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26章 还真是道具啊!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第26章 还真是道具啊!

    17号下午,五点半左右,Jd区Jq镇,杨建超家。

    此时,常顺正在看一个彩瓷的人物摆件。

    这个摆件,是济公活佛造型像。

    它慈眉善目、面容喜庆。

    不过年份不久,八九十年代出品的物件。

    在这之前,他还看了几样东西,有:

    用三个铁箱子装着的民国时期的电影胶带,一个老电影放映机。

    一个笔筒、一个铜铃、一对冬瓜罐以及一把提梁壶。

    电影胶带是民国时期,内容分别是《平步青云》、《小城之春》、《黑夜孤魂》。

    老电影放映机也是民国时期,产自美国。

    机器已经损坏,只能够当做古董标本。

    笔筒是清朝时期的方形笔筒,四面开窗。

    它是粉彩的,四面画的图案分别是童子、山村风景、花卉、仕女。

    底部有一个款式——大清嘉庆年制。

    款式不工整,一看就是民窑瓷器。

    不过哪怕是民窑,它的画工也很好,是民窑精品。

    铜铃半个成年人拳头大小,表面有一些锈迹,透过锈迹能够看见符文图案以及“四季平安”四字。

    它的年份应该也是民国时期。

    一对冬瓜罐,年代应该是五六十年代,罐子的一面画着梅花、竹子图案,另外一面写着诗句:

    “梅花开放成五福,风吹竹条祝三多。”

    这对罐子很精美,放在家里当摆件,比欣赏一般的字画更加养眼。

    提梁壶,六边形,底部有款——同治年制。

    表面图案很精美,是八仙过海。

    不过这八仙过海并非是画上去的,而是印的。

    虽然有“同治年制”款,但它并不是老壶,而是一把新壶。

    在看着这个茶壶时,常顺就已经把情况告诉了杨建超。

    “杨老板,就这些吗?”

    把刚刚看过的济公摆件放好,他问了一句。

    “还有两样!”

    杨建超说着,蹲下身从柜子下面的一个抽屉里拿出了一个包装盒,然后把它放到了他面前的柜面上。

    包装盒是硬纸盒,看着并不大,它是正方形,边长约十二三公分,高度约四五公分。

    “你再看看它!”

    对方这样说,常顺把它拿到手里后就直接打开了。

    当看见它的材质时,他有点意外,居然是绿松石。

    这是一块绿松石雕刻而成的玉佩。

    玉佩长方形,镂空雕刻,其主体部分是一个“福”字。

    看其本身的材质,比较好,不过算不上高瓷高蓝。

    如果单从目前的石料行情来看,克价能到两三百。

    试了一下重量,应该有20克左右。

    常顺又仔细看了看它,发现其年份并不久,应该是九十年代到2000年左右找人雕刻制作的。

    这样算的话,它本身的价值在6000块钱之内。

    自己手里留下的绿松石原矿,绝大多数材质都比这个好。

    至于买不买,他觉得无所谓。

    等会儿问了杨建超价格再说。

    “还有一件东西呢?我再看看!”

    把它重新放回硬纸盒,常顺又问。

    “那个东西比较特殊,还是晚点再说,我们先把你看过的物品价格商量一下!”

    “也行!”

    随后,两人开始商量了起来。

    因为都有手机,现在也是科技年代,物品的价格在某些古玩网站,二手交易平台都可以搜索到,所以价格是公开透明的。

    按照网站上的价格,做为一个生意人,不论是常顺还是杨建超,肯定都不会购买。

    进而一番商谈,采取的都是折扣后的价格。

    不管怎么说,要给买家留下利润空间。

    最终,商定的价格是:

    济公摆件,100元。

    民国时期三盘电影胶带,1000元。

    老电影放映机,3000元。

    笔筒,800元。

    铜铃,200元。

    一对冬瓜罐,900元。

    提梁壶是新的,虽然看上去好看,但他并没有购买。

    绿松石“福”字配饰,3000元。

    共计:9000元。

    他现在虽然不缺钱,但该做的生意,遇到合适的古玩类物品以及其它喜欢的物件也会购买。

    买回去的东西,以后可以自己收藏,也可以跟朋友以物易物。

    “杨老板,现在可以把压轴物品拿出来了吧?”

    确定好价格,常顺笑着问他。

    “走,你跟我一起过来!”

    对方似乎有点神秘兮兮的。

    这让他一时间感觉杨建超是不是弄到了价值特别巨大的宝物。

    跟着他,他们走进了一个小半室杂物间。

    “我跟你说,这东西可不一般,你猜猜它会是啥?”

    杨建超从柜子顶部那一层的柜门里面拿出一个用长纸盒装着物品放到了他的面前。

    看其长度,有40公分左右。

    “这我咋猜得出来!看长度,难道你捡到青铜剑了?”

    虽然觉得不好猜,但他还是试着猜了下。

    “当然不是青铜剑!你肯定想象不到!”

    说着,他打开了纸盒。

    “喷子?!”

    看见里面的情形,让他微微愣了一下。

    里面装着的是一把“洋枪”。

    这把洋枪,有点像手枪的样式,不过要更长一些。

    它的手柄是木式的。

    简单的诧异之后,常顺感觉在古玩地摊上看见过这种道具。

    虽然它是枪的造型,但并非真枪。

    杨建超弄到它,似乎神秘兮兮的,只能说他的见识还有限。

    “咋样?这东西你敢收藏吗?”

    在常顺愣神时,对方问他。

    “杨老板,你是从哪里弄到它的,弄回来多久了?”

    没有急着把实情告诉他,他随口问道。

    “还能从哪里弄的,自然是拆迁区,估计是以前的住户收藏的,弄回来快两个月了!”

    他回了一句。

    “你胆子倒是不小,居然敢私藏这类东西!”

    常顺笑着又道。

    “这有啥,不就是一个藏品吗?到时候就算被发现,大不了我说——不清楚、只把它当成了玩具枪!”

    “如果是真枪,那可由不得你说!说实话,你这确实是假枪!一个道具而已!”

    “啥?不会吧!”

    听他这样说,杨建超明显不信,它明明看上去卖相很好,就像是民国时期的枪。

    “你自己上网搜一下,一些卖相关道具的,一抓一大把!”

    说完,常顺拿出手机开始找了起来。

    很快,他就找到了一模一样的,价格不贵,就两三百块钱。

    “还真是道具啊!”

    看到图片,杨建超表情有些失落。

    “你也不要失望,如果是真枪,也不是好事。

    其实你要是经常逛古玩市场,就会发现类似的道具。

    以后弄到了还是不要私藏的好,记得上交。”

    “哎!或许你说的也有道理!”

    对方叹了口气。

    ………………

    晚上常顺就是在杨建超家吃的饭,他老婆准备的饭菜。

    期间闲聊,两人又谈论了很多拆迁区、渣土场方面的话题,也聊到了枪。

    对于拆迁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说出来的故事也不一样。

    不过大同小异,跟前世差不多,毕竟杨建超还是靠着拆迁收废品、去渣土场捡铁发财,买了房子。

    说到枪支,民国时期匪患猖獗,有条件的人都是可以持枪的。

    当然,哪怕是建国后,也可以持枪,全面禁枪也就在九十年代。

    当年有不少猎人家里有猎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