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妖小桂 第429章 二十四孝故事
热门推荐:
北域时空
美食的俘虏之绝代盛宴
林鸢传
乡村妙手小神医
穿越后科举,皇帝竟想组队退休
开局剑落南海,我布局天下九洲
开局传承华夏神权,吓傻异界众神
痛觉免疫,担心反派不够变态
九十年代拆迁户
当第一缕晨光透过雾薄,洒在那如银似玉的雾凇之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便在屋内响起。他们在欣赏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后,围坐在简朴的木桌旁,吃着热气腾腾的早饭。那饭菜的香气在屋内弥漫,温暖而质朴。
就在这时,优优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小瓷瓶,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小桂的面前。瓷瓶虽小,却承载着孩子们的好奇与期待。小桂停下手中的活计,目光温柔地落在优优手中的瓷瓶上。
“娘亲,你看,这瓷瓶真的被冰给撑破了呢。”优优的声音清脆而兴奋,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的渴望。小桂接过瓷瓶,只见那原本光滑的瓷面,如今已裂成了两半,裂痕如岁月的痕迹,诉说着冰的力量。
“优优,这就说明冰的体积比水要大呀。”小桂的声音轻柔而耐心,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所以才会把瓷瓶给撑破了。你看到的雾凇,那些轻盈的雾和缥缈的水蒸气,都比水要轻,所以才会往高处飘。”
暖暖在一旁歪着头,虽然她还小,但眼中满是对娘亲话语的专注。小桂没有因为她的年幼而忽视她,而是用同样的耐心,将这些知识一点点地传递给两个孩子。
优优听了,认真地点了点头,眼中透着一丝坚定,仿佛要把这些知识牢牢记在心底。暖暖虽然还不太明白,但她看到哥哥点头,也学着哥哥的样子,认真地跟着点头。她头顶的小爪揪随着她的动作轻轻颤动,宛如初绽的花蕾,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可爱。
小桂看着两个孩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这些知识或许会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出未来的花朵。而此刻,这份耐心与关爱,便是他们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基石。
这时候,优优忽然皱着眉头,眼中满是好奇与困惑,他仰起头,稚嫩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娘亲,我听到有人讲过一个词叫‘卧冰求鲤’。娘亲能给优优讲讲吗?”
小桂看着儿子那双清澈如水、满是期待的眼睛,嘴角扬起一抹温柔的微笑,轻声说道:“好啊,我给你们都一起讲讲。你去把伙伴们哥哥姐姐们都叫过来吧!”优优听了,眼睛一亮,像是得到了什么宝贝似的,兴奋地点点头,一溜烟地跑出去了。
不大会儿功夫,只听得屋外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和欢快的笑声,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便都聚集了过来。他们有的跑得气喘吁吁,有的则是慢悠悠地踱着步子,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神情。大家围坐在小桂身旁,那简陋的屋子里顿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要听故事了,孩子们都兴奋得眼睛闪闪发光。连平日里不爱凑热闹的星儿、莫琳和紫菀也都被这热闹的氛围吸引过来,安静地坐在一旁,等待着故事的开始。
小桂看着眼前这群孩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她轻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道:“这个卧冰求鲤的故事,是我们古代二十四孝的经典故事之一,讲的是……”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王祥的孩子。他的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又续弦娶了后母。后母朱氏生性严厉,对王祥并不十分疼爱,可王祥却始终孝顺有加,从无怨言。
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屋外的树枝都裹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霜,整个世界都像是被冰封了一般。后母朱氏突然生病了,身体虚弱,连日高烧不退。王祥心急如焚,四处求医问药,可病情却丝毫没有好转。
一日,后母朱氏突然醒来,望着床边焦急万分的王祥,虚弱地说道:“孩子,娘想吃鱼……”王祥一听,心中一喜,只要娘能吃东西,病情或许就能好转。可这寒冬腊月,河面早已结了厚厚的冰,哪里还能找到鱼呢?
但王祥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刻起身,披上厚厚的棉衣,戴上斗笠,便往河边赶去。一路上,寒风如刀割般刺在脸上,可王祥却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为娘找到鱼。
来到河边,王祥望着那厚厚的冰面,心中犯了难。他找来一块大石头,用力地砸向冰面,可那冰坚硬无比,砸了好几下,也只是砸出几个小小的裂痕。王祥没有放弃,他双手握紧石头,咬紧牙关,一下又一下地砸着。终于,冰面被砸开了一个小洞,冰冷的河水瞬间涌了出来,刺得王祥的手生疼。可他顾不得这些,双手伸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试图去抓鱼。
可那河水太冷了,王祥的手很快就被冻得麻木,失去了知觉。他没有放弃,依然坚持着。就在这时,他突然感觉手指间似乎碰到了什么滑溜溜的东西,定睛一看,竟是一条大鲤鱼!王祥又惊又喜,小心翼翼地将鲤鱼捧在手中,那鱼在手中还活蹦乱跳的。
王祥抱着鲤鱼,一路小跑着回到了家中。后母朱氏看到王祥满身是水,冻得瑟瑟发抖,手中却抱着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心中满是愧疚与感动。她含泪说道:“孩子,你这是……”
王祥将鲤鱼放在桌上,说道:“娘,您不是想吃鱼吗?孩儿去河里给您抓来了。”朱氏再也忍不住,一把将王祥搂在怀里,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从此,朱氏对王祥的态度大为改观,一家人也过得越来越和睦。
小桂讲完这个故事,屋子里一片安静。孩子们都听得入了神,眼中满是敬佩与感动。优优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花,说道:“娘亲,王祥哥哥真厉害,我也要像他一样孝顺!”
小桂微笑着摸了摸优优的头,眼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这个故事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孝顺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颗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开出最美的花朵。
“除了这个卧冰求鲤的故事,还有其他二十四孝的故事。你们还愿意听吗?”小桂问。“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
小桂看着孩子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好啊,那我再给你们讲几个二十四孝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美德典范,每一个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孝感动天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舜的孩子。他的父亲瞽叟性格暴躁,继母也对他不好,弟弟象更是傲慢无礼。尽管如此,舜始终对父母孝顺,对弟弟友爱,从无怨言。
有一天,舜的父亲瞽叟让舜去修补谷仓的屋顶。舜刚爬到屋顶,父亲就抽走了梯子,在下面放起了火。舜见状,心知不妙,但并未慌乱,他双手各拿了一只斗笠,像鸟儿展翅一样跳了下来,稳稳地落在地上,毫发无损。父亲见状,又心生一计,让舜去淘井。舜下去后,父亲和弟弟象便在上面往井里填土,想将舜活埋。舜在井下,机智地从旁边的井孔爬了出来,躲过了一劫。
尽管舜屡遭陷害,但他始终没有怨恨父母和弟弟,反而更加孝顺和友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地,大象为他耕地,鸟儿为他锄草。舜的孝行也感动了尧帝,尧帝将两个女儿嫁给他,并最终将帝位禅让给了舜。舜的孝行,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扇枕温被
“还有一个故事,叫做‘扇枕温被’。这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期的黄香。黄香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非常思念母亲,对父亲更是孝顺有加。
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蚊虫叮咬,黄香为了让父亲能睡个好觉,每天晚上都会先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头和席子扇凉,赶走蚊虫。冬天的时候,天气寒冷,黄香又会在父亲睡觉前,先钻进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焐热,然后再请父亲上床休息。
黄香的孝行感动了乡亲们,大家都夸赞他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后来,黄香的孝行被朝廷知晓,他被任命为孝廉,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官员。黄香的故事告诉我们,孝顺并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有时候,一点一滴的关怀和照顾,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百里负米
“还有一个故事,叫做‘百里负米’。这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的仲由,字子路。子路家里非常穷,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尽管如此,子路对父母非常孝顺。
有一次,家里断了粮,子路为了能让父母吃上米饭,他翻山越岭,走了上百里路,到很远的地方买米。回来的时候,他肩上扛着重重的米袋,脚上磨出了血泡,但他从不抱怨。他只想让父母能吃上一顿饱饭。
后来,子路的父母去世了,他虽然做了大官,生活富裕了,但再也无法孝顺父母了。他常常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要趁早,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孩子们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敬佩和感动的光芒。小桂看着他们,心中充满了欣慰,她知道,这些故事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孝顺的种子,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也能成为有德行的人。
就在这时,优优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小瓷瓶,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小桂的面前。瓷瓶虽小,却承载着孩子们的好奇与期待。小桂停下手中的活计,目光温柔地落在优优手中的瓷瓶上。
“娘亲,你看,这瓷瓶真的被冰给撑破了呢。”优优的声音清脆而兴奋,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的渴望。小桂接过瓷瓶,只见那原本光滑的瓷面,如今已裂成了两半,裂痕如岁月的痕迹,诉说着冰的力量。
“优优,这就说明冰的体积比水要大呀。”小桂的声音轻柔而耐心,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所以才会把瓷瓶给撑破了。你看到的雾凇,那些轻盈的雾和缥缈的水蒸气,都比水要轻,所以才会往高处飘。”
暖暖在一旁歪着头,虽然她还小,但眼中满是对娘亲话语的专注。小桂没有因为她的年幼而忽视她,而是用同样的耐心,将这些知识一点点地传递给两个孩子。
优优听了,认真地点了点头,眼中透着一丝坚定,仿佛要把这些知识牢牢记在心底。暖暖虽然还不太明白,但她看到哥哥点头,也学着哥哥的样子,认真地跟着点头。她头顶的小爪揪随着她的动作轻轻颤动,宛如初绽的花蕾,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可爱。
小桂看着两个孩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这些知识或许会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出未来的花朵。而此刻,这份耐心与关爱,便是他们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基石。
这时候,优优忽然皱着眉头,眼中满是好奇与困惑,他仰起头,稚嫩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娘亲,我听到有人讲过一个词叫‘卧冰求鲤’。娘亲能给优优讲讲吗?”
小桂看着儿子那双清澈如水、满是期待的眼睛,嘴角扬起一抹温柔的微笑,轻声说道:“好啊,我给你们都一起讲讲。你去把伙伴们哥哥姐姐们都叫过来吧!”优优听了,眼睛一亮,像是得到了什么宝贝似的,兴奋地点点头,一溜烟地跑出去了。
不大会儿功夫,只听得屋外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和欢快的笑声,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便都聚集了过来。他们有的跑得气喘吁吁,有的则是慢悠悠地踱着步子,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神情。大家围坐在小桂身旁,那简陋的屋子里顿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要听故事了,孩子们都兴奋得眼睛闪闪发光。连平日里不爱凑热闹的星儿、莫琳和紫菀也都被这热闹的氛围吸引过来,安静地坐在一旁,等待着故事的开始。
小桂看着眼前这群孩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她轻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道:“这个卧冰求鲤的故事,是我们古代二十四孝的经典故事之一,讲的是……”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王祥的孩子。他的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又续弦娶了后母。后母朱氏生性严厉,对王祥并不十分疼爱,可王祥却始终孝顺有加,从无怨言。
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屋外的树枝都裹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霜,整个世界都像是被冰封了一般。后母朱氏突然生病了,身体虚弱,连日高烧不退。王祥心急如焚,四处求医问药,可病情却丝毫没有好转。
一日,后母朱氏突然醒来,望着床边焦急万分的王祥,虚弱地说道:“孩子,娘想吃鱼……”王祥一听,心中一喜,只要娘能吃东西,病情或许就能好转。可这寒冬腊月,河面早已结了厚厚的冰,哪里还能找到鱼呢?
但王祥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刻起身,披上厚厚的棉衣,戴上斗笠,便往河边赶去。一路上,寒风如刀割般刺在脸上,可王祥却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为娘找到鱼。
来到河边,王祥望着那厚厚的冰面,心中犯了难。他找来一块大石头,用力地砸向冰面,可那冰坚硬无比,砸了好几下,也只是砸出几个小小的裂痕。王祥没有放弃,他双手握紧石头,咬紧牙关,一下又一下地砸着。终于,冰面被砸开了一个小洞,冰冷的河水瞬间涌了出来,刺得王祥的手生疼。可他顾不得这些,双手伸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试图去抓鱼。
可那河水太冷了,王祥的手很快就被冻得麻木,失去了知觉。他没有放弃,依然坚持着。就在这时,他突然感觉手指间似乎碰到了什么滑溜溜的东西,定睛一看,竟是一条大鲤鱼!王祥又惊又喜,小心翼翼地将鲤鱼捧在手中,那鱼在手中还活蹦乱跳的。
王祥抱着鲤鱼,一路小跑着回到了家中。后母朱氏看到王祥满身是水,冻得瑟瑟发抖,手中却抱着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心中满是愧疚与感动。她含泪说道:“孩子,你这是……”
王祥将鲤鱼放在桌上,说道:“娘,您不是想吃鱼吗?孩儿去河里给您抓来了。”朱氏再也忍不住,一把将王祥搂在怀里,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从此,朱氏对王祥的态度大为改观,一家人也过得越来越和睦。
小桂讲完这个故事,屋子里一片安静。孩子们都听得入了神,眼中满是敬佩与感动。优优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花,说道:“娘亲,王祥哥哥真厉害,我也要像他一样孝顺!”
小桂微笑着摸了摸优优的头,眼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这个故事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孝顺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颗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开出最美的花朵。
“除了这个卧冰求鲤的故事,还有其他二十四孝的故事。你们还愿意听吗?”小桂问。“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
小桂看着孩子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好啊,那我再给你们讲几个二十四孝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美德典范,每一个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孝感动天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舜的孩子。他的父亲瞽叟性格暴躁,继母也对他不好,弟弟象更是傲慢无礼。尽管如此,舜始终对父母孝顺,对弟弟友爱,从无怨言。
有一天,舜的父亲瞽叟让舜去修补谷仓的屋顶。舜刚爬到屋顶,父亲就抽走了梯子,在下面放起了火。舜见状,心知不妙,但并未慌乱,他双手各拿了一只斗笠,像鸟儿展翅一样跳了下来,稳稳地落在地上,毫发无损。父亲见状,又心生一计,让舜去淘井。舜下去后,父亲和弟弟象便在上面往井里填土,想将舜活埋。舜在井下,机智地从旁边的井孔爬了出来,躲过了一劫。
尽管舜屡遭陷害,但他始终没有怨恨父母和弟弟,反而更加孝顺和友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地,大象为他耕地,鸟儿为他锄草。舜的孝行也感动了尧帝,尧帝将两个女儿嫁给他,并最终将帝位禅让给了舜。舜的孝行,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扇枕温被
“还有一个故事,叫做‘扇枕温被’。这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期的黄香。黄香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非常思念母亲,对父亲更是孝顺有加。
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蚊虫叮咬,黄香为了让父亲能睡个好觉,每天晚上都会先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头和席子扇凉,赶走蚊虫。冬天的时候,天气寒冷,黄香又会在父亲睡觉前,先钻进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焐热,然后再请父亲上床休息。
黄香的孝行感动了乡亲们,大家都夸赞他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后来,黄香的孝行被朝廷知晓,他被任命为孝廉,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官员。黄香的故事告诉我们,孝顺并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有时候,一点一滴的关怀和照顾,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百里负米
“还有一个故事,叫做‘百里负米’。这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的仲由,字子路。子路家里非常穷,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尽管如此,子路对父母非常孝顺。
有一次,家里断了粮,子路为了能让父母吃上米饭,他翻山越岭,走了上百里路,到很远的地方买米。回来的时候,他肩上扛着重重的米袋,脚上磨出了血泡,但他从不抱怨。他只想让父母能吃上一顿饱饭。
后来,子路的父母去世了,他虽然做了大官,生活富裕了,但再也无法孝顺父母了。他常常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要趁早,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孩子们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敬佩和感动的光芒。小桂看着他们,心中充满了欣慰,她知道,这些故事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孝顺的种子,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也能成为有德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