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 第267章 安山县47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第267章 安山县47

    三月的最后一天,宁元昭月考完跟小宝和计一舟回去了一趟,把白附子交给了荷花,让她安排白附子先在肥皂工坊里边轮岗。

    把所有的岗位轮过一遍之后,再去花田以及山上帮着种果子。

    平时也要去村学读书。

    计一舟没要求他必须要达到可以考科举的程度,但是他必须得把三百千读完,最起码拿到一本书可以流畅地读完。

    时间够不够计一舟就不管了,让他自己去协调,反正头两年他都必须在村里待着,把该学的都学完。

    家里的事情都井井有条,田地工坊山林都不用计一舟操心。

    田四喜今年还带着人把之前家里买的荒地开出来一部分,只留下工坊附近那一圈依旧没有动。

    知道计一舟现在用的辣椒和蔬菜量大,就扩大了一些生产。

    花田那边的设施也已经修缮完毕,之前设定好的各种楼啊院子啥的都已经竣工。

    计一舟去给‘计一舟’一家三口上过坟后,跟着宁元昭也去了一趟宁家父母的坟前。

    这还是他头一次跟着宁元昭来这边上坟,要说不激动是假的。

    上完坟就没啥事儿了,计一舟就去花田那边看了看空荡荡的房间,画了些抽象的设计图纸出来,交给宁木匠让他给定制一批家具。

    他的画宁木匠看的次数太多了,虽然没有宁元昭画得清晰,毕竟也看过好多次了,他还是能看懂。

    剩下的一些小布置就让荷花和白芷、白蔹她们几个女孩子看着布置,他都不管了,记得做账就行。

    荷花现在更像是一个在宁家村待着的人事经理,在白附子成长之前,她暂且什么都管着,等白附子再成长一点之后,荷花就专职管理手下的人员。

    他们在村里一直待到最后一天,回县城的时候还带了宁元山夫妻俩。

    宁元山去买了辆驴车,平时可以用来拉货,早上还可以帮他拉磨磨豆腐。

    两辆车一起往县城赶,驴车上装着宁元山河王春玉的行李,以及宁大富非塞给计一舟他们的各种吃食。

    他们下次再回来估计就得等中秋了,不过中秋就只有一天假,他们还不一定会回去,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回去就要等到秋收的时候了。

    车子行驶在路上,计一舟问:“你们院子都找好了?之前怎么没听说过,到了县城也没来找我们。”

    宁元山傻兮兮地笑了笑,“二哥要上学,你铺子里也忙,我们老是去打扰你们也不是回事儿,就想着一切都处理好了再跟你们说。”

    “铺子里有人看着,就是没人看着帮你找找院子的时间还是有的,你也太生分了。”计一舟说。

    “不是的不是的。”宁元山连忙摆手,“这不是才把院子收拾出来嘛,爹娘也是想让我自己锻炼锻炼,不能啥事儿都指望兄长,自己也要学着立起来。”

    “有什么事情你就来找我们,地方你也知道。”宁元昭说。

    “干脆带我们去认认路吧。”计一舟说。

    人两口子都过来了,不去看看说不过去。

    宁元山他们租的这个院子离计一舟他们的院子有些远,不过离集市很近。

    前头院子就是一个不多大的铺面,后头就是一个小小的院子。

    除去三间正屋,就剩一个茅厕一个厨房,别的地方全是空的。

    他们自己把院子租过来后改造了一番,收拾出来了一个驴棚,一个柴房。

    柴房就是随便搭起来的,勉强能遮风挡雨。

    这个小院子里面也有一口井,是宁元山特意选的,做豆腐用的水比较多,家里有水井会很方便。

    也是因为水井的原因,这个不大点的院子租金都要比别的院子贵一些。

    小宝很喜欢后边的驴圈,说那个地方很适合练功。

    计一舟又无语又好笑,“那你晚上就在这里睡吧。”

    “那可不行,我等会儿要去找师父。”小宝说。

    师父家还有自己的两个小伙伴,可要比在驴棚子里好玩儿多了。

    宁元昭跟宁元山在院子里坐着,“就零散着卖豆腐吗?”

    宁元山摇摇头,“豆腐乳也要卖,还有豆皮和腐竹那些,我可以多做一些放着,让小玉在前边看着零散着卖。”

    豆腐制品在县城的接受度应该要比之前在镇上的时候好一些,毕竟好多人都在火锅店吃过豆腐。

    这也算是乘了个计一舟火锅店的东风。

    计一舟远远听着,忍不住插嘴,“豆腐乳不卖了嘛?”

    “卖呀!”宁元山赶紧说:“就是我出来的时候放了些辣椒面在家里,让娘在家做了豆腐乳给村子里其他的人拿货用,我现在手上的辣椒面不多了,不敢大量地卖。”

    “听你这意思是豆腐乳卖得还挺好?”计一舟问。

    宁元山卖豆腐乳的钱都是交给荷花,荷花拿去跟白芷一块儿登记入账,当作她们手上的备用金,不直接过计一舟的手。

    宁元山点点头又摇摇头,解释道:“散卖的销量就只有那些,客源基本上都稳定了。

    不过之前在镇上遇到一个在一舟哥那边买过豆腐乳的游商,他们现在也会从我这里拿货去卖,他们每次要的量都很大,我得给他留点儿。”

    这游商计一舟还有印象,毕竟也是他的第一个豆腐乳大客户。

    “县城吃爱吃辣的人还挺多的,你也不能只顾着游商。”计一舟说:“而且县城的游商多,你也不能只顾着那一家,自己要权衡着。”

    辣椒的问题现在确实是个恼火的事,今年计一舟种了不少辣椒,把地给田四喜打理而并非佃给他之后,就只有几亩水田还种的水稻。

    其他的几乎全都种上了辣椒。

    他们家的田早都超出了宁元昭可免税的数量,一想想今年还要交不少税银。

    红薯他们家都种得少了,又不能当主食,吃法也没有土豆那么多样化,官府收土豆玉米和红薯也没有硬性规定必须要种什么。

    今年家里种得最多的就是土豆和辣椒,蔬菜也比去年多种了一些。

    种蔬菜这件事计一舟没有特意叮嘱田四喜,是他自己知道计一舟在村里收菜之后,特意开出来几亩地种了些可以下种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