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六零,我从十六岁开始养家 > 第378章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穿越六零,我从十六岁开始养家 第378章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对于张曙光提出的名词,除了曹光明两口子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其他人都是一头雾水。

    “什么市场供需?小光,你给我们详细讲一下。”

    三位团长一直在部队,要说带兵打仗和训练绝对是行家,其他方面属于纯纯的门外汉。

    “爹,郑伯父,雷大爷,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洛阳纸贵的典故你们应该都听说过吧?”

    张曙光不想卖弄自己前世的知识,就举了个例子,让几位长辈自己体会。

    “小光真会开玩笑,纸能有多贵?”

    “最好的宣纸应该出自安徽泾县,没听说洛阳的纸有多好啊,洛阳牡丹倒是挺出名的。”

    “商品价格都是商业部统一制定的,全国应该都是一个价,难道说洛阳有人违反政策,刻意哄抬物价?”

    “小光,你是不是听说什么了?这个问题很严重,如果你掌握了切实的证据,我这就向上反应。”

    三位团长都不是出自大户人家,加一起没上过几年私塾,哪里听过什么洛阳纸贵,还以为洛阳的供销社出了问题。

    “咯咯咯~~”

    刘敏实在是没忍住,捂着嘴笑出了声。

    “弟妹不要笑,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现在是社会主义,不是旧社会,任何人都不能胡作非为。”

    “老雷说的对,如今的新社会,是无数战友用生命换来的,容不得任何人破坏。”

    “对,好不容易建立的新秩序,所有破坏者都是我们的阶级敌人。”

    三位团长义愤填膺,看向曹光明两口子的眼神有些不满。

    怎么说他们也是老首长的儿子儿媳妇,这么严重的问题,怎么还能笑得出来呢!

    “三位团长,小光说的洛阳纸贵不是现在,而是一个历史典故。”

    曹光明赶紧替自己的媳妇解释。

    “历史典故?到底是怎么个事,你给详细说说。”

    三位团长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都是能听进去话的。

    “三位哥哥,洛阳纸贵,说的是左思的故事,左思是晋代着名的大儒,写了一篇叫做《三都赋》的文章。

    文章一出,举国震惊,特别是洛阳城,大家争相传阅抄录,一时之间,把洛阳城的纸张都给买空了。

    造成了洛阳城纸张价格大涨,供不应求的局面。

    小光的意思是因为市场需求量大,所以价格才会居高不下。”

    曹光明把洛阳纸贵的典故,简单的说了一遍。

    “明白了,就和这两年闹饥荒,粮食和肉供应不够,市面上的价格一涨再涨是一个道理。”

    郑峥恍然大悟。

    附近镇上就有摆摊的,大家都在镇上买过东西。

    “就是这个意思,洛阳纸贵说的是古代的事情,不是现在的洛阳城。”

    刘敏好不容易收住了笑意。

    她绝对不是嘲笑三位团长,就是觉得太好笑了。

    “都怪你,不就是供不应求吗?非要扯什么历史典故,看把你能的!”

    张向南瞪了儿子一眼。

    “对,是小光没解释清楚。”

    张向南的观点,雷振声和郑峥无比认同。

    甩锅给张曙光,是他们最后的倔强。

    “怪我。”

    张曙光笑呵呵的承认错误。

    一个是亲爹,一个是岳父,还有一个是大爷,他能有什么办法。

    “你们自己没文化闹了笑话,关小光什么事,你们几个这些年闹的笑话还少啊?”

    赵秀梅早已把张曙光当亲孙子看待,孙子受了委屈,赵秀梅当场就不愿意了。

    “赵姨,孩子们都在呢,给我们留点面子。”

    三人在张曙光面前是长辈,在赵秀梅面前却不够看,为了保住颜面,除了讨饶,没有其他办法。

    全面胜利以后,为了提高军队干部的整体素质,各军区都有干部培训班,学习文化知识和战略战术。

    他们这群大老粗,当时可没少闹笑话,有一个算一个,每个军官都曾是生活区茶余饭后的谈资。

    “小光别怕,他们三个以后再敢在你面前倚老卖老,你就找赵奶奶,赵奶奶把他们的糗事都告诉你。”

    “赵奶奶最好了。”

    张曙光一记不轻不重的马屁,哄得赵秀梅没开玩笑。

    当然他也不会真的去打听父亲和未来岳父的糗事。

    生产队里也有扫盲班,闹的笑话想来都差不多。

    “一件衣服几十块,相当于正式工两个月的工资,老百姓活的何其艰难。”

    郑峥叹了口气,心中升起了一股无力感。

    战友们抛头颅洒热血,赶走了列强的侵略,统一了整个龙国,老百姓好像并没有过上他们想象中的好日子。

    一件衣服,工人阶层买起来都吃力,更别说土里刨食的农民了。

    哪家不是一件衣服改了又改,大人穿完孩子穿,不管大人孩子,哪一个不是补丁摞补丁。

    郑峥知道,一家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并不是一个笑话,这种情况在这个年代并不少见。

    “其实衣服还好,爱惜着穿的话,穿上个几年还是没问题的。

    你们再看看麦乳精的价格,一桶麦乳精就敢卖四十多块钱。

    我们家上次买麦乳精,还是小三小的时候,后来就在没舍得买过。”

    雷振声吐槽起了麦乳精的价格。

    虽然他在部队是团长,一个月的津贴就有小两百块。

    可除了一家人吃喝以外,他还要顾着东北老家那边。

    哥哥弟弟替他在父母身边尽孝,他省心不少,钱上面就不能再让兄弟们吃亏。

    再加上时不时的要接济补贴困难的战友兄弟,一家人不说过得紧巴巴的吧,可也要精打细算的过日子。

    “伯父,雷大爷,一切都是暂时的,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

    从晚清开始,咱们的国家经历了上百年的混乱,打的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现在迎来了难得的和平,国家也开始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等以后实现了机械化,什么东西都能量产,产量上来了,价格自然也就下来了。”

    张曙光说的很笃定,因为他拥有上帝视角,对未来的物价很了解。

    就拿麦乳精来说,五六十年代确实卖到四十多块钱一罐,等到了七八十年代,就会降到十几块钱。

    “以后会好起来吗?”

    张向南低声喃喃自语。

    六十年代初,应该是全面胜利以后最困难的时期。

    自然灾害再加上还北边的债务,国家很是困顿。

    “一定会好起来的,龙国的腾飞是必然的,一切困难都打不倒坚韧的龙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