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第471章 寮南州-盐价
宁元昭在家休息了一天,这一天的时间还有大半的时间用在了整理生产橡胶的资料上。
重新去府衙上班之后宁元昭第一件事就是把冲鱼府的那个小县令干过的事情列出来当了个典型,然后随便找了个日子将那人拉去菜市场最热闹的地方给处决了。
包括他的家人,也全都被抓起来关着了。
虽然说祸不及家人,但是这样的贪官和其他犯了事儿的情况不一样。
他的家人受了他的照顾,花了他贪污的钱享受了许多人做梦都不敢梦到的东西,虽然不是整个事件的主谋,那也要关起来给其他人贪官的下场。
算是杀鸡儆猴吧。
寮南要改变的地方很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以下手的地方。
宁元昭去上班之后的第二件事就是把寮南的税收给调了回去。
这一样工作都不用上报,因为原本整个大庆的税收就是相同的,只不过寮南因为实在没钱,原先的布政使没钱用就自己擅自提高了一些税收。
下调过寮南的税收之后,宁元昭同时也将寮南本州的盐价下调了许多。
其他地方盐贵那是因为盐这个东西是必需品并且他们当地没办法生产。
加上现在的制盐技术不够,运输路途遥远并且花费高,制盐时的成本也高,盐的价格才会高。
他们寮南有海,要不是因为官府规定不许私自晒盐进行买卖,许多海边的百姓自己晒一点拿去卖掉也能挣到一些钱的。
这种情况肯定有,但是只要他们发展的规模不大,宁元昭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哪有没有尘埃的河。
盐税肯定是没办法降价了,但是寮南本地的百姓日常用盐的价格还是可以变一变的。
他这个政策下台后,几家欢喜几家忧愁。
欢喜的是那些小老百姓,以后买盐的花销就可以省下来许多了。
忧愁的就是那些盐商。
以陈岩为首的盐商齐聚一堂,都在讨论着最近这个刚下来开的政策。
“陈老爷,这事您得拿个主意。”一个盐商见到陈岩便激动地站了起来,“官府这是要断我们的生路啊!”
“诸位稍安勿躁。”陈岩淡定地抬了抬手,“新政我也看见了,何来官府要断了我们的生路一说呢?”
底下的人急躁得很,七嘴八舌都在抓着寮南盐价的事情不放。
陈岩试图安抚众人的情绪,安抚失败。
“大家先听我说!”陈岩在桌子上拍了几下,吸引众人的注意力。
等人群再次安静下来之后,才无奈地摇头叹气,“从下月起,盐税恢复至从前的价格,寮南的盐价虽然降至现如今的五成,但是别地儿的价格依然没有变,怎么就说官府断了诸位的生路呢?”
“我知道你们在意的是寮南的盐价下降,但是诸位的盐税不也降回来了吗?寮南这点地方能损失你们多少钱?非要连这点蝇头小利也不放过?”
陈岩一连好几个问题,问得底下的人哑口无言。
大部分商人只是一时间没有转过弯来,第一时间就把目光放在了寮南降价上边,没有想到盐税也跟着下调了。
但是依旧有一些小商贩愤愤不平,“盐税本来就应该是这个份额,他降回来不是应该的吗?咱们寮南的盐价可是从来就没有这么低过。”
这些小商贩的生意差不多就在寮南境内,收益的大头就在寮南,这一下子把寮南的盐价直接减半,他们就少了至少一半的利润。
那人话一出口,立马就有别的小商贩跟着附和:“盐价一降,我铺子里囤的货全得赔本卖。”
“就是,税钱本来就不该收那么高,我们小本买卖经不起这么折腾!”
陈岩不急不躁,等声浪稍歇才缓慢开口,“你们在我这里吵闹也无用,不如这样吧,大家一起去见一见宁大人好了。”
“陈老爷这话说得倒是轻巧,布政使是你我等人想见就能见的?”
“那便去见见计大人,这总行了吧?”陈岩头疼,“计大人你们有些人也见过,是个好相与的,你们有什么话就跟他说说。”
陈岩板着张脸,“我说的话你们听不懂,就换个说了你们能听得懂的来说。”
菜市场行刑那天计一舟没去,小宝想去看热闹也被他关在家里没让出门。
作为一个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的社会主义好青年,一时半会儿还接受不了这么可怕的场面。
小宝年龄不大,也不能让她直面这么残忍的画面。
家里其他人想去看热闹的他没有阻拦,反正他和小宝是没有出门的。
县令这个脑袋砍完过了好几天计一舟都没有出门,一直在家循环播放大悲咒。
陈岩一群人找过来的时候他还反应了好一会儿,陈岩是谁?
因为他们求见得过于匆忙,计一舟人还在书房躺着呢。
等他收拾完就已经过去挺长时间了,让外边那群等着的人全都惴惴不安。
又等了一会儿,计一舟身后跟着一个小男孩儿,手上抱着两本册子便出现在了前厅。
“我知道诸位今天前来是为哪般,索性我也不跟大家绕弯子了。”计一舟坐到主位,让小男孩儿在他身后坐下。
这些商人讲话他差不多能听明白,把小虾放在自己身边也就是以防万一。
计一舟手一伸,小虾便立刻递上一本册子。
“王掌柜,去岁你在寮南西市卖盐,均价三十文,每月售盐两千斤,可是?”计一舟问。
被叫到名字那人一愣,“差、差不多……”
“按旧制,每斤盐税十文,你每月实得多少?”
“这……”王掌柜掰着粗短的手指,“两千斤卖六万文,交税两万文,实得四万文。”
计一舟点头:“如今盐价十五文,税回调至五文,你每斤实得十文。”
“本官查过寮南历年盐册,价降五成时,销量往往翻倍有余,如此算来,若销量增至四千斤,你每月实得四万文,与从前相当。”
角落里突然传来一声嗤笑,众人回头,见是一个中年商人,“计大人算的是理论账,实际哪有这般好事?盐价跌了,那些穷酸谁不多囤些?下月销量必然大减!”
王掌柜闻言连连点头:“赵东家说得在理,去年腊月盐价跌时,头几天是卖得快,可后半个月门可罗雀!”
计一舟不慌不忙地翻着册子,“这些是从前寮南盐价调整的数据,咱们就说一个离现在最近的案例,盐价降四成后,首月销量增七成,次月因百姓囤盐略减,但三月后稳定在增五成左右。”
他指着自己整理出来的统计图,“低价让原本买不起足盐的渔户、佃农都成了常客。”
“是了,王掌柜,计大人给你算的都是明账,你从前那些损耗‘脚钱’怎么不算计进去?”陈岩坐在一旁感觉有些莫名地丢脸。
这会儿他意有所指地看着王掌柜,“况且你往年你实际交的税,怕是不足十文吧?”
这下不仅是王掌柜,一下大大小小的盐商全都顿时白了脸。
计一舟恍若未闻,继续道:“再者,新政只限寮南境内交易,若将盐运往其他地方,仍可按市价出售。”
“只不过运费要按实申报,不可再虚报损耗。”他看了眼这些人:“不过大家也放心,从前种种不会追究各位,以后大家都好好挣钱就是了。”
那些人脸上笑容僵了僵,这正是他们惯用的逃税伎俩。
“可我们小门小户哪有余力运盐出寮南,别说出寮南了,就是出府都难。”王掌柜急道:“还不是被他们大商行压价收购!”
他指向陈岩身边一人,“他们收我盐只给二十五文,转手卖到北边就是五十文!”
被指到的人猛地起身:“姓王的,你血口喷人!”
眼看双方要起冲突,门外传来了另外一道温润男声,“既然如此,之后便定个新规,凡大商行收购小盐户,价格不得低于市价的两成。”
这句话像一滴水溅进油锅,大家正想反驳,却在看清楚来人之后纷纷跪下行礼。
重新去府衙上班之后宁元昭第一件事就是把冲鱼府的那个小县令干过的事情列出来当了个典型,然后随便找了个日子将那人拉去菜市场最热闹的地方给处决了。
包括他的家人,也全都被抓起来关着了。
虽然说祸不及家人,但是这样的贪官和其他犯了事儿的情况不一样。
他的家人受了他的照顾,花了他贪污的钱享受了许多人做梦都不敢梦到的东西,虽然不是整个事件的主谋,那也要关起来给其他人贪官的下场。
算是杀鸡儆猴吧。
寮南要改变的地方很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以下手的地方。
宁元昭去上班之后的第二件事就是把寮南的税收给调了回去。
这一样工作都不用上报,因为原本整个大庆的税收就是相同的,只不过寮南因为实在没钱,原先的布政使没钱用就自己擅自提高了一些税收。
下调过寮南的税收之后,宁元昭同时也将寮南本州的盐价下调了许多。
其他地方盐贵那是因为盐这个东西是必需品并且他们当地没办法生产。
加上现在的制盐技术不够,运输路途遥远并且花费高,制盐时的成本也高,盐的价格才会高。
他们寮南有海,要不是因为官府规定不许私自晒盐进行买卖,许多海边的百姓自己晒一点拿去卖掉也能挣到一些钱的。
这种情况肯定有,但是只要他们发展的规模不大,宁元昭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哪有没有尘埃的河。
盐税肯定是没办法降价了,但是寮南本地的百姓日常用盐的价格还是可以变一变的。
他这个政策下台后,几家欢喜几家忧愁。
欢喜的是那些小老百姓,以后买盐的花销就可以省下来许多了。
忧愁的就是那些盐商。
以陈岩为首的盐商齐聚一堂,都在讨论着最近这个刚下来开的政策。
“陈老爷,这事您得拿个主意。”一个盐商见到陈岩便激动地站了起来,“官府这是要断我们的生路啊!”
“诸位稍安勿躁。”陈岩淡定地抬了抬手,“新政我也看见了,何来官府要断了我们的生路一说呢?”
底下的人急躁得很,七嘴八舌都在抓着寮南盐价的事情不放。
陈岩试图安抚众人的情绪,安抚失败。
“大家先听我说!”陈岩在桌子上拍了几下,吸引众人的注意力。
等人群再次安静下来之后,才无奈地摇头叹气,“从下月起,盐税恢复至从前的价格,寮南的盐价虽然降至现如今的五成,但是别地儿的价格依然没有变,怎么就说官府断了诸位的生路呢?”
“我知道你们在意的是寮南的盐价下降,但是诸位的盐税不也降回来了吗?寮南这点地方能损失你们多少钱?非要连这点蝇头小利也不放过?”
陈岩一连好几个问题,问得底下的人哑口无言。
大部分商人只是一时间没有转过弯来,第一时间就把目光放在了寮南降价上边,没有想到盐税也跟着下调了。
但是依旧有一些小商贩愤愤不平,“盐税本来就应该是这个份额,他降回来不是应该的吗?咱们寮南的盐价可是从来就没有这么低过。”
这些小商贩的生意差不多就在寮南境内,收益的大头就在寮南,这一下子把寮南的盐价直接减半,他们就少了至少一半的利润。
那人话一出口,立马就有别的小商贩跟着附和:“盐价一降,我铺子里囤的货全得赔本卖。”
“就是,税钱本来就不该收那么高,我们小本买卖经不起这么折腾!”
陈岩不急不躁,等声浪稍歇才缓慢开口,“你们在我这里吵闹也无用,不如这样吧,大家一起去见一见宁大人好了。”
“陈老爷这话说得倒是轻巧,布政使是你我等人想见就能见的?”
“那便去见见计大人,这总行了吧?”陈岩头疼,“计大人你们有些人也见过,是个好相与的,你们有什么话就跟他说说。”
陈岩板着张脸,“我说的话你们听不懂,就换个说了你们能听得懂的来说。”
菜市场行刑那天计一舟没去,小宝想去看热闹也被他关在家里没让出门。
作为一个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的社会主义好青年,一时半会儿还接受不了这么可怕的场面。
小宝年龄不大,也不能让她直面这么残忍的画面。
家里其他人想去看热闹的他没有阻拦,反正他和小宝是没有出门的。
县令这个脑袋砍完过了好几天计一舟都没有出门,一直在家循环播放大悲咒。
陈岩一群人找过来的时候他还反应了好一会儿,陈岩是谁?
因为他们求见得过于匆忙,计一舟人还在书房躺着呢。
等他收拾完就已经过去挺长时间了,让外边那群等着的人全都惴惴不安。
又等了一会儿,计一舟身后跟着一个小男孩儿,手上抱着两本册子便出现在了前厅。
“我知道诸位今天前来是为哪般,索性我也不跟大家绕弯子了。”计一舟坐到主位,让小男孩儿在他身后坐下。
这些商人讲话他差不多能听明白,把小虾放在自己身边也就是以防万一。
计一舟手一伸,小虾便立刻递上一本册子。
“王掌柜,去岁你在寮南西市卖盐,均价三十文,每月售盐两千斤,可是?”计一舟问。
被叫到名字那人一愣,“差、差不多……”
“按旧制,每斤盐税十文,你每月实得多少?”
“这……”王掌柜掰着粗短的手指,“两千斤卖六万文,交税两万文,实得四万文。”
计一舟点头:“如今盐价十五文,税回调至五文,你每斤实得十文。”
“本官查过寮南历年盐册,价降五成时,销量往往翻倍有余,如此算来,若销量增至四千斤,你每月实得四万文,与从前相当。”
角落里突然传来一声嗤笑,众人回头,见是一个中年商人,“计大人算的是理论账,实际哪有这般好事?盐价跌了,那些穷酸谁不多囤些?下月销量必然大减!”
王掌柜闻言连连点头:“赵东家说得在理,去年腊月盐价跌时,头几天是卖得快,可后半个月门可罗雀!”
计一舟不慌不忙地翻着册子,“这些是从前寮南盐价调整的数据,咱们就说一个离现在最近的案例,盐价降四成后,首月销量增七成,次月因百姓囤盐略减,但三月后稳定在增五成左右。”
他指着自己整理出来的统计图,“低价让原本买不起足盐的渔户、佃农都成了常客。”
“是了,王掌柜,计大人给你算的都是明账,你从前那些损耗‘脚钱’怎么不算计进去?”陈岩坐在一旁感觉有些莫名地丢脸。
这会儿他意有所指地看着王掌柜,“况且你往年你实际交的税,怕是不足十文吧?”
这下不仅是王掌柜,一下大大小小的盐商全都顿时白了脸。
计一舟恍若未闻,继续道:“再者,新政只限寮南境内交易,若将盐运往其他地方,仍可按市价出售。”
“只不过运费要按实申报,不可再虚报损耗。”他看了眼这些人:“不过大家也放心,从前种种不会追究各位,以后大家都好好挣钱就是了。”
那些人脸上笑容僵了僵,这正是他们惯用的逃税伎俩。
“可我们小门小户哪有余力运盐出寮南,别说出寮南了,就是出府都难。”王掌柜急道:“还不是被他们大商行压价收购!”
他指向陈岩身边一人,“他们收我盐只给二十五文,转手卖到北边就是五十文!”
被指到的人猛地起身:“姓王的,你血口喷人!”
眼看双方要起冲突,门外传来了另外一道温润男声,“既然如此,之后便定个新规,凡大商行收购小盐户,价格不得低于市价的两成。”
这句话像一滴水溅进油锅,大家正想反驳,却在看清楚来人之后纷纷跪下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