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摆烂后康熙听到了我的心声 第475章 索额图病危
热门推荐:
百战百胜,从晋西北到长津湖!
烽火涅盘:铁血将军李云龙
时空吞噬者:畸变档案
七零娇媳有灵田:糙汉兵王宠妻记
F1:开局车王教我开赛车
暗卫皇妃
宿主他被系统看上了
始皇帝看到地球仪后,炸裂了
虎妖:雷法加持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当然也不是所有清流文官都掺和到此事之中。
因为他们瞧得清楚,胤礽就不是个能受人裹挟逼迫的皇帝。
佟家那一家子才从京城中消失了几年?
敢在新皇面前蹦哒,怕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事实也正如这部分人预料的那般,带头搞事的那些人哪怕再有能力,只要平日里行事有一点点的错处,就会被胤礽手上的暗卫揪到小辫子。
胤礽只将那些罪证公布出去,剩下的什么都不做,也足以让蹦跶的正欢的人闭上嘴了。
京城的小学顺利开办之后,胤礽便将张英的儿子张廷玉派给了弘晟,让他协助弘晟编纂适合教学的教科书。
并将后世大学的概念与两人详细的描述了一遍。
张廷玉早在十余年前就进士及第了,在官场上也算摸爬滚打多年,新皇登基之时,他本以为自己会受父亲牵累,被边缘化。
没想到新皇竟一点都不介意他父亲曾是先帝心腹,反而对他多有倚重。
张廷玉心里头感激,这几年办差也是尽职尽责。
在听完大学的办学理念之后,张廷玉就敏锐的察觉到,这种教育方式极有可能会对现有的科举制度造成冲击。
出身平民的孩子,只要有天赋,德行上乘,都有可能在朝中占据一席之地。
没人比张廷玉更清楚这将会对世家造成什么样的冲击。
这样的革新若是成了,不仅新皇会名垂千古,他们这些参与进去的,也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那之后,张廷玉漂浮不定的心终于落到了实处。
真正让他臣服的,是新皇那颗平等对待满汉两族的心。
有了张廷玉的加入,弘晟办学的压力一下子骤减,如今翰林院也在加紧编撰适合中学生学习的教科书。
小学的主要任务是扫盲,品德教育也是胤礽比较看重的,但筛选出来的那一成天赋出众的,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发展建设大清的科技型人才。
胤礽当然得慎之又慎。
元宝如今已经过了五周岁生日,如今已经进了尚书房。
但胤礽到底没那么变态,做不到像康熙那般,要求五岁的小孩儿全年下来只有五天的休息时间。
他给儿子的要求是上五休二,寒假暑假的制定根据钦天监的节气划分。
小学里头的师生也沿用这个规矩。
除此之外,朝野上下官吏的休沐时间,也由之前的“全年无休”,变成了如今的上十休一。
上朝的时间也被胤礽改成了三日一朝。
送到他手上的奏折,都是被内阁筛选过的。
像那种只有鸡毛蒜皮,以及请安的奏折,根本就到不了胤礽面前。
但凡有官员在一年中上这种奏折两回,胤礽便授意吏部给他的年终考评上直接圈成最下等。
这种人没事儿还要占用公共资源,你说你贱不贱……
这样搞了两年多,现在胤礽批奏折的压力已经大大降低了。
他空闲出来的时间,基本都在陪瓜尔佳氏和元宝。
这几年不是没人劝过胤礽,让他多生几个孩子,他膝下只有元宝一个,风险还是太大。
胤礽都没采纳。
其实他心里清楚,在这个医疗条件极差的年代,可能一场小病就能要了一个人的性命。
但他更不想让瓜尔佳氏冒着生命危险再生下一个。
他上辈子已经亏欠瓜尔佳氏了,如果这辈子再出什么意外,那他余生都要活在悔恨当中。
这日,胤礽在乾清宫批折子,有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跑进来,张洪志去问了一嘴,脸上的表情也变得不大好。
胤礽瞥见之后,心里纳罕,于是便问道,
“何事?”
张洪志小碎步凑到胤礽跟前,眼角眉梢都向下耷拉着,
“万岁爷,刚刚收到消息,索大人他油尽灯枯了……”
胤礽吃了一惊,朱批在奏折上划出一道刺眼的红痕。
“摆驾赫舍里家!”
“嗻!”
胤礽将毛笔往桌上一扔,起身去尚书房接元宝。
索额图上辈子死在康熙五十二年末,比胤礽早上几个月的时间。
这辈子倒是比上辈子晚上几年,好歹也活过七十周岁了。
距离他上书乞休,到现在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在胤礽没登基之前的那段时间,赫舍里家的日子极不好过,但他登基之后,赫舍里家就又成了热灶。
不过好在他很早之前,就把赫舍里家出息的后辈都带在身边培养了,有他亲自监督,赫舍里家倒也没出什么大乱子。
如今索额图那老东西……居然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胤礽心里有些难受。
两辈子走下来,索额图即便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他满心满眼都为了胤礽谋划,胤礽心里怎么会没有他的位置?
胤礽脚步匆匆来到尚书房,站在外头扫了一眼,发现里头的孩子有一个算一个,都学得还算认真,心里头熨帖不少。
有时候他兴致来了,也会像康熙那样,跑到尚书房来个突击检查。
他不止检查元宝跟兄弟们的孩子,也会询问一下康熙后来给他生的那些个弟弟。
不过他跟康熙不同的是,他不会动辄打骂那些小孩,用得最多的体罚方式,就是让他们留在尚书房打扫卫生,以及,去御花园或者慈宁宫花园里头干农活。
那两个花园分别被他划出了一小片地方,用来种菜。
还请了专门的老师,教这些天潢贵胄一些基本常识。
省得这些人以后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叫胤礽惊讶的是,他在慈宁宫花园划出菜地以后,太后也经常跟着皇子皇孙们一块去上课。
小老太太出去活动的次数多了,身体也肉眼可见的的变好了不少。
胤礽直接走进屋子,叫停了正在教书的太傅,跟太傅说明情况之后,便一把将元宝抄进了怀中。
脚步匆匆的离开了尚书房,
留下一众小屁孩满脸羡慕。
他们的阿玛可从来不像皇伯父(皇兄)这样,别说抱他们了,牵着他们走路都是极为少见的。
抱着元宝坐上马车,胤礽简单的跟元宝说明了一下情况。
元宝各方面的天赋都很均衡,没有哪个方面是极为出众的,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守成足够了。
而且,胤礽有信心在元宝接手皇位之前,让大清坐稳世界霸主的地位。
只要元宝不作死,他的日子也会过得极为轻松。
因为他们瞧得清楚,胤礽就不是个能受人裹挟逼迫的皇帝。
佟家那一家子才从京城中消失了几年?
敢在新皇面前蹦哒,怕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事实也正如这部分人预料的那般,带头搞事的那些人哪怕再有能力,只要平日里行事有一点点的错处,就会被胤礽手上的暗卫揪到小辫子。
胤礽只将那些罪证公布出去,剩下的什么都不做,也足以让蹦跶的正欢的人闭上嘴了。
京城的小学顺利开办之后,胤礽便将张英的儿子张廷玉派给了弘晟,让他协助弘晟编纂适合教学的教科书。
并将后世大学的概念与两人详细的描述了一遍。
张廷玉早在十余年前就进士及第了,在官场上也算摸爬滚打多年,新皇登基之时,他本以为自己会受父亲牵累,被边缘化。
没想到新皇竟一点都不介意他父亲曾是先帝心腹,反而对他多有倚重。
张廷玉心里头感激,这几年办差也是尽职尽责。
在听完大学的办学理念之后,张廷玉就敏锐的察觉到,这种教育方式极有可能会对现有的科举制度造成冲击。
出身平民的孩子,只要有天赋,德行上乘,都有可能在朝中占据一席之地。
没人比张廷玉更清楚这将会对世家造成什么样的冲击。
这样的革新若是成了,不仅新皇会名垂千古,他们这些参与进去的,也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那之后,张廷玉漂浮不定的心终于落到了实处。
真正让他臣服的,是新皇那颗平等对待满汉两族的心。
有了张廷玉的加入,弘晟办学的压力一下子骤减,如今翰林院也在加紧编撰适合中学生学习的教科书。
小学的主要任务是扫盲,品德教育也是胤礽比较看重的,但筛选出来的那一成天赋出众的,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发展建设大清的科技型人才。
胤礽当然得慎之又慎。
元宝如今已经过了五周岁生日,如今已经进了尚书房。
但胤礽到底没那么变态,做不到像康熙那般,要求五岁的小孩儿全年下来只有五天的休息时间。
他给儿子的要求是上五休二,寒假暑假的制定根据钦天监的节气划分。
小学里头的师生也沿用这个规矩。
除此之外,朝野上下官吏的休沐时间,也由之前的“全年无休”,变成了如今的上十休一。
上朝的时间也被胤礽改成了三日一朝。
送到他手上的奏折,都是被内阁筛选过的。
像那种只有鸡毛蒜皮,以及请安的奏折,根本就到不了胤礽面前。
但凡有官员在一年中上这种奏折两回,胤礽便授意吏部给他的年终考评上直接圈成最下等。
这种人没事儿还要占用公共资源,你说你贱不贱……
这样搞了两年多,现在胤礽批奏折的压力已经大大降低了。
他空闲出来的时间,基本都在陪瓜尔佳氏和元宝。
这几年不是没人劝过胤礽,让他多生几个孩子,他膝下只有元宝一个,风险还是太大。
胤礽都没采纳。
其实他心里清楚,在这个医疗条件极差的年代,可能一场小病就能要了一个人的性命。
但他更不想让瓜尔佳氏冒着生命危险再生下一个。
他上辈子已经亏欠瓜尔佳氏了,如果这辈子再出什么意外,那他余生都要活在悔恨当中。
这日,胤礽在乾清宫批折子,有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跑进来,张洪志去问了一嘴,脸上的表情也变得不大好。
胤礽瞥见之后,心里纳罕,于是便问道,
“何事?”
张洪志小碎步凑到胤礽跟前,眼角眉梢都向下耷拉着,
“万岁爷,刚刚收到消息,索大人他油尽灯枯了……”
胤礽吃了一惊,朱批在奏折上划出一道刺眼的红痕。
“摆驾赫舍里家!”
“嗻!”
胤礽将毛笔往桌上一扔,起身去尚书房接元宝。
索额图上辈子死在康熙五十二年末,比胤礽早上几个月的时间。
这辈子倒是比上辈子晚上几年,好歹也活过七十周岁了。
距离他上书乞休,到现在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在胤礽没登基之前的那段时间,赫舍里家的日子极不好过,但他登基之后,赫舍里家就又成了热灶。
不过好在他很早之前,就把赫舍里家出息的后辈都带在身边培养了,有他亲自监督,赫舍里家倒也没出什么大乱子。
如今索额图那老东西……居然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胤礽心里有些难受。
两辈子走下来,索额图即便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他满心满眼都为了胤礽谋划,胤礽心里怎么会没有他的位置?
胤礽脚步匆匆来到尚书房,站在外头扫了一眼,发现里头的孩子有一个算一个,都学得还算认真,心里头熨帖不少。
有时候他兴致来了,也会像康熙那样,跑到尚书房来个突击检查。
他不止检查元宝跟兄弟们的孩子,也会询问一下康熙后来给他生的那些个弟弟。
不过他跟康熙不同的是,他不会动辄打骂那些小孩,用得最多的体罚方式,就是让他们留在尚书房打扫卫生,以及,去御花园或者慈宁宫花园里头干农活。
那两个花园分别被他划出了一小片地方,用来种菜。
还请了专门的老师,教这些天潢贵胄一些基本常识。
省得这些人以后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叫胤礽惊讶的是,他在慈宁宫花园划出菜地以后,太后也经常跟着皇子皇孙们一块去上课。
小老太太出去活动的次数多了,身体也肉眼可见的的变好了不少。
胤礽直接走进屋子,叫停了正在教书的太傅,跟太傅说明情况之后,便一把将元宝抄进了怀中。
脚步匆匆的离开了尚书房,
留下一众小屁孩满脸羡慕。
他们的阿玛可从来不像皇伯父(皇兄)这样,别说抱他们了,牵着他们走路都是极为少见的。
抱着元宝坐上马车,胤礽简单的跟元宝说明了一下情况。
元宝各方面的天赋都很均衡,没有哪个方面是极为出众的,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守成足够了。
而且,胤礽有信心在元宝接手皇位之前,让大清坐稳世界霸主的地位。
只要元宝不作死,他的日子也会过得极为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