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 第343章 安山县-争论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第343章 安山县-争论

    村门口有徐修和从家里带来帮忙的丫鬟小厮,这会儿有他们看着也不用计一舟操心。

    只是有的人离宁家村近,就免不了早早地就来了宁家村这边。

    大部分的客人都是安山县的,他们来得早的还想要跟计一舟聊聊。

    计一舟也不拿架子,早早地就去了观景楼那边,有客人到了他们就在大厅坐着跟计一舟寒暄。

    一些跟着来的年轻一点的,或者还是书院在邀请班级中的书生能早到的也到了。

    他们倒不是想着能跟计一舟多说说话,主要是平时在书院憋疯了,好不容易出来肯定要早点到。

    有钱人家想着玩儿,贫困一点的学子想着这边今天一天都管饭,晚上赶不回去还能有住的地方,也就跟着早早地过来了。

    客栈现在还没住过人,没什么人气儿,刚好趁这一次添点活人气息。

    计一舟端坐观景楼,这一陪笑就是一上午。

    这种场合宁元昭也不能过来陪着他,他作为这个家里暗地里的另一个主人,还要去招待那些愿意在村子里闲逛的客人。

    好在徐修和他们来得早,还能帮着一起领着这些人逛逛。

    宁元昭在村口守了一会儿,看这里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动,就丢下了刘云开自己先走了。

    计一舟预料得不错,这个牌匾挂在这里确实有很多人都愿意观摩一二,这不,现在手上有些闲钱的都把刘云开围了起来,吵着让他各画一幅画。

    这都是他们提前安排好的,等人多起来的时候就给刘云开安排了一个托,让他们站在牌匾底下画一幅画,顺便帮刘云开挣点,也能稍微分流一下来客。

    宁元昭没时间照顾陈意安、徐修和他们,把他们一行人带到了家里,“家里稍微清静一些,麻将和村里的那些新玩意儿家里也有,你们稍作休息,我出去看着。”

    陈意安他们坐下喝了口水,“今儿村里热闹,我倒是想出去转转。”

    “外边有很多好吃的,哥哥带我去。”小宝拽着宁元昭衣摆晃晃,“小宝都没吃过的,哥哥给我钱。”

    村里那些摆出来的摊子上卖了很多后市小吃摊上常见的小吃,在计一舟把土豆粉和红薯粉做出来之后,还教村里人做了酸辣粉和土豆粉那些简单又好吃的东西。

    这些东西除了平时大家自己在家练习的时候做出来后他们家里人尝过之外,确实没多少人吃过。

    工坊里存起来的土豆粉因为土豆的量不多,不敢放开手去做,这一回做出来的土豆粉也只拿出来一小部分卖给了村里人,让他们摆摊用。

    宁元昭在身上摸了半天,掏出来那块都能当作传家宝的二两银子递给小宝,“钱拿好别丢了。”

    小宝点头,“嗯嗯,我给茯苓姐姐拿着,不会丢的。”

    小宝说完就去拉晓晓和谢岁杳的手,“师傅,我们出去吃好吃的。”

    宁元昭给了钱就不管小宝了,跟陈意安他们说了声就先走了,外面还有一堆事情等着他呢。

    外边的那些小吃摊还可以猜字谜,加上村里其他可以游玩的地方中了头筹的话可以兑换吃食礼券,免费获得一份相应的吃食。

    这也就导致了村子里到处逛的人有不少,挤挤挨挨的,非常热闹。

    宁阿婆这两年吃得好了,身体也硬朗了起来,宁元昭在路上还看到他在路边支了个小桌子,摆着一些她平时做的一些小手绢和钱袋子。

    “小昭啊,你快去你们花田里看看吧,那边好多读书人在吵架呢。”宁阿婆把宁元昭叫过来说。

    吵架?

    宁元昭抬头看了一眼,“我这就过去,多谢阿婆。”

    “没事没事,你快去看着,别再打起来了。”

    宁阿婆说完就有一行人朝她这边走过来,说是吃土豆粉的时候脏了帕子,想要买一条新的。

    宁元昭穿着一件计一舟嫌太骚包死活不穿,当时又非要买的粉色长袍,跟个花蝴蝶似的就飞到连廊那边。

    他去的时候宁阿婆口中的那群人还在争执,没有要动手的意思。

    他站在旁边听了一会儿,发现他们在争《春江花月夜》和《将进酒》哪个写得更好。

    他在人群中听了一会儿双方的理论,看他们都再争论不出什么了,便挤进了人群当中把两个正在争吵的人分开。

    “二位都消消气,这两首都是难得一见的好诗,没有必要非整出个输赢。”宁元昭没啥表情,看着不像是来劝架的,更像是要来加入他们的。

    这俩被人打断,立马就要将矛头对向宁元昭,一转头看清来人又硬生生憋了回去。

    这其中一人是刘云开的同窗,曾经也见过宁元昭几次,“我知道你的诗,你来说说,这两首谁写得好?”

    “……”宁元昭才不想把这股火引到自己身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地扒开人群,在一众人的注视当中,去了后边的“白墙”边。

    题诗墙边已经放好了笔墨,只等有缘人执笔在上边留下颜色。

    宁元昭提笔思忖两秒,提笔在上边写了一首打油诗,把吵架的这两人变着法的臊了一顿。

    “两位兄台,文无第一的道理你我都懂,没有必要为了这一点小事伤了和气。”宁元昭把笔插回特制的笔架上,在他写的诗下边点了点。

    宁元昭道:“今日大家齐聚于此,不如趁此机会留下墨宝,待来日再开个鉴诗会,将这其中写得好的绣在纱幔上供后人鉴赏,岂不是美事一桩?”

    他这样说了,好些人才来得及仔细观察纱幔,发现绣了诗词的地方确实不多,还有很大一部分都空着。

    原来这里是准备这样用的呀。

    “当真能把我们写的诗绣在这上边,跟这些好诗放在一起?”

    “当真。”宁元昭微微点头。

    这就关乎到一个面子问题,他们的诗词要是能绣在这个纱幔上,就有机会被更多的人看到,这可是一个扬名的好机会啊。

    这原本不是一件多么牛的事情,要不要在纱幔上留下自己的诗也不是特别重要的。

    只是人嘛,都有些从众心理。

    这会儿聚在这里的人多,大家都想要表现一番。

    只要有一个人开头事情就好办得多了,这条连廊很长,上边的笔墨也摆了很多套。

    宁元昭话音落下,他们便分散开来,各自找一个地方去仰着脑袋写诗了。

    这两个一直在吵架的书生也不吵了,低着头仔细构思,不想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被别人笑话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