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29章 我看你这机器挺好的,我能不能试试?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第29章 我看你这机器挺好的,我能不能试试?

    等了不到两分钟,东西就被这位探友发掘了出来,是一枚老版分分钱——五分钱的硬币。

    对方要都没要,直接扔到了旁边的泥土上。

    “这都看不上吗?”

    常顺笑着对他说道。

    “你刚刚说的啥?”

    可能是戴着耳机没听清他刚刚说的话,这位探宝人把耳机取了下来,问他。

    “我说你不要这枚五分钱的硬币了吗?”

    说着,常顺把它捡了起来。

    “不要!它不值钱,我经常探测到这样的钱币,看见都直接扔掉的!”

    对方说的很干脆。

    “你做这一行应该有些年了吧?”

    他又随口打听。

    “差不多快10年了,13年买的机器。”

    说完,这人戴上了耳机,似乎不想多聊,他拿起机器、铁锹,再次扫荡起来。

    10年,对于一个寻宝人来说,绝对能够积累丰富的经验,可以称之为老手。

    因为听不见声音,常顺也没继续看他探测,而是看着河边的泥土层,往前走去。

    这些土层,原本稀稀疏疏的长着一些杂草,不过现在是冬季,杂草枯萎,可以看到土面上露出来的各类陶器残片、瓷片、瓦片、青砖残片、一些行人路过扔到土层面上的垃圾等。

    忽然间,在扫向一块位置时,他在一处杂草的旁边发现了一个红褐色、近似椭圆形的陶制品露出了一部分在泥土的外面。

    常顺现在过来虽说是看热闹,但到了户外的河道、田地、山林之间,只要细心观察,都能发现一些有年份的老物件标本。

    如果运气够好,也不是没有发现好东西的可能。

    从大的方面考虑,宝物无处不在,在任何地方,都有发现的可能性。

    他现在基本上就是这种想法。

    金属探测器只能寻找金属物品,这边的非金属物品,虽然有些探友扫荡时可能会发现,把它们捡走。

    但他们的重心并不是在寻找非金属材质的物品上,肯定有漏网之鱼。

    这样想着,他刚好看见了一根竹筷,把它捡起来,把看到的椭圆形的红褐色物品挖了出来。

    当看见这个物品的整体情况,常顺感觉有些意外,它居然是一个佛头。

    之前看见的露在外面的部分,是佛头后脑勺位置,也算是局部,看着椭圆形。

    这个佛头并不小,有鸭蛋那么大。

    另外它的造型看着跟普通的佛头也不一样,头顶带着帽子,帽子似扇面。

    佛像面容祥和,给人一种慈悲之感。

    这种样式的佛头,年份一看就很早,应该在唐朝之前。

    它的价值肯定不低于普通“三年版袁大头”。

    别人就算拿一块三年袁大头跟自己换,常顺都不会换。

    随手拿了一张纸巾把它包起来,他把它放进了衣服的口袋里。

    关于佛像、佛头,包括其它的造型像,他这些年经手的并不少,除了售出的,目前自己留下来的也有一些。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之前在赚钱的同时,后来又保留的部分物品,那些不打算售卖的、多年积攒下来,也有不少。

    说是收藏家,他现在也算。

    “老板,我看你刚才好像捡到了一个东西,能看看、欣赏一下吗?”

    正用眼睛继续在土层面上扫荡查看时,一人走了过来,问他道。

    常顺原本以为自己捡的物品没被人发现的,想不到还是被人看见了。

    并且走过来问话之人,是一个拿着金属探测器寻宝的人。

    在细看这人时,他一时间感觉有些意外,此人长相居然跟田斌有几分像。

    就算是年龄,也跟对方差不多,只不过个头要稍微矮几公分。

    关于田斌,现在同样已经“金盆洗手”,另外他目前并没有待在沪市,而是住在了“琼”省“SY”市。

    冬季这边比较冷,他们一家人去那边过“夏天”去了。

    不过常顺自己的观点,四季变化、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更好。

    前些年资源充分,他们在各处的渣土场寻宝都赚到了钱。

    田斌虽然不像常顺那样有实力,但之前用赚到的钱在沪市买了好几套房产,又在前两年售卖之后,资产差不多也是好几千万。

    存着好几千万,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这一辈子只要不乱花钱,也能衣食无忧。

    这次到沪市,因为他不在,所以常顺就没有去找他相聚。

    “有啥不可以的?又不是特别珍贵的东西!”

    说着,他把佛头重新拿了出来,打开餐巾纸,递到了对方的手里。

    其实各种各样的古玩,从古至今,不计其数。

    哪怕各处博物馆展示出来的,也只是很小、极少的一部分。

    考古队的工作人员,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考古,民间人员的不断捐赠,长年累月积累下来,可想而知,老物件会有多少!

    绝大多数藏品,都在库房里面放着。

    “你这个佛头卖吗?”

    对方看了一会儿,问道。

    或许在这人的眼中,常顺就是过来打酱油的,随便玩玩,无意间捡到了这件物品。

    他并不知道他的底细。

    “你能出多少钱?”

    常顺笑着问他。

    “50!可以吗?”

    “当然不可以!”

    “那就100!”

    “也不行!说实话,我就是做古玩生意的!”

    他刚刚只是试探性的问价,这会也不打算跟对方讨价还价了。

    “这样啊!那算了,你说你是做古玩生意的,主要在哪里发展?”

    跟田斌长得有几分像的人打听道。

    “以前在沪市、京城,现在交通、信息方便了,到处瞎跑!时代发展了,很多人都是网上交易物品,在哪里做生意其实差不多。”

    “你说的也对!现在确实有不少人在网上开店,买卖藏品。

    给!佛头还你!以前用机器寻宝,我发现过类似的佛头,不过比你这个要小,大概只有野鸡蛋那么大,是铜的。”

    对方说着,把它又还给了他。

    “铜的吗,那样的话,价值更大!我看你这机器挺好的,我能不能试试?”

    常顺观察过,这人使用的金属探测器,是他以前用过的那个牌子,并且现在的版本,是最新版,各方面性能增强了很多。

    这机器也有蓝牙耳机功能,只不过对方并没有把耳机戴上,采用的声音外放模式。

    很久不曾用机器了,他现在只是想用别人的机器体验一把,并不是真正为了寻宝而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