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2000:开局网吧造AI > 第246章 原子·堆叠·设备出

重生2000:开局网吧造AI 第246章 原子·堆叠·设备出

    淞沪的九月,依旧日头高晒。

    让人燥热。

    但在九州大厦地下实验室,温度却让人舒适。

    陆渊早上处理完集团事务,中午便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实验室。

    因为今天的原子堆叠机原型机实验,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虽然他把大部分工作都交给了洛书,

    但还是有些不放心,

    毕竟这关乎着他未来的安全保障。

    在之前,根据洛书的计算,原子堆叠机的研发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但昨天,林夏雨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材料,

    竟然能够满足原子堆叠的苛刻要求,

    这让陆渊惊喜不已,

    并将其命名为“幽灵纤维”。

    这种幽灵纤维,

    核心成分是狄拉克锥晶体和拓扑绝缘体包裹层。

    简单来说,狄拉克锥晶体就像一根超级高速公路,

    可以让电子跑得飞快,几乎没有阻力;

    而拓扑绝缘体包裹层,则像一个全天候的保安,

    可以保证电子乖乖地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不会跑到其他地方去。

    这两种材料结合在一起,

    就可以实现 100% 的电子迁移率,

    也就是说,电子可以在材料中畅通无阻地流动。

    更神奇的是,这种材料的表面态电子,

    还会形成一个闭合的莫比乌斯环,就像一个永无止境的过山车轨道,

    可以让电磁波只能沿着一个方向传播,从而实现单向电磁屏蔽的效果。

    而拓扑绝缘体包裹层,则利用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在材料边缘形成一条永久的电流通道,

    就像一条永不熄灭的灯带,可以持续不断地提供能量。

    现在,实验的关键时刻,就是如何解决强相互作用力材料的堆叠问题。

    一旦堆叠成功,

    这些原子之间的结合力将远超普通物质,

    甚至接近宇宙基本力之一的强核力。

    原子堆叠的难度在哪?

    把原子堆叠想象成搭积木,

    普通的积木之间是用胶水粘合的,

    结合力很弱,很容易散架;

    而强相互作用力材料的堆叠,

    就像是用磁铁把积木吸在一起,

    结合力非常强,很难分开。

    这样的材料,可以无限延展且无疲劳极限,

    就像橡皮泥一样,可以随意拉伸,而且永远不会断裂;

    它还能瞬间吸收并转化任何外力为自身形变能量,

    就像一个超级弹簧,可以吸收任何冲击,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形变。

    这种神奇的材料,

    被陆渊命名为“天工飞线”。

    要不是上一世洛书进入三阶段,

    验证了这些材料的实现方式,

    陆渊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这些看似科幻的东西,竟然真的可以实现。

    是的,天工飞线,可切万物,无论多么坚硬的物体,

    在它面前都如同豆腐一般;

    天工飞线,也可织万物,

    可以将任何东西编织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在陆渊这里,

    这就是他为自己打造的终极保命底牌。

    防弹?

    太弱了!

    他要的是防原子弹!

    是的,用天工飞线做成的战甲,可以防原子弹。

    天工飞线的最终成品,

    将满足普朗克尺度编织,这是一种超越想象的微观结构。

    就像在天工飞线的内部,嵌入了一个无限小的宇宙,

    它可以自主规避宏观物理碰撞,让任何攻击都无法伤到它。

    这种材料,即使穿过中子星外壳,

    也不会受潮汐力而撕裂,简直是无敌的存在。

    而且还要让全体原子处于同一量子态,

    实现零熵超流体,这样飞线断裂后可自动重组为原始形态,

    就像拥有了不死之身一般。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外界提供普朗克尺度扰动源激活,

    这就像一个开关,只有激活后才能发挥出天工线的真正威力。

    另外,还需要满足克莱因瓶拓扑以及逆熵算法驱动,

    这就像一套复杂的密码,

    只有破解后才能启动天工线的自我修复功能。

    也就是说,在天工飞线的表面,

    会嵌入无数条非定向封闭曲线,

    使其在三维空间中呈现出一种永无止境的循环状态;

    而材料内部,

    则会编码冯·诺依曼宇宙的自指程序,

    使其能够通过吸收周围的熵增来实现无限再生,

    就像一个可以自我复制的生命体。

    好吧,简单来说,

    天工飞线就是一种拥有无限生命,

    可以抵御任何攻击,

    甚至可以自我修复的超级材料!

    当然,这些都是最终的设想,距离实现还遥遥无期。

    陆渊现在要做的,只是最原始的原子堆叠机,

    也就是原子堆叠机的第一阶段。

    很多东西,是先有设备,再有成品。

    原子堆叠机不同,几乎是成品与设备一起研究出来。

    天工飞线第一阶段完成后,原子堆叠机第一阶段也一并完成。

    同样。

    第二阶段完成后,堆叠机的第二阶段也一并完成。

    当然,目前第一阶段,还没有突破。

    这个阶段,

    需要满足两个最基本的功能:

    一是纳米编织工艺;

    二是能量耗散层突破。

    纳米编织工艺,就是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控制纳米线排列,

    形成类似石墨烯的六方晶格结构,

    从而大幅提升材料的抗拉强度。

    在这基础上,

    再进行原子强力的作用,

    从而实现原子的完美堆叠。

    目前,这个步骤已经基本完成,

    当然,这要归功于林夏雨提供的幽灵纤维。

    而第二步的能量耗散层,

    其实就是在纳米线间隙嵌入量子点阵列,

    将冲击动能转化为高频光子,

    从而实现能量的快速耗散。

    这需要突破非线性光学和量子隧穿效应控制,

    难度非常大。

    想象一下,你用锤子砸一块玻璃,玻璃会碎裂;

    但如果这块玻璃上有很多非常非常小的孔,

    这些孔可以把锤子的力量分散开来,玻璃就不会碎裂了。

    能量耗散层的作用,就是这些小孔,

    它可以把冲击力分散到每一个原子上,从而保护材料不受损伤。

    今晚,陆渊要做的,

    就是突破能量耗散层这个关键技术。

    虽然他已经让洛书在虚拟世界模拟了无数次,

    对每一个参数都了如指掌,但他依然感到一丝紧张,

    毕竟理论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

    陆渊深吸一口气,走到原子堆叠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