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 第366章 九阙都-头一回上朝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第366章 九阙都-头一回上朝

    家里的匾额已经挂上了,一个硕大的“计府”上了墙,计一舟给这些下人都分了几十文的红包,算是图个喜庆。

    他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所有的好友都在家里待着备考呢。

    就这一群人简单吃了顿饭算是庆祝。

    计一舟住在了都城就不能不去上朝,每月初一十五还是要收拾的板板正正去皇宫罚站几个小时。

    计一舟头一回上朝实在拘谨得很,一大早天都没亮,估计也就凌晨三点多吧,就得起床收拾,苦哈哈地被宁元昭扶着穿好衣服洗漱完。

    “你站得离陛下近,再困都不能打盹知道吗?”宁元昭苦口婆心地叮嘱道:“你只看官服就能认人,比你身上的补子还要大一些的是正一品,你注意点就行。”

    “其余的你一律不用怕,官职都没有你的大,正常相处就好,在人前他们也不会把你怎么样。”

    “一品武官的补子是狮子,你记着就好,那些太监你心里有数就成,他们在陛下面前待得久,不要得罪。”

    等宁元昭一顿念叨完,计一舟瞌睡也醒得差不多了。

    “一品武官是狮子是吧。”计一舟打了个哈欠,“好的我知道了,我肯定就乖乖站着发呆,不会让脑袋搬家的。”

    “那你快去吧,再耽搁时间赶不上了。”宁元昭操心死了,“秋裤里边套没套护膝?”

    “套了套了,我第一件事就是穿护膝。”计一舟说。

    他最害怕的就是下跪了,穿上软和一点不说还能防止老寒腿。

    计一舟深呼吸一口,给自己加油打气,“那你在家看看刘二买回来的人,给他们安排好。”计一舟满脸困意,“这种事情还是需要你这个贤内助来做才行。”

    计一舟在宁元昭肩上拍了拍,“本官上朝去了。”

    “知道了大人。”宁元昭笑笑,“大人早些回,我在家等你回来用饭。”

    计一舟满意地走了。

    管他大朝会还是小朝会,都跟计一舟没多大关系,他到了皇宫就开始神游,人家干啥他干啥。

    有人打量他就笑,有官员上来跟他打招呼他笑着客气两句,一早上就跟个行尸走肉一样似的。

    “计大人好久不见呐。”

    散了朝后计一舟正准备溜之大吉,却没想到居然还有人跟他攀谈。

    他一个没实权的名誉官员有什么好结交的。

    人都找上门了,计一舟不理人就不礼貌了。

    他带着“我们什么时候见过”疑惑转身,就看到述职那天站在殿里的另一人,是个稍微年轻一点的小老头。

    再看看衣服。

    补子比他的大。

    计一舟规规矩矩行了一礼,“大人。”

    不知道是什么大人,反正比他官位高。

    “老夫姓崔,乃文礼殿大学士,上回咱们在御书房见过,忘了吗?”崔洛笑呵呵地问。

    计一舟可是被宁元昭恶补过相关知识的,看他的官服再结合他的职称。

    这不首辅崔洛嘛!!

    又是一个慈眉善目的厉害老头。

    计一舟赶紧再次行礼,“崔大人,下官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大人莫要怪罪。”

    “不知者不怪。”崔洛摆摆手,做了个类似请的手势,计一舟只当他是在指路了,可不敢厚颜无耻的真把这个小动作当成“请”。

    “老夫有幸从陛下处得到过一份火锅底料,拿回家后一家人都对这辣椒的味道感兴趣的紧,只是陛下赏赐难得,老夫就算再想品尝一番也是没了机会。”

    “如今正好碰上计大人,老夫也只好豁出去老脸来向计大人讨一些过来,不知计大人还有没有此物,能否匀一些给老夫。”

    “计大人也瞧见了,这九阙都冷啊,吃上一口火锅身上暖洋洋的,实在是舒坦,家中妻儿也想念得紧,还望计大人莫要笑话老夫。”

    听明白了。

    是来要火锅底料的。

    计一舟暗暗松了一口气,脑袋还在,不怕不怕。

    “崔大人这是说的是什么话,下官早就该去贵府拜见。”计一舟边说边酝酿接下来的话:“既然大人喜欢,我回去便叫人……拿一些给您送去。”

    计一舟还想着让刘二跑一趟呢,又感觉这样不是很重视,还是自己跑一趟好了。

    这个崔大人好像真的只是来要一点火锅底料的,计一舟说完他便摆了摆手说:“不用那么麻烦,你那院子还没弄好吧,慢慢弄就是了,让下边的人跑一趟就好。”

    计一舟嘴上应着,实际上脑子里已经在想要不要顺带着送些别的东西了。

    另一头,宁元昭在计一舟走后就没有再继续睡了,穿好衣服拿着书晃荡到书房。

    书房里还剩下两个书架,计一舟把空间里堆着的书全都摆在了上边,看着倒也不至于空荡荡。

    时间尚早,他自己一个人待着看了会儿书。

    桃仁收拾的时候从窗户看到了宁元昭,跑去敲门问了一嘴:“东家,我帮你点个炉子,再关一扇窗行吗?”

    “可以。”宁元昭放下书,“点了炉子叫上府里所有人在前院集合。”

    “好的东家。”桃仁说完先去关了半扇窗,临走的时候问:“要叫茯苓吗?”

    “不用。”宁元昭说。

    茯苓是专门照顾小宝的,没必要把她叫来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