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第414章 九阙都-种子
热门推荐:
系统沙雕我添堵,一身反骨离大谱
众生棋局
我在修仙世界当狐仙
末世:全民觉醒,我是时空之王
柔剑玄刀过江龙
赶海:撞大运后,我成钓鱼王了
捡了小福星后,将军府旺疯了
徒手裂蛟龙,我真是练气士
刘家那些事
当时他们整理完最终版手稿的时候,还把皇帝写的那些东西单独弄出来一份,让尚大人写了个折子递上去请示了一下。
皇帝每天要处理的折子很多,除了那些关于政治上的大事,最多的就是各地来的请安折子。
虽然他已经跟崔洛说过不要送重复请安折子,但是刨除那些重复的请安折子之后,剩下来的折子也有不少。
这些折子都会放在加急加重的政要折子之后,等他闲下来的时候看看还能当个乐子。
翰林院递上去的折子不属于请安折子,也不属于要紧的国家大事,就会被皇帝放着,想起来的时候瞄一眼。
所以他们这个折子还等了两天才下来。
皇帝在众多问他好不好的请安折子里看到这么一封请示折子还觉得挺稀罕,认认看过之后把自己年轻时写的那些看了几遍,觉得没问题之后才同意宁元昭他们的请求。
他这么大把年纪了,对于早些年的文章早就没啥印象了,再次看起的时候居然还觉得有些羞耻。
多少年都没有写过文章了,再看自己当年写的东西,尽管自己是满意的,也还是有点别扭。
他又不是那种臭屁皇帝。
折子下来之后能看出皇上挺满意的,兴致应该还不错,因为他在折子上批复了“可,速办”这三个字。
那就是可以用皇帝文章的意思,得了信他们能也没犹豫,将早就准备好的东西交了出去。
交上去等印刷的这段时间,就是他们这个小队暂时能休息的时间,等到书本印刷出来了,他们就要继续开始忙碌了。
第二本书《翰林修整集[尚书]》在一个月之后开售。
因为有皇帝的文章被收录到里边,这一本比第一本的反应更好。
因为是学习读物,一些手上没什么钱的学子也会掏钱,更困难一点的,甚至会几个人合伙凑钱买一本书,然后互相抄录。
因为有宁元昭他们几个的各种马屁拍着,先前那些反王放出来留言也逐渐少了很多。
影响肯定还是有的,至少比前一段时间好了很多。
书本一发下来,宁元昭就乐颠颠地带着书回了家。
“今儿怎么这么高兴?”计一舟问他。
“可以休息几天,你说我高不高兴?”宁元昭问。
计一舟正在给前两天泡上的葡萄种子换水。
庄子上的那个小山坡已经清理出来了很大一部分,后续也会继续慢慢清理,只不过目前的肥料实在难以支撑更多的土地,只能减缓开地的速度。
原以为有了御马监的马粪他们会轻松一点,没想到计一舟每次想出来一个新点子就是一个大动作。
现在马粪都不太够了,又不敢用太多了,还要留给那些娇贵的蔬菜制造热量。
慢慢来就慢慢来吧,反正这又不是什么必需品,逐年增加产量也是一样的。
他没有现成的威代尔苗,他只有一些专门收集到的优良种子。
这些种子拿到手还不能直接用,需要先处理一下,打破种子的休眠。
打破种子休眠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低温层积法。
也就是将种子与湿润的石沙混合,湿润过后密封起来冷藏两到三个月,模拟冬季低温,打破休眠。
但是计一舟当初琢磨这种威代尔的时候时间就已经不早了,现在再来用这个办法时间会来不及,赶不上播种时间,害怕会出现什么问题。
计一舟用的这个简易方法效果虽然没有低温层积法好,可是胜在操作简单,花费的时间也少。
用 温水浸泡一天后再每天换清水浸泡 三到五天,就这么简简单单地就能把种子处理好,时间也来得及。
“既然你这么高兴,又能轻松一段时间,那你明天休息,陪我去庄子上育苗。”计一舟说。
“好啊。”宁元昭说:“我让刘二跑一趟翰林院,明天我就不去了。”
“那你帮我把这些水都换一遍先,明天就能直接用了。”计一舟使唤宁元昭。
“这东西用的土应该不能是山上的土吧,是不是还要自己调配什么的?”宁元昭跟计一舟待久了,这些事儿他也能懂一些。
计一舟把种子泡好,拍拍手,“是的呢,不过也不麻烦。”
宁元昭歪着头听计一舟讲了好一阵儿,而后笑笑,“光听有什么意思,听着没有亲眼看到感受深刻。”
计一舟抓起一把葡萄种子捏在手里,随后撒手,任由其一颗一颗掉进水里。
掉进土里……
宁元昭蹲下,把刚刚不小心漏掉的一颗小种子捡了起来,“掉了一颗。”
计一舟蹲在田边不甚在意,“一颗种子,没事儿,你过来看我昨天给你讲的土壤。”
宁元昭还是将种子擦拭干净后放在盆里,蹲在计一舟身边抓起一把土看了看。
“这里边有沙瓤土。”宁元昭说。
计一舟点点头,“我昨天不是跟你说威代尔育苗的时候需要用疏松透气的营养土吗?如果是在……我们会用泥炭土加上珍珠岩,按照三比一的比例混合之后用育苗盆单独育苗。”
“但是现在条件不是不允许吗。”计一舟笑了笑,“这种沙壤土加腐殖土混合,就算是平替版吧。”
“能长大就好。”宁元昭戳了戳泥土,“优胜劣汰,它长不大只能说明这个品种命不好。”
“你这人……在翰林院待得太久待傻了吧。”计一舟在他肩膀生锤了一下,“别发表那么多人生感言了,起来一起挖坑。”
还有长工跟着在这边,完全不用他们两个亲自动手。
只是计一舟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跟宁元昭一起待在地里就忍不住想要挖地干活,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这样。
可能就是喜欢折磨宁元昭吧。
育苗的时候小坑不用挖得很深,大概一两厘米就可以了,非常考验人的力度。
宁元昭不知道啥时候把小宝的小小锄头带了出来,蹲在地上就开始刨坑。
刨出坑之后他就往前走,宁元昭在后边挎着个小篮子丢种子,一个长工跟在后头往上边埋上薄薄一层土,最后跟着的长工往上撒上一点水保湿。
这个阶段用的水不是很多,只要保持土壤湿润就可以了,避免积水导致种子腐烂。
他们这样处理的种子一般要两个月左右才会发芽,如果是经过低温层积处理过,发芽会更快。
好在计一舟不是个很着急的人,就这么一两个月的时间他还是可以等的。
他又不是在家干等着这些种子发芽,他还要忙着书店的上新以及记录试验田那边的生长情况。
时间一忙起来就会过得很快。
皇帝每天要处理的折子很多,除了那些关于政治上的大事,最多的就是各地来的请安折子。
虽然他已经跟崔洛说过不要送重复请安折子,但是刨除那些重复的请安折子之后,剩下来的折子也有不少。
这些折子都会放在加急加重的政要折子之后,等他闲下来的时候看看还能当个乐子。
翰林院递上去的折子不属于请安折子,也不属于要紧的国家大事,就会被皇帝放着,想起来的时候瞄一眼。
所以他们这个折子还等了两天才下来。
皇帝在众多问他好不好的请安折子里看到这么一封请示折子还觉得挺稀罕,认认看过之后把自己年轻时写的那些看了几遍,觉得没问题之后才同意宁元昭他们的请求。
他这么大把年纪了,对于早些年的文章早就没啥印象了,再次看起的时候居然还觉得有些羞耻。
多少年都没有写过文章了,再看自己当年写的东西,尽管自己是满意的,也还是有点别扭。
他又不是那种臭屁皇帝。
折子下来之后能看出皇上挺满意的,兴致应该还不错,因为他在折子上批复了“可,速办”这三个字。
那就是可以用皇帝文章的意思,得了信他们能也没犹豫,将早就准备好的东西交了出去。
交上去等印刷的这段时间,就是他们这个小队暂时能休息的时间,等到书本印刷出来了,他们就要继续开始忙碌了。
第二本书《翰林修整集[尚书]》在一个月之后开售。
因为有皇帝的文章被收录到里边,这一本比第一本的反应更好。
因为是学习读物,一些手上没什么钱的学子也会掏钱,更困难一点的,甚至会几个人合伙凑钱买一本书,然后互相抄录。
因为有宁元昭他们几个的各种马屁拍着,先前那些反王放出来留言也逐渐少了很多。
影响肯定还是有的,至少比前一段时间好了很多。
书本一发下来,宁元昭就乐颠颠地带着书回了家。
“今儿怎么这么高兴?”计一舟问他。
“可以休息几天,你说我高不高兴?”宁元昭问。
计一舟正在给前两天泡上的葡萄种子换水。
庄子上的那个小山坡已经清理出来了很大一部分,后续也会继续慢慢清理,只不过目前的肥料实在难以支撑更多的土地,只能减缓开地的速度。
原以为有了御马监的马粪他们会轻松一点,没想到计一舟每次想出来一个新点子就是一个大动作。
现在马粪都不太够了,又不敢用太多了,还要留给那些娇贵的蔬菜制造热量。
慢慢来就慢慢来吧,反正这又不是什么必需品,逐年增加产量也是一样的。
他没有现成的威代尔苗,他只有一些专门收集到的优良种子。
这些种子拿到手还不能直接用,需要先处理一下,打破种子的休眠。
打破种子休眠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低温层积法。
也就是将种子与湿润的石沙混合,湿润过后密封起来冷藏两到三个月,模拟冬季低温,打破休眠。
但是计一舟当初琢磨这种威代尔的时候时间就已经不早了,现在再来用这个办法时间会来不及,赶不上播种时间,害怕会出现什么问题。
计一舟用的这个简易方法效果虽然没有低温层积法好,可是胜在操作简单,花费的时间也少。
用 温水浸泡一天后再每天换清水浸泡 三到五天,就这么简简单单地就能把种子处理好,时间也来得及。
“既然你这么高兴,又能轻松一段时间,那你明天休息,陪我去庄子上育苗。”计一舟说。
“好啊。”宁元昭说:“我让刘二跑一趟翰林院,明天我就不去了。”
“那你帮我把这些水都换一遍先,明天就能直接用了。”计一舟使唤宁元昭。
“这东西用的土应该不能是山上的土吧,是不是还要自己调配什么的?”宁元昭跟计一舟待久了,这些事儿他也能懂一些。
计一舟把种子泡好,拍拍手,“是的呢,不过也不麻烦。”
宁元昭歪着头听计一舟讲了好一阵儿,而后笑笑,“光听有什么意思,听着没有亲眼看到感受深刻。”
计一舟抓起一把葡萄种子捏在手里,随后撒手,任由其一颗一颗掉进水里。
掉进土里……
宁元昭蹲下,把刚刚不小心漏掉的一颗小种子捡了起来,“掉了一颗。”
计一舟蹲在田边不甚在意,“一颗种子,没事儿,你过来看我昨天给你讲的土壤。”
宁元昭还是将种子擦拭干净后放在盆里,蹲在计一舟身边抓起一把土看了看。
“这里边有沙瓤土。”宁元昭说。
计一舟点点头,“我昨天不是跟你说威代尔育苗的时候需要用疏松透气的营养土吗?如果是在……我们会用泥炭土加上珍珠岩,按照三比一的比例混合之后用育苗盆单独育苗。”
“但是现在条件不是不允许吗。”计一舟笑了笑,“这种沙壤土加腐殖土混合,就算是平替版吧。”
“能长大就好。”宁元昭戳了戳泥土,“优胜劣汰,它长不大只能说明这个品种命不好。”
“你这人……在翰林院待得太久待傻了吧。”计一舟在他肩膀生锤了一下,“别发表那么多人生感言了,起来一起挖坑。”
还有长工跟着在这边,完全不用他们两个亲自动手。
只是计一舟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跟宁元昭一起待在地里就忍不住想要挖地干活,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这样。
可能就是喜欢折磨宁元昭吧。
育苗的时候小坑不用挖得很深,大概一两厘米就可以了,非常考验人的力度。
宁元昭不知道啥时候把小宝的小小锄头带了出来,蹲在地上就开始刨坑。
刨出坑之后他就往前走,宁元昭在后边挎着个小篮子丢种子,一个长工跟在后头往上边埋上薄薄一层土,最后跟着的长工往上撒上一点水保湿。
这个阶段用的水不是很多,只要保持土壤湿润就可以了,避免积水导致种子腐烂。
他们这样处理的种子一般要两个月左右才会发芽,如果是经过低温层积处理过,发芽会更快。
好在计一舟不是个很着急的人,就这么一两个月的时间他还是可以等的。
他又不是在家干等着这些种子发芽,他还要忙着书店的上新以及记录试验田那边的生长情况。
时间一忙起来就会过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