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 第391章 摆驾朱府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第391章 摆驾朱府

    并州有胡人,南边有山越,西南有南蛮,凉州有羌氐……

    能同化的刘辩打算先将其脊梁打断,然后吸纳同化。

    历史上的刘备和诸葛亮就将南蛮用的很顺手,孙权也动辄就去抓几十万山越补充兵力,维持三足鼎立态势。

    凉州既是自己的领土,其土地上的人,理应是自己的子民。

    既然是子民,就该吸纳进大家庭中,消化成为自己人,解决百年羌乱。

    至于领土之外的嘛,该打就打,该杀便杀。

    比如鲜卑、北胡,若是有机会,最多就将其收为藩属国,收收贡,号令其当当马前卒。

    同化不在自己的考虑范畴,大汉哪来这么多精力去管他们的死活。

    凉州情况特殊,总不能说朝廷将凉州割出去不要了。

    亦或者将原住民全部赶走或者直接展开新一轮的杀戮。

    在凉州有不少羌人和汉人结成夫妻,要如何处理又是个麻烦事。

    此外,将羌氐杀光了,南蛮呢?山越呢?

    益州扬州采取一样的策略?

    人家造反动乱不假,但说实在的,不造反才有鬼。

    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度下降,诸侯自立为王,将领割据一方,百姓拿着锄头参加黄巾。

    连汉人自己都乱成这样,指望人家高喊效忠大汉,根本不现实。

    冀州叛军、白波军杨奉徐晃等,刘辩尚且能宽容,说实话,他觉得滇那此人有魄力和能力,一开始的打算是,将该问罪抄斩的人宰了后,要不要学孔明将滇那放了,彰显下恩德使其归心。

    后来想想算了,此人的儿子死在张飞手中,一是结仇,二是没有软肋,以后还不知道会出什么幺蛾子。

    对凉州羌氐二族百年的迫害,刘辩是不喜的,觉得有点鼠目寸光。

    全族之恨,经过百年发酵,等到爆发那日,会给后来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正好让自己撞上这倒霉事。

    同样的问题自然不能再来个轮回,留个大雷给继任者。

    他要改变这一切,让凉州恢复以往的繁荣,让冶铁重新供给全国,使丝绸之路到达西域,将大汉花费百年,无数心血和金钱都解决不了的羌祸变成羌福。

    使羌人世代为大汉守护国门,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羌人是十几个少数民族的先祖,是大汉无法割舍的一部分,那就将世界独一份的壮举再次展现,令后人在翻开这段史书时,无不惊叹和敬佩前人的高瞻远瞩。

    三公九卿都被刘辩的果断给吓到了。

    天子直到目前为止,所有朝政、旨意,都是有迹可循,重启祖宗的规定。

    唯独在凉州实行汉律,不仅没有前人经验,更与往年百年国策相悖。

    太师王允决定出来说两句,“陛下,老臣认为,蛮夷非我族类,趁此机会,应当斩尽杀绝,陛下既打算诛首恶,已经埋下仇恨的种子,何不一不做二不休呢?”

    “朕记得太师是太原人士吧。”刘辩淡淡笑着问道。

    “是啊。”王允愣了愣,随即答道:“老臣出身自太原王氏。”

    “哦。”刘辩微微颔首,笑问道:“朕看太原胡汉在一起不就生活的不错?”

    并州算是先帝们给他打的个样。

    “这……”

    王允无话可说。

    刘辩收起笑容,严肃道:

    “朕意已决,即刻拟旨。”

    皇甫嵩杨彪带头起身:“臣遵旨。”

    ……

    时间转眼过去多日,四月接近尾声。

    期间又发生很多事,各地往洛阳送着奏疏,其中有不少因为重要被摆在刘辩的龙案上。

    三支水师舰队已经着手打造战船。

    速度太慢了,直到如今一艘船的影子都没看到。

    这是没办法的事,只能等。

    还有几封特殊的奏疏,不是这老臣病了就是那老臣卧床了。

    黄琬旧疾发作,病重了。

    朱儁瘦的不像话,府中人称很严重,尚书台建议最好让朱儁回去休养。

    病秧子卢植倒挺正常,又带着官吏下地去了。

    卫将军刘备生怕老师有三长两短,调了些人一路保护和伺候。

    大儒马日磾要嘎了,和旧疾脱不开关系。

    刘辩头疼,黄琬是司隶校尉,他有个三长两短短时间满宠还扛不住担子。

    满宠是个酷吏,但酷的过分了,他都要规劝满宠办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行。

    若此时让满宠当上司隶校尉,还不知道会捅出多少篓子。

    他还需要成长。

    其次马日磾一嘎,影响不会小,天子文人墨客又得哭爹喊娘,不知道会将洛阳挤成什么样子。

    除此以外,还需要重新为文学院补充师资。

    最气人的人,黄琬、马日磾都是旧疾复发。

    王允干的好事。

    两人都是被王允砸的。

    老山羊总能在气晕前随机带走一位老臣。

    马日磾尤其严重,听说腰都被砸折了,卧床十几日都下不来。

    后来在调理下情况好了些,听说吃嘛嘛香,因其大儒的名气,被调入鸿都门当老师。

    本以为是真好了,却没想到是回光返照。

    黄琬又是另一个极端,被王允整卧床后,第二天就像没事人一样到司隶校尉部办公。

    谁知是有暗疾存在,几个月过去终究是爆发了,一下子躺在床上动弹不得。

    本以为如今由自己执掌大汉,老臣们的日子会好过些,却没想到两名老臣的大限,比原历史还提前了一两年。

    刘辩来回踱步一阵,突然站定,朝殿外喊道:

    “来人!”

    鲍信一步踏入。

    刘辩快速吩咐:“着太医令遣人去黄府、马家伺候,尽力诊治。”

    “遵命。”鲍信恭敬退出。

    刘辩又叫来典韦,再次命令:“摆驾朱府。”

    朱儁在刘辩心里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大将军皇甫嵩。

    虽然朝政上朱儁存在感很低,但他只要一日是北军中候,刘辩哪怕在宫中发疯都有人兜底。

    此人是拱卫皇权的一块重要基石。

    于感情来说,刘辩想放他养养老。

    于理性来说,在大汉内忧外患没有解除之前,他需要朱儁在北军待着。

    朱儁倒了,刘备也好孙坚也罢,都差点火候。

    换刘备孙坚上去吧,表面上看不就是换个人,没什么两样。

    但士族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朝堂各派系平衡会倾斜,有能耐的人会借机向北军扩张家族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