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第742章 这年头,读书人都是宝贝疙瘩
热门推荐:
兄弟结婚,我当新郎不过分吧?
【农家厨女】带着空间逃荒发家
咬春靥
官场孽缘
混沌吞天诀
小娇妻一胎双宝,陆爷夜夜哄!
北派盗墓笔记
修仙大佬重回七十年代混日子
琴酒,你能别耽误我做好人吗
别人倒还无所谓,除了王玄策必须留在扬州城照看茶叶生意之外,其他人住在哪里都一样。
柳叶唯一需要考虑的,只是李青竹的身体情况。
挺着个大肚子,出远门实在是不方便,舟车劳顿的,万一出点意外,柳叶可连哭的地方都找不到。
住在扬州城里的条件还算不错,虽然回到余杭,有许家的大宅子可以住,条件更好,但也没必要折腾这么一趟。
反正柳叶短时间内是不打算回长安了,起码要等李青竹生了之后,孩子大一些,至少能不惧怕舟车劳顿,柳叶才会踏上返程。
“还是留在扬州吧,以后茶叶是家里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可以安排安排在扬州城里建立一家竹叶轩分行了。”
“等咱们走了之后,王玄策也好有的地方办公。”
“最好是有现成的院子,可以拎包入住,在登科楼里住着,条件虽然不错,但实在是有些憋屈。”
登客楼是一栋楼,虽然面积很大,但远没有带大院子的那种宅子舒服。
柳叶最喜欢大宅子,尤其是那种院子很大的宅子,格外受到柳叶的青睐。
许敬宗倒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失落来,扬州距离余杭很近,只要他想回老家,一天就能打一个来回。
“我倒是知道扬州城里有几处地理位置相当不错的宅院,咱们可以先住在那里,顺带的让王玄策筹建竹叶轩的江南分行!”
“一会儿我就去跟那些宅院的主人接洽一下,看看能不能谈一个合适的价格!”
许敬宗得了柳叶的命令,也打着把伞出门了。
外边的雨太大,除了有重任在身的人之外,只能留在登科楼里,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娱乐活动。
而且像这种天气,基本上也不会有客人来。
闲极无聊的柳叶,干脆一边陪老婆聊天,一边给来自长安城的书信写回信。
“最近从长安城来的信倒是不少呀!”
李青竹有些惊讶的看着柳叶码了满满一桌子的书信。
柳叶无奈的说道:“当然不少了,留在长安城的那些产业,很多事情都需要我这个大东家来做主,每个产业一封信,都能有十来封,除此之外长安城的那些朋友,几乎每天都会来一封信,尤其是老薛!”
“一看就知道那个家伙已经闲出鸟来了,整天都在琢磨着赶紧让皇帝给他安排一个外派的工作,好几次都想请咱家帮忙,让皇帝给他派到江南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人,你看看这一封,是钦天监监正袁天罡的信。”
“那个老牛鼻子成了朝廷的正牌官员之后,行市见长,有不少人都会求到他的头上,他那个小徒弟李淳风都已经混出了不小的名头!”
“还有就是承乾的书信,大部分内容都是抱怨,催促咱们赶紧回去,虽然他现在忙的要死,不过那小子却有点乐在其中的意思...”
这些人,几乎每天都会送来一封信。
让柳叶感到比较意外的是,科举培训班的事情却如同泥沉大海,没有一点消息传来。
他特意给李承乾写了一封回信,询问一下科举培训班的举办情况。
柳叶很不喜欢那种,一封信动不动就要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到的邮寄方式,为此,他不惜斥巨资,养了一批信鸽。
信鸽这种东西,还真就只能在长安和江南之间往返。
因为从长安来到江南的气候,很符合信鸽的生活习性。
如果想要让信鸽送信到江南,或者送信到辽东一带,恐怕走不了一半,就会死在路上。
信鸽的速度要比八百里加急还要快了两倍多,最多五六天的时间,书信就能够抵达长安。
...
长安城!
李承乾的确已经忙到了焦头烂额的地步。
他都没有心思来理会科举培训班的事情,不仅仅要主持竹叶轩的生意,在朝堂这上观政,处理东宫的政务,已经让他抽不开身了。
再加上身边的得力助手贺兰楚石,已经跟随大军前往剑南道平定羌人造反,身边连个可用的人都没有。
每天只有两个东宫的小太监给他当秘书,处理一些简单的杂务。
大部分的事情,还是需要他自己亲自上手。
皇帝似乎一点都不体恤他这个儿子有多忙,还一个劲儿的往李承乾身上压担子。
这两天又给他找了一个大麻烦,那就是筹备科举考试!
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
赶往长安城,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越来越多了。
对于那些有钱的学生而言,客居长安并不是困难。
他们往往会选择在长安城租下一套小宅院,安安心心的用功读书,准备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
家境好一些的,甚至会直接在长安城里买下一套房产!
不过家庭条件不好的学子,也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时候,就体现出那些‘公共区域’的重要性了。
比如说,柳叶最早和袁天罡相遇的那间城隍庙。
作为长安城中,香火最旺盛的城隍庙,这座城隍庙的庙祝,堪称善心大发!
他免费给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居住在城隍庙里的权利。
不仅如此,每天还会管一顿饭!
像这样的地方,长安城里还有不下二十处!
每一处,都住满了家境贫寒的学子!
李承乾带着两个小太监,来到城隍庙查看情况。
既然成了科举考试的总负责人,李承乾就没有懈怠的道理。
安排好科举考试的流程是一回事,保证参加科举考试之人的生活条件,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要素。
哪怕学问的水平低一些,无法通过科举考试,也是人才!
这年头,读书人都是宝贝疙瘩。
李承乾不想放过任何一点人力资源,如果碰上那些瞧得上眼的学子,他就会直接送上一笔钱财,也算是结下一个善缘。
“见过太子殿下!”
在城隍庙的厢房里,李承乾查看了一下学子们的居住条件,巴掌大点的房间,竟然住了五六个人!
正在李承乾心中有些酸处的时候,一个比他还小了好几岁的少年人,突然上前冲他行礼,只不过声音压的很低,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李承乾本就是微服私访,听到这个少年人对自己的称呼,不由的微微一愣。
“你见过我?”
柳叶唯一需要考虑的,只是李青竹的身体情况。
挺着个大肚子,出远门实在是不方便,舟车劳顿的,万一出点意外,柳叶可连哭的地方都找不到。
住在扬州城里的条件还算不错,虽然回到余杭,有许家的大宅子可以住,条件更好,但也没必要折腾这么一趟。
反正柳叶短时间内是不打算回长安了,起码要等李青竹生了之后,孩子大一些,至少能不惧怕舟车劳顿,柳叶才会踏上返程。
“还是留在扬州吧,以后茶叶是家里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可以安排安排在扬州城里建立一家竹叶轩分行了。”
“等咱们走了之后,王玄策也好有的地方办公。”
“最好是有现成的院子,可以拎包入住,在登科楼里住着,条件虽然不错,但实在是有些憋屈。”
登客楼是一栋楼,虽然面积很大,但远没有带大院子的那种宅子舒服。
柳叶最喜欢大宅子,尤其是那种院子很大的宅子,格外受到柳叶的青睐。
许敬宗倒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失落来,扬州距离余杭很近,只要他想回老家,一天就能打一个来回。
“我倒是知道扬州城里有几处地理位置相当不错的宅院,咱们可以先住在那里,顺带的让王玄策筹建竹叶轩的江南分行!”
“一会儿我就去跟那些宅院的主人接洽一下,看看能不能谈一个合适的价格!”
许敬宗得了柳叶的命令,也打着把伞出门了。
外边的雨太大,除了有重任在身的人之外,只能留在登科楼里,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娱乐活动。
而且像这种天气,基本上也不会有客人来。
闲极无聊的柳叶,干脆一边陪老婆聊天,一边给来自长安城的书信写回信。
“最近从长安城来的信倒是不少呀!”
李青竹有些惊讶的看着柳叶码了满满一桌子的书信。
柳叶无奈的说道:“当然不少了,留在长安城的那些产业,很多事情都需要我这个大东家来做主,每个产业一封信,都能有十来封,除此之外长安城的那些朋友,几乎每天都会来一封信,尤其是老薛!”
“一看就知道那个家伙已经闲出鸟来了,整天都在琢磨着赶紧让皇帝给他安排一个外派的工作,好几次都想请咱家帮忙,让皇帝给他派到江南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人,你看看这一封,是钦天监监正袁天罡的信。”
“那个老牛鼻子成了朝廷的正牌官员之后,行市见长,有不少人都会求到他的头上,他那个小徒弟李淳风都已经混出了不小的名头!”
“还有就是承乾的书信,大部分内容都是抱怨,催促咱们赶紧回去,虽然他现在忙的要死,不过那小子却有点乐在其中的意思...”
这些人,几乎每天都会送来一封信。
让柳叶感到比较意外的是,科举培训班的事情却如同泥沉大海,没有一点消息传来。
他特意给李承乾写了一封回信,询问一下科举培训班的举办情况。
柳叶很不喜欢那种,一封信动不动就要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到的邮寄方式,为此,他不惜斥巨资,养了一批信鸽。
信鸽这种东西,还真就只能在长安和江南之间往返。
因为从长安来到江南的气候,很符合信鸽的生活习性。
如果想要让信鸽送信到江南,或者送信到辽东一带,恐怕走不了一半,就会死在路上。
信鸽的速度要比八百里加急还要快了两倍多,最多五六天的时间,书信就能够抵达长安。
...
长安城!
李承乾的确已经忙到了焦头烂额的地步。
他都没有心思来理会科举培训班的事情,不仅仅要主持竹叶轩的生意,在朝堂这上观政,处理东宫的政务,已经让他抽不开身了。
再加上身边的得力助手贺兰楚石,已经跟随大军前往剑南道平定羌人造反,身边连个可用的人都没有。
每天只有两个东宫的小太监给他当秘书,处理一些简单的杂务。
大部分的事情,还是需要他自己亲自上手。
皇帝似乎一点都不体恤他这个儿子有多忙,还一个劲儿的往李承乾身上压担子。
这两天又给他找了一个大麻烦,那就是筹备科举考试!
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
赶往长安城,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越来越多了。
对于那些有钱的学生而言,客居长安并不是困难。
他们往往会选择在长安城租下一套小宅院,安安心心的用功读书,准备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
家境好一些的,甚至会直接在长安城里买下一套房产!
不过家庭条件不好的学子,也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时候,就体现出那些‘公共区域’的重要性了。
比如说,柳叶最早和袁天罡相遇的那间城隍庙。
作为长安城中,香火最旺盛的城隍庙,这座城隍庙的庙祝,堪称善心大发!
他免费给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居住在城隍庙里的权利。
不仅如此,每天还会管一顿饭!
像这样的地方,长安城里还有不下二十处!
每一处,都住满了家境贫寒的学子!
李承乾带着两个小太监,来到城隍庙查看情况。
既然成了科举考试的总负责人,李承乾就没有懈怠的道理。
安排好科举考试的流程是一回事,保证参加科举考试之人的生活条件,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要素。
哪怕学问的水平低一些,无法通过科举考试,也是人才!
这年头,读书人都是宝贝疙瘩。
李承乾不想放过任何一点人力资源,如果碰上那些瞧得上眼的学子,他就会直接送上一笔钱财,也算是结下一个善缘。
“见过太子殿下!”
在城隍庙的厢房里,李承乾查看了一下学子们的居住条件,巴掌大点的房间,竟然住了五六个人!
正在李承乾心中有些酸处的时候,一个比他还小了好几岁的少年人,突然上前冲他行礼,只不过声音压的很低,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李承乾本就是微服私访,听到这个少年人对自己的称呼,不由的微微一愣。
“你见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