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529章 不能是你四,我六吗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第529章 不能是你四,我六吗

    杜师傅说的池塘位置,距离他住的地方大概20里路左右。

    第二天,常顺吃过早饭就去了那边。

    他到的时候,对方已经开着挖机正在工作。

    毕竟夏天天气热,早点上班就能早点下班。

    雇主,是一名年龄35岁左右的男人。

    经过杜师傅的介绍,他知道了这人姓冯。

    “冯老板!这个石佛像,我觉得你自己留着比较好点,以后要是在池塘边盖房子,最好是把它放到那边。”

    此时,是在冯老板居住的房子院子里。

    佛像是如来造型像,高度约半米,重量约八九十斤。

    之前,常顺已经看过他的其它东西,有:

    一个石鼎,一个石牌匾,一块石碑以及一块石头雕刻的莲台座。

    石鼎长方形,双耳四足,最大高度约35公分,最大长度约40公分,最大宽度约20公分。

    鼎的面上刻有瑞兽,看上去是麒麟。

    石牌匾面上只有一个“佛”字,另外刻有祥云、莲花图案。

    石碑是寺庙功德碑,雕刻有一些人的名字,捐款修建寺庙提供钱财的数量。

    莲台座不是太大,重量约一百二三十斤左右。

    挖出来的这批物品,都是一些石器制品,也都是佛教用品。

    常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冯老板挖的堰塘位置有些特殊,那边有些偏僻,在一片老坟场附近。

    那里虽然还有其它的鱼塘,不过距离稍远。

    如此情形,他自然要提醒一下。

    至于对方有没有那种顾虑,那就是别人的事情。

    之前见面时,他打听过,冯老板打算在那边挖三个池塘。

    清理淤泥的池塘,是最初的老堰塘,已经存在很久了,另外两个,是机器制造,也就是说,靠挖机挖掘形成的人工池塘。

    常顺说的在池塘旁边盖房子,指的是对方应该会在那边照看堰塘里面的鱼。

    如果没人照看,说不定就被别人偷了。

    这年头监控没有普及。

    “你是说那边有很多坟,需要一个佛像在那边震慑一下“风水”吗?”

    冯老板很快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

    “差不多吧!”

    一些冥冥之中的东西,他自己还是相信的。

    这个世界,未知的东西比已知的多。

    老一辈流传下来的玄学理念,包括听别人说的经历,他自己个人的经历,精神层面的感受还是有一些的。

    “你这样一提醒,我确实需要做点啥!说实话,那处老堰塘,以前还淹死过人呢!据说有人晚上路过那边,还能听见水里噼里啪啦的响声。”

    冯老板想了想,对他说道。

    “那你平时去那边有没有害怕的感觉?”

    常顺笑着问。

    “有时有,大多时候没有!我想好了,佛像还是卖给你,等晚点我要是真住到了那边,需要的话,再去佛具店铺买一个。”

    “那行!”

    对方这样说,他就不再说啥。

    接下来,两人商量了价格:

    佛像,500元。

    石鼎,400元。

    石牌匾,300元。

    功德碑,100元。

    石头雕刻的莲台座,300元。

    共计:1600元。

    不急着回去,说好价格,常顺就换了衣服,鞋子,带上工具向着杜师傅那边走去。

    关于堰塘在老坟场附近,他又想起了“三个故事”里面的一个故事——坟场边钓鱼,要么钓不到,要么会钓很多。

    如果长期都钓的多,长期运气太好,就不会是好事。

    “常老板!要真在我家堰塘这边寻找到了东西,你可不能一个人吃独食!

    要不我也花钱雇你探测,就像开挖机的杜师傅那样。”

    快到的时候,冯老板突然间想到了啥,又对他说道。

    “花钱雇佣我吗,你打算出多少钱雇佣?我们寻宝的人,出场费可不便宜!”

    常顺笑着道。

    之前的聊天,对方跟杜师傅应该提起过万一在这里找到了东西该如何处理的问题。

    不过并没有跟他提起。

    他自己知道,到别人家的地盘找东西,不论是房子,还是地里,在明确知道寻宝的情况下,如果真找到了东西,肯定不会让你随便拿走。

    “这个我不清楚,跟挖机师傅一样,一个小时三四百块钱如何?”

    冯老板略微思考了下,然后说。

    “三四百块钱吗,你不怕一会儿啥都找不到?”

    常顺随口又问了一句。

    “不怕!要是真找不到,只能说我运气不好!”

    看他样子,确实很想出钱让他寻宝。

    “雇用还是算了,说实话,我们出去,一般都是跟人合作,要真出了东西,对半分。”

    一般情况下,他不喜欢被别人雇用。

    “不能是你四,我六吗?”

    对方又说道。

    “当然不能!如果那样,我还是趁早离开算了。”

    常顺觉得哪怕真有东西,眼不见心不烦。

    别人找出来,那是别人的运气,一些规矩不能破。

    另外堰塘里面的东西,跟祖传的又不一样,它们很大可能是别人因为一些原因扔进去的。

    池塘是他家的池塘,但东西并非是他家老一辈留下来的东西。

    本质上,是公共资源。

    只能说他刚好占了这处位置,有优先占有权。

    也就是说,常顺出去就算是帮着找别人家祖传的东西,那也是对半分。

    何况这里可能存在的东西并不是他家祖传。

    “那行,就按你说的,真找到了东西,我们平分。”

    两人聊着,走到了淤泥附近。

    池塘的淤泥,之前肯定比较深,从散开的面积看,很大一片。

    这些淤泥很肥沃,晒干之后种菜,几年之内都不需要施肥。

    先前听冯老板说过,这边的堰塘,很适合养鱼。

    他每年丢一些鱼苗进去,长得很快,二三两左右的草鱼,到过年能够长到三四斤或者四五斤重。

    其它的鲫鱼之类,哪怕不投放饲料,一年也能长半斤。

    按照这个说法,的确很适合养鱼。

    往远处其它地方看了一眼,距离这处位置大概两三百米远或者三四百米远,也有好几处堰塘。

    之前过来时,常顺看见那里是“放钓”的场所,有人已经在那边钓鱼了。

    这年代或者往后,喜欢钓鱼的人很多,特别是沪市这种大城市,在周边养鱼、放钓,也算是可持续发展,比较赚钱。

    看了片刻,他调试好机器,走到一处淤泥位置,开始在上面探测扫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