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落今朝 第217章 赶尽杀绝
寝宫内,宣仁帝端坐在床榻之边,他抬眼看着帷帐前那些跪着的身影,目光一沉,掀开帘子来到了前殿。
宣仁帝从听到李重乾写下认罪书便心里杂乱,现在又听到李重乾畏罪自缢,更是如同掉入了冰窖,这些年自己辛辛苦苦的培养,终究是落了空。
眼下皇帝刚醒来,脸色的苍白与帝王之怒让庭下的众人都不敢言语,还是等皇帝重新拿起公公递过来的帖子,整个人暴怒,一把将手里的东西扔到地下。
书卷摊开,滚落到李予知的脚边,显然上面的依旧是底下之人控诉太子不作为的证据。
“好啊,真是朕的好太子啊!”
宣仁帝知道太子李重乾向来为人和善,甚至都不知道这和善的背后竟然会隐藏这么多难以启齿的龌龊之事,他失望了,更是对自己之前的决定失望。
“陛下,现在证据确凿,太子虽以畏罪自缢,但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臣认为应该严惩太子余党势力,并且警告世人,不得扰乱朝纲。”
礼部尚书最是第一个跳出来,咬牙控诉太子的行为。
他的小女儿姜凝嫁给了六皇子为妃,本以为就此山鸡变成凤凰,可是谁曾想竟然在那日的打马球比赛上暴毙身亡。
当他看着姜凝身上满是被野熊拍伤的痕迹,他便立即听了李元器的教唆,一直对外,率先扳倒李重乾剩余势力。
李予知听到这些人严厉声讨,眉毛微微皱起,因为他知道太子的身边人除了几个不怀好意,其他大多是太子收留的一些孤苦伶仃的才子当作门客,太子有罪,但若是真向他们所说赶尽杀绝,那只怕对这些弱势来说又是一场灾难。
“父皇,儿臣觉得太子皇兄的为人我们是有目共睹的,臣认为此事应该重新严查,还太子皇兄一个清白。”
“还查?人都已经死了七殿下还要怎么查?再查下去只会更伤陛下的心!”
礼部尚书喊着,说完后感受到座上突然射过来压力,这才立即闭嘴。
“陛下恕罪,老臣只是着急为陛下担忧,并无它意!”
礼部尚书噗通一声跪在大殿之上,他方才议论的可是昔日的皇太子,虽然有罪但是自己也不能当着皇帝的面如此放肆。
宣仁帝收回了目光,沉了一口气,他知道,礼部尚书话糙理不糙,其实他知道李重乾并不是能担当大任的苗子,本想好好培养,可终究是让他走了弯路。
听到李予知的话,李元器倒是抬了抬眼眸,“七弟心善也是看准时候,太子皇兄自从做出伤害父皇伤害大宣的事情后,便不再是大宣太子,在大宣只有父皇才是真龙天子,你这番替一个身犯重罪的人辩解,安的什么心?”
六皇子李元器的话一出口,众大臣也是微微一变。
李元器说的没错,只要陛下在位,就算太子再如何高贵,那也终究越不过真龙天子。
听到宣仁帝并没有纠正,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知道太子一党终究是昙花一现,说什么都不太可能给李重乾翻身的机会了。
“此事朕自有定夺,即刻起将东宫一切人员羁押,发配边疆处置,至于太子李重乾,贬为庶人,葬于益州。”
看着面无表情的宣仁帝,李予知知道,此事已成定局。
东宫外。
再次看着门外那些被从东宫绑走的一众哭天撼地的人群,李予知于心不忍,却也无可奈何,只得把脸扭过去。
“没想到七弟竟然还是性情中人,这可真是令皇兄我惊讶,出去这几年可都一点都不像你了。”
听到有人说话,李予知不用回头,便看到是那李元器虚伪的笑脸。
“李重乾的认罪书,是你做的手脚吧?”
李予知的声音淡淡,语气是肯定,不是疑问。
而李元器竟然没有反驳,反而笑脸嘻嘻的看着那些被禁军暴力羁押的无辜人员,嘴角压不住的笑意。
“为什么要把这些人赶尽杀绝?”
李予知知道李重乾在死之前必定与李元器见过面,只是李重乾已死,李元器何必再大费周折将这些人消灭。
“为什么?呵呵。”
李元器听到李予知的质问,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什么时候你杀人之前也会问为什么了?李重乾自小就是父皇的掌中宝,而你也被寄养在皇后身下锦衣玉食,而我只能独自在偏殿居住,连父皇的面都难以一见。”
李元器文质彬彬的倚靠在栏杆前,那温润气质仿佛与他说的话完全像两个人一般,“李重乾不配做这大宣的储君,而你,也不会是我的对手。”
“父皇尚在,你这些都是天方夜谭,我劝你不要惹是生非,否则惹火上身。”
李予知知道李元器的野心,现在李重乾全部势力已然坍塌,不用多想,李元器下一个目标必定还是自己。
他对皇位向来没有兴趣,但是看着李元器的手段,他知道若是真让李元器上位,只怕大宣的灾难就要来了。
“天方夜谭?哼,七弟,丑话为兄可是说在前面了,到时候可别哥哥我不顾兄弟情面。”
李元器这话眼里没有感情,只有对皇位的炙热,“阻挡我的任何人,杀无赦,哈哈哈哈哈。”
猖狂的笑声走远,东宫也被禁军抓成了一座空殿,宣仁帝的身子刚调养好一些,便立即召集群臣上朝。
因为先前几天的耽搁,许多朝政的事情都群龙无首,众卿眼巴巴的看着皇帝一落座,便如春笋般上谏各地的事物。
宣仁帝也是政务心重,在一众帖子中挑出了那个代表紧急事物的红色奏折,只看了一眼,便情绪激动,连连咳嗽了起来。
“咳咳咳…咳咳…”
听到宣仁帝的异样,身边的总管公公神色紧张,立即转身为皇帝轻服下一杯清水,滋润过喉咙,这才看着皇帝面色缓和了过来。
“陛下,西北战事来报,说不知为何那些部落联合造反,频繁向我大宣边境卷起挑衅,甚至还多次乱抓我朝无辜子民,烧杀掠夺,无恶不作!”
听到座下大臣的汇报,宣仁帝也是心中震怒。
方才红色信件了也是说的此事,开国以来,西北那些部落一直是地小兵薄,甚至十年内不曾波动,所以自己也没当过事情,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竟然躁动了起来,简直是挑战我大宣的朝威!
“众位爱卿,你们看此事应该如何是好?”
挑战大宣就是不把皇帝的脸面放在眼里,宣仁帝的目光扫向下方,便见到已有人站了出来。
“臣认为大宣向来是以礼待人,假若陛下能派人去言和,说不定那些部落不攻自退。”
发言的这人是翰林院的侍诏,光从他说话的口吻便知道他是个文邹邹的书生出身。
他的话一出口,不等停顿,便又被一个粗犷的声音打断,“侍诏真是文人,人家都找事找上门了,你这还想着以德感人呢?区区小部落也敢造反,臣看就应该出兵拿下那些弹丸之地,好给我大宣长足了威风!”
“是啊,是啊,他们简直是欺人太甚。”
攻打的声音一出现,便是惹得全场的多位官员附和,而皇帝面上没说,但是也看不惯自己的威严被挑衅,默认了这一建议。
“既然要武,那众位爱卿谁愿意领头出战?”
宣仁帝的话说出口,立即制止了底下的骚动,只是收缴边境小部落,按理说只需随便派个武将便可完成任务,但是此刻大家心怀鬼胎,太子刚殁,皇帝又暂时未定向下一个储君,若是现在出去带兵打仗,那这回来朝政的变化,有什么好处可是鞭长莫及。
“陛下,西北不是还有南丰王在守护吗?那里两地较近,南丰王又身经百战,自是能担当起大任。”
人群中的人提到了南丰王,宣仁帝也是不免点了点头,自己的这些武官里面,最是放心的下的自然是他了,只是北蛮的势力较强,自己轻易不会让南丰王离开阵地。
宣仁帝从听到李重乾写下认罪书便心里杂乱,现在又听到李重乾畏罪自缢,更是如同掉入了冰窖,这些年自己辛辛苦苦的培养,终究是落了空。
眼下皇帝刚醒来,脸色的苍白与帝王之怒让庭下的众人都不敢言语,还是等皇帝重新拿起公公递过来的帖子,整个人暴怒,一把将手里的东西扔到地下。
书卷摊开,滚落到李予知的脚边,显然上面的依旧是底下之人控诉太子不作为的证据。
“好啊,真是朕的好太子啊!”
宣仁帝知道太子李重乾向来为人和善,甚至都不知道这和善的背后竟然会隐藏这么多难以启齿的龌龊之事,他失望了,更是对自己之前的决定失望。
“陛下,现在证据确凿,太子虽以畏罪自缢,但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臣认为应该严惩太子余党势力,并且警告世人,不得扰乱朝纲。”
礼部尚书最是第一个跳出来,咬牙控诉太子的行为。
他的小女儿姜凝嫁给了六皇子为妃,本以为就此山鸡变成凤凰,可是谁曾想竟然在那日的打马球比赛上暴毙身亡。
当他看着姜凝身上满是被野熊拍伤的痕迹,他便立即听了李元器的教唆,一直对外,率先扳倒李重乾剩余势力。
李予知听到这些人严厉声讨,眉毛微微皱起,因为他知道太子的身边人除了几个不怀好意,其他大多是太子收留的一些孤苦伶仃的才子当作门客,太子有罪,但若是真向他们所说赶尽杀绝,那只怕对这些弱势来说又是一场灾难。
“父皇,儿臣觉得太子皇兄的为人我们是有目共睹的,臣认为此事应该重新严查,还太子皇兄一个清白。”
“还查?人都已经死了七殿下还要怎么查?再查下去只会更伤陛下的心!”
礼部尚书喊着,说完后感受到座上突然射过来压力,这才立即闭嘴。
“陛下恕罪,老臣只是着急为陛下担忧,并无它意!”
礼部尚书噗通一声跪在大殿之上,他方才议论的可是昔日的皇太子,虽然有罪但是自己也不能当着皇帝的面如此放肆。
宣仁帝收回了目光,沉了一口气,他知道,礼部尚书话糙理不糙,其实他知道李重乾并不是能担当大任的苗子,本想好好培养,可终究是让他走了弯路。
听到李予知的话,李元器倒是抬了抬眼眸,“七弟心善也是看准时候,太子皇兄自从做出伤害父皇伤害大宣的事情后,便不再是大宣太子,在大宣只有父皇才是真龙天子,你这番替一个身犯重罪的人辩解,安的什么心?”
六皇子李元器的话一出口,众大臣也是微微一变。
李元器说的没错,只要陛下在位,就算太子再如何高贵,那也终究越不过真龙天子。
听到宣仁帝并没有纠正,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知道太子一党终究是昙花一现,说什么都不太可能给李重乾翻身的机会了。
“此事朕自有定夺,即刻起将东宫一切人员羁押,发配边疆处置,至于太子李重乾,贬为庶人,葬于益州。”
看着面无表情的宣仁帝,李予知知道,此事已成定局。
东宫外。
再次看着门外那些被从东宫绑走的一众哭天撼地的人群,李予知于心不忍,却也无可奈何,只得把脸扭过去。
“没想到七弟竟然还是性情中人,这可真是令皇兄我惊讶,出去这几年可都一点都不像你了。”
听到有人说话,李予知不用回头,便看到是那李元器虚伪的笑脸。
“李重乾的认罪书,是你做的手脚吧?”
李予知的声音淡淡,语气是肯定,不是疑问。
而李元器竟然没有反驳,反而笑脸嘻嘻的看着那些被禁军暴力羁押的无辜人员,嘴角压不住的笑意。
“为什么要把这些人赶尽杀绝?”
李予知知道李重乾在死之前必定与李元器见过面,只是李重乾已死,李元器何必再大费周折将这些人消灭。
“为什么?呵呵。”
李元器听到李予知的质问,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什么时候你杀人之前也会问为什么了?李重乾自小就是父皇的掌中宝,而你也被寄养在皇后身下锦衣玉食,而我只能独自在偏殿居住,连父皇的面都难以一见。”
李元器文质彬彬的倚靠在栏杆前,那温润气质仿佛与他说的话完全像两个人一般,“李重乾不配做这大宣的储君,而你,也不会是我的对手。”
“父皇尚在,你这些都是天方夜谭,我劝你不要惹是生非,否则惹火上身。”
李予知知道李元器的野心,现在李重乾全部势力已然坍塌,不用多想,李元器下一个目标必定还是自己。
他对皇位向来没有兴趣,但是看着李元器的手段,他知道若是真让李元器上位,只怕大宣的灾难就要来了。
“天方夜谭?哼,七弟,丑话为兄可是说在前面了,到时候可别哥哥我不顾兄弟情面。”
李元器这话眼里没有感情,只有对皇位的炙热,“阻挡我的任何人,杀无赦,哈哈哈哈哈。”
猖狂的笑声走远,东宫也被禁军抓成了一座空殿,宣仁帝的身子刚调养好一些,便立即召集群臣上朝。
因为先前几天的耽搁,许多朝政的事情都群龙无首,众卿眼巴巴的看着皇帝一落座,便如春笋般上谏各地的事物。
宣仁帝也是政务心重,在一众帖子中挑出了那个代表紧急事物的红色奏折,只看了一眼,便情绪激动,连连咳嗽了起来。
“咳咳咳…咳咳…”
听到宣仁帝的异样,身边的总管公公神色紧张,立即转身为皇帝轻服下一杯清水,滋润过喉咙,这才看着皇帝面色缓和了过来。
“陛下,西北战事来报,说不知为何那些部落联合造反,频繁向我大宣边境卷起挑衅,甚至还多次乱抓我朝无辜子民,烧杀掠夺,无恶不作!”
听到座下大臣的汇报,宣仁帝也是心中震怒。
方才红色信件了也是说的此事,开国以来,西北那些部落一直是地小兵薄,甚至十年内不曾波动,所以自己也没当过事情,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竟然躁动了起来,简直是挑战我大宣的朝威!
“众位爱卿,你们看此事应该如何是好?”
挑战大宣就是不把皇帝的脸面放在眼里,宣仁帝的目光扫向下方,便见到已有人站了出来。
“臣认为大宣向来是以礼待人,假若陛下能派人去言和,说不定那些部落不攻自退。”
发言的这人是翰林院的侍诏,光从他说话的口吻便知道他是个文邹邹的书生出身。
他的话一出口,不等停顿,便又被一个粗犷的声音打断,“侍诏真是文人,人家都找事找上门了,你这还想着以德感人呢?区区小部落也敢造反,臣看就应该出兵拿下那些弹丸之地,好给我大宣长足了威风!”
“是啊,是啊,他们简直是欺人太甚。”
攻打的声音一出现,便是惹得全场的多位官员附和,而皇帝面上没说,但是也看不惯自己的威严被挑衅,默认了这一建议。
“既然要武,那众位爱卿谁愿意领头出战?”
宣仁帝的话说出口,立即制止了底下的骚动,只是收缴边境小部落,按理说只需随便派个武将便可完成任务,但是此刻大家心怀鬼胎,太子刚殁,皇帝又暂时未定向下一个储君,若是现在出去带兵打仗,那这回来朝政的变化,有什么好处可是鞭长莫及。
“陛下,西北不是还有南丰王在守护吗?那里两地较近,南丰王又身经百战,自是能担当起大任。”
人群中的人提到了南丰王,宣仁帝也是不免点了点头,自己的这些武官里面,最是放心的下的自然是他了,只是北蛮的势力较强,自己轻易不会让南丰王离开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