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术 > 第472章 民心所向

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术 第472章 民心所向

    嬴战自然不会让自己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国运,到时候被一波焚书坑儒给大量耗损。

    虽然他这么做,同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运,但他的做法要远比嬴政周全许多。

    当然了,并非是赢政不才,而是焚书坑儒发生在几年后,而且可就不仅仅只是咸阳的儒生,对学宫进行批判了!

    到了那时候,整个天下的儒生都在四处游说,批判秦国时政。

    正因如此,嬴政为了一劳永逸,稳固民心,才下令焚书坑儒,并且传达了一条条禁令。

    赢战将这件事情提前,并且同时推出了科举制度,不仅完美的化解了焚书坑儒带来的后果,同样也提前给天下儒生敲响警钟。

    科举制度的实施,让天下百姓都有了求学的资格,如此一来众望所归,哪怕是到时候那些儒生好了伤疤忘了疼,再敢四处游说,也无济于事!

    这一夜,整个秦国以咸阳为中心,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焚书坑儒!

    这件事情的影响太过恶劣了!

    不仅仅是儒家子弟,所有的诸子百家的弟子,全都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

    今天是儒家子弟遭殃,那明天呢?

    而最让他们无法接受的就是……

    这一切的起因,虽然仅仅只是因为几个儒生在大秦学宫门口,说了一些批判学宫的言论!

    早在小圣贤庄宣布归顺大秦的时候,儒生们就已经分为了两个派系。

    一个派系是随从小圣贤庄,或避世不出,或赶赴咸阳,想要一展胸中抱负。

    而另一个派系,则是对小圣贤庄的做法不耻,认为有损儒家门风,辱没孔圣人思想的反对派。

    焚书坑儒的事情传开之后,所有反对派的儒生在各地开始发声,甚至有些人直接写诗作文,怒斥大秦太子的暴行!

    诸子百家居安思危,同样在各地开始纷纷附和,想要欲图以大势压迫皇权!

    而一些不知内情的大秦子民,听这些人说得头头是道,也都开始游街抗议。

    民心所向,废储!

    大秦各地的儒生,以及诸子百家的弟子们,眼看着民心凝聚, 一个个都开始纷纷期待起来。

    那被称为是仙人降世的太子,实在太过妖孽了!

    先破墨家,再收儒家,又灭农家!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让诸子百家们对嬴战生出了浓浓的敬畏。

    而嬴战登上太子之位,让诸子百家心如死灰。

    这样一座大山压在头顶,恐怕整座江湖都抬不起头来!

    可焚书坑儒的事情,让这些诸子百家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再一次死灰复燃。

    只要能够借此机会扳倒嬴战,在民心所向之下,诸子百家无疑会以比从前更加凌厉之势,重振旗鼓!

    然而……

    随着学宫三策昭告天下,根本正在沾沾自喜,打着小算盘的诸子百家,全部都如五雷轰顶一般,震惊得无以复加!

    兴建学宫?

    罢黜百家?

    科举制度?

    兴建学宫,这对诸子百家来说,对他们的影响力造成很大的冲击,但这都无可厚非。

    罢黜百家?

    诸子百家传承至今,岂是说罢黜就能罢黜的?

    更何况这一切都是由大秦太子嬴战提出,刚刚焚书坑儒,现在又要罢黜百家,谁会买他的帐?

    然而……

    当有关科举制度详细内容的榜文,张贴在各地之后,顿时引发了整个大秦的轰动。

    那些原本还被儒生和诸子百家蛊惑,群情激愤的大秦子民们,更是二话不说,直接倒戈!

    开玩笑 …..

    太子殿下的科举制度一旦推行,那个就是给了他们这些普通百姓一步登天的机会!

    仅仅是乡试第一的解元,就能入学宫任教,这无疑是一份美差啊!

    而一旦能够在省试中脱颖而出,只能在地方任职官员,那可是平头百姓往日里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从前的老百姓,想要摆脱水深火热的生活,要么是勇武无双,入江湖或入庙堂,靠血与汗闯出一片天地。

    要么就是入诸子百家,学习各家学说,或有一日会得伯乐赏识,大多都是泯然于众人, 如今,科举制度的推行,无疑是给了天下苍生一个机会!

    任何人无论出身,只要有才学,便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而学宫的兴建,直接在各地开始招募有识之士,也让一些怀才不遇,终日郁郁寡欢的才子们,有了出头之日!

    这是造福天下百姓的事情啊!

    一时间,谁还会去在意太子殿下焚书坑儒的事情?

    能够如此福泽天下的太子,就算是焚书坑儒,其中的详情,肯定也和那些儒生与诸子百家说的不符!

    于是乎,百姓们只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对于诸子百家和儒生,更是深恶痛绝。

    放在原本,那些诸子百家的奇人异事,以及学富五车的儒生们,随随便便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景仰。

    甚至落难之时,也有百姓毫不吝啬的伸出援手。

    可如今 ….

    不说是过街老鼠,但这些人走在大街上,也绝对会引起人们的议论纷纷,指指点点。

    至于说落难相助?

    乖乖……

    不给你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更是有一则消息传出,据说当日太子殿下焚书坑儒的时候,负责这件事情的便是儒家小圣贤庄,齐鲁三杰之一的张良!

    儒家三师公为什么要对同门痛下杀手?

    百姓们略一思索,就直接先入为主的认为,肯定是那些儒生并非良人!

    在他们看来,这是儒家三师公在借着太子殿下帮忙,来清理门户!

    如果说先前,太子嬴战之名,只是在江湖和庙堂中响彻,那这一次….

    便是彻底威震整个大秦!

    的确是民心所向,只不过,并非是废储,而是拥戴!

    甚至一些大唐的百姓,已经在心中开始畅想,有朝一日太子继位之后,会是何等的太平盛世?

    而在这种舆论汇聚的时候,一些消息也就很容易被挖了出来…..

    大秦三十万铁骑北伐,匈奴严阵以待,太子殿下门客随军出征,仅带三千人,便破敌一程,败军两万!

    而据说,这人从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弟子,并无人发现其才学。

    但在太子嬴战覆灭农家之时,一眼便看出了此人学识不菲,因此招入麾下。

    一时间,有关太子赢战的种种美誉响彻大秦。

    造福百姓!

    识人善用!

    而在之前,大秦学宫初办之时,太子嬴战当街的那番话,也传遍天下!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如-……

    不正是映衬了当初太子赢战的豪言壮语?

    兴建学宫是为生民立命!

    罢黜百家,集百家之长,组建学宫学派,是为往圣继绝学!

    如此一来……

    那为万世开太平,也不远了啊!

    就在外界闹得沸沸扬扬,全天下都为此震动的时候,一切的始作俑者赢战,正躺在院中的躺椅上,舒舒服服地晒着 太阳 。

    在他面前,正站着一人。

    阴阳家,云中君,徐福!

    “云中君今日来找我,是为了东巡之事?”

    嬴战并未起身,甚至连看都没看徐福一眼,声音平淡。

    徐福深吸口气,见礼道:“太子殿下,陛下命我将海外仙岛之事,尽数说与殿下……”

    徐福中闪过了一丝阴霾,心中恨极。

    本以为是月神坏了他的好事,可万万没想到,居然是这个半路杀出来的太子!

    你堂堂太子,不在咸阳作威作福,非和老子抢这个东巡的机会做什么?

    但帝令如山,始皇陛下亲自开口,他也只能是无奈遵从。

    “此事你无需多说,我已尽数知晓,请回吧!”

    听到嬴战的话,徐福愣了愣。

    尽数知晓?

    这怎么可能?

    徐福敢肯定,普天之下知道海外仙岛事情的,绝对是少之又少!

    而且这些人,也并不在太子府中!

    那赢战是如何得知的?

    先头至此,徐福不禁想起了有关迎战士仙人临世的传闻,呼吸一滞。

    凌空而立,勇武无双,大智若妖 ……

    结合种种,莫非的太子殿下,真是仙人转世不成?

    “既如此,微臣告退!”

    徐福暗自咬牙,但也只能就此作罢。

    他本想着,是否能借此机会讨好一下这位殿下,让他带着自己一起东巡?

    但现在看来,这位太子殿下 ……

    似乎对他不怎么待见啊!

    赢政不待见徐福?

    那是肯定的!

    这家伙欺骗赢政,假借东巡之名,带着大量的物资,驾着蜃楼出海,但却一去无回,直接占山为王!

    甚至还在某个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地方开枝散叶,种种行径其心可诛,他又怎么会待见对方呢?

    徐福离开之后,倒是来了一个嬴战意料之外的客人。

    那是一个女子,女子淡紫色的长发高高盘起,两鬓垂落一缕束发,穿着一身以蓝色调为主的裙袍,姿容绝色,宛如谪仙降世。

    “月神阁下,你和云中君相继造访我太子府,倒是让本殿下有些意外。”

    嬴战仍旧没有起身,只是轻笑一声。

    这款步而来的女子,赫然就是阴阳家,月神!

    “月神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

    嬴战摆摆手,而后问道:“你也是为了东巡之事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