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第468章 袁绍的挚友
热门推荐:
激荡 1981,农村也疯狂
疯魔姐姐是个控制狂
花重锦官城之飘香万里
末法时代修魂录
九零,我那功成名就的爹找来了
天灾之主的逆袭
修仙:我不是卷,只是勤奋一点点
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
这啥家庭?末世有猫还囤货千亿
刘辩话虽这么说,但应该不成问题。
现有的宗亲,能顶用的几个都忠心汉室。
到时候荆州刘表,兖州刘岱他们也要回来,再加上刘备和刘虞坐镇,使宗亲们团结在一起不成问题。
一下午的时间,刘辫都在这里处理奏疏。
除了以上的事,他还额外关注了水师战船。
水师已经有战船赶制出来,孙坚和孙策正在加紧训练。
从目前递交上的奏疏来看,两人斩获颇丰,一切井井有条。
大臣们又一次感慨天子的眼光,谁能想到大汉平头哥父子,竟然还精通水战?
接下来的几日,朝廷都在处理积攒的政事,以更好的迎接新年。
西征大军搬师,浩浩荡荡的汉军从凉州出发,押解着身穿奇装异服的俘虏,一路向东。
回师途中,袁绍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心里七上八下,只能骑马来回巡视营地,抵消内心的不安。
曹操则是截然不同的状态,兴奋的每日与关羽张飞等人狂饮,期盼着回到洛阳长脸。
坊间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别人都看不起刘备,偏偏刘备最争气。
曹操觉得纯粹扯淡。
世人最看不起的是他曹操。
刘备成了军队中的顶级大佬,他曹操只配统筹三十万大军,而刘备却能坐镇朝廷中枢,与义父大将军皇甫嵩处在一起调兵遣将。
还记得去年王允寿诞,自己连门都进不去。
现在情况不同了,他打了大胜仗,凯旋而归扬眉吐气。
可以在皇甫嵩面前得意一把,在曹仁身边耍耍威风,上桌与刘、孙一起吃饭,享受文武们敬酒。
曹字大帐很热闹,一直到天快放亮时,才安静下来。
袁绍巡视到这里,酒气冲的他直皱眉头,掀开帐帘一看,草床上乱成一团。
陈宫在酣睡,曹操将他抱在怀里,他枕在夏侯渊的大腿上,旁边七仰八叉的躺着许攸、徐庶、沮授,地上还有个坐着睡着的关羽和地上趴着撅屁股的张飞……
除去酒气,还有浓郁的酸臭汗味被袁绍吸入鼻腔直冲天灵盖。
不忍直视。
袁绍嘴角微抽,内心却升起丝艳羡。
与曹操不同,他袁绍既是孤家寡人,又是孤臣。
出洛阳前,民间就多有传闻,说他亲自葬送了袁家,并且越传越烈。
和家人反目成仇,士人对他敬而远之,双亲早故,昔日的朋友都有更好的前程。
唉。
袁绍叹口气,收起艳羡的目光,放下帘子,转身看了眼在拂晓晨曦中飘扬的汉旗,继续视察营地去,背影显得有些孤寂。
“盟主。”
身后传来喊声,袁绍转身望去。
马腾、马超、姜囧、段煨、杨阜等讨贼联军将军赶过来。
见到这伙人,袁绍心里稍安。
虽说之前充斥着勾心斗角,但大家在艰苦之地共事那么久,袁绍将他们看作为数不多的朋友。
“大家都在?为何起的这么早?”
众人面面相觑,马腾搓着手,内心忐忑道:“这马上就要进入陇关了,中原是个什么样子,弟兄们心里没底。”
其他将领忙不迭的点头。
姜囧接话继续往下说:“直到现在,我们还不相信朝廷是怎么拿出三十万大军的,莫非冀州韩馥入京了?”
“咳咳。”杨阜又咳嗽一声,小心翼翼的说道:“我等都是糙汉子,习惯了风沙,其实我们更希望的,是能为大汉戍卫边疆。”
“对对。”
一连串的人不停点头。
现在谁还去提袁绍曾经的许诺?
当初交谈,是因为双方实力还相近,想让他们扶汉,至少要先让他们上桌。
现在不一样了,十八镇兵马听起来唬人,可朝廷随手一个营,就顶他们一两镇将领。
这样的营,光凉州就有一百多个。
受封赏的事他们更是想都不敢想。
他们以前在干嘛?逞着灵帝拉胯,没少作乱,搅的凉州不得安宁。
不少人更是随着王国军造反,几度逼近长安。
他们担心到了中原会遭到清算。
而且他们对于中原的士人早有耳闻,那些人的笔杆子比刀还锋利。
不过打到今天他们并不后悔,反而庆幸跟了袁绍。
要不然汉军百营一到,他们都得成刀下亡魂。
袁绍何等聪明,稍微一想就明白了他们的心思。
估计这伙人辗转难眠多日,最终凑到一起,今日才来找自己。
不过,袁绍微微一笑,安抚道:
“诸位不用担心,天子赏罚分明,胸怀包容四海,绍将当初许诺一一奏报,想来天子会有所赏赐。”
话虽然这么说,但大家内心的担忧却不曾消退,毕竟是可能掉脑袋的事。
袁绍理解他们的心情,正巧现在没事,他往四周看了看,目光落在一片土坡上,转身提议道:
“众将不如随绍过去坐坐,绍将中原近些年的变化,讲与诸位听,如何?”
大家没有意见,随他前去落座,将袁绍围在中心,听他诉说天子假借宫变离宫,前往北邙借兵,最后一步步肃清朝堂的故事。
故事到司隶白波军被驱逐,白骨埋葬,田地得到耕耘而结束。
“后面呢?”马超不知怎么被吸引过来,下意识的提问。
袁绍沉默许久,摇头道:“我也不知如今情况如何,孟德说北方各州都安定了,天子启用皇甫嵩为大将军,以孙坚、刘备、曹操为三路军主帅,分别讨伐并州黑山军、南胡军。豫州黄巾军。兖州黑山、白波、黄巾军。三路各自大捷……之后天子亲征,徐州百姓夹道欢迎,黄巾大本营之一的青州被孙坚之子孙策攻克,后皇甫嵩挂帅,两月内平定冀州、幽州。”
信息量最庞大的地方,被袁绍一句话说完。
倒不是他不想细说,而是他也是道听途说。
直到现在仍然觉得梦幻。
不只是他,众将都感觉在听天书。
灵帝后期都乱成了一锅粥,掌握实权且怀有理想抱负、有不俗能力的灵帝尚且束手无策,刚登基的天子竟然能改天换地?
可若不信,朝廷的三十万大军又是哪来的?
更何况这三十万人,可不是什么民夫流寇。
人家是正儿八经的精锐。
马腾的注意力却放在了三个人名之上。
“我听说曹操是戴罪之身,一个曹操都能统筹三十万人做征西大将军,那刘备孙坚又是何许人也?”
老实说,曹操的名号他至少曾经有所耳闻,皇甫嵩更是耳熟能详。
但后面那两个,他还是第一次知道。
提起这两人,袁绍正色许多,想起那年青梅煮酒,他严肃道:
“两位大汉的擎天柱,满怀理想的英豪,绍的挚友。”
现有的宗亲,能顶用的几个都忠心汉室。
到时候荆州刘表,兖州刘岱他们也要回来,再加上刘备和刘虞坐镇,使宗亲们团结在一起不成问题。
一下午的时间,刘辫都在这里处理奏疏。
除了以上的事,他还额外关注了水师战船。
水师已经有战船赶制出来,孙坚和孙策正在加紧训练。
从目前递交上的奏疏来看,两人斩获颇丰,一切井井有条。
大臣们又一次感慨天子的眼光,谁能想到大汉平头哥父子,竟然还精通水战?
接下来的几日,朝廷都在处理积攒的政事,以更好的迎接新年。
西征大军搬师,浩浩荡荡的汉军从凉州出发,押解着身穿奇装异服的俘虏,一路向东。
回师途中,袁绍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心里七上八下,只能骑马来回巡视营地,抵消内心的不安。
曹操则是截然不同的状态,兴奋的每日与关羽张飞等人狂饮,期盼着回到洛阳长脸。
坊间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别人都看不起刘备,偏偏刘备最争气。
曹操觉得纯粹扯淡。
世人最看不起的是他曹操。
刘备成了军队中的顶级大佬,他曹操只配统筹三十万大军,而刘备却能坐镇朝廷中枢,与义父大将军皇甫嵩处在一起调兵遣将。
还记得去年王允寿诞,自己连门都进不去。
现在情况不同了,他打了大胜仗,凯旋而归扬眉吐气。
可以在皇甫嵩面前得意一把,在曹仁身边耍耍威风,上桌与刘、孙一起吃饭,享受文武们敬酒。
曹字大帐很热闹,一直到天快放亮时,才安静下来。
袁绍巡视到这里,酒气冲的他直皱眉头,掀开帐帘一看,草床上乱成一团。
陈宫在酣睡,曹操将他抱在怀里,他枕在夏侯渊的大腿上,旁边七仰八叉的躺着许攸、徐庶、沮授,地上还有个坐着睡着的关羽和地上趴着撅屁股的张飞……
除去酒气,还有浓郁的酸臭汗味被袁绍吸入鼻腔直冲天灵盖。
不忍直视。
袁绍嘴角微抽,内心却升起丝艳羡。
与曹操不同,他袁绍既是孤家寡人,又是孤臣。
出洛阳前,民间就多有传闻,说他亲自葬送了袁家,并且越传越烈。
和家人反目成仇,士人对他敬而远之,双亲早故,昔日的朋友都有更好的前程。
唉。
袁绍叹口气,收起艳羡的目光,放下帘子,转身看了眼在拂晓晨曦中飘扬的汉旗,继续视察营地去,背影显得有些孤寂。
“盟主。”
身后传来喊声,袁绍转身望去。
马腾、马超、姜囧、段煨、杨阜等讨贼联军将军赶过来。
见到这伙人,袁绍心里稍安。
虽说之前充斥着勾心斗角,但大家在艰苦之地共事那么久,袁绍将他们看作为数不多的朋友。
“大家都在?为何起的这么早?”
众人面面相觑,马腾搓着手,内心忐忑道:“这马上就要进入陇关了,中原是个什么样子,弟兄们心里没底。”
其他将领忙不迭的点头。
姜囧接话继续往下说:“直到现在,我们还不相信朝廷是怎么拿出三十万大军的,莫非冀州韩馥入京了?”
“咳咳。”杨阜又咳嗽一声,小心翼翼的说道:“我等都是糙汉子,习惯了风沙,其实我们更希望的,是能为大汉戍卫边疆。”
“对对。”
一连串的人不停点头。
现在谁还去提袁绍曾经的许诺?
当初交谈,是因为双方实力还相近,想让他们扶汉,至少要先让他们上桌。
现在不一样了,十八镇兵马听起来唬人,可朝廷随手一个营,就顶他们一两镇将领。
这样的营,光凉州就有一百多个。
受封赏的事他们更是想都不敢想。
他们以前在干嘛?逞着灵帝拉胯,没少作乱,搅的凉州不得安宁。
不少人更是随着王国军造反,几度逼近长安。
他们担心到了中原会遭到清算。
而且他们对于中原的士人早有耳闻,那些人的笔杆子比刀还锋利。
不过打到今天他们并不后悔,反而庆幸跟了袁绍。
要不然汉军百营一到,他们都得成刀下亡魂。
袁绍何等聪明,稍微一想就明白了他们的心思。
估计这伙人辗转难眠多日,最终凑到一起,今日才来找自己。
不过,袁绍微微一笑,安抚道:
“诸位不用担心,天子赏罚分明,胸怀包容四海,绍将当初许诺一一奏报,想来天子会有所赏赐。”
话虽然这么说,但大家内心的担忧却不曾消退,毕竟是可能掉脑袋的事。
袁绍理解他们的心情,正巧现在没事,他往四周看了看,目光落在一片土坡上,转身提议道:
“众将不如随绍过去坐坐,绍将中原近些年的变化,讲与诸位听,如何?”
大家没有意见,随他前去落座,将袁绍围在中心,听他诉说天子假借宫变离宫,前往北邙借兵,最后一步步肃清朝堂的故事。
故事到司隶白波军被驱逐,白骨埋葬,田地得到耕耘而结束。
“后面呢?”马超不知怎么被吸引过来,下意识的提问。
袁绍沉默许久,摇头道:“我也不知如今情况如何,孟德说北方各州都安定了,天子启用皇甫嵩为大将军,以孙坚、刘备、曹操为三路军主帅,分别讨伐并州黑山军、南胡军。豫州黄巾军。兖州黑山、白波、黄巾军。三路各自大捷……之后天子亲征,徐州百姓夹道欢迎,黄巾大本营之一的青州被孙坚之子孙策攻克,后皇甫嵩挂帅,两月内平定冀州、幽州。”
信息量最庞大的地方,被袁绍一句话说完。
倒不是他不想细说,而是他也是道听途说。
直到现在仍然觉得梦幻。
不只是他,众将都感觉在听天书。
灵帝后期都乱成了一锅粥,掌握实权且怀有理想抱负、有不俗能力的灵帝尚且束手无策,刚登基的天子竟然能改天换地?
可若不信,朝廷的三十万大军又是哪来的?
更何况这三十万人,可不是什么民夫流寇。
人家是正儿八经的精锐。
马腾的注意力却放在了三个人名之上。
“我听说曹操是戴罪之身,一个曹操都能统筹三十万人做征西大将军,那刘备孙坚又是何许人也?”
老实说,曹操的名号他至少曾经有所耳闻,皇甫嵩更是耳熟能详。
但后面那两个,他还是第一次知道。
提起这两人,袁绍正色许多,想起那年青梅煮酒,他严肃道:
“两位大汉的擎天柱,满怀理想的英豪,绍的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