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渊传 第194章 太子急行军
暮色如血,将洋州城头的旌旗染成暗沉的铁锈色。卢老爷立在斑驳的城墙上,指节死死抠住冰凉的砖石,指甲缝里渗出丝丝血痕。夜风裹挟着远处传来的零星号角声,像毒蛇般钻入他的耳膜,搅得太阳穴突突直跳。
\"报——\"传令兵跌跌撞撞奔来,铠甲上还沾着泥浆,\"卢二爷第八次驳回军令!他说即将脱离望仙坡,只要再等三日,必能破全州!\"话音未落,卢老爷抄起案上青铜砚台狠狠砸向廊柱,砚台应声碎裂,墨汁溅在青砖地上,宛如一滩干涸的血迹。
他踉跄着扶住城垛,喉咙里发出困兽般的低吼:\"三日!又是三日!\"然而更坏的消息接踵而至——大岭关方向战报频传,韦程率领的波州军如潮水般反复冲击,城墙垛口的归属在血色残阳下不断易主。当得知撤回守军的命令被前线将领以\"撤则洋州东大门洞开\"为由驳回时,卢老爷眼前一阵发黑,险些栽倒。
\"漄州岛呢?韦睿那老匹夫在做什么?\"他揪住暗卫衣领,声音沙哑得像是砂纸摩擦。暗卫浑身发抖,呈上半截带锯齿的竹片:\"探子冒死传回,韦睿将军正在砍伐整座松林,箭矢作坊日夜不停...他们打算以万箭齐发破城!\"
此刻城外突然响起急促的马蹄声,浑身浴血的斥候滚鞍下马:\"老爷!太子妃贞孝在洋州城北五十里处截下了刘建德的三千援军!粮草辎重全被焚毁,湘州军欲挥师南下!\"卢老爷踉跄后退,后背重重撞在箭楼上,震落几片碎瓦。暮色中,洋州城被此起彼伏的狼烟笼罩,宛如一座即将倾塌的孤岛,而他,正站在这座危楼的最顶端。
秋日的晨雾还未散尽,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余州城外的旷野上,给两军对峙的战场镀上一层冷冽的金芒。两万浔州援军踏着满地枯叶疾驰而来,铠甲与兵器碰撞的声响惊起林间寒鸦,扑棱棱的振翅声更添几分肃杀。
刘建德手扶腰间弯刀站在土坡高处,望着烟尘中缓缓逼近的大军,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但当他瞥见湘州军营中飘扬的五万面战旗,嘴角又勾起一抹傲慢的弧度。忽然,他的目光死死锁定在援军中央那顶雕龙画凤的轿辇上,金丝绣制的蟠龙纹在朝阳下泛着刺目的光。
\"太子立渊?\"他喃喃自语,身后将领们瞬间炸开了锅。
\"将军!那分明是太子仪仗!\"
\"听说太子精通兵法,咱们......\"
刘建德突然仰天大笑,震落枝头几片枯黄的树叶:\"来得正好!我还愁攻下南都后,怎么找这小子算账!\"他摩挲着刀柄,眼中贪婪的神色愈发浓烈。
吱呀一声,轿辇的雕花木门缓缓打开。一名身着玄色劲装的女子轻盈落地,腰间佩剑未出鞘却隐隐透着寒光。她束起的长发间只别着一枚简单的银簪,清冷的面容不施粉黛,举手投足间却自有一股令人不敢轻视的气度。可安单膝跪地,朝着轿辇行礼,随后缓步朝着刘建德的方向走来。
\"劝降?\"刘建德看着女子手中捧着的鎏金匣子,嗤笑一声打断了将领们的低语,\"雕虫小技!以为派个女娃子来,就能让我刘建德退兵?\"他猛地转身,皮靴重重踩碎脚边的枯叶,\"传令下去,各营加强戒备。明日辰时,全军擂鼓攻城!我倒要看看,太子的仪仗,能不能挡得住我湘州军的强弓硬弩!\"
随着他大步踏入营帐,帐外秋风骤起,卷起满地落叶在空中盘旋。可安望着那紧闭的帐门,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诱饵已抛出,就等鱼儿上钩了。
秋日辰时,阳光将卢二爷的玄铁甲胄映得泛着暗红冷光。他勒住缰绳,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全州城楼,喉间溢出压抑已久的长笑。马蹄下扬起的尘土中,三万卢家军旌旗猎猎,连日来被困望仙坡的颓丧一扫而空。
\"将军!前方全州士兵出城!\"斥候的急报刺破欢呼。
秋风拂过,全州城门大开,千余长枪骑兵如潮水奔涌而出。玄铁长枪顶端的狼头纛旗迎风狂舞,马队踏碎满地枯叶,阵型严整如刀劈斧凿。为首将领银甲上的凤凰纹闪着金芒——正是当年陈之红麾下那支威震北境的\"凤翎军\"。
火先生突然纵马拦在卢二爷身前,斗笠下的目光死死盯着对方阵型:\"将军且慢!此军战力彪悍,意外挫败军中士气,贸然交锋正中其下怀!\"话音未落,卢二爷已抽出佩剑,剑锋挑起灰袍人的斗笠,露出他凶悍的眼神。
\"火先生怕了?\"卢二爷的笑声混着剑尖寒光,\"在望仙坡被瘴气与暗袭折辱半月,我军将士的血都凉透了!\"他猛地调转马头,铁蹄重重踏碎路旁断木,\"看看他们!\"佩剑直指身后面色疲惫却战意渐燃的卢家军,\"哪双眼睛不是在等一场酣战?哪双手不想染敌寇的血?!\"
战马长嘶中,卢二爷摘下头盔,任由乱发在风中狂舞:\"当年陈之红带着这群人北上抗狄,今日他们却成了太子的看门狗!\"他将佩剑狠狠插入地面,\"将士们!瘴气能吞人魂魄,难道长枪就吓破了你们的胆?踏平全州,让他们知道——\"
\"卢家军!不可辱!!\"三万声怒吼震碎天际残云。凤翎军阵中,狼头纛旗突然剧烈晃动,长枪如林缓缓前倾。火先生望着卢二爷决绝的背影,袖中紧握的令牌硌得掌心生疼,“莽夫,不懂兵事的莽夫”!
深秋的山道间弥漫着腐朽枯叶与潮湿泥土的气息,浔州军如一条墨色长蛇蜿蜒穿行。战马嘴衔枚、蹄裹布,唯有急促的喘息声混着细碎的脚步声,在寂静山林中激荡出压抑的回响。立渊紧攥缰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的目光穿透晨雾,死死盯着远处山峦间忽隐忽现的全州城楼轮廓。
\"殿下,此处离全州不过十里。\"副将压低声音,铠甲缝隙里渗出的冷汗在深秋寒意中凝成白霜。话音未落,林间突然传来震天喊杀声——千余凤翎军银甲如雪,狼头纛旗在血色朝阳下猎猎翻飞,将卢家军的攻势死死钉在城郊。玄色战甲的士兵成片倒下,残肢断臂混着泥浆在血泊中翻滚。
副将握刀的手青筋暴起:\"敌军后阵空虚!末将愿率五千精锐,杀他个措手不及!\"立渊却抬手拦住,玄色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他望着凤翎军长枪如林的防御阵型,眼底闪过寒芒——这支曾随母妃陈之红横扫北狄的铁军,此刻竟抽调回防,全州北面防线将岌岌可危。
\"夏国三万铁骑,此刻怕是已踏破望云山隘口。\"立渊的声音冷得像淬了冰,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佩,那是母亲当年留下的信物。他突然勒转马头,剑锋直指北方:\"明瑞那只老狐狸,早就将卢家军当成棋子——等它与全州两败俱伤,他便能坐收渔利!\"
山道间的枯叶被马蹄踏碎,浔州军骤然提速。立渊望着天边翻涌的铅云,想起三日前密探传回的消息:夏国边境的炊烟比往常多出三倍,马厩里新添的草料足够十万大军三月之需。\"传令下去!\"他的声音穿透喊杀声,\"绕过战场,直插全州边境望云山!绝不能让夏国染指吴国半寸土地!\"
副将望着主帅决绝的背影,突然明白了为何连日急行军却始终未露疲态——立渊赌的从来不是一场战役的胜负,而是整个西南边陲的存亡。当马蹄声再度响起时,惊起的群鸟遮蔽了半边天空。
暮秋的西州城,枯黄的落叶在车驾卷起的尘烟中打着旋儿。韩王撩开锦缎车帘,望着城头斑驳的箭痕,眉间蹙起深深的沟壑。王镇山与崔恒的奏报犹在耳畔:夏国屯兵边境,蠢蠢欲动;吴国西南战火纷飞,卢家军已入全州,局势岌岌可危。
\"王爷,车马已备好。\"侍从的声音打断思绪。营帐内,韩王整了整玄色蟒袍,目光扫过案头未拆封的密函——那是太子立渊前日送来的加急文书。指尖刚触到火漆印,忽听帐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义父!\"伴花掀帘而入,鬓角微湿,显然是策马疾驰而来,\"全州方向传来急报,卢家军已与凤翎军在城郊血战,城池危在旦夕!\"
韩王的手猛然顿住,案上的青铜烛台被袖风扫得摇晃,烛火在墙上投下扭曲的影子。他沉默片刻,忽然抓起案头的鎏金腰牌:\"出发!即刻前往奉州!\"
与此同时,百里外的奉州城,明玉承把玩着手中的青玉扳指,听着手下密探的汇报。\"王爷,那韩王此来,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副将神色凝重,\"吴国西南内乱,他定是想劝我们不要插手。\"
明玉承轻笑一声,将扳指套回指节。窗外秋阳正好,照得他玄色蟒袍上的暗纹熠熠生辉:\"我与韩王相交数十载,岂会不知他心思?不过...\"他目光转向远处连绵的山脉,那里正是吴夏边境,\"夏国利益,容不得半点退让。\"
当韩王的马队扬起漫天烟尘时,明玉承已在城门口等候。望着老友风尘仆仆的面容,他上前一步,握住对方的手:\"多年不见,别来无恙?\"韩王正要开口,身后刚接过消息的伴花上前附在他耳边低语几句。韩王面色骤变,转头看向明玉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端王,此次来访,事关重大。咱们边走边说!\"
暮色渐浓,两骑并驾朝着奉州城疾驰而去。
南都慈恩寺的银杏叶将黄未黄,簌簌落在朱红墙上。王爷执黑子的手悬在云子棋盘上方,蝉翼纱帘被穿堂风掀起一角,露出后山渐染霜色的枫林。
\"王爷,这步...\"圆鉴方丈话音未落,檐角铜铃突然叮咚作响。豆大的雨珠砸在青瓦上,惊起半寺寒鸦。老方丈起身推开雕花槅扇,秋雨裹着柏子香漫进禅房,将棋盘上蒸腾的茶香冲得七零八落。
\"西南局势混乱已许久。\"方丈望着雨幕中摇曳的经幡,袈裟下摆扫过棋盒发出轻响,“山下驿站的快马这些日子就没停歇过。”
王爷指尖轻叩棋子,在青玉棋盘上敲出清越回声。他眼角细纹里凝着笑意,仿佛檐下飞瀑只是闲敲棋子的配乐:\"方丈可知,这棋最忌心浮气躁?\"黑子\"啪\"地落在星位,惊散白子布下的阵势,\"待雨停了,自见分晓。\"
雨势渐急,雨帘将山色揉成青黛水墨。王爷忽然将象牙棋笥推远,袖口掠过棋盘带起半枚棋子。他望着雨珠顺着窗棂蜿蜒而下,声音轻得像怕惊碎雨幕:\"立渊近日可有来信?\"
圆鉴方丈双手合十,念珠在掌心轻轻转动。十几年前那个总爱偷摘铃音阁外杨梅的少年,此刻已能独当一面。\"太子殿下聪慧仁厚。\"他望向棋盘上纠缠的黑白,\"正如这棋局,看似险象环生,实则暗藏生机。\"
王爷沉默良久,又拾起一子。雨声中,落子声清脆如裂玉:\"专心下棋。他既在这慈恩寺里参透了因果,自当解得开这天下棋局。\"
雨帘垂落慈恩寺山门时,可雅扶着隆起的小腹立在殿前。铜炉里青烟混着雨雾,将檐角\"卍\"字纹都洇得模糊。她望着手中晃动的竹签突然停住——三十六签,剑锋出匣之象。
\"太子妃当心!\"女官慌忙扶住她踉跄的身形,怀中熟睡的昇儿发出嘤咛。陪同前来的季月望着禅房方向,锦帕绞着指尖:\"太子殿下从未过问王爷行踪,怕是...\"话音未落,可雅已攥紧签文转身。
秋雨沾湿了她月白襦裙,却掩不住眉间的执拗。\"去铃音阁。\"她抚过隆起的小腹,那里正传来微弱的胎动,\"当年殿下在这阁中读经,曾说风铃响动时能听见菩萨低语。\"
后山石阶覆着青苔,季月撑伞的手微微发颤:“崔郎来信说洋州局势吃紧,太子眼下正在余州…”话未说完,一阵山风卷着铜铃骤响。可雅突然驻足,望着阁前歪脖子梅树怔住——那树上还系着褪色的祈福红绸,是十年前太子束发时所系。
女官怀中的昇儿突然睁开眼,小手直直指向檐角。七零八落的铜铃在雨中摇晃,恍惚间竟拼凑出断断续续的声响,像是诵经,又像是低叹。可雅摸着冰凉的朱红色墙,想起王爷病容与太子剑眉,腹中突然传来剧烈胎动,惊得她扶住廊柱喘息。
\"太子妃!\"季月的惊呼混着雨声,可雅却望着满山烟雨轻笑出声。雨水顺着发簪滑落,她握紧手中的签文,三十六签解语在耳畔回响:\"如鱼得水,所向皆通。\"
\"报——\"传令兵跌跌撞撞奔来,铠甲上还沾着泥浆,\"卢二爷第八次驳回军令!他说即将脱离望仙坡,只要再等三日,必能破全州!\"话音未落,卢老爷抄起案上青铜砚台狠狠砸向廊柱,砚台应声碎裂,墨汁溅在青砖地上,宛如一滩干涸的血迹。
他踉跄着扶住城垛,喉咙里发出困兽般的低吼:\"三日!又是三日!\"然而更坏的消息接踵而至——大岭关方向战报频传,韦程率领的波州军如潮水般反复冲击,城墙垛口的归属在血色残阳下不断易主。当得知撤回守军的命令被前线将领以\"撤则洋州东大门洞开\"为由驳回时,卢老爷眼前一阵发黑,险些栽倒。
\"漄州岛呢?韦睿那老匹夫在做什么?\"他揪住暗卫衣领,声音沙哑得像是砂纸摩擦。暗卫浑身发抖,呈上半截带锯齿的竹片:\"探子冒死传回,韦睿将军正在砍伐整座松林,箭矢作坊日夜不停...他们打算以万箭齐发破城!\"
此刻城外突然响起急促的马蹄声,浑身浴血的斥候滚鞍下马:\"老爷!太子妃贞孝在洋州城北五十里处截下了刘建德的三千援军!粮草辎重全被焚毁,湘州军欲挥师南下!\"卢老爷踉跄后退,后背重重撞在箭楼上,震落几片碎瓦。暮色中,洋州城被此起彼伏的狼烟笼罩,宛如一座即将倾塌的孤岛,而他,正站在这座危楼的最顶端。
秋日的晨雾还未散尽,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余州城外的旷野上,给两军对峙的战场镀上一层冷冽的金芒。两万浔州援军踏着满地枯叶疾驰而来,铠甲与兵器碰撞的声响惊起林间寒鸦,扑棱棱的振翅声更添几分肃杀。
刘建德手扶腰间弯刀站在土坡高处,望着烟尘中缓缓逼近的大军,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但当他瞥见湘州军营中飘扬的五万面战旗,嘴角又勾起一抹傲慢的弧度。忽然,他的目光死死锁定在援军中央那顶雕龙画凤的轿辇上,金丝绣制的蟠龙纹在朝阳下泛着刺目的光。
\"太子立渊?\"他喃喃自语,身后将领们瞬间炸开了锅。
\"将军!那分明是太子仪仗!\"
\"听说太子精通兵法,咱们......\"
刘建德突然仰天大笑,震落枝头几片枯黄的树叶:\"来得正好!我还愁攻下南都后,怎么找这小子算账!\"他摩挲着刀柄,眼中贪婪的神色愈发浓烈。
吱呀一声,轿辇的雕花木门缓缓打开。一名身着玄色劲装的女子轻盈落地,腰间佩剑未出鞘却隐隐透着寒光。她束起的长发间只别着一枚简单的银簪,清冷的面容不施粉黛,举手投足间却自有一股令人不敢轻视的气度。可安单膝跪地,朝着轿辇行礼,随后缓步朝着刘建德的方向走来。
\"劝降?\"刘建德看着女子手中捧着的鎏金匣子,嗤笑一声打断了将领们的低语,\"雕虫小技!以为派个女娃子来,就能让我刘建德退兵?\"他猛地转身,皮靴重重踩碎脚边的枯叶,\"传令下去,各营加强戒备。明日辰时,全军擂鼓攻城!我倒要看看,太子的仪仗,能不能挡得住我湘州军的强弓硬弩!\"
随着他大步踏入营帐,帐外秋风骤起,卷起满地落叶在空中盘旋。可安望着那紧闭的帐门,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诱饵已抛出,就等鱼儿上钩了。
秋日辰时,阳光将卢二爷的玄铁甲胄映得泛着暗红冷光。他勒住缰绳,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全州城楼,喉间溢出压抑已久的长笑。马蹄下扬起的尘土中,三万卢家军旌旗猎猎,连日来被困望仙坡的颓丧一扫而空。
\"将军!前方全州士兵出城!\"斥候的急报刺破欢呼。
秋风拂过,全州城门大开,千余长枪骑兵如潮水奔涌而出。玄铁长枪顶端的狼头纛旗迎风狂舞,马队踏碎满地枯叶,阵型严整如刀劈斧凿。为首将领银甲上的凤凰纹闪着金芒——正是当年陈之红麾下那支威震北境的\"凤翎军\"。
火先生突然纵马拦在卢二爷身前,斗笠下的目光死死盯着对方阵型:\"将军且慢!此军战力彪悍,意外挫败军中士气,贸然交锋正中其下怀!\"话音未落,卢二爷已抽出佩剑,剑锋挑起灰袍人的斗笠,露出他凶悍的眼神。
\"火先生怕了?\"卢二爷的笑声混着剑尖寒光,\"在望仙坡被瘴气与暗袭折辱半月,我军将士的血都凉透了!\"他猛地调转马头,铁蹄重重踏碎路旁断木,\"看看他们!\"佩剑直指身后面色疲惫却战意渐燃的卢家军,\"哪双眼睛不是在等一场酣战?哪双手不想染敌寇的血?!\"
战马长嘶中,卢二爷摘下头盔,任由乱发在风中狂舞:\"当年陈之红带着这群人北上抗狄,今日他们却成了太子的看门狗!\"他将佩剑狠狠插入地面,\"将士们!瘴气能吞人魂魄,难道长枪就吓破了你们的胆?踏平全州,让他们知道——\"
\"卢家军!不可辱!!\"三万声怒吼震碎天际残云。凤翎军阵中,狼头纛旗突然剧烈晃动,长枪如林缓缓前倾。火先生望着卢二爷决绝的背影,袖中紧握的令牌硌得掌心生疼,“莽夫,不懂兵事的莽夫”!
深秋的山道间弥漫着腐朽枯叶与潮湿泥土的气息,浔州军如一条墨色长蛇蜿蜒穿行。战马嘴衔枚、蹄裹布,唯有急促的喘息声混着细碎的脚步声,在寂静山林中激荡出压抑的回响。立渊紧攥缰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的目光穿透晨雾,死死盯着远处山峦间忽隐忽现的全州城楼轮廓。
\"殿下,此处离全州不过十里。\"副将压低声音,铠甲缝隙里渗出的冷汗在深秋寒意中凝成白霜。话音未落,林间突然传来震天喊杀声——千余凤翎军银甲如雪,狼头纛旗在血色朝阳下猎猎翻飞,将卢家军的攻势死死钉在城郊。玄色战甲的士兵成片倒下,残肢断臂混着泥浆在血泊中翻滚。
副将握刀的手青筋暴起:\"敌军后阵空虚!末将愿率五千精锐,杀他个措手不及!\"立渊却抬手拦住,玄色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他望着凤翎军长枪如林的防御阵型,眼底闪过寒芒——这支曾随母妃陈之红横扫北狄的铁军,此刻竟抽调回防,全州北面防线将岌岌可危。
\"夏国三万铁骑,此刻怕是已踏破望云山隘口。\"立渊的声音冷得像淬了冰,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佩,那是母亲当年留下的信物。他突然勒转马头,剑锋直指北方:\"明瑞那只老狐狸,早就将卢家军当成棋子——等它与全州两败俱伤,他便能坐收渔利!\"
山道间的枯叶被马蹄踏碎,浔州军骤然提速。立渊望着天边翻涌的铅云,想起三日前密探传回的消息:夏国边境的炊烟比往常多出三倍,马厩里新添的草料足够十万大军三月之需。\"传令下去!\"他的声音穿透喊杀声,\"绕过战场,直插全州边境望云山!绝不能让夏国染指吴国半寸土地!\"
副将望着主帅决绝的背影,突然明白了为何连日急行军却始终未露疲态——立渊赌的从来不是一场战役的胜负,而是整个西南边陲的存亡。当马蹄声再度响起时,惊起的群鸟遮蔽了半边天空。
暮秋的西州城,枯黄的落叶在车驾卷起的尘烟中打着旋儿。韩王撩开锦缎车帘,望着城头斑驳的箭痕,眉间蹙起深深的沟壑。王镇山与崔恒的奏报犹在耳畔:夏国屯兵边境,蠢蠢欲动;吴国西南战火纷飞,卢家军已入全州,局势岌岌可危。
\"王爷,车马已备好。\"侍从的声音打断思绪。营帐内,韩王整了整玄色蟒袍,目光扫过案头未拆封的密函——那是太子立渊前日送来的加急文书。指尖刚触到火漆印,忽听帐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义父!\"伴花掀帘而入,鬓角微湿,显然是策马疾驰而来,\"全州方向传来急报,卢家军已与凤翎军在城郊血战,城池危在旦夕!\"
韩王的手猛然顿住,案上的青铜烛台被袖风扫得摇晃,烛火在墙上投下扭曲的影子。他沉默片刻,忽然抓起案头的鎏金腰牌:\"出发!即刻前往奉州!\"
与此同时,百里外的奉州城,明玉承把玩着手中的青玉扳指,听着手下密探的汇报。\"王爷,那韩王此来,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副将神色凝重,\"吴国西南内乱,他定是想劝我们不要插手。\"
明玉承轻笑一声,将扳指套回指节。窗外秋阳正好,照得他玄色蟒袍上的暗纹熠熠生辉:\"我与韩王相交数十载,岂会不知他心思?不过...\"他目光转向远处连绵的山脉,那里正是吴夏边境,\"夏国利益,容不得半点退让。\"
当韩王的马队扬起漫天烟尘时,明玉承已在城门口等候。望着老友风尘仆仆的面容,他上前一步,握住对方的手:\"多年不见,别来无恙?\"韩王正要开口,身后刚接过消息的伴花上前附在他耳边低语几句。韩王面色骤变,转头看向明玉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端王,此次来访,事关重大。咱们边走边说!\"
暮色渐浓,两骑并驾朝着奉州城疾驰而去。
南都慈恩寺的银杏叶将黄未黄,簌簌落在朱红墙上。王爷执黑子的手悬在云子棋盘上方,蝉翼纱帘被穿堂风掀起一角,露出后山渐染霜色的枫林。
\"王爷,这步...\"圆鉴方丈话音未落,檐角铜铃突然叮咚作响。豆大的雨珠砸在青瓦上,惊起半寺寒鸦。老方丈起身推开雕花槅扇,秋雨裹着柏子香漫进禅房,将棋盘上蒸腾的茶香冲得七零八落。
\"西南局势混乱已许久。\"方丈望着雨幕中摇曳的经幡,袈裟下摆扫过棋盒发出轻响,“山下驿站的快马这些日子就没停歇过。”
王爷指尖轻叩棋子,在青玉棋盘上敲出清越回声。他眼角细纹里凝着笑意,仿佛檐下飞瀑只是闲敲棋子的配乐:\"方丈可知,这棋最忌心浮气躁?\"黑子\"啪\"地落在星位,惊散白子布下的阵势,\"待雨停了,自见分晓。\"
雨势渐急,雨帘将山色揉成青黛水墨。王爷忽然将象牙棋笥推远,袖口掠过棋盘带起半枚棋子。他望着雨珠顺着窗棂蜿蜒而下,声音轻得像怕惊碎雨幕:\"立渊近日可有来信?\"
圆鉴方丈双手合十,念珠在掌心轻轻转动。十几年前那个总爱偷摘铃音阁外杨梅的少年,此刻已能独当一面。\"太子殿下聪慧仁厚。\"他望向棋盘上纠缠的黑白,\"正如这棋局,看似险象环生,实则暗藏生机。\"
王爷沉默良久,又拾起一子。雨声中,落子声清脆如裂玉:\"专心下棋。他既在这慈恩寺里参透了因果,自当解得开这天下棋局。\"
雨帘垂落慈恩寺山门时,可雅扶着隆起的小腹立在殿前。铜炉里青烟混着雨雾,将檐角\"卍\"字纹都洇得模糊。她望着手中晃动的竹签突然停住——三十六签,剑锋出匣之象。
\"太子妃当心!\"女官慌忙扶住她踉跄的身形,怀中熟睡的昇儿发出嘤咛。陪同前来的季月望着禅房方向,锦帕绞着指尖:\"太子殿下从未过问王爷行踪,怕是...\"话音未落,可雅已攥紧签文转身。
秋雨沾湿了她月白襦裙,却掩不住眉间的执拗。\"去铃音阁。\"她抚过隆起的小腹,那里正传来微弱的胎动,\"当年殿下在这阁中读经,曾说风铃响动时能听见菩萨低语。\"
后山石阶覆着青苔,季月撑伞的手微微发颤:“崔郎来信说洋州局势吃紧,太子眼下正在余州…”话未说完,一阵山风卷着铜铃骤响。可雅突然驻足,望着阁前歪脖子梅树怔住——那树上还系着褪色的祈福红绸,是十年前太子束发时所系。
女官怀中的昇儿突然睁开眼,小手直直指向檐角。七零八落的铜铃在雨中摇晃,恍惚间竟拼凑出断断续续的声响,像是诵经,又像是低叹。可雅摸着冰凉的朱红色墙,想起王爷病容与太子剑眉,腹中突然传来剧烈胎动,惊得她扶住廊柱喘息。
\"太子妃!\"季月的惊呼混着雨声,可雅却望着满山烟雨轻笑出声。雨水顺着发簪滑落,她握紧手中的签文,三十六签解语在耳畔回响:\"如鱼得水,所向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