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第429章 十个脑袋不够砍
营帐中有干草堆的小床,顶上盖几层精美的布帛就是龙床了。
刘辩被放平躺在上面,脸上没有一点血色,额头虚汗不停往外冒着,湿毛巾换了一块又一块。
羽林军的军医放在整个大汉也能称上句顶尖,军医跪在床前,小心翼翼的拉出刘辩的手号着脉。
屋外,雨还在下,郭嘉程昱急的来回踱步。
山上的救援行动暂缓,有三分之一的人被郭嘉撤下去休整,好好的吃点东西睡觉,否则一定会有人累死。
他的本意是好的,然而撤下来的将士并没有回营,而是自发的汇聚到此地,守在大门外,寸步不离。
因为来的人太多,看得郭嘉心烦意乱,没忍住骂道:
“你们都跑这来做什么?留几十个人看着就行了,两三个时辰后,还要让你们去后山换批人回来。”
天子将救灾当成头等大事,若是等他醒了,发现救灾之事延误,估计又会急火攻心。
羽林军受着郭嘉的训斥毫无反应,气的郭嘉不再鸟他们。
“抗吧抗吧,都抗吧,一个个都嫌不够乱。”
程昱看着他失态到上蹿下跳的样子,迟疑一番,上前叫住他。
“奉孝。”
郭嘉扭头,眼神满是血丝,吓了程昱一跳。
程昱憋了好一会儿,斟酌了下用词,小声问道:“你说要是天子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我们怎么办?”
“你在这胡说八道什么?”
“不管发生何事,如今就你我陪在天子身边,总要有个预案,避免乱成一锅粥吧。”
程昱说的很认真,郭嘉脸上怒气消散,似乎是冷静了下来。
“若真有意外,我给你指明两条路。”
“愿闻其详。”
“三尺白绫和两尺之剑,选一个用吧。”
程昱张了张嘴,最后又闭上。
郭嘉看似冷静了,实则早已丧失理智。
两人间安静了一阵,程昱突然自说自话,“国体若有变,你我一死倒是容易,可留下多少烂摊子。有些话说了容易招来祸事,甚至是杀头,但我不怕。死固然容易,活着才最难。皇子韶年幼,我们是扛着天子加紧搬师,辅佐幼主维持朝堂,由皇后监国还是如何?”
郭嘉骤然转身,刚想说这事没有讨论的必要。
天子就这么一个孩子,可不是以皇子韶为主,唐皇后摄政吗?
程昱紧接着话脱口而出,“天子继位方才两年,当初的争端被视为皇家秘辛,但两年时间不足以让人淡忘。我一个外来之臣都听说过许多事,更何况是士人呢。须知宫里还有个尚未就藩的人存在。”
郭嘉浑身一震。
程昱说的秘辛,自然是两年前先帝驾崩后,继位人选的事。
当今天子贤名不显,而皇子协则聪明伶俐,深得先帝喜爱。
天子被宦官挟持出宫时,有各种传言称,遗诏传位的是皇子协,只不过诏书让人给换了。
虽是传言,但里面的很多话都有迹可循,能说明不是空穴来风。
只不过因为天子继位后的圣明和功绩,这种声音逐渐消失。
但要是天子一倒,会不会再度冒出来就不好说了。
而且此刻郭嘉的内心居然动摇了。
他死忠天子不假,但内心深处居然有一个声音,若国体有变,扶持刘协是对大汉最有利的打算。
皇子韶太小了,不足以支撑大局,大汉虽升势明显,但很多根本性的问题天子都没有着手解决,稍有动乱首先南方就会爆炸,两年前的惨剧会再次上演。
刘协贤名在外,是先帝最疼爱的儿子,若是再能造一造先帝传位诏书真正传位者是刘协……
郭嘉背后渗出不少冷汗,若真有变故,朝廷那么多大臣,会选择忠于天子还是忠于国家?
忠于天子,皇子韶继位,皇后摄政,外戚专权重演,运气不好朝廷就乱了,就算运气好,谁也不知道皇子韶长大以后是什么样。
忠于国家,推崇刘协,使何太后下诏过继到自己膝下,此人没有乱七八糟的人掣肘,可直接亲政,只要对得起曾经的贤名名声循规蹈矩做事,大汉国力便可稳定上升,十年南下,二十年光复河山。
程昱愁容满面,“唐皇后与天子恩爱有佳,有贤后美名。问题恰巧出在这,唐家除了最近才被提拔的并州刺史,无人被破格提拔。奉孝别忘了,蔡家……蔡美人肚子里还有一个,算算时间也快了,就算蔡家再淡泊名利,为求自保,要么脱胎要么拼一拼。”
蔡邕在士人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平日虽不显,但实际上他的号召力可比王允高多了。
士人之所以选择围着王允转而不是围着蔡邕转,是因为王允是帝师,而不是因为名望。
在程昱眼里,这些都是问题。
朝廷肯定不是团结一致的,至少在程昱判断下,太师首推皇子韶,太尉怕是要推渤海王刘协。
他们有没有私心没人清楚,但出发点肯定都是好的,而且谁都说服不了谁。
再加上天子活着的时候士人不敢冒头,人一死各地豪强、士人肯定要站出来说话。
蔡邕再聪明,但人要是被架上就身不由己了。
一连串的话说的郭嘉头疼,直接打断程昱:“我看你是真想掉脑袋,陛下吉人自有天相,你敢在这胡言乱语,随便让一个人听了去,你有十个头都不够砍。”
程昱叹口气,这次真闭上了嘴。
若是没人做预案,等到事情到眼前了,可就真完了。
他考虑的更多并不是他更聪明。
郭嘉孑然一身,进一步可以保全忠诚之名,退一步关起大门能得以归隐。
他程昱不同的地方在于手里握着锦衣卫,需要依附皇权。
锦衣卫越强势,皇权越稳固,皇权越稳固,锦衣卫就越强势。
相反,则锦衣卫如同浪涛中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倾覆。
这时候,营门处有了动静,军医出来了。
郭嘉等人紧张的围上去,羽林军纷纷侧目。
郭嘉着急的抓住军医的手问道:“如何?天子情况还好吗?”
“唉。”军医双眼泛红,轻轻的摇头。
郭嘉眼睛一下子睁大,大脑空白,脚步踉跄的朝后倒去,幸好程昱眼疾手快搭了把手。
刘辩被放平躺在上面,脸上没有一点血色,额头虚汗不停往外冒着,湿毛巾换了一块又一块。
羽林军的军医放在整个大汉也能称上句顶尖,军医跪在床前,小心翼翼的拉出刘辩的手号着脉。
屋外,雨还在下,郭嘉程昱急的来回踱步。
山上的救援行动暂缓,有三分之一的人被郭嘉撤下去休整,好好的吃点东西睡觉,否则一定会有人累死。
他的本意是好的,然而撤下来的将士并没有回营,而是自发的汇聚到此地,守在大门外,寸步不离。
因为来的人太多,看得郭嘉心烦意乱,没忍住骂道:
“你们都跑这来做什么?留几十个人看着就行了,两三个时辰后,还要让你们去后山换批人回来。”
天子将救灾当成头等大事,若是等他醒了,发现救灾之事延误,估计又会急火攻心。
羽林军受着郭嘉的训斥毫无反应,气的郭嘉不再鸟他们。
“抗吧抗吧,都抗吧,一个个都嫌不够乱。”
程昱看着他失态到上蹿下跳的样子,迟疑一番,上前叫住他。
“奉孝。”
郭嘉扭头,眼神满是血丝,吓了程昱一跳。
程昱憋了好一会儿,斟酌了下用词,小声问道:“你说要是天子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我们怎么办?”
“你在这胡说八道什么?”
“不管发生何事,如今就你我陪在天子身边,总要有个预案,避免乱成一锅粥吧。”
程昱说的很认真,郭嘉脸上怒气消散,似乎是冷静了下来。
“若真有意外,我给你指明两条路。”
“愿闻其详。”
“三尺白绫和两尺之剑,选一个用吧。”
程昱张了张嘴,最后又闭上。
郭嘉看似冷静了,实则早已丧失理智。
两人间安静了一阵,程昱突然自说自话,“国体若有变,你我一死倒是容易,可留下多少烂摊子。有些话说了容易招来祸事,甚至是杀头,但我不怕。死固然容易,活着才最难。皇子韶年幼,我们是扛着天子加紧搬师,辅佐幼主维持朝堂,由皇后监国还是如何?”
郭嘉骤然转身,刚想说这事没有讨论的必要。
天子就这么一个孩子,可不是以皇子韶为主,唐皇后摄政吗?
程昱紧接着话脱口而出,“天子继位方才两年,当初的争端被视为皇家秘辛,但两年时间不足以让人淡忘。我一个外来之臣都听说过许多事,更何况是士人呢。须知宫里还有个尚未就藩的人存在。”
郭嘉浑身一震。
程昱说的秘辛,自然是两年前先帝驾崩后,继位人选的事。
当今天子贤名不显,而皇子协则聪明伶俐,深得先帝喜爱。
天子被宦官挟持出宫时,有各种传言称,遗诏传位的是皇子协,只不过诏书让人给换了。
虽是传言,但里面的很多话都有迹可循,能说明不是空穴来风。
只不过因为天子继位后的圣明和功绩,这种声音逐渐消失。
但要是天子一倒,会不会再度冒出来就不好说了。
而且此刻郭嘉的内心居然动摇了。
他死忠天子不假,但内心深处居然有一个声音,若国体有变,扶持刘协是对大汉最有利的打算。
皇子韶太小了,不足以支撑大局,大汉虽升势明显,但很多根本性的问题天子都没有着手解决,稍有动乱首先南方就会爆炸,两年前的惨剧会再次上演。
刘协贤名在外,是先帝最疼爱的儿子,若是再能造一造先帝传位诏书真正传位者是刘协……
郭嘉背后渗出不少冷汗,若真有变故,朝廷那么多大臣,会选择忠于天子还是忠于国家?
忠于天子,皇子韶继位,皇后摄政,外戚专权重演,运气不好朝廷就乱了,就算运气好,谁也不知道皇子韶长大以后是什么样。
忠于国家,推崇刘协,使何太后下诏过继到自己膝下,此人没有乱七八糟的人掣肘,可直接亲政,只要对得起曾经的贤名名声循规蹈矩做事,大汉国力便可稳定上升,十年南下,二十年光复河山。
程昱愁容满面,“唐皇后与天子恩爱有佳,有贤后美名。问题恰巧出在这,唐家除了最近才被提拔的并州刺史,无人被破格提拔。奉孝别忘了,蔡家……蔡美人肚子里还有一个,算算时间也快了,就算蔡家再淡泊名利,为求自保,要么脱胎要么拼一拼。”
蔡邕在士人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平日虽不显,但实际上他的号召力可比王允高多了。
士人之所以选择围着王允转而不是围着蔡邕转,是因为王允是帝师,而不是因为名望。
在程昱眼里,这些都是问题。
朝廷肯定不是团结一致的,至少在程昱判断下,太师首推皇子韶,太尉怕是要推渤海王刘协。
他们有没有私心没人清楚,但出发点肯定都是好的,而且谁都说服不了谁。
再加上天子活着的时候士人不敢冒头,人一死各地豪强、士人肯定要站出来说话。
蔡邕再聪明,但人要是被架上就身不由己了。
一连串的话说的郭嘉头疼,直接打断程昱:“我看你是真想掉脑袋,陛下吉人自有天相,你敢在这胡言乱语,随便让一个人听了去,你有十个头都不够砍。”
程昱叹口气,这次真闭上了嘴。
若是没人做预案,等到事情到眼前了,可就真完了。
他考虑的更多并不是他更聪明。
郭嘉孑然一身,进一步可以保全忠诚之名,退一步关起大门能得以归隐。
他程昱不同的地方在于手里握着锦衣卫,需要依附皇权。
锦衣卫越强势,皇权越稳固,皇权越稳固,锦衣卫就越强势。
相反,则锦衣卫如同浪涛中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倾覆。
这时候,营门处有了动静,军医出来了。
郭嘉等人紧张的围上去,羽林军纷纷侧目。
郭嘉着急的抓住军医的手问道:“如何?天子情况还好吗?”
“唉。”军医双眼泛红,轻轻的摇头。
郭嘉眼睛一下子睁大,大脑空白,脚步踉跄的朝后倒去,幸好程昱眼疾手快搭了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