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 第437章 宫廷秘辛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第437章 宫廷秘辛

    宫内,太医来了。

    曲乡侯太医令张仲景,叫上太医台一群人,齐聚在章德殿为天子诊治。

    张仲景小心的为刘辩号脉,华佗拿着册子一边记录一边问刘辩些问题。

    “陛下可觉得哪不舒服?”

    刘辩清了清嗓子,一开口几人都呆住了。

    “头晕、困乏、无力、总出虚汗,而且朕嗓子疼的紧。”

    让他们呆住的不是病症,而是天子的嗓音。

    沙哑尖锐,好似鸭子的声音。

    现场没人敢笑,面色都绷的十分严肃。

    华佗一一详细记下,给天子问诊,哪怕是鼻子痒打个喷嚏,都要记录在册入档。

    张仲景号脉的同时插了句话,“陛下可有梦魇?”

    刘辩虚弱的用脑袋点头,道:“朕最近梦魇缠身。”

    张仲景轻轻放下刘辩的手,扯来龙被盖好,起身道:

    “陛下,臣等先退下商讨一下药方,然后回去煎药。”

    刘辩默许。

    几人来到外面,低声商讨起来,张仲景先道:“从陛下的脉象来看,应当是劳累所致,陛下身体本就不好,又积劳成疾,最后受寒导致身子垮了。”

    华佗若有所思,这段时间以来,他除了研究猴子,还跟张仲景交流学习了些对方的理论知识,此刻说道:

    “非一病所致,寻常药石怕是不好医。”

    得一步步的来,先解决其中一个病,往下再解决另一个,最后痊愈了再好好调养身子。

    这是一个大工程,耗时耗力。

    除了他们外,还有不少太医台的太医跟在旁边,张仲景招呼来纸笔,写下一个方子。

    “此乃清毒退火之方,拿去抓药熬煮,连服十日,陛下口中火毒可祛。”

    太医收下,张仲景揪着胡子思索,沉吟看向华佗董奉两人,问道:

    “火毒好退,积劳成疾却不好治,我观陛下的身子骨,怕是吃不了大补之物,否则容易补出事。”

    华佗没吭声,这方面不是他的强项。

    董奉站出来,拍着胸口道:“我有法子。”

    “哦?”张仲景惊奇的看向他。

    太医台都是群老先生,唯独董奉是个小年轻,但他的医术却非常不错,而且常常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董奉在怀里掏着,终于抓住了什么,眼睛一亮,快速取出来。

    一枚拳头大小的红色药丸出现在他手中。

    “这是何物?”张仲景下意识的询问。

    华佗盯着看两眼,抢话道:“此乃神丸,专治积劳成疾,受寒病倒之症,一直到董奉四代人,别的病不治,专治这一种病。”

    董奉倒吸一口凉气,惊喜说道:“华老先生识货啊。”

    华佗冷笑。

    董奉兴冲冲的介绍道:

    “交州士燮你们知道吧?有一天,他积劳成疾死去多日,就靠我的神丸活了过来。还有大司农卢植,吃了神丸,立马年轻的像二十岁的小伙子。”

    张仲景想起了什么回忆,飞快摆手道:

    “万万不能给陛下食此物。”

    他可是记得,这什么神丸里面有许多虫子尸体,甚至还有屎。

    董奉不死心,提议道:“可以用热水煮开,再辅以蜂蜜……”

    还没说完,被外面的动静打断。

    “太后、皇后驾到!”

    大门下一秒就被推开,唐皇后搀扶着何太后,步入殿中。

    张仲景等人迅速行礼,哪还顾得上商讨药方。

    “臣等参见太后、皇后。”

    何太后心急如焚,本想直接绕过他们,还是身旁的唐皇后提醒道:

    “母后,他们是太医,那个就是曲乡侯张仲景。”

    何太后停下脚步,“张仲景?吾听说过,就是那个神医?”

    张仲景腰弯的更低,“称不上神医,臣曾是籍籍无名之辈,幸得天子在兖州时的赏识。”

    何太后不想听这些客套话,问出内心最为关心的问题:

    “皇帝的身体如何了?”

    张仲景大脑快速运转,老实说宫里弯弯绕绕的事并非他所擅长,此刻只能斟酌再斟酌用词,汇报道:

    “陛下身体虚弱,主要是劳累所至……往后需要耐心调养一段时间,只要恢复得当,便没有大碍。”

    “竟然是累的。”

    何太后双眼落下泪,内心酸楚。

    才两年时间,怎么就将人给累倒了呢。

    唐皇后也红了眼睛,吸了吸鼻子,吩咐道:“你们都下去煎药吧。”

    “喏!”

    张仲景领命,招手小声道:“走走走,都走。”

    他带着人快速离开。

    唐皇后搀扶着何太后继续往里走,何太后抽泣道:

    “那龙椅上的事,吾经历过,费神费心,底下的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吾现在真后悔,为什么走上这条路。”

    唐皇后不知该如何接话。

    她知道对方说的意思。

    当初先帝最喜欢的是皇子协,以至于迟迟不立刘辩为太子。

    先帝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几次动了立刘协为储君的心思,都是何太后从中作梗。

    当时群臣要求立太子,先帝不喜欢皇子辩,可那时的何家,除了有受宠的何太后,还有何进这位大将军在。

    之后的宫廷秘事,外人只能靠猜测和道听途说,但唐姬身为皇后是清楚的。

    何太后用尽手段,先帝不理死拖着。直到弥留之际,给蹇硕留下秘旨。

    传位皇子协的诏书!

    先帝闭眼的那一刻,蹇硕明白想要刘协继位,何进必须要除。

    但何进反应过来逃走,在何家人的扶持下,最终还是刘辩承继大统。

    可遗诏仍然在蹇硕手中,后面引发更大的宫廷变动。

    其实很好理解,若先帝传位的是刘辩,能不能亲政掌权不好说,但他有何进这位舅舅在,再加上何家的势力,继位哪有这么复杂。

    只是,机关算尽的何家人,却得到了悲剧的结果。

    狂妄自大又野心勃勃的何进丢了命,何太后尝到几日临朝的滋味,随后而来的董卓让她被圈禁。

    甚至威胁她攥写废天子而立刘协的诏书。

    幸好皇帝机灵,跑到河内大营调了朱儁兵马。

    现在回想起来,那几日临朝带给自己的,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各种糟心的奏疏、鬼话连篇的大臣、勾心斗角的崇德殿……

    每一样都压的人喘不过气,走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

    现在皇帝又累倒了。

    若重来一回,何太后情愿向先帝求一个封地,带着刘辩远离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