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第436章 寮南州-寮南城
热门推荐:
前夫太冰冷,她藏起孕肚去父留子
我的美人师父
无限之午时奇妙夜
什么,梦中的娘子都是真的
高武武武武武武武武武武武武武武
樱空释宝宝的另一种人生
重生2009,财色兼收
靠属性变强,我在镇守司吃软饭
表白被拒,你真当我在乎吗?
崔翎安带的人都是身强力壮的汉子,晚上有人过来接手了他们这一行人的马车,路上没有休息,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太阳快要升到头顶的时候到了寮南城。
城门口,一行人正在马上等着他们。
崔翎安骑马到了对面领头人身前,“爹,清晏叔叔他们到了。”
来人正是崔翎安的父亲,崔洛的大儿子崔戟明,寮南州的指挥同知。
崔戟明点了点头,先将人迎进了城内。
到了城里,计一舟他们便下了马车,想要顺便逛一逛。
崔戟明也下了马,豪放地在两人肩上拍了拍,“早听父亲提起过你们,没想到二位如此年轻。”
崔戟明也是从二品,跟宁元昭一般大的官职,计一舟倒是品阶高一点,却又是一个虚职,几人见面干脆免了那些规矩。
按照宁元昭跟崔洛的关系,计一舟和宁元昭两人见着崔戟明先叫了一声兄长。
“让崔大哥久等了,这一路确实不好走。”宁元昭拱手。
“寮南偏远,条件艰苦,有能力者皆不愿前往,你们辛苦了。”崔戟明说完看向计一舟:“听说弟夫你让大庆的粮食增产许多,这寮南的粮食说不定还要指望你了。”
“……”计一舟笑笑:“大哥说的哪里话,我能做的,我自然会做。”
“寮南粮食太少啦,这边看着还好,再往南边那真是……惨呐。”崔戟明说:“现在有了土豆还能好一点,先前那真是,树根都能被挖光。”
“听说有的地方会易子……”计一舟心有戚戚。
“现在都不会啦,前些年的确会,这不是现在有土豆了吗?大家坚持坚持也能过活,就不会再发生那样的事情了。”崔戟明说。
一行人边说边走,顺带着就把寮南州的大致情况给搞清楚了。
寮南比启中还要大一点,人口却只有启中的一半。
寮南城有两个城门,他们进的这个门是从北往南进的,看着还有些许繁华。
城门楼子跟启中没法比,看着也就比安山县城的好那么一点,至少城墙要高一些。
寮南下边四个府,总共二十多个县,下边的乡镇以及村子具体的数据崔戟明也不知道,他们不管这一块儿。
寮南两面靠山一面靠海,一面山连接并且分隔启南,另一面什么都没有的驻扎着军队,阻挡南水人的进攻。
在两面山一面海的包围中那一整片平原就是寮南大部分人居住的地方,剩下少部分人可能在战乱的时候进了深山没有再出来过,现在是什么情况没有人知道。
崔戟明他们只顾着对抗外敌,没有办法顾上混乱的寮南城。
其他州城的都指挥使司只需要看管他们州城的军队训练或者做任务即可,寮南的军队确实要分出来一部分人上战场的。
大庆和南水这么多年征战不断,南水也没吃的,资源不够想要生存就得打仗来抢,寮南这边也没有比南水好到哪里去,吃得也不够,还要应付南水人。
双方后续补给都勉强,大庆也没办法直接将南水打下来。
打下来之后怎么办呢?
南水人张口等着要吃的,他们自己都过得很难了,还有啥多余的食物拿出来分给别人。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双方打得有来有往,但是一直没有爆发出大的战争的原因。
双方就这么纠缠着,谁也别想好过。
崔戟明也解释了,本来是指挥使来接他们的,但是南水那边又开始闹事,指挥使带着人去试战术去了。
都指挥使正二品,比宁元昭还要高一阶,但是在地方上,却是布政使权力能大一点。
这是为了防止武官因地位过低而难以统兵,确保军队的权威性,武官品阶普遍高于文官,“军事优先”传统也能确保军事长官能独立执行防务,但无法干涉地方政务。
前边逛了一会儿,城内逐渐开始荒凉。
说荒凉又太严重了,只是这边的人不是很多。
这也是因为前边那点地方是和其他州往来的主要地方,更里边也没什么进入的必要,就显得这边荒凉了一些。
“上车吧,先带各位去住的地方,这里边还有的走呢。”崔戟明说。
赶了这么多天的路也确实辛苦,计一舟他们也没有犟,直接上车坐下了。
反正之后在这边待的时间还长,有的是时间慢慢逛。
上了车,宁元昭看计一舟一脸庆幸的表情,问:“这是想到了什么?”
计一舟往车厢上一靠,“还好我当初没在这边,要不开局我就可能死了。”
被热死的。
也有可能是被饿死的。
宁元昭一个内地孩子,没粮食吃的时候都只能挖野菜,想吃鱼肉还怕自己会掉河里淹死。
他实在不能理解,“这边靠海,捕鱼也能填饱肚子吧,为什么他们都这么瘦。”
计一舟皱眉。
这什么“住在海边可以天天吃海鲜怎么还会饿肚子”的言论。
“你想想啊,咱们捕鱼在河边撒网垂钓就可以了,但是在海边撒网那可就抓不到什么东西了。”计一舟跟他解释:
“哪怕他们有艘小船出海,但是这些普通渔民也只有小型渔船、渔网、鱼叉等简单工具,抗风浪能力差不说,捕捞范围也有限,收获量不就不稳定吗?”
“还有啊,就算他们可以捕捞很多鱼上来,但是这边这么热,怎么储存呢?不知道这边的盐便不便宜,但总得花钱吧,又不能自己晒盐用。”
“你再遇上个恶劣天气,渔民长时间无法出海,那不就没办法捕鱼了吗?”
“最关键的就是,海鲜蛋白质丰富,但碳水化合物含量低,无法完全替代谷物提供能量,长期单一食用海鲜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就会皮包骨头。”
宁元昭点头,“那还是得想办法种植小麦或者水稻对吧。”
“对!”
宁元昭没问什么是蛋白质,什么是碳水化合物,计一舟也就不解释,反正他实在搞不明白会来问的。
“所以咱们得抽空去逛逛这个寮南,想想办法让他们有吃的。”计一舟扯了扯嘴角,“不然到时候就算你想要建设水利系统,也没有强壮的人手来干活。”
“咱们怕不是真的回不去了。”宁元昭苦笑。
这边的情况看着实在是说不出来半句“还好”出来,街上的人一个个都跟烧过的干柴棒一样,又黑又瘦。
“没事儿。”计一舟拍拍宁元昭肩膀,“哥养你,不会让你饿成这样的。”
他空间里那些宁元昭不让他吃的米面成了他如今能说出这样一句话的底气。
城门口,一行人正在马上等着他们。
崔翎安骑马到了对面领头人身前,“爹,清晏叔叔他们到了。”
来人正是崔翎安的父亲,崔洛的大儿子崔戟明,寮南州的指挥同知。
崔戟明点了点头,先将人迎进了城内。
到了城里,计一舟他们便下了马车,想要顺便逛一逛。
崔戟明也下了马,豪放地在两人肩上拍了拍,“早听父亲提起过你们,没想到二位如此年轻。”
崔戟明也是从二品,跟宁元昭一般大的官职,计一舟倒是品阶高一点,却又是一个虚职,几人见面干脆免了那些规矩。
按照宁元昭跟崔洛的关系,计一舟和宁元昭两人见着崔戟明先叫了一声兄长。
“让崔大哥久等了,这一路确实不好走。”宁元昭拱手。
“寮南偏远,条件艰苦,有能力者皆不愿前往,你们辛苦了。”崔戟明说完看向计一舟:“听说弟夫你让大庆的粮食增产许多,这寮南的粮食说不定还要指望你了。”
“……”计一舟笑笑:“大哥说的哪里话,我能做的,我自然会做。”
“寮南粮食太少啦,这边看着还好,再往南边那真是……惨呐。”崔戟明说:“现在有了土豆还能好一点,先前那真是,树根都能被挖光。”
“听说有的地方会易子……”计一舟心有戚戚。
“现在都不会啦,前些年的确会,这不是现在有土豆了吗?大家坚持坚持也能过活,就不会再发生那样的事情了。”崔戟明说。
一行人边说边走,顺带着就把寮南州的大致情况给搞清楚了。
寮南比启中还要大一点,人口却只有启中的一半。
寮南城有两个城门,他们进的这个门是从北往南进的,看着还有些许繁华。
城门楼子跟启中没法比,看着也就比安山县城的好那么一点,至少城墙要高一些。
寮南下边四个府,总共二十多个县,下边的乡镇以及村子具体的数据崔戟明也不知道,他们不管这一块儿。
寮南两面靠山一面靠海,一面山连接并且分隔启南,另一面什么都没有的驻扎着军队,阻挡南水人的进攻。
在两面山一面海的包围中那一整片平原就是寮南大部分人居住的地方,剩下少部分人可能在战乱的时候进了深山没有再出来过,现在是什么情况没有人知道。
崔戟明他们只顾着对抗外敌,没有办法顾上混乱的寮南城。
其他州城的都指挥使司只需要看管他们州城的军队训练或者做任务即可,寮南的军队确实要分出来一部分人上战场的。
大庆和南水这么多年征战不断,南水也没吃的,资源不够想要生存就得打仗来抢,寮南这边也没有比南水好到哪里去,吃得也不够,还要应付南水人。
双方后续补给都勉强,大庆也没办法直接将南水打下来。
打下来之后怎么办呢?
南水人张口等着要吃的,他们自己都过得很难了,还有啥多余的食物拿出来分给别人。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双方打得有来有往,但是一直没有爆发出大的战争的原因。
双方就这么纠缠着,谁也别想好过。
崔戟明也解释了,本来是指挥使来接他们的,但是南水那边又开始闹事,指挥使带着人去试战术去了。
都指挥使正二品,比宁元昭还要高一阶,但是在地方上,却是布政使权力能大一点。
这是为了防止武官因地位过低而难以统兵,确保军队的权威性,武官品阶普遍高于文官,“军事优先”传统也能确保军事长官能独立执行防务,但无法干涉地方政务。
前边逛了一会儿,城内逐渐开始荒凉。
说荒凉又太严重了,只是这边的人不是很多。
这也是因为前边那点地方是和其他州往来的主要地方,更里边也没什么进入的必要,就显得这边荒凉了一些。
“上车吧,先带各位去住的地方,这里边还有的走呢。”崔戟明说。
赶了这么多天的路也确实辛苦,计一舟他们也没有犟,直接上车坐下了。
反正之后在这边待的时间还长,有的是时间慢慢逛。
上了车,宁元昭看计一舟一脸庆幸的表情,问:“这是想到了什么?”
计一舟往车厢上一靠,“还好我当初没在这边,要不开局我就可能死了。”
被热死的。
也有可能是被饿死的。
宁元昭一个内地孩子,没粮食吃的时候都只能挖野菜,想吃鱼肉还怕自己会掉河里淹死。
他实在不能理解,“这边靠海,捕鱼也能填饱肚子吧,为什么他们都这么瘦。”
计一舟皱眉。
这什么“住在海边可以天天吃海鲜怎么还会饿肚子”的言论。
“你想想啊,咱们捕鱼在河边撒网垂钓就可以了,但是在海边撒网那可就抓不到什么东西了。”计一舟跟他解释:
“哪怕他们有艘小船出海,但是这些普通渔民也只有小型渔船、渔网、鱼叉等简单工具,抗风浪能力差不说,捕捞范围也有限,收获量不就不稳定吗?”
“还有啊,就算他们可以捕捞很多鱼上来,但是这边这么热,怎么储存呢?不知道这边的盐便不便宜,但总得花钱吧,又不能自己晒盐用。”
“你再遇上个恶劣天气,渔民长时间无法出海,那不就没办法捕鱼了吗?”
“最关键的就是,海鲜蛋白质丰富,但碳水化合物含量低,无法完全替代谷物提供能量,长期单一食用海鲜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就会皮包骨头。”
宁元昭点头,“那还是得想办法种植小麦或者水稻对吧。”
“对!”
宁元昭没问什么是蛋白质,什么是碳水化合物,计一舟也就不解释,反正他实在搞不明白会来问的。
“所以咱们得抽空去逛逛这个寮南,想想办法让他们有吃的。”计一舟扯了扯嘴角,“不然到时候就算你想要建设水利系统,也没有强壮的人手来干活。”
“咱们怕不是真的回不去了。”宁元昭苦笑。
这边的情况看着实在是说不出来半句“还好”出来,街上的人一个个都跟烧过的干柴棒一样,又黑又瘦。
“没事儿。”计一舟拍拍宁元昭肩膀,“哥养你,不会让你饿成这样的。”
他空间里那些宁元昭不让他吃的米面成了他如今能说出这样一句话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