
凌晨翻看着新任干部的简历,目光停留在郑耀阳的资料上——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46岁,曾在多个地市任职,与省委副书记、省长黄政椽有过工作交集。
\"这个郑耀阳,来者不善啊。\"凌晨喃喃道。
曾勤珉点点头:\"我打听过了,他和雷津恢是老乡,虽然表面上没有直接关系,但......\"
凌晨抬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
窗外,一辆黑色奥迪缓缓驶入区政府大院,车牌是省城的。
第一个空降干部已经到了。
郑耀阳比照片上看起来更加精干,一身笔挺的深蓝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他与凌晨握手时,力道恰到好处,既不显得傲慢,也不过分热情。
\"凌区长,久仰大名。\"郑耀阳微笑道,\"省里派我来北江,是来学习的,还请您多指教。\"
凌晨回以微笑:\"郑区长客气了。北江正值改革发展关键期,有省里的专家来指导,是我们的荣幸。\"
两人寒暄间,又有两辆车驶入大院。
新任区委副书记李明华和组织部长周正同时抵达。
李明华五十出头,身材微胖,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
周正则年轻许多,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斯文儒雅。
简单的见面会后,凌晨将三位新常委送到各自的办公室。
当凌晨回到自己办公室时,发现统战部长林嘉伟已经在等他了。
凌晨感到很惊讶。
原来林嘉伟昨天晚上就已经从省里来了北江区。
林嘉伟四十岁左右,穿着考究,手腕上戴着一块价值不菲的名表。与郑耀阳的沉稳不同,他言谈举止间透着一股锋芒。
\"凌区长,我这个人性子直,有话就直说了。\"林嘉伟开门见山,\"省政协领导派我来北江,是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我看了区里的几个规划,觉得有些政策过于保守,制约了市场活力。\"
凌晨不动声色:\"林部长有什么具体建议?\"
\"比如北江国际商贸城的二期工程,完全可以引入更多民间资本,而不是全部依赖政府投资。\"林嘉伟侃侃而谈,\"还有开发区那块地,现在规划为公立医院,但如果改成商业综合体,经济效益会更好。\"
凌晨心中警铃大作。
林嘉伟提到的这两个项目,正是他与雷津恢斗争的关键所在。
国际商贸城涉及雷津恢的腐败案,而开发区医院则是他力推的民生工程。
\"林部长的建议很有价值,不过这些项目都经过充分论证和民主决策。\"凌晨平静地回应,\"当然,新班子有新思路,我们可以在常委会上充分讨论。\"
送走林嘉伟后,凌晨立刻召集了胡海东、曾勤珉、赵杰和张建军等“心腹”开会。
\"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凌晨沉声道,\"新来的几个常委,郑耀阳和林嘉伟明显来者不善,周正背景深厚但态度不明,只有李明华看起来相对中立。\"
赵杰皱眉道:\"我听说郑耀阳在省财政厅时就以强势着称,经常与其他部门争权。他这次来北江,恐怕不会甘于只做常务副区长。\"
\"关键是人事权。\"曾勤珉一针见血,\"张赋部长走了,新来的周正直接听命于省里,我们的干部调整方案很难通过。\"
凌晨点点头:\"所以我们要尽快行动。在常委会正式召开前,把几个关键岗位的人选定下来。\"
他转向张建军:\"财政局副局长的人选,必须是我们的人。你推荐的办公室副主任王志新,能力怎么样?\"
张建军面露难色:\"小王业务能力没问题,但资历尚浅,恐怕......\"
\"那就破格提拔。\"凌晨斩钉截铁,\"明天就上书记办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