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第277章 安山县57
热门推荐:
李淳风
财阀小甜妻:老公,乖乖宠我
喜神画师在异界当咸鱼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神魔之念
迷雾降临,从零开始无限进化
封神的边角料,朝歌的小骄傲!
仙路九万万里
六道轮回:乾坤牢笼
今年的冰块又卖了,有之前的经验,今年的冰块保存得要好很多。
去年还有几块冰因为沾边的稻草发霉所以最后没卖成,今年他们格外注意,冰块也比去年多两块。
村长连宁丰年和宁丰收都没去看,进了城就先来找计一舟了。
他虽然没有来过火锅店,但宁大富之前来过,回去好一顿夸,把火锅的味道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他也听说了一些火锅店的事情。
进了城就更好说了,都是长了嘴的人,遇到个路人态度好点问一嘴没人会不愿意说两句话。
计一舟一抬头,就看见几个眼熟的小伙子和宁中明站在大门口。
“大伯?快进来快进来。”计一舟上前把一行人带了进来。
宁中明拍了拍鼓鼓囊囊的胸口,“这不是这东西下来了吗?”
“那咱们上楼上包间说。”计一舟了然,招呼掌柜:“你看着上几份麻辣烫或者麻辣拌,冷锅串串也行,多放肉,别上火锅了。”
掌柜的点点头,招呼预备役去办了这件事。
计一舟把人带到楼上一个不大的包间,刚好足够坐下他们这些人。
“大伯来换钱来啦?”计一舟笑笑,“刚好来尝尝咱们店里的吃食。”
计一舟安排几人坐下,解释道:“这个天儿吃火锅太热了,麻辣烫稍微好一些,味道跟火锅也是差不多的。”
宁中明笑得一脸和蔼,“早就听宁大富在村里说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今儿我们也来尝尝鲜。”
“那大伯吃完可要给点意见才行啊。”计一舟说。
等菜的时候计一舟就在包间里一直陪着村长他们聊天,主要还是听村长跟他聊。
说了好半天村长才说起这回来找计一舟的正事儿。
“今年冰钱下来了,比去年多,每家能分九十六两银子。”村长仔细算过后跟计一舟说:“你们不在家,有些事情也不好问你们,我想着要让你们先知道了才能做决定,就趁这个机会来跟你们说一下,要是你们同意了,我再回去跟村里人说。”
这话一听计一舟就知道是件大事,“那大伯你等一下,我去叫元昭过来。”
宁元昭就在隔壁,还在牌桌子上,计一舟进去让砚台接了宁元昭的位置,把人先带走了。
宁元昭也不问怎么了,跟在计一舟身后就屁颠屁颠走了。
到了包间,当着村长的面计一舟把事情给宁元昭说了一遍,宁元昭知道后村长才慢慢开口。
“这事儿是我自己瞎琢磨的,你们读书多懂得也多一点,暂且听一听,要是我说得不对,你们也指出来。”
村长看起来确实不像是有谱的样子,说这话的时候还有些不自信。
“大伯你说就是了,都是自己人,没什么的。”计一舟说,宁元昭也跟着点点头。
村长这才咽了口水,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我是想着咱们村子现在越来越好了,家家户户的田地也多了起来,浇水这件事依旧是个老大难。”
“现在那些田地浇水都浇得不够透彻,人就算是再勤快也没办法让庄稼喝饱。”
“我就想着大家跟去年那样,把零头放在村里,用这一笔钱给村里修建一些水车。”
在宁中明说田地用水的时候计一舟和宁元昭就知道他想做什么了。
灌溉不足很容易造成“广种薄收”的效果,家里的劳动力一年到头有不少的时间就是消耗在给庄稼浇水上,出去找活干也没有时间。
现在的收成已经比以前要好很多了,但是他们心里都清楚,除了种子和肥料之外,浇水也不能落下一点。
如果土地灌溉充足的话,粮食的产量最起码还能提高很多。
具体能提高多少他们都不知道,因为以前谁都没让庄稼喝饱过。
计一舟原先在村里种地的时候也是看宁大富他们浇水他就跟着浇水,频率并不是很高。
平时家里还有别的事情要干,他们不可能也没办法把时间和精力全都放在土地上。
现在他们手上的土地更多了,几个长工从早干到晚,也没办法让土地喝饱水。
如果盯着灌溉不管其他的话,这几个长工就没有时间除草、施肥、驱虫,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
现在他们村里的田地基本上都是沿河栽种,村里六七成的荒地其实都是坡地或者高地。
他们村子挺大的,但还是栽种面积真的不多。
要是能有固定的水源灌溉,土地的使用率至少能增加两到三倍。
这些都是平常的损失,要是遇到干旱的时候,那就更惨。
人工挑水灌溉的速度还比不上植物水分流失的速度,再加上上下游分管不到位的话,村里人就很容易干仗。
他们宁家村现在能这么团结,一来是村里人大部分都是本家;二来是村长和宗族族老平时管教村里的人严格,没有出现什么为非作歹的大恶人;
再就是大家生活得也还行,没有特别突出的有钱人。
大家有钱的时候一起就有钱了,没钱的时候大家过得都差不多,最有钱的也没比他们好多少,大家心理平衡,也就没那么多事儿。
这两年家家户户手里都有钱了,就更没啥人闹什么幺蛾子了。
要非说他们村里的有钱人,那就只有计一舟能排得上号了。
但是人心都是肉长的,村里的这些变化跟计一舟脱不了关系,他们都是看在眼里的,也没人嫉妒他们说他们闲话。
硬要说村里出现了什么坏东西,那就是日子好起来之后拿着家里卖冰钱出去赌的,被村长和族老抓起来吊在小广场抽了一顿也不敢再去了,老老实实地在家待着。
村口有御赐的牌匾,也没啥人敢来闹,大家过得都挺好的。
只是日子好起来之后就想要更好的生活,村长这不就在琢磨着在村里搞一套水车么。
水车这个东西放在以前他连想都不敢想的,水车造价那么高,也只有富庶之地能建得起。
听了村长的话,跟着一起来的几个小伙子眼睛也跟着亮了,要是村里真的有水车,那村里的产量是不是就会更多。
没有农民不希望自己田地的产量多。
去年还有几块冰因为沾边的稻草发霉所以最后没卖成,今年他们格外注意,冰块也比去年多两块。
村长连宁丰年和宁丰收都没去看,进了城就先来找计一舟了。
他虽然没有来过火锅店,但宁大富之前来过,回去好一顿夸,把火锅的味道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他也听说了一些火锅店的事情。
进了城就更好说了,都是长了嘴的人,遇到个路人态度好点问一嘴没人会不愿意说两句话。
计一舟一抬头,就看见几个眼熟的小伙子和宁中明站在大门口。
“大伯?快进来快进来。”计一舟上前把一行人带了进来。
宁中明拍了拍鼓鼓囊囊的胸口,“这不是这东西下来了吗?”
“那咱们上楼上包间说。”计一舟了然,招呼掌柜:“你看着上几份麻辣烫或者麻辣拌,冷锅串串也行,多放肉,别上火锅了。”
掌柜的点点头,招呼预备役去办了这件事。
计一舟把人带到楼上一个不大的包间,刚好足够坐下他们这些人。
“大伯来换钱来啦?”计一舟笑笑,“刚好来尝尝咱们店里的吃食。”
计一舟安排几人坐下,解释道:“这个天儿吃火锅太热了,麻辣烫稍微好一些,味道跟火锅也是差不多的。”
宁中明笑得一脸和蔼,“早就听宁大富在村里说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今儿我们也来尝尝鲜。”
“那大伯吃完可要给点意见才行啊。”计一舟说。
等菜的时候计一舟就在包间里一直陪着村长他们聊天,主要还是听村长跟他聊。
说了好半天村长才说起这回来找计一舟的正事儿。
“今年冰钱下来了,比去年多,每家能分九十六两银子。”村长仔细算过后跟计一舟说:“你们不在家,有些事情也不好问你们,我想着要让你们先知道了才能做决定,就趁这个机会来跟你们说一下,要是你们同意了,我再回去跟村里人说。”
这话一听计一舟就知道是件大事,“那大伯你等一下,我去叫元昭过来。”
宁元昭就在隔壁,还在牌桌子上,计一舟进去让砚台接了宁元昭的位置,把人先带走了。
宁元昭也不问怎么了,跟在计一舟身后就屁颠屁颠走了。
到了包间,当着村长的面计一舟把事情给宁元昭说了一遍,宁元昭知道后村长才慢慢开口。
“这事儿是我自己瞎琢磨的,你们读书多懂得也多一点,暂且听一听,要是我说得不对,你们也指出来。”
村长看起来确实不像是有谱的样子,说这话的时候还有些不自信。
“大伯你说就是了,都是自己人,没什么的。”计一舟说,宁元昭也跟着点点头。
村长这才咽了口水,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我是想着咱们村子现在越来越好了,家家户户的田地也多了起来,浇水这件事依旧是个老大难。”
“现在那些田地浇水都浇得不够透彻,人就算是再勤快也没办法让庄稼喝饱。”
“我就想着大家跟去年那样,把零头放在村里,用这一笔钱给村里修建一些水车。”
在宁中明说田地用水的时候计一舟和宁元昭就知道他想做什么了。
灌溉不足很容易造成“广种薄收”的效果,家里的劳动力一年到头有不少的时间就是消耗在给庄稼浇水上,出去找活干也没有时间。
现在的收成已经比以前要好很多了,但是他们心里都清楚,除了种子和肥料之外,浇水也不能落下一点。
如果土地灌溉充足的话,粮食的产量最起码还能提高很多。
具体能提高多少他们都不知道,因为以前谁都没让庄稼喝饱过。
计一舟原先在村里种地的时候也是看宁大富他们浇水他就跟着浇水,频率并不是很高。
平时家里还有别的事情要干,他们不可能也没办法把时间和精力全都放在土地上。
现在他们手上的土地更多了,几个长工从早干到晚,也没办法让土地喝饱水。
如果盯着灌溉不管其他的话,这几个长工就没有时间除草、施肥、驱虫,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
现在他们村里的田地基本上都是沿河栽种,村里六七成的荒地其实都是坡地或者高地。
他们村子挺大的,但还是栽种面积真的不多。
要是能有固定的水源灌溉,土地的使用率至少能增加两到三倍。
这些都是平常的损失,要是遇到干旱的时候,那就更惨。
人工挑水灌溉的速度还比不上植物水分流失的速度,再加上上下游分管不到位的话,村里人就很容易干仗。
他们宁家村现在能这么团结,一来是村里人大部分都是本家;二来是村长和宗族族老平时管教村里的人严格,没有出现什么为非作歹的大恶人;
再就是大家生活得也还行,没有特别突出的有钱人。
大家有钱的时候一起就有钱了,没钱的时候大家过得都差不多,最有钱的也没比他们好多少,大家心理平衡,也就没那么多事儿。
这两年家家户户手里都有钱了,就更没啥人闹什么幺蛾子了。
要非说他们村里的有钱人,那就只有计一舟能排得上号了。
但是人心都是肉长的,村里的这些变化跟计一舟脱不了关系,他们都是看在眼里的,也没人嫉妒他们说他们闲话。
硬要说村里出现了什么坏东西,那就是日子好起来之后拿着家里卖冰钱出去赌的,被村长和族老抓起来吊在小广场抽了一顿也不敢再去了,老老实实地在家待着。
村口有御赐的牌匾,也没啥人敢来闹,大家过得都挺好的。
只是日子好起来之后就想要更好的生活,村长这不就在琢磨着在村里搞一套水车么。
水车这个东西放在以前他连想都不敢想的,水车造价那么高,也只有富庶之地能建得起。
听了村长的话,跟着一起来的几个小伙子眼睛也跟着亮了,要是村里真的有水车,那村里的产量是不是就会更多。
没有农民不希望自己田地的产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