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 第385章 九阙都-宁元昭的第一天班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第385章 九阙都-宁元昭的第一天班

    宁元昭没有回乡,就怕自己去上工太晚了不好,等陈意安他们一走他便去了翰林院报到。

    结果头一天早早地就收拾好了紧赶慢赶地去了翰林院。

    到了一看,好嘛,来得太早了。

    底下的仆从带着宁元昭参观了两圈,办公的地方有专门藏书的地方,也有专门办公和休息的地方,如今他的顶头上司都还没到,他便去了自己办公的院子。

    宁元昭对着空空如也的院子,问下边的人:“平日里大人们都几时到?”

    仆从便说:“宁大人你瞧着外边的太阳照进院子里的时候便差不多了到时候了,底下那些编修和检讨都要掐着点才会到。”

    再下边的典籍、待诏、孔目都是早早就到了,不过跟宁元昭所处的办公地点不是同一处。

    “后院的那些书全都可以随便看?”宁元昭问。

    “回大人,除了阁楼的书都是可以的,阁楼上的钥匙是尚大人管着的,”仆从道。

    尚大人就是宁元昭的顶头上司,翰林院的一把手,正五品的翰林学士。

    为啥翰林院离皇宫正门近,就是因为翰林院有草拟文书、奏章、写圣旨的功能。

    宁元昭这个俢撰主要的职责就是编修实录、国史,参与会典、律例的编纂,至于起草朝廷重要文书和担任科举考试的考官或读卷官这两件事儿现在还轮不到他。

    前一个是他资历尚浅,后一个则是暂时也没有需要考官的考试。

    宁元昭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除了老实坐下等吩咐就没别的事情干了,自己去书架上挑了一本书安静地看着。

    仆从添水添得勤快,茶喝了好几碗,跑了两趟厕所之后同僚才陆续赶来,又过了一小会儿,宁元昭感觉自己的早食都快消化得差不多了,这时候传说中的尚大人才姗姗来迟。

    一行人起身行礼后便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了,只有宁元昭单独拜见,“尚大人,下官宁元昭第一天来赴任。”

    尚大人是个看起来比崔首辅要年轻一点的严肃大叔,见了宁元昭颔首“嗯”了一声,便回主院去了。

    宁元昭回了公廨,一进门就对上了其余几位的目光。

    最开始就只有他一人,现如今都到了也免不了寒暄几句。

    这些一看就是熟练工,掐着点就在尚大人前一秒进门。

    翰林院上下有官阶的一共六十人,未入流四十人,仆从杂役五十人。

    翰林院学士一人,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两人,修撰三人,编修六人,检讨六人,往下了还有典籍、侍书、待诏、孔目,以及未入流的典籍和一些庶吉士。

    与宁元昭同屋的三名俢撰,年纪最大的姓周,是德安三十年的状元,也算是年少成名,结果在这个位置上做了这么多年,动也没见动一下的。

    另一个姓吴,是上一届二甲,考庶吉士考进来的。

    这两位都比宁元昭年纪要大。

    宁元昭从外间进来后,三人目光一对视上,又免不了好一阵寒暄,说了一会儿话之后,便又开始各自看各自的书了。

    在翰林的主要工作就是看书、学习、做学问、写文章。

    除了做五休一之外还有三天的旬假,遇上节假日有五天的假期,每人每个月还要有五天的夜班。

    说是要每天准时画卯,其实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人来了补齐就好,只要顶头上司不知道,谁也不会说什么。

    宁元昭也算多年苦读,一朝考中得了官职,正是热血沸腾想要做出一番成绩的时候,结果进翰林的第一天依旧是自己看自己的书。

    还挺考验心性和定力的。

    宁元昭看了一早上的书,其实也没怎么看进去,一直在想着翰林大考的事情。

    翰林五年一大考,考试时间随机抽查,成绩坏的直接刷下去随便派遣外地。

    像周大人这般在这个位置待了十多年,就因为文章不好不坏,没什么晋升前途,干脆就放在原地不管他,这就属于黑翰林了。

    那种在翰林院编修做起,连着三年从七品到从五品侍讲,入内阁做学士,正四品,如今官拜一品的红翰林也有,首辅崔洛就是。

    宁元昭本来还在奇怪,翰林院的人好像都是自由散漫的,从上到下都很清闲,唯独那些仆从能稍微有点活干。

    迟到早退的一大把,身为有草拟诏书等功能的翰林院众人难道就不怕皇帝突然召见?

    跟另外两个大人聊过之后他才晓得,原来翰林院成绩拔尖的,优秀的人全都被调去内阁做了内阁学士。

    内阁在皇宫里头,皇帝就算要写些文书圣旨之类的,直接找内阁的人方便多了。

    翰林院向内阁输送人才,只要能近天子身边,你文章写得好,天天面见圣颜,升得就会快。

    这就是为什么总有人说翰林院清贵,有前途了。

    清贵嘛,清闲和贵重不冲突。

    再怎么有前途宁元昭现在也只能先享受到清闲这一点,没有大考他就没有跳板,贵不起来。

    中午的饭他们可以从家里带,也可以直接在翰林院的小食堂将就着对付一口,不过翰林院的饭菜味道不好,只有那些家境清贫的人才会在翰林院用饭。

    宁元昭来的第一天还什么都不是很熟悉,就没有从家带饭。

    他感觉自己刚吃过饭没多久,肚子都还没有饿,尚大人就走了。

    尚司前脚刚踏出院门,就有仆从提着茶壶来给各位大人添茶,只添了一半。

    宁元昭刚皱着眉感叹这仆从怎么会这么不懂礼数的时候,其他两位大人便各自收拾,准备回家了。

    看着桌上的半盏茶和正在收拾的两人,宁元昭才反应过来,不由得心里失笑。

    周、吴二人收拾好,跟宁元昭打了个招呼,一点没有停留地就走了。

    宁元昭笑了一下,也开始收拾东西,把自己看了一半的书带回去,别的也没什么要专门收拾的了。

    出了公廨,宁元昭在院子里停留了一下,便见到其他同僚也出来了。

    这些都是老油条,新科进士目前就只有他这么急吼吼地来上工了。

    初来乍到还不习惯,宁元昭也没什么好寒暄的,见大家都准备走了,自己也抱着书本走了。

    回到家计一舟还吓了一跳,以为宁元昭犯事儿了被赶回家了,“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不是五点钟才下班吗?”

    宁元昭笑着跟他讲了讲他这一天干的事情,计一舟才放下心来着急忙慌地让王婶儿快些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