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第463章 大汉科举
热门推荐:
激荡 1981,农村也疯狂
疯魔姐姐是个控制狂
花重锦官城之飘香万里
末法时代修魂录
九零,我那功成名就的爹找来了
天灾之主的逆袭
修仙:我不是卷,只是勤奋一点点
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
这啥家庭?末世有猫还囤货千亿
韩暨嘴巴张的老大,最后又缓缓合上,上前一步,抱拳道:
“请陛下放心,十年臣泡在田里,五十年臣亦泡在田地,此生不负陛下厚望。”
刘辩盯着他看好一会儿,表情放缓,笑道:
“朕相信你一定能搞出来,一定能搞出来。”
“不过……”
刘辩撑着身子起身,韩暨眼疾手快的上前搀扶。
刘辩拍了拍屁股,继续看着他道:
“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哪怕搞不出来,你能给后人留下经验就是胜利。哪怕千百年后才有人站在卿的肩膀上让颗颗饱满的水稻诞世,卿依旧立下不世之功。”
就算要研究一千年,也才1191年,汉人仍旧可以少饿千年的肚子。
“臣不敢担其功,陛下没有臣,依旧能缔造出盛世。而臣没有陛下,只是一个只能搬弄奇技淫巧之辈……千百年后,世人只知昭宁一朝天子是何人,而不知臣是何人。”
韩暨本是一个没有情商之人,此刻能说出这段话,是发自内心的。
若不是天子赏识,谁在乎他?就更别说光复祖上荣光。
他的祖先是王,韩王韩信。
韩信因追随高祖平定韩地十几座城池被封王,韩家本可以世代享受荣耀,只可惜先祖韩信打仗尚可,别的方面实在不怎么样。
接连几步棋没走好,再加上最后投降匈奴,落得惨死下场。
到现在,韩家数代人充其量就是当个太守,后面他韩暨更是犯下死罪,只得改头换面。
可以说没有天子就没有如今的他。
韩暨一番肺腑之言,让刘辩摇头。
韩暨不解,就听刘辩道:“后世人不骂朕就不错了。”
“怎么会……”韩暨显得慌乱,一时间连说什么都忘了。
刘辩拍拍他肩膀,鼓励道:“好好干,这不是个轻松的活,后面还有无数个春夏秋冬在等着卿,朕也会等卿的好消息。”
韩暨的心被安抚下来。
刘辩不再打搅他,就这么悄悄离去。
看完了这里的情况,刘辩向河南尹府而去。
为了不引人注目,刘辩换了身富家公子的装扮,典韦鲍信等人也被要求换便装。
靠近河南尹府,远远的就见到有甲士在巡逻,看装扮应当是城门校尉手下的兵马。
刘辩眼角含笑,道:“这家伙倒挺像那么回事。”
身边跟着郭嘉,郭嘉了解的比较多,躬身解释道:“张昭找卢植借读书人,找少府田丰借纸,找耿武借来巡逻兵卒,找蔡邕出了些题,还找程昱借了锦衣卫在维持考校秩序……”
刘辩哭笑不得,摇头道:“他自己呢?”
郭嘉开了个小玩笑,“估计在院里躺着,坐等陛下的侯府牌匾赐上门呢。”
“哈哈,能笼络这么多人,朕该说他是不要脸,还是说他脑子灵光呢?走,进去看看。”
刘辩心情大好,向考场而去。
张昭办的越像回事,就越达到刘辩的目的。
一行人不出意外被拦在外面,好在别人不认识刘辩,但郭嘉领头的认识,在郭嘉的一阵吩咐下,刘辩得以不暴露身份的进入考场。
走在路上,刘辩心中一动,扭头问道:
“朕并未暴露身份便能进来,岂不是说朝廷的其他大臣,想要出入此地,只要亮明身份也能畅行无阻?”
“这……应当是。”
郭嘉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好说的。
刘辩却记下心头,据他所知,杨家、王家等几个家族,族中亦有子弟前来参加考试。
可他们家族的长辈若是能进出无阻,考试成绩的含金量可就低到地板了。
刘辩沉默着,负手在考场内走动观察。
才子们并不是一人一个小房间,而是露天考试。
考场很宽敞,一次足够容纳上百名学子。
刘辩来到一人背后查看,看对方书写的内容,考试的题目应当与经学相关。
老实说这东西他看不懂,也就懒得看了,不过他注意到时不时的有才子起身向小道而去。
这倒是引起刘辩的好奇,他仔细的观察起来,竟发现短时间有人连去两三次。
刘辩指着那边问道:“他们去干什么?”
郭嘉确认了下方向,不确定的回道:“应当是去如厕?”
“过去看看。”刘辩觉得没那么简单,跟着过去发现,才子们走到一半,出示似乎表明身份的牌子。
完事就在锦衣卫的眼皮子底下翻书,还相互交流做题,丝毫没有顾忌。
郭嘉看傻了眼,连他都不知该如何辩解,偷偷看眼天子。
天子的表情一如之前,无喜无怒。
郭嘉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这就去找来张昭,让他严格把控秩序……”
“不用。”刘辩直接就给拒绝了,摇头道:
“朕有所预料,给张昭记下大功,随朕去造纸坊看看吧。”
“喏。”
有没有人作弊刘辩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考试能不能顺利进行。
只要考试在考就是胜利。
反正现在也根本没几个有学问的百姓。
朝廷明年再勒紧些秩序,后年再勒紧一点。
直到寒门读书人学成参加考试,正好有健全的规矩。
再者说了,在河南尹府作弊没什么大不了的,到了崇德殿上刘辩不信还有人敢。
那是欺君。
至于这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
刘辩想起一件事,又扭头吩咐:“派个人去将糜卿找来一并见朕。”
“喏。”
来到造纸坊,少府卿田丰闻询而来,陪同着刘辩视察。
长工们不知刘辩是天子,依旧在埋着力气。
工序没什么好看的,刘辩问起了造纸坊的情况。
“每日产的韩侯纸卖的完吗?”
田丰上任不久,便将少府的一切都了然于胸,此刻条理清晰的解释道:
“回禀陛下,每隔三天少府都会有一批韩侯纸被运送到各处,其他各州也有分坊在开,目前是产量大于需求。”
大汉人不少,但除了士族豪强,普通小老百姓距离使用韩侯纸还是太远。
一张纸哪怕卖的再便宜,依旧能顶上他们一日的工资。
该改变改变了,得让百姓有个接触文字的机会。
用富商去冲击士族、豪强垄断的教育资源。
只要利润能达到百分之两百,刘辩相信会有大把的商人愿意铤而走险。
之后产业成熟,朝廷顺势往下压价。
……
家里有点突发情况抽不开身,近期更新会时断时续,对追更的读者感到万分抱歉。
“请陛下放心,十年臣泡在田里,五十年臣亦泡在田地,此生不负陛下厚望。”
刘辩盯着他看好一会儿,表情放缓,笑道:
“朕相信你一定能搞出来,一定能搞出来。”
“不过……”
刘辩撑着身子起身,韩暨眼疾手快的上前搀扶。
刘辩拍了拍屁股,继续看着他道:
“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哪怕搞不出来,你能给后人留下经验就是胜利。哪怕千百年后才有人站在卿的肩膀上让颗颗饱满的水稻诞世,卿依旧立下不世之功。”
就算要研究一千年,也才1191年,汉人仍旧可以少饿千年的肚子。
“臣不敢担其功,陛下没有臣,依旧能缔造出盛世。而臣没有陛下,只是一个只能搬弄奇技淫巧之辈……千百年后,世人只知昭宁一朝天子是何人,而不知臣是何人。”
韩暨本是一个没有情商之人,此刻能说出这段话,是发自内心的。
若不是天子赏识,谁在乎他?就更别说光复祖上荣光。
他的祖先是王,韩王韩信。
韩信因追随高祖平定韩地十几座城池被封王,韩家本可以世代享受荣耀,只可惜先祖韩信打仗尚可,别的方面实在不怎么样。
接连几步棋没走好,再加上最后投降匈奴,落得惨死下场。
到现在,韩家数代人充其量就是当个太守,后面他韩暨更是犯下死罪,只得改头换面。
可以说没有天子就没有如今的他。
韩暨一番肺腑之言,让刘辩摇头。
韩暨不解,就听刘辩道:“后世人不骂朕就不错了。”
“怎么会……”韩暨显得慌乱,一时间连说什么都忘了。
刘辩拍拍他肩膀,鼓励道:“好好干,这不是个轻松的活,后面还有无数个春夏秋冬在等着卿,朕也会等卿的好消息。”
韩暨的心被安抚下来。
刘辩不再打搅他,就这么悄悄离去。
看完了这里的情况,刘辩向河南尹府而去。
为了不引人注目,刘辩换了身富家公子的装扮,典韦鲍信等人也被要求换便装。
靠近河南尹府,远远的就见到有甲士在巡逻,看装扮应当是城门校尉手下的兵马。
刘辩眼角含笑,道:“这家伙倒挺像那么回事。”
身边跟着郭嘉,郭嘉了解的比较多,躬身解释道:“张昭找卢植借读书人,找少府田丰借纸,找耿武借来巡逻兵卒,找蔡邕出了些题,还找程昱借了锦衣卫在维持考校秩序……”
刘辩哭笑不得,摇头道:“他自己呢?”
郭嘉开了个小玩笑,“估计在院里躺着,坐等陛下的侯府牌匾赐上门呢。”
“哈哈,能笼络这么多人,朕该说他是不要脸,还是说他脑子灵光呢?走,进去看看。”
刘辩心情大好,向考场而去。
张昭办的越像回事,就越达到刘辩的目的。
一行人不出意外被拦在外面,好在别人不认识刘辩,但郭嘉领头的认识,在郭嘉的一阵吩咐下,刘辩得以不暴露身份的进入考场。
走在路上,刘辩心中一动,扭头问道:
“朕并未暴露身份便能进来,岂不是说朝廷的其他大臣,想要出入此地,只要亮明身份也能畅行无阻?”
“这……应当是。”
郭嘉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好说的。
刘辩却记下心头,据他所知,杨家、王家等几个家族,族中亦有子弟前来参加考试。
可他们家族的长辈若是能进出无阻,考试成绩的含金量可就低到地板了。
刘辩沉默着,负手在考场内走动观察。
才子们并不是一人一个小房间,而是露天考试。
考场很宽敞,一次足够容纳上百名学子。
刘辩来到一人背后查看,看对方书写的内容,考试的题目应当与经学相关。
老实说这东西他看不懂,也就懒得看了,不过他注意到时不时的有才子起身向小道而去。
这倒是引起刘辩的好奇,他仔细的观察起来,竟发现短时间有人连去两三次。
刘辩指着那边问道:“他们去干什么?”
郭嘉确认了下方向,不确定的回道:“应当是去如厕?”
“过去看看。”刘辩觉得没那么简单,跟着过去发现,才子们走到一半,出示似乎表明身份的牌子。
完事就在锦衣卫的眼皮子底下翻书,还相互交流做题,丝毫没有顾忌。
郭嘉看傻了眼,连他都不知该如何辩解,偷偷看眼天子。
天子的表情一如之前,无喜无怒。
郭嘉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这就去找来张昭,让他严格把控秩序……”
“不用。”刘辩直接就给拒绝了,摇头道:
“朕有所预料,给张昭记下大功,随朕去造纸坊看看吧。”
“喏。”
有没有人作弊刘辩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考试能不能顺利进行。
只要考试在考就是胜利。
反正现在也根本没几个有学问的百姓。
朝廷明年再勒紧些秩序,后年再勒紧一点。
直到寒门读书人学成参加考试,正好有健全的规矩。
再者说了,在河南尹府作弊没什么大不了的,到了崇德殿上刘辩不信还有人敢。
那是欺君。
至于这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
刘辩想起一件事,又扭头吩咐:“派个人去将糜卿找来一并见朕。”
“喏。”
来到造纸坊,少府卿田丰闻询而来,陪同着刘辩视察。
长工们不知刘辩是天子,依旧在埋着力气。
工序没什么好看的,刘辩问起了造纸坊的情况。
“每日产的韩侯纸卖的完吗?”
田丰上任不久,便将少府的一切都了然于胸,此刻条理清晰的解释道:
“回禀陛下,每隔三天少府都会有一批韩侯纸被运送到各处,其他各州也有分坊在开,目前是产量大于需求。”
大汉人不少,但除了士族豪强,普通小老百姓距离使用韩侯纸还是太远。
一张纸哪怕卖的再便宜,依旧能顶上他们一日的工资。
该改变改变了,得让百姓有个接触文字的机会。
用富商去冲击士族、豪强垄断的教育资源。
只要利润能达到百分之两百,刘辩相信会有大把的商人愿意铤而走险。
之后产业成熟,朝廷顺势往下压价。
……
家里有点突发情况抽不开身,近期更新会时断时续,对追更的读者感到万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