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 第296章 安山县76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第296章 安山县76

    他们几个知情的人规规矩矩在门口站着等,那些不知情的还在对他们指指点点。

    “这么大阵仗是要做什么啊?”

    “莫不是吃死人了。”

    “我看未必,吃死人怎么会来这么多官老爷,估计是吃死了不少人。”

    “他们店里生意好肯定使用了不正经的手段,怕不是放了什么让人成瘾的药,这回在阴沟里翻了船吧。”

    “我早就知道他们店有问题,你看那些傻子还吃得那么开心呢。”

    屋子里的人听着脸都黑了。

    徐修和翻了个白眼,这群家伙这张破嘴真想给他们缝起来。

    他们也不说话,就安静地等着,就好像没听到这些人蛐蛐一样。

    那些人见他们也不理睬,说了几句得不到回应也就不了嘴,拉着身边的人继续对他们指指点点。

    没等多久,远处就来了一队人马,县令跟在来人身后,跟前边的人指路。

    一群人来到火锅店前,围观的人群自动让开,走在最前头的一个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小太监下了马。

    “安山商户计一舟何在?上前听旨吧。”

    计一舟默默地在心里想,这也跟电视剧里边那些太监的尖锐声音不一样啊,就是声音比正常男性的声音更高更细了些,像是有点像是加粗过的小女孩儿的声音。

    上前听旨四个字一出,计一舟他们一行人便规矩地跪了下来,之前接旨有经验,事后宁元昭也单独教过他这方面的一些礼仪,倒也不会唐突了贵人。

    不管是围观的还是大堂用饭的,全都跟着齐刷刷地跪了下来,这场面也还蛮震撼的。

    让你们看稀奇吧,这下也要跟着跪了。

    见人跪好,宣旨太监抖了抖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治国之道,农为本务,粮为民生。

    今有庶民计一舟,虽出身商贾,然心系农事,勤勉不辍,潜心研究,终得良法,使粮食增产,惠及万民。其功甚伟,其德可嘉,实乃国家之栋梁,百姓之福星。

    朕心甚慰,特此嘉奖,以彰其功。

    兹特封计一舟为光禄大夫,秩从一品,赐金带一围,金百两,银五百两,绸缎十匹,土地百亩,以彰其功,以励其行。虽无实职,然荣衔加身,以示朕之重农恤民之意。

    又闻尔年二十有三,孤身无亲,未得尊长赐字,朕念尔勤勉可嘉,特赐字“载之”。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1。“载”兼有“承载”之意,舟能载物亦载道,喻肩负使命。望尔不负此字,持守本心。

    然朕念其虽有功于农事,然文教未显,故特加一条:计一舟须考取童生,方可正式授官。何时考取童生,何时颁予任免文书,以示朝廷重文教、励才学之意。

    望尔勤勉向学,早日考取童生,为国为民,再立新功。

    钦此!”

    内官话毕,周围落针可闻,所有人都低着头不敢说话。

    计一舟低着头,内心戏非常充足。

    光禄大夫是个什么官职?

    居然还是从一品,岂不是比县令的官职还高了?

    哦,原来没有实权啊。

    不过这会还不错,有银子奖励,一百两……虽然那不多,好歹也有。

    哦,是黄金啊,那没事了。

    哇哦,又有一百亩田地,这个好这个好。

    诶?有字了。

    鸡崽子。

    哦不对。

    是计载之。

    不错不错,只要不念错,那就是个好名字。

    什么东西?

    还要把童生先考到手才能当这个官嘛?

    计一舟听到最后一条天都塌了,为什么不能让他安安心心地笑到最后!

    内官宣旨完等了一会儿,始终不见计一舟出来接旨,又催了一遍:“计大人,接旨吧。”

    不是还没考到童生吗?这个旨它到底要不要接啊。

    接吧,不然就死啦。

    计一舟膝行两步,双手举过头顶,“草……”

    身后传来宁元昭低低一声轻咳。

    他连忙改口,“微臣接旨,谢陛下隆恩。”

    “都起来吧。”小太监抬抬下巴让周围的人都不用再跪了,自己上前亲自将计一舟扶了起来。

    宁元昭起身后,从怀里掏了小半天,终于把自己剩下的那点零花钱掏了出来,悄摸声的塞在计一舟手里。

    计一舟也上道,摸了摸轻飘飘的荷包笑着递给了小太监。

    “内官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一点心意,大人莫要嫌弃。”

    小太监笑了笑,“计大人这是说的哪里的话,为陛下办事,那是咱家2的荣幸。”

    他被计一舟一声声的内官大人叫得高兴,话也多了些。

    “原本应当是咱家的师傅亲自宣旨,只是陛下体恤师傅年纪大了,这才将这等美差落到我的头上,之前那三种新粮种产量很高,陛下高兴的都多吃了几碗饭,”

    “后来又听说你弄了个增肥土地提升亩产的法子,陛下还专门批了几块地出来尝试,事成之后龙心大悦,立马派了我们过来。”

    让粮食增产算得上一件大功德,皇帝原本都想直接给计一舟一个侯爷当当,被朝堂上下一致反对,说他哪怕是个白身也就算了,偏偏还是个商贾,不好直接封侯。

    但是这件事确实算得上是丰功伟绩,不奖励又不好,内阁商量出来的法子就是给他一个没有实权的虚职。

    光禄大夫的品阶已经很高了,皇上也不想看到言官纷纷撞柱子的场面,就定下了这个官职。

    至于最后那些考取童生的话,无非就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的权宜之计。

    况且一个文官官职,目不识丁也确实不像话。

    小太监知道考取童生的原因,心里也会知道这个光禄大夫明面上是要他考了童生才能正式授官,其实这个光禄大夫他计一舟坐得稳稳当当的。

    他现在自称一声“臣”也不出格。

    因为粮食的事情,安山县令也升了品阶,从正七品升到了从六品。

    以往只有那些富庶地区或边防要地的县令才会是从六品,再往上就只有京县的知县是正六品了。

    这个县令还不能调任,三年之期还没过,他身上还有任务,而且皇帝还给他下了旨,水稻和小麦的换种一事也要他尽快落实安排下来。

    “能为圣上分忧,是草……下官的荣幸。”计一舟说。

    看着乌泱泱围在一起但是神色各异的人群,计一舟冲内官拱了拱手,“内官大人,远道而来不如进店尝尝小……下官这铺子里的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