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女郎多妩媚 第243章 晋擎骁提亲誓言
热门推荐:
七零年代:娇软知青谈恋爱赚大钱
让我当傀儡皇帝?我直升陆地神仙
九零:捡回来的养女竟是烈士孙女
武英殿
重生58:有系统谁还娶俏寡妇
穿过时空来看你
被抄家?我搬空皇宫娇养废将军
废土采集之觉醒
地狱游戏开始,请选择你的外挂
谢司徒目光如炬,细细打量着这位年轻的王爷。
英王二十有八,却已战功赫赫,在朝堂上展露锋芒,更难得的是不结党营私,深得皇帝信任。
\"殿下言重了,还请入座。\"谢司徒抬手示意侍从上茶,\"只是小女自幼娇惯,恐怕难当王妃之责。\"
晋擎骁唇角微扬,从袖中取出一卷烫金礼单,双手奉上:\"这是擎骁的一点心意,请司徒过目。\"
谢环接过礼单,展开时瞳孔微缩。
南海明珠十斛,蜀锦百匹,前朝名家字画二十卷,黄金无数,更有城郊良田千亩......这份聘礼之丰厚,远超亲王纳妃的规制。
谢司徒扫过礼单,眉头微动:\"殿下这是......\"把全部身家都拿来了?
\"擎骁倾慕钟情小姐已久。\"晋擎骁声音清朗,目光坦然,\"这些不过是身外之物,若能得外舅首肯,擎骁此生必不负她。\"
屏风后,谢钟情心跳如鼓。
透过雕花缝隙,她看清男子发下誓言的模样,长眉入鬓,鼻若悬胆,下颌线条坚毅却不失柔和,最摄人心魄的是那双眼睛,深邃如潭,此刻正含着真挚的光。
谢司徒沉吟片刻:\"殿下可知,小女性情潇洒,不喜拘束?\"
\"正因如此,才更显珍贵。\"晋擎骁笑意更深,\"擎骁愿以王府西苑为聘,我知谢女郎爱莲,那里移栽有大片莲花池,还有藏书万卷的听雪楼,想必合女郎心意。\"
谢钟情闻言一怔。
西苑莲池和书楼......
想来,他早早打听好了她的喜好。
苏氏忽而开口,声音如清泉击石:\"殿下对钟情了解颇深。\"
这是她今日说的第一句话。
晋擎骁转向苏氏,姿态愈发恭敬:“擎骁本已做好与令嫒共度此生的打算,自然了解她的喜好。”
苏氏对他态度非满意,又问:“建康贵女众多,英王殿下各方面优异,为何你偏偏看中了小女?”
不是她对女儿不自信,而是英王太过优秀,而女儿还嫁过人。
在当今这时代,二婚对于女子来说也并非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和后世的情况差不多,人们并不会因女子曾嫁过人就看不起她。
然而,这可是英王啊!
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明明有着众多的选择,为何偏偏选中了自己的女儿呢?
苏氏想听听英王的解释。
晋擎骁听完苏氏的问题后,他想也没想,道:“除了容貌和家世这些外在条件,谢女郎本人还有许多令人钦佩的品质。”
接着,他似陷入回忆,“她勇敢坚毅,面对困难从不退缩;她善良仁爱,心怀善意地对待他人;她机智聪颖,能在复杂的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她敢爱敢恨,对待感情真挚而热烈;她有恩必报,对于别人的帮助铭记在心并予以回报。
更难能可贵的是,虽身为女子,但她却有着忧国忧民的胸怀,多次救助贫民百姓,也曾为救我而不惜舍生忘死。
这样的她,即使出身只是个普通百姓家,我也会被她的气节所折服,进而喜欢上她,爱上她,娶她为妻,与她共度此生!”
晋擎骁的这番话,不仅让屏风后的谢钟情听得面红耳赤,也让在场的其他人都对他的评价深感意外。
谢司徒的目光在英王和屏风之间来回流转,突然,他抚着胡须笑了起来,道:“看来殿下与小女之间确实有缘分!”
谢环听到英王如此夸赞自己的妹妹,心中也感到十分舒畅。
就连一向表情严肃、不轻易流露情感的谢瑗,此刻也露出了一丝浅浅的笑意。
随后,谢环作为妻兄,又开始发难,“英王,臣小妹自幼被我所娇宠长大,受不得半分委屈的,若将来,她嫁与你有不高兴,我们陈郡谢氏可不怕你!”
谢环一脸严肃地直视晋擎骁,毫不退缩地道。
晋擎骁面不改色,他认真道:“谢侍中心系小妹,擎骁理解,但请放心,我绝不会亏待于她。”
说罢,他忽地转向谢司徒,毫无征兆地单膝跪地,郑重其事起誓道:“擎骁今日以晋氏先祖之名起誓,若得钟情为妻,此生绝不纳妾,不让她受半分委屈!若有违背,随君处置!”
这一跪,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在众人耳边炸响,满堂皆惊。
亲王之尊竟行此大礼,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谢司徒被吓得连忙起身,快步上前想要将晋擎骁扶起,嘴里还连声道:“殿下快快请起,这如何使得!”
然而,晋擎骁却如同钉在地上一般,稳如泰山,丝毫不为所动。
就在这时,屏风后的谢钟情,透过那薄薄的纱幔,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她的眼眶微微发热,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她看见英王跪地时,腰间露出的半块白玉佩,那残缺的纹路,莫名地让她感到有些眼熟。
她下意识地摸向自己颈间,那里贴身挂着的,正是瓦官寺慧觉法师送她的那块玉佩。
而此刻,她惊讶地发现,这两块玉佩花纹相似,似乎能严丝合缝拼凑在一起......
难道,慧觉法师所说,与自己有缘之人,正是英王?
当这个念头闪过时,谢钟情心中又是一阵悸动。
原来,她们的缘分,早就注定了好吗?
正厅内,谢司徒终于颔首:\"殿下诚意至此,老臣若再推辞,反倒不近人情了,只是......\"
\"父亲请讲。\"晋擎骁改口得顺溜。
乍一听英王称自己父亲,谢司徒瞬间噎住,旋即心中暗喜,口中却道:\"钟情自幼有主见,这门亲事,还需她本人首肯。\"
晋擎骁眼中闪过一丝紧张,随即郑重道:\"理当如此。\"
谢司徒朝屏风方向唤道:\"阿鸾,出来吧。\"
谢钟情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裙,走了出去。
当她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晋擎骁的眸子明显亮了起来。
她忽然想起母亲说过的话——\"世间情爱如棋局,落子无悔。\"
若是他,她无悔。
谢钟情玉颊微红地福身行礼,垂眸时看见他袍角沾着的奢靡花花瓣,想必是在院中等候时沾染的。
\"阿鸾。\"谢司徒温声道,\"英王殿下前来提亲,你可愿意?\"
满室寂静中,谢钟情抬起眼帘,正对上晋擎骁期待的目光。
那一刻,她仿佛又看见函谷关遇险时,那从天而降救了自己的青年。
\"女儿......\"她声音轻如落花,\"愿意。\"
晋擎骁眼中似有星辰绽放,他上前一步,却又克制地停在三尺之外,只深深作揖:\"谢女郎,擎骁定不负今日之诺。\"
苏氏唇角微扬,那抹罕见的笑意如冰湖初融,谢环欣慰点头,谢瑗沉默不言,但眼神明朗,看样子也是赞同的。
窗外,一阵风过,奢靡花如雪纷飞。
谢钟情恍惚觉得,命运正在这一刻悄然转弯。
屋内,谢司徒哈哈大笑着拍拍晋擎骁的肩膀,道:“贤婿请坐!”
晋擎骁见求亲之事顺利,心中自然欢喜,脸上也不由得浮现出一丝喜色。他依言落坐,与谢司徒等人闲聊起来。
谢司徒询问什么,晋擎骁便如实回答,一时间宾主尽欢,不知不觉间,时间已悄然流逝,转眼便到了午时。
谢司徒见状,热情地挽留晋擎骁一同用午膳,晋擎骁也不推辞,欣然应允。
用过午膳后,晋擎骁起身告辞,谢司徒微笑着示意女儿去送一送。
谢钟情闻言,盈盈起身,柔声道:“英王,我送您。”
晋擎骁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浅笑,俊美的眉眼也随之弯了弯,他轻点颔首。
谢钟情的玉靥上泛起一层淡淡的红晕,宛如春日里初绽的桃花,娇羞可人,她与晋擎骁并肩而行,缓缓走出厅堂。
两人绕过回廊,穿过垂花门,一路漫步,最终来到影壁处。
就在这时,谢钟情似乎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她稍稍侧过头,偷偷瞄了一眼晋擎骁腰间悬挂的玉佩,轻声问道:“王爷,您这玉佩是从何处得来的?”
晋擎骁听到谢钟情的问话,脚步微微一顿,顺着她的视线看去,一眼便看到了自己腰间那枚玉佩。
他嘴角轻扬,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缓声道:“这是我年少时,一位僧人赠予我的。”
“僧人?”谢钟情心头一动,追问道,“可是瓦官寺的慧觉法师?”
晋擎骁想了想,点头:“应该是。”
这是他十来岁时的事了,那时他刚刚上战场,时常受伤,有个僧人找到他,给了他这块玉佩,说是与他有缘,此玉可保他平安,此外并未留下什么多余的话。
起初他不信,但自从有了这玉佩后确实少了许多伤,他不得不信,此后便时常佩戴。
后来回建康,他将玉佩收起来了,只是今日鬼使神差的,他又找出来戴上了。
这时,谢钟情自怀中掏出自己的另一块玉佩,与晋擎骁那块相似,看着似乎是另一半。
晋擎骁见到谢钟情手中的玉佩后,脸上露出惊讶之色,脱口而出:“你也有?”
谢钟情微微一笑,柔声解释这玉佩的来历。
晋擎骁闻言,心中愈发诧异,追问道:“慧觉法师说这玉佩与你有缘,且它是一对,难道说,我们的缘分是上天注定了?”
晋擎骁说话时,目光凝视着谢钟情,眼中含着一丝笑意,俊如神君,谢钟情被他如此灼热的注视弄得有些不好意思,双颊泛起一抹红晕,嗔怪道:“你猜。”
看到谢钟情娇羞的模样,晋擎骁心头软绵绵,他嘴角微扬,道:“我猜是,看来你我真是天定良缘呐,我早该遇见你的。”
言语之中,流露出对这段缘分的感慨和对错过的些许遗憾。
晋擎骁不禁想起,如果当年他能早些回到建康,是否就不会错过谢钟情这几年的时光呢?
然而,时光无法倒流,他只能将这份遗憾深埋心底。
此时,谢钟情忽地想起了王四郎,略感心虚,连忙道:“王爷,如今你我已是未婚夫妻,有一辈子的时间相伴。”
这句话既是对晋擎骁的安慰,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
晋擎骁点了点头,应道:“你说得是。”
最后,谢钟情将晋擎骁送到宅门口,目送他登上马车,直到马车渐行渐远,她才转身回到宅中。
谢钟情立即去寻找苏氏,把两块玉佩的事与她说了。
苏氏听后整个先是一愣,随后脸上多了点点暖意,道:“原来,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如此,阿母也放心了。”
这让她想到阿鸾与王四郎刚订婚那会儿,她们去瓦官寺回来遇到山匪,被英王所救。
想来,若不是王四郎那孩子强求,阿鸾会在那时便与英王结缘,而后成婚......
是王四郎打乱了这一切,而他也因逆天改命,付出了性命的代价。
苏氏心里闷闷的,替王四郎惋惜。
未几,苏氏拍拍身边的女儿,慈爱道:“既然是天定的缘分,阿母也放心将你托付给英王了。”
英王品性绝佳,她是放心的,只是如今又知这一遭,便更加放心了。
谢钟情挽着母亲的胳膊,娇娇道:“阿母放心,女儿信得过英王的品性!”
她与英王一起经历那么多,人品方面,英王是真没得说。
见女儿这般欢快期待,苏氏脸上笑意更浓。
今日英王到谢府提亲一事,一炷香的时间便传遍了整个建康,不为别的,只因英王太阔气,那一担担的东西不要钱似的往谢府抬,引来了诸多行人的关注,知晓是英王给谢氏女提亲后,纷纷羡慕不已。
临近的琅琊王氏得信后,晚间王相国和王司空他们几兄弟,带着妻子儿子,备上厚礼来谢府道谢。
王司空的妻子郑氏一来便拉着谢钟情的手,不停的点头称赞,时不时抹泪,“太好了,钟情,你总算与英王修成正果了,我也安心了,四郎若泉下有知,也能安息了。”
郑氏说着说着便已哽咽,“是我们四郎福薄,他一生最挂念的就是你,你如今好好的,就是对他最好的安慰了。”
英王二十有八,却已战功赫赫,在朝堂上展露锋芒,更难得的是不结党营私,深得皇帝信任。
\"殿下言重了,还请入座。\"谢司徒抬手示意侍从上茶,\"只是小女自幼娇惯,恐怕难当王妃之责。\"
晋擎骁唇角微扬,从袖中取出一卷烫金礼单,双手奉上:\"这是擎骁的一点心意,请司徒过目。\"
谢环接过礼单,展开时瞳孔微缩。
南海明珠十斛,蜀锦百匹,前朝名家字画二十卷,黄金无数,更有城郊良田千亩......这份聘礼之丰厚,远超亲王纳妃的规制。
谢司徒扫过礼单,眉头微动:\"殿下这是......\"把全部身家都拿来了?
\"擎骁倾慕钟情小姐已久。\"晋擎骁声音清朗,目光坦然,\"这些不过是身外之物,若能得外舅首肯,擎骁此生必不负她。\"
屏风后,谢钟情心跳如鼓。
透过雕花缝隙,她看清男子发下誓言的模样,长眉入鬓,鼻若悬胆,下颌线条坚毅却不失柔和,最摄人心魄的是那双眼睛,深邃如潭,此刻正含着真挚的光。
谢司徒沉吟片刻:\"殿下可知,小女性情潇洒,不喜拘束?\"
\"正因如此,才更显珍贵。\"晋擎骁笑意更深,\"擎骁愿以王府西苑为聘,我知谢女郎爱莲,那里移栽有大片莲花池,还有藏书万卷的听雪楼,想必合女郎心意。\"
谢钟情闻言一怔。
西苑莲池和书楼......
想来,他早早打听好了她的喜好。
苏氏忽而开口,声音如清泉击石:\"殿下对钟情了解颇深。\"
这是她今日说的第一句话。
晋擎骁转向苏氏,姿态愈发恭敬:“擎骁本已做好与令嫒共度此生的打算,自然了解她的喜好。”
苏氏对他态度非满意,又问:“建康贵女众多,英王殿下各方面优异,为何你偏偏看中了小女?”
不是她对女儿不自信,而是英王太过优秀,而女儿还嫁过人。
在当今这时代,二婚对于女子来说也并非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和后世的情况差不多,人们并不会因女子曾嫁过人就看不起她。
然而,这可是英王啊!
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明明有着众多的选择,为何偏偏选中了自己的女儿呢?
苏氏想听听英王的解释。
晋擎骁听完苏氏的问题后,他想也没想,道:“除了容貌和家世这些外在条件,谢女郎本人还有许多令人钦佩的品质。”
接着,他似陷入回忆,“她勇敢坚毅,面对困难从不退缩;她善良仁爱,心怀善意地对待他人;她机智聪颖,能在复杂的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她敢爱敢恨,对待感情真挚而热烈;她有恩必报,对于别人的帮助铭记在心并予以回报。
更难能可贵的是,虽身为女子,但她却有着忧国忧民的胸怀,多次救助贫民百姓,也曾为救我而不惜舍生忘死。
这样的她,即使出身只是个普通百姓家,我也会被她的气节所折服,进而喜欢上她,爱上她,娶她为妻,与她共度此生!”
晋擎骁的这番话,不仅让屏风后的谢钟情听得面红耳赤,也让在场的其他人都对他的评价深感意外。
谢司徒的目光在英王和屏风之间来回流转,突然,他抚着胡须笑了起来,道:“看来殿下与小女之间确实有缘分!”
谢环听到英王如此夸赞自己的妹妹,心中也感到十分舒畅。
就连一向表情严肃、不轻易流露情感的谢瑗,此刻也露出了一丝浅浅的笑意。
随后,谢环作为妻兄,又开始发难,“英王,臣小妹自幼被我所娇宠长大,受不得半分委屈的,若将来,她嫁与你有不高兴,我们陈郡谢氏可不怕你!”
谢环一脸严肃地直视晋擎骁,毫不退缩地道。
晋擎骁面不改色,他认真道:“谢侍中心系小妹,擎骁理解,但请放心,我绝不会亏待于她。”
说罢,他忽地转向谢司徒,毫无征兆地单膝跪地,郑重其事起誓道:“擎骁今日以晋氏先祖之名起誓,若得钟情为妻,此生绝不纳妾,不让她受半分委屈!若有违背,随君处置!”
这一跪,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在众人耳边炸响,满堂皆惊。
亲王之尊竟行此大礼,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谢司徒被吓得连忙起身,快步上前想要将晋擎骁扶起,嘴里还连声道:“殿下快快请起,这如何使得!”
然而,晋擎骁却如同钉在地上一般,稳如泰山,丝毫不为所动。
就在这时,屏风后的谢钟情,透过那薄薄的纱幔,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她的眼眶微微发热,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她看见英王跪地时,腰间露出的半块白玉佩,那残缺的纹路,莫名地让她感到有些眼熟。
她下意识地摸向自己颈间,那里贴身挂着的,正是瓦官寺慧觉法师送她的那块玉佩。
而此刻,她惊讶地发现,这两块玉佩花纹相似,似乎能严丝合缝拼凑在一起......
难道,慧觉法师所说,与自己有缘之人,正是英王?
当这个念头闪过时,谢钟情心中又是一阵悸动。
原来,她们的缘分,早就注定了好吗?
正厅内,谢司徒终于颔首:\"殿下诚意至此,老臣若再推辞,反倒不近人情了,只是......\"
\"父亲请讲。\"晋擎骁改口得顺溜。
乍一听英王称自己父亲,谢司徒瞬间噎住,旋即心中暗喜,口中却道:\"钟情自幼有主见,这门亲事,还需她本人首肯。\"
晋擎骁眼中闪过一丝紧张,随即郑重道:\"理当如此。\"
谢司徒朝屏风方向唤道:\"阿鸾,出来吧。\"
谢钟情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裙,走了出去。
当她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晋擎骁的眸子明显亮了起来。
她忽然想起母亲说过的话——\"世间情爱如棋局,落子无悔。\"
若是他,她无悔。
谢钟情玉颊微红地福身行礼,垂眸时看见他袍角沾着的奢靡花花瓣,想必是在院中等候时沾染的。
\"阿鸾。\"谢司徒温声道,\"英王殿下前来提亲,你可愿意?\"
满室寂静中,谢钟情抬起眼帘,正对上晋擎骁期待的目光。
那一刻,她仿佛又看见函谷关遇险时,那从天而降救了自己的青年。
\"女儿......\"她声音轻如落花,\"愿意。\"
晋擎骁眼中似有星辰绽放,他上前一步,却又克制地停在三尺之外,只深深作揖:\"谢女郎,擎骁定不负今日之诺。\"
苏氏唇角微扬,那抹罕见的笑意如冰湖初融,谢环欣慰点头,谢瑗沉默不言,但眼神明朗,看样子也是赞同的。
窗外,一阵风过,奢靡花如雪纷飞。
谢钟情恍惚觉得,命运正在这一刻悄然转弯。
屋内,谢司徒哈哈大笑着拍拍晋擎骁的肩膀,道:“贤婿请坐!”
晋擎骁见求亲之事顺利,心中自然欢喜,脸上也不由得浮现出一丝喜色。他依言落坐,与谢司徒等人闲聊起来。
谢司徒询问什么,晋擎骁便如实回答,一时间宾主尽欢,不知不觉间,时间已悄然流逝,转眼便到了午时。
谢司徒见状,热情地挽留晋擎骁一同用午膳,晋擎骁也不推辞,欣然应允。
用过午膳后,晋擎骁起身告辞,谢司徒微笑着示意女儿去送一送。
谢钟情闻言,盈盈起身,柔声道:“英王,我送您。”
晋擎骁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浅笑,俊美的眉眼也随之弯了弯,他轻点颔首。
谢钟情的玉靥上泛起一层淡淡的红晕,宛如春日里初绽的桃花,娇羞可人,她与晋擎骁并肩而行,缓缓走出厅堂。
两人绕过回廊,穿过垂花门,一路漫步,最终来到影壁处。
就在这时,谢钟情似乎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她稍稍侧过头,偷偷瞄了一眼晋擎骁腰间悬挂的玉佩,轻声问道:“王爷,您这玉佩是从何处得来的?”
晋擎骁听到谢钟情的问话,脚步微微一顿,顺着她的视线看去,一眼便看到了自己腰间那枚玉佩。
他嘴角轻扬,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缓声道:“这是我年少时,一位僧人赠予我的。”
“僧人?”谢钟情心头一动,追问道,“可是瓦官寺的慧觉法师?”
晋擎骁想了想,点头:“应该是。”
这是他十来岁时的事了,那时他刚刚上战场,时常受伤,有个僧人找到他,给了他这块玉佩,说是与他有缘,此玉可保他平安,此外并未留下什么多余的话。
起初他不信,但自从有了这玉佩后确实少了许多伤,他不得不信,此后便时常佩戴。
后来回建康,他将玉佩收起来了,只是今日鬼使神差的,他又找出来戴上了。
这时,谢钟情自怀中掏出自己的另一块玉佩,与晋擎骁那块相似,看着似乎是另一半。
晋擎骁见到谢钟情手中的玉佩后,脸上露出惊讶之色,脱口而出:“你也有?”
谢钟情微微一笑,柔声解释这玉佩的来历。
晋擎骁闻言,心中愈发诧异,追问道:“慧觉法师说这玉佩与你有缘,且它是一对,难道说,我们的缘分是上天注定了?”
晋擎骁说话时,目光凝视着谢钟情,眼中含着一丝笑意,俊如神君,谢钟情被他如此灼热的注视弄得有些不好意思,双颊泛起一抹红晕,嗔怪道:“你猜。”
看到谢钟情娇羞的模样,晋擎骁心头软绵绵,他嘴角微扬,道:“我猜是,看来你我真是天定良缘呐,我早该遇见你的。”
言语之中,流露出对这段缘分的感慨和对错过的些许遗憾。
晋擎骁不禁想起,如果当年他能早些回到建康,是否就不会错过谢钟情这几年的时光呢?
然而,时光无法倒流,他只能将这份遗憾深埋心底。
此时,谢钟情忽地想起了王四郎,略感心虚,连忙道:“王爷,如今你我已是未婚夫妻,有一辈子的时间相伴。”
这句话既是对晋擎骁的安慰,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
晋擎骁点了点头,应道:“你说得是。”
最后,谢钟情将晋擎骁送到宅门口,目送他登上马车,直到马车渐行渐远,她才转身回到宅中。
谢钟情立即去寻找苏氏,把两块玉佩的事与她说了。
苏氏听后整个先是一愣,随后脸上多了点点暖意,道:“原来,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如此,阿母也放心了。”
这让她想到阿鸾与王四郎刚订婚那会儿,她们去瓦官寺回来遇到山匪,被英王所救。
想来,若不是王四郎那孩子强求,阿鸾会在那时便与英王结缘,而后成婚......
是王四郎打乱了这一切,而他也因逆天改命,付出了性命的代价。
苏氏心里闷闷的,替王四郎惋惜。
未几,苏氏拍拍身边的女儿,慈爱道:“既然是天定的缘分,阿母也放心将你托付给英王了。”
英王品性绝佳,她是放心的,只是如今又知这一遭,便更加放心了。
谢钟情挽着母亲的胳膊,娇娇道:“阿母放心,女儿信得过英王的品性!”
她与英王一起经历那么多,人品方面,英王是真没得说。
见女儿这般欢快期待,苏氏脸上笑意更浓。
今日英王到谢府提亲一事,一炷香的时间便传遍了整个建康,不为别的,只因英王太阔气,那一担担的东西不要钱似的往谢府抬,引来了诸多行人的关注,知晓是英王给谢氏女提亲后,纷纷羡慕不已。
临近的琅琊王氏得信后,晚间王相国和王司空他们几兄弟,带着妻子儿子,备上厚礼来谢府道谢。
王司空的妻子郑氏一来便拉着谢钟情的手,不停的点头称赞,时不时抹泪,“太好了,钟情,你总算与英王修成正果了,我也安心了,四郎若泉下有知,也能安息了。”
郑氏说着说着便已哽咽,“是我们四郎福薄,他一生最挂念的就是你,你如今好好的,就是对他最好的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