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渊传 第204章 望云山之后
热门推荐:
斗罗之玄天传奇
重生归来,真千金团灭户口本
长生:从红尘独行,到万古长青
兵王修道:身边量产仙帝
开局满级天赋,大婚后我无敌了
这就是牌佬的世界吗?亚达贼!
从98开始换种活法
萌学园之我要抢走乌克娜娜
中年也逆袭
暮色漫过全州王府朱漆门槛时,贞孝的裙裾已沾满泥浆。她踉跄着撞开垂花门,发间银步摇在穿堂风里晃出细碎的光,却比不过眼眶里打转的泪珠。
\"太子伤势如何?\"她攥住殿前侍卫的甲胄,声音里带着破碎的颤音。廊下众人面色发白,连句囫囵话都答不上来。贞孝心头一沉,提起裙摆便要往里闯,裙角扫落了案上的青瓷茶盏,碎片溅在青砖上发出脆响。
内室药香刺鼻,贞孝一眼便望见榻上那人。立渊的玄色中衣半褪,肋下绷带渗出暗红血渍,锁骨处的伤口被药粉敷成惨白,衬得原本清俊的面容失了血色。她双膝一软跪在榻前,指尖悬在他染血的衣料上,却不敢触碰分毫。
\"渊哥哥...\"哽咽卡在喉间,贞孝将脸埋进他未受伤的右手,眼泪浸透了锦缎袖口。忽觉有人轻拍她后背,抬头见全州王拄着檀木杖,白发在烛火下微微发颤。
\"莫怕。\"老人声音沙哑,枯瘦的手抚过外孙染血的额发,\"肋骨折了两根,大夫已用接骨丹固定。锁骨的伤虽深,好在没伤着要害。\"他望向窗外渐沉的天色,\"伴花明日午时便能到,咱们先熬过今夜。\"
话音未落,窗外传来急切的脚步声。朝露提着裙摆闯进来,鬓边绢花歪斜:\"太子妃!韩王殿下已收到飞鸽传书,伴花姑娘此刻正换马疾驰!\"
贞孝攥紧立渊微凉的手,将脸颊贴在他掌心,似要将自己的温度渡给他。烛芯\"噼啪\"炸开火星,她望着榻上沉睡的人,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你若敢死,我便追去黄泉,用这凤冠霞帔换你一世安康。\"
贞孝忽觉脸颊有些触动,抬起头,发现立渊嘴巴微张。贞孝耳朵贴过去,断断续续听到,“贞孝,莫要说这种混账话。”
贞孝开心的擦拭着脸上的泪水,嘴角挤出一抹微笑。一旁的全州王,眼睛里也闪过一丝亮光。
秋阳斜照驿馆朱漆大门时,韩王正将飞鸽传书折成细条塞进袖中。伴花倚着雕花廊柱,指尖转着一柄银亮的柳叶刀:\"父亲,既知太子伤重,何不让我即刻启程?\"
\"急什么。\"韩王抚平袖口暗纹,忽听得门外驿丞高声通禀:\"太子殿下驾到——\"
伴花转身便要往马厩去,却在跨出门槛时顿住。明瑞立在青石板上,玄色蟒袍沾着未掸净的尘土,眼尾通红似是哭过。她唇角勾起一抹笑,刚要开口调侃\"太子殿下这是被陛下训哭了\",忽听身后传来韩王轻咳。
\"见过太子殿下。\"韩王抬手行礼,袖中暗扣已将伴花拽回半步。
明瑞的目光从伴花腰间药囊掠过,又落在她背着的皮质药箱上。晨雾未散的锦都官道上,出城方向的车辙印还带着露水——这丫头此刻全副行装要去的地方,怕是凶多吉少。
\"听闻伴花姑娘医术精湛。\"明瑞忽然开口,指甲掐进掌心才忍住没问立渊的伤势,\"本太子府中倒是缺个医正。\"
韩王轻笑出声,伸手虚引:\"殿下若是不嫌简陋,不如进馆喝杯茶?\"廊下铜铃被秋风撞响,惊起檐角几只飞鸟。
晨雾未散,刘建德掀帘进帐时,甲胄上还凝着夜露。他重重跌坐在胡床上,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腰间被藤蔓划破的皮革,忽听得帐外传来皮鞭破空声,夹杂着士卒的惨呼。
\"废物!\"陈远的怒吼震得营帐微微发颤,\"你亲眼所见太子在余州?那此刻在望云山的是鬼不成?\"
刘建德猛地起身,披风扫落案上铜灯。密信在晨风中簌簌作响,贤王残部退守枝州的字迹刺得他眼眶生疼。这个能与秦王争锋的人物,竟被立渊杀得撤退?
帐帘突然被掀起,冷风卷着血腥气扑面而来。陈远手持带血的皮鞭闯进来,额发黏在汗湿的脸上:\"将军,韦睿已破洋州,正率波州军北上!\"
刘建德盯着他染血的靴底,突然想起日前这人信誓旦旦:\"立渊被困余州,不足为惧。\"此刻浔州军昨夜扰营的战鼓声还在耳畔回响,他的手指慢慢按上剑柄。
\"报——\"又一斥候撞进帐中,\"湘州方向传来消息,留守湘州的五千人已与波州军汇合!\"
陈远的瞳孔猛地收缩。刘建德看着密信上晕开的墨痕,突然想起多年前秦王帐中,那个总爱蹲在沙盘前摆弄兵人的咿咿呀呀的幼儿。此刻那幼儿竟能将贤王逼退,还在千里之外布下这等杀局?
刘建德捏着密信的手青筋暴起,信纸在烛火中缓缓燃烧。陈远望着他渐渐阴沉的脸色,突然想起昨夜那轮血红的月,此刻正隐在铅云之后,像极了夏世安临走前那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夏世安跌坐在椅上时,青铜酒爵在掌心晃出细碎的涟漪。帐外传来的欢呼声像隔着层毛毡,太子立渊在望云山击退夏国贤王的捷报正被传令兵高声复述,将领们交头接耳的惊叹声里,他盯着案头沾着血迹的护腕,喉间泛起铁锈味。
\"夏将军可是伤着了?\"副将递来的帕子悬在半空,被他抬手挥开。烛火明明灭灭,恍惚间又看见韦程被流矢贯穿肩胛的模样——那支箭本该射中他后心,是她从斜刺里扑过来,素白中衣绽开的血花比战场上任何旗帜都刺眼。
\"末将告退。\"不知是谁率先开口,铁甲碰撞声里,将领们鱼贯退出营帐。夏世安将脸埋进掌心,指缝间渗出的温热洇湿了护腕上绣着的并蒂莲。记忆里韦程总笑他打仗太拼命,说要绣对护腕\"拴住夏将军的两条腿\",此刻针脚却硌得眼眶生疼。
帐外忽起秋风,卷起他腰间系着的银铃。那是韦程他送的生辰礼,此刻在捷报声里叮叮作响,倒像是她倚在波州城头,摇着团扇嗔他保重身体。夏世安扯下铃铛攥在手心,泪水止不住的夺眶而出。
柳丝拂过青铜车辕,清儿将手炉往貂裘里藏了藏,素白指尖在鎏金护甲下微微蜷起。燕王捻着胡须的手顿了顿,车驾碾过青石板的脆响里,他忽然轻笑出声:“清儿这红狐斗篷倒是衬得人更娇了,可还吃得惯西都的面食?”
“姑父说笑了。”清儿俯身行礼时,鬓边珍珠步摇晃出细碎银光,“前些日子太子殿下特意命御膳房改良了炊饼,用吴地的桂花蜜浸过,倒比南都的糖糕还香甜些。”她眼角余光瞥见如宁握紧的拳,腕间金镯轻碰车栏,“只是每到阳光洒满床头时,总想起南都的早茶,姑父若是不嫌叨扰,改日倒想请您尝尝西都的茶叶。”
燕王的笑声惊飞了檐下寒鸦,掌心重重落在清儿肩头:“好个伶俐的丫头!”他余光扫过如宁绷紧的下颌,车帘掀起的瞬间,城外传来隐约的马蹄声,“看来梁国的水土,当真能把我们吴国的金枝玉叶,都养出一身北地风骨。”
如宁伸手扶住清儿起身,玄色衣摆扫过她绣着并蒂莲的裙裾:“父皇已在殿内备下接风宴,还请姑父随我入城。”他话音未落,清儿忽然将一方绣着吴地纹样的帕子塞进燕王袖中:“这是母后托我带的苏绣,说姑父最是喜欢。”
暮色漫过西都城楼时,燕王望着帕角若隐若现的梁国纹饰,忽然想起多前自己初为使臣时,也曾在这城门下见过同样的笑靥。寒风卷起清儿鬓角碎发,她依偎在如宁身侧的剪影,倒比南都画舫上的江南烟雨,更叫人看不分明。
秋夜的御花园里,灯笼次第亮起,将满地碎银般的月光都映成了暖黄色。梁帝的锦袍掠过沾着露水的青石板,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带,忽然停在那株开得最盛的白菊前。
\"湘儿这丫头,去年来信说要给朕绣幅《百菊图》。\"他弯腰拨弄花枝,声音被夜风扯得有些散,\"倒是王妃,身子骨可还硬朗?景儿那孩子,听说已经会扶着廊柱走路了?\"
燕王的披风在灯笼下泛着微光,指腹抚过石桌上凝结的霜花:\"王妃身体康健,寻常抱景儿时,还能绕着花园走上几圈,还不喘气。\"他抬眼望向天边初升的圆月,清辉落在眼角皱纹里,\"陛下若念着,等开春让湘儿带孩子来西都住些日子。\"
梁帝背着手踱步,靴底碾过枯叶的声响格外清晰。燕王望着御湖面上晃动的灯影,忽然开口:\"可是为了如宁与如宣的事?\"
廊下铜铃骤然轻响,惊起几只宿鸟。梁帝的身影顿在灯笼光晕里,良久才发出一声叹息:\"王爷,你看这满园子灯笼,照得如同白昼,偏有些角落的阴翳......\"
\"哪个屋檐之下没有雀鸟啄食?\"燕王从袖中取出帕子,轻轻擦拭石凳,\"寻常百姓家为半亩薄田都能争得头破血流,何况这万里江山。\"他掸了掸凳面,示意梁帝坐下,\"当年这梁国初立时,陛下不也过来了?\"
梁帝捏着袖口金线绣的龙纹,指尖微微发颤:\"如宁自小聪慧,如宣又掌着军中重权......\"
\"孩子争斗,做父母的哪能全怪他们?\"燕王折下一片枫叶,在掌心揉碎,\"就像这御花园,若不勤修剪,枝蔓早把路都堵了。\"他望着湖对岸摇曳的灯笼阵,\"当年晋元帝放任诸王拥兵,最后酿成八王之乱;前朝太祖皇帝定下藩王三年一述职的规矩,不也太平了几十年?\"
夜风卷起梁帝袍角,他盯着石桌上枫叶的红渍,忽然苦笑:\"王爷是说,朕该学着前朝太祖皇帝,把藩王都拘在眼皮子底下?\"
\"不是拘,是平衡。\"燕王捡起块石子投入湖中,涟漪荡碎满湖灯影,\"如宁该多去六部历练,如宣的手上的权力也应当分散一些出去。就像这园子里的灯笼,错落有致才能照亮整座园子。\"
铜漏声里,露水渐重。梁帝望着天边将沉的月亮,忽觉后颈发凉。燕王解下披风要替他披上,却见他抬手按住:\"明日早朝,便让太子去兵部。\"
廊下灯笼不知何时熄了大半,最后一盏灯影里,梁帝与燕王并肩而立,二人的影子在青砖上被拉得老长,仿佛要融进渐白的天色里。
颍阳军帐内,烛火在沙盘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李时邺的手指抚过军报上\"望云山大捷\"几字,重力一敲。纸张上的字迹被汗水洇开些许,却更显墨色如血——那是夏国贤王三万精锐折损过半的惨烈。
\"十爷这手都抖了。\"军师景略景先生摇着羽扇轻笑,\"当年您与贤王曾在这颖水河对峙三日,也不曾见这般失态。\"
李时邺喉间溢出一声闷笑,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军报边缘:\"景先生莫要打趣。我那徒儿第一次提枪上马,便把贤王杀得丢盔卸甲。当年你我与贤王周旋月余未分胜负,如今太子一战成名,倒显得咱们老骨头不中用了。\"他望着沙盘上插着的赤色小旗,眼中泛起泪光,\"你瞧这用兵,是不是有王爷当年的影子?。\"
景先生收了笑意,目光扫过沙盘上的山川地势:\"太子这招千里奔袭,以逸待劳,相当巧妙,那贤王准备不足,足以见其撤出望云山的狼狈。\"
李时邺忽而抚掌大笑,笑声惊得帐外卫兵探头张望,\"真要硬碰硬,怕是胜算不足三成,太子远在余州就能算到,甚不惜体力,冒着被发现的风险,跨越千里,愣是将胜算提升到五成,尤其是那三千西州军,谁能想到!\"他的声音突然低下去,带着几分骄傲与疼惜,\"到底是长大了,比为师当年......\"话音未落便被咳嗽打断。
景略见他转身收拾行囊,羽扇轻敲案几:\"莫不是太子召你去海州?\"
\"什么都瞒不过先生。\"李时邺将陌刀背在身上,包裹的粗布紧了又紧,\"邺国东海城的烽火怕是要烧到咱们地界了。\"他忽然驻足,望着帐外如钩的新月,\"该我这个老骨头骑上战马了。\"
夜风卷着沙砾拍在帐上,李时邺的影子在月光下挺直如枪。景先生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雪夜——少年李时邺也是这般,随秦王出征。如今青锋依旧,执刀人却已鬓染霜雪,而更年轻的锋芒,正在望云山上熠熠生辉。
\"太子伤势如何?\"她攥住殿前侍卫的甲胄,声音里带着破碎的颤音。廊下众人面色发白,连句囫囵话都答不上来。贞孝心头一沉,提起裙摆便要往里闯,裙角扫落了案上的青瓷茶盏,碎片溅在青砖上发出脆响。
内室药香刺鼻,贞孝一眼便望见榻上那人。立渊的玄色中衣半褪,肋下绷带渗出暗红血渍,锁骨处的伤口被药粉敷成惨白,衬得原本清俊的面容失了血色。她双膝一软跪在榻前,指尖悬在他染血的衣料上,却不敢触碰分毫。
\"渊哥哥...\"哽咽卡在喉间,贞孝将脸埋进他未受伤的右手,眼泪浸透了锦缎袖口。忽觉有人轻拍她后背,抬头见全州王拄着檀木杖,白发在烛火下微微发颤。
\"莫怕。\"老人声音沙哑,枯瘦的手抚过外孙染血的额发,\"肋骨折了两根,大夫已用接骨丹固定。锁骨的伤虽深,好在没伤着要害。\"他望向窗外渐沉的天色,\"伴花明日午时便能到,咱们先熬过今夜。\"
话音未落,窗外传来急切的脚步声。朝露提着裙摆闯进来,鬓边绢花歪斜:\"太子妃!韩王殿下已收到飞鸽传书,伴花姑娘此刻正换马疾驰!\"
贞孝攥紧立渊微凉的手,将脸颊贴在他掌心,似要将自己的温度渡给他。烛芯\"噼啪\"炸开火星,她望着榻上沉睡的人,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你若敢死,我便追去黄泉,用这凤冠霞帔换你一世安康。\"
贞孝忽觉脸颊有些触动,抬起头,发现立渊嘴巴微张。贞孝耳朵贴过去,断断续续听到,“贞孝,莫要说这种混账话。”
贞孝开心的擦拭着脸上的泪水,嘴角挤出一抹微笑。一旁的全州王,眼睛里也闪过一丝亮光。
秋阳斜照驿馆朱漆大门时,韩王正将飞鸽传书折成细条塞进袖中。伴花倚着雕花廊柱,指尖转着一柄银亮的柳叶刀:\"父亲,既知太子伤重,何不让我即刻启程?\"
\"急什么。\"韩王抚平袖口暗纹,忽听得门外驿丞高声通禀:\"太子殿下驾到——\"
伴花转身便要往马厩去,却在跨出门槛时顿住。明瑞立在青石板上,玄色蟒袍沾着未掸净的尘土,眼尾通红似是哭过。她唇角勾起一抹笑,刚要开口调侃\"太子殿下这是被陛下训哭了\",忽听身后传来韩王轻咳。
\"见过太子殿下。\"韩王抬手行礼,袖中暗扣已将伴花拽回半步。
明瑞的目光从伴花腰间药囊掠过,又落在她背着的皮质药箱上。晨雾未散的锦都官道上,出城方向的车辙印还带着露水——这丫头此刻全副行装要去的地方,怕是凶多吉少。
\"听闻伴花姑娘医术精湛。\"明瑞忽然开口,指甲掐进掌心才忍住没问立渊的伤势,\"本太子府中倒是缺个医正。\"
韩王轻笑出声,伸手虚引:\"殿下若是不嫌简陋,不如进馆喝杯茶?\"廊下铜铃被秋风撞响,惊起檐角几只飞鸟。
晨雾未散,刘建德掀帘进帐时,甲胄上还凝着夜露。他重重跌坐在胡床上,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腰间被藤蔓划破的皮革,忽听得帐外传来皮鞭破空声,夹杂着士卒的惨呼。
\"废物!\"陈远的怒吼震得营帐微微发颤,\"你亲眼所见太子在余州?那此刻在望云山的是鬼不成?\"
刘建德猛地起身,披风扫落案上铜灯。密信在晨风中簌簌作响,贤王残部退守枝州的字迹刺得他眼眶生疼。这个能与秦王争锋的人物,竟被立渊杀得撤退?
帐帘突然被掀起,冷风卷着血腥气扑面而来。陈远手持带血的皮鞭闯进来,额发黏在汗湿的脸上:\"将军,韦睿已破洋州,正率波州军北上!\"
刘建德盯着他染血的靴底,突然想起日前这人信誓旦旦:\"立渊被困余州,不足为惧。\"此刻浔州军昨夜扰营的战鼓声还在耳畔回响,他的手指慢慢按上剑柄。
\"报——\"又一斥候撞进帐中,\"湘州方向传来消息,留守湘州的五千人已与波州军汇合!\"
陈远的瞳孔猛地收缩。刘建德看着密信上晕开的墨痕,突然想起多年前秦王帐中,那个总爱蹲在沙盘前摆弄兵人的咿咿呀呀的幼儿。此刻那幼儿竟能将贤王逼退,还在千里之外布下这等杀局?
刘建德捏着密信的手青筋暴起,信纸在烛火中缓缓燃烧。陈远望着他渐渐阴沉的脸色,突然想起昨夜那轮血红的月,此刻正隐在铅云之后,像极了夏世安临走前那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夏世安跌坐在椅上时,青铜酒爵在掌心晃出细碎的涟漪。帐外传来的欢呼声像隔着层毛毡,太子立渊在望云山击退夏国贤王的捷报正被传令兵高声复述,将领们交头接耳的惊叹声里,他盯着案头沾着血迹的护腕,喉间泛起铁锈味。
\"夏将军可是伤着了?\"副将递来的帕子悬在半空,被他抬手挥开。烛火明明灭灭,恍惚间又看见韦程被流矢贯穿肩胛的模样——那支箭本该射中他后心,是她从斜刺里扑过来,素白中衣绽开的血花比战场上任何旗帜都刺眼。
\"末将告退。\"不知是谁率先开口,铁甲碰撞声里,将领们鱼贯退出营帐。夏世安将脸埋进掌心,指缝间渗出的温热洇湿了护腕上绣着的并蒂莲。记忆里韦程总笑他打仗太拼命,说要绣对护腕\"拴住夏将军的两条腿\",此刻针脚却硌得眼眶生疼。
帐外忽起秋风,卷起他腰间系着的银铃。那是韦程他送的生辰礼,此刻在捷报声里叮叮作响,倒像是她倚在波州城头,摇着团扇嗔他保重身体。夏世安扯下铃铛攥在手心,泪水止不住的夺眶而出。
柳丝拂过青铜车辕,清儿将手炉往貂裘里藏了藏,素白指尖在鎏金护甲下微微蜷起。燕王捻着胡须的手顿了顿,车驾碾过青石板的脆响里,他忽然轻笑出声:“清儿这红狐斗篷倒是衬得人更娇了,可还吃得惯西都的面食?”
“姑父说笑了。”清儿俯身行礼时,鬓边珍珠步摇晃出细碎银光,“前些日子太子殿下特意命御膳房改良了炊饼,用吴地的桂花蜜浸过,倒比南都的糖糕还香甜些。”她眼角余光瞥见如宁握紧的拳,腕间金镯轻碰车栏,“只是每到阳光洒满床头时,总想起南都的早茶,姑父若是不嫌叨扰,改日倒想请您尝尝西都的茶叶。”
燕王的笑声惊飞了檐下寒鸦,掌心重重落在清儿肩头:“好个伶俐的丫头!”他余光扫过如宁绷紧的下颌,车帘掀起的瞬间,城外传来隐约的马蹄声,“看来梁国的水土,当真能把我们吴国的金枝玉叶,都养出一身北地风骨。”
如宁伸手扶住清儿起身,玄色衣摆扫过她绣着并蒂莲的裙裾:“父皇已在殿内备下接风宴,还请姑父随我入城。”他话音未落,清儿忽然将一方绣着吴地纹样的帕子塞进燕王袖中:“这是母后托我带的苏绣,说姑父最是喜欢。”
暮色漫过西都城楼时,燕王望着帕角若隐若现的梁国纹饰,忽然想起多前自己初为使臣时,也曾在这城门下见过同样的笑靥。寒风卷起清儿鬓角碎发,她依偎在如宁身侧的剪影,倒比南都画舫上的江南烟雨,更叫人看不分明。
秋夜的御花园里,灯笼次第亮起,将满地碎银般的月光都映成了暖黄色。梁帝的锦袍掠过沾着露水的青石板,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带,忽然停在那株开得最盛的白菊前。
\"湘儿这丫头,去年来信说要给朕绣幅《百菊图》。\"他弯腰拨弄花枝,声音被夜风扯得有些散,\"倒是王妃,身子骨可还硬朗?景儿那孩子,听说已经会扶着廊柱走路了?\"
燕王的披风在灯笼下泛着微光,指腹抚过石桌上凝结的霜花:\"王妃身体康健,寻常抱景儿时,还能绕着花园走上几圈,还不喘气。\"他抬眼望向天边初升的圆月,清辉落在眼角皱纹里,\"陛下若念着,等开春让湘儿带孩子来西都住些日子。\"
梁帝背着手踱步,靴底碾过枯叶的声响格外清晰。燕王望着御湖面上晃动的灯影,忽然开口:\"可是为了如宁与如宣的事?\"
廊下铜铃骤然轻响,惊起几只宿鸟。梁帝的身影顿在灯笼光晕里,良久才发出一声叹息:\"王爷,你看这满园子灯笼,照得如同白昼,偏有些角落的阴翳......\"
\"哪个屋檐之下没有雀鸟啄食?\"燕王从袖中取出帕子,轻轻擦拭石凳,\"寻常百姓家为半亩薄田都能争得头破血流,何况这万里江山。\"他掸了掸凳面,示意梁帝坐下,\"当年这梁国初立时,陛下不也过来了?\"
梁帝捏着袖口金线绣的龙纹,指尖微微发颤:\"如宁自小聪慧,如宣又掌着军中重权......\"
\"孩子争斗,做父母的哪能全怪他们?\"燕王折下一片枫叶,在掌心揉碎,\"就像这御花园,若不勤修剪,枝蔓早把路都堵了。\"他望着湖对岸摇曳的灯笼阵,\"当年晋元帝放任诸王拥兵,最后酿成八王之乱;前朝太祖皇帝定下藩王三年一述职的规矩,不也太平了几十年?\"
夜风卷起梁帝袍角,他盯着石桌上枫叶的红渍,忽然苦笑:\"王爷是说,朕该学着前朝太祖皇帝,把藩王都拘在眼皮子底下?\"
\"不是拘,是平衡。\"燕王捡起块石子投入湖中,涟漪荡碎满湖灯影,\"如宁该多去六部历练,如宣的手上的权力也应当分散一些出去。就像这园子里的灯笼,错落有致才能照亮整座园子。\"
铜漏声里,露水渐重。梁帝望着天边将沉的月亮,忽觉后颈发凉。燕王解下披风要替他披上,却见他抬手按住:\"明日早朝,便让太子去兵部。\"
廊下灯笼不知何时熄了大半,最后一盏灯影里,梁帝与燕王并肩而立,二人的影子在青砖上被拉得老长,仿佛要融进渐白的天色里。
颍阳军帐内,烛火在沙盘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李时邺的手指抚过军报上\"望云山大捷\"几字,重力一敲。纸张上的字迹被汗水洇开些许,却更显墨色如血——那是夏国贤王三万精锐折损过半的惨烈。
\"十爷这手都抖了。\"军师景略景先生摇着羽扇轻笑,\"当年您与贤王曾在这颖水河对峙三日,也不曾见这般失态。\"
李时邺喉间溢出一声闷笑,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军报边缘:\"景先生莫要打趣。我那徒儿第一次提枪上马,便把贤王杀得丢盔卸甲。当年你我与贤王周旋月余未分胜负,如今太子一战成名,倒显得咱们老骨头不中用了。\"他望着沙盘上插着的赤色小旗,眼中泛起泪光,\"你瞧这用兵,是不是有王爷当年的影子?。\"
景先生收了笑意,目光扫过沙盘上的山川地势:\"太子这招千里奔袭,以逸待劳,相当巧妙,那贤王准备不足,足以见其撤出望云山的狼狈。\"
李时邺忽而抚掌大笑,笑声惊得帐外卫兵探头张望,\"真要硬碰硬,怕是胜算不足三成,太子远在余州就能算到,甚不惜体力,冒着被发现的风险,跨越千里,愣是将胜算提升到五成,尤其是那三千西州军,谁能想到!\"他的声音突然低下去,带着几分骄傲与疼惜,\"到底是长大了,比为师当年......\"话音未落便被咳嗽打断。
景略见他转身收拾行囊,羽扇轻敲案几:\"莫不是太子召你去海州?\"
\"什么都瞒不过先生。\"李时邺将陌刀背在身上,包裹的粗布紧了又紧,\"邺国东海城的烽火怕是要烧到咱们地界了。\"他忽然驻足,望着帐外如钩的新月,\"该我这个老骨头骑上战马了。\"
夜风卷着沙砾拍在帐上,李时邺的影子在月光下挺直如枪。景先生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雪夜——少年李时邺也是这般,随秦王出征。如今青锋依旧,执刀人却已鬓染霜雪,而更年轻的锋芒,正在望云山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