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400章 那人已经离开了,我们是不是可以拿机器扫荡了?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第400章 那人已经离开了,我们是不是可以拿机器扫荡了?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常顺开车带上田斌,两人就向他说的泗经镇古河道施工的位置驶去。

    路上田斌告诉他,那里施工是为了修建河堤美化环境,同时把河道淤泥清理一些,更利于排水排涝。

    “阿顺,我看那边有人好像在挖起来的泥土里面寻找东西,他会不会也是搞古玩的?”

    到了地方,远远的,他们就看见有一个年龄四十多岁的男人在河堤边上寻找着东西,他的手里还提着一个蛇皮袋,袋子里也装着物品。

    施工的地点并不在镇上,不过距离镇子也不远。

    这里并非古文化遗址。

    “应该不是,过去看看,了解一下就知道了。”

    这人能想着在河堤边上捡东西,说明之前在那边应该也捡到过东西。

    而捡东西的未必就是搞古玩的,至少现在不一定是。

    “要是对方把东西找了一遍,我们去了不是找不到啥了吗?”

    田斌又说道。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总不能只让你捡不让别人捡吧!

    你看他只是捡面上的,又没有捡里面的,我们用机器探测扫荡的话,还是有机会的。”

    常顺看得很开。

    出门寻宝,一切随缘,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也不用勉强。

    “也对,还好他没有使用机器。”

    两人说着话,常顺把车找了个位置停了下来。

    “斌哥,我们先过去看看情况,机器别急着用,一会儿把土面上的物件找一遍再说。”

    见田斌把装探测器的背包打开,打算组装机器时,他建议道。

    “好!那我们就先过去了解土层情况。”

    商量好,换了衣服、鞋子,一人拿了一个大号塑料袋,又各自戴上手套,拿着小洋镐,他们就去了捡东西那人所在的位置。

    快接近时,常顺观察起了那些被挖掘起来的淤泥。

    淤泥并非湿润的,挖到面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基本上被晒成了半干或者已经晒干。

    这样的泥土,有裂纹,走在上面,也不会塌陷。

    见他跟田斌走了过去,那位师傅停下了寻找,看向了他俩。

    “你们也是想过来捡东西的?”

    常顺正准备开口跟他打招呼,没想到对方居然先说话了。

    这位师傅的手里同样拿着一把小洋镐,或许是看见他俩手里都拿着相同的工具,所以才这样问。

    “是啊!我们就是想碰碰运气!”

    常顺对他笑了笑。

    说着话,把烟拿了出来,抽出一根递了过去。

    寻找物品没啥好隐瞒的,除非你不在这边转悠,只要找东西,探测挖东西,人家就看得出来。

    “那你们可来晚了,这边我都捡过!”

    对方把烟接到了手里,然后又说道。

    “没事,你捡你的,我们捡我们的,说不定还会有漏网之鱼。”

    田斌也笑着跟他打了招呼。

    这样说,那人没在说啥。

    “我们能看下你袋子里面装的东西吗?学习学习!”

    常顺试着又问道。

    “几个破碗、罐子、盘子,没啥不能看的。”

    四十多岁的男人说着,把袋子打开了。

    他看了下,有一口碗、两个罐子、两个盘子、一个小茶杯、以及几样铁杂件。

    碗是明朝时期的,面上画着芭蕉纹、老虎图案,画法很抽象、模糊。

    罐子一个黑陶、一个青花瓷。

    黑陶罐,高度约25公分,最大直径约20公分,比较厚实,这个很常见,清朝仿汉代的造型。

    青花罐,柚子大小,面上画的是人物、山水风景图案。

    两个盘子,一个清代,一个民国。

    清代的盘子,是灵芝纹盘,很普通。

    民国盘子,粉彩四季花卉盘。

    小茶杯,霁蓝釉,半个桔子大小。

    这些瓷器,除了小茶杯、青花罐完整,其它的多少都有些残缺破损。

    常顺观察了一下瓷器里面,发现陶罐、青花罐里面残留的还有部分湿润的淤泥,它们应该不是在这处位置捡到的,而是在其它位置所捡——就是新挖掘淤泥的地方。

    铁杂件里面有马镫、刀具等,锈蚀得很厉害。

    “师傅,你也是做古玩行业的吗?”

    看完,常顺试着问对方道。

    从他能够精准捡到古玩物品而不是现代物件看,这师傅肯定是对古玩有过一定的研究。

    毕竟虽然是河道,但里面同样有年份近的瓷器,而他并没有捡。

    “不是!我住在附近,只是过来随便找找。”

    “那你捡东西多久了?”

    “不算久,也就三四个月左右的时间,是从去年年底这边开始规划施工开始的。”

    “那你肯定是遇到或者说发现了比较好的物件,不然不会过来转、知道捡宝了!”

    田斌又笑着道。

    很多人,都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去从事某行业,或者说发现有利可图,比之前的行业赚钱,改变了原来的行业。

    “你们知道过来捡东西,是不是也是那样?”

    四十多岁的男人这话也算是承认,顺便反问了他们。

    “我们是看别人捡到了不错的东西,不过我俩到目前还真没捡到啥像样的物品,师傅,聊了这么久,你咋称呼?”

    常顺再次问道。

    “我姓吴!你们呢,咋称呼?”

    “我姓常!”

    “我姓田!”

    “吴师傅,我平时带着收古玩,你这小茶杯、青花罐卖吗?”

    “原来你是收古玩的啊?暂时不卖,要是出售,我联系你。”

    …………

    又聊了会儿,他们就开始办起了正事。

    虽然对方过来寻找过,但一些瓷片,不是多完整的,吴师傅并没有捡起来,这从他袋子里面装着的东西就能够看出来。

    常顺跟田斌看见后,倒是把它们都捡了。

    另外吴师傅捡到的或许也有铜钱、铜元甚至银元包括其它贵金属等,只是没有拿出来给二人看。

    当然,今天没捡到不代表之前都没捡到。

    淤泥捡面上露出来的金属,要是不用机器感应,能被发现的比例很小,哪怕是遇到了窖藏,同样会有很多的漏网之鱼。

    “阿顺!那人已经离开了,我们是不是可以拿机器扫荡了?”

    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两人把河堤位置挖掘起来有淤泥的地方差不多都看了一遍,田斌走向了他,问道。

    “可以!我也是正准备跟你说这事!你发现了没,刚才有一处地方的土层被人翻找过,那里有几枚碎掉的铜钱,我觉得那地方多半是出了窖藏。”

    “看见了,是清代的“康熙通宝”、“乾隆通宝”等,我就是打算拿着机器过去看看的!

    今天星期天,这边并没有施工,加上不在镇上,来这里的人很少,正是我们发财的机会。”

    田斌笑着道。

    两人寻宝,如果遇到有那种窖藏之类,当然都会聚在一起挖,虽然不合作平均分配。

    说着话,他们向着停车的地方走去。

    先前的寻找,两人的收获都不大,毕竟能捡的完整的东西,都被吴师傅捡过。

    他俩只是跟在后面捡了点瓷片而已。

    而发现土动过了的、有碎钱币的位置,窖藏很大可能就是被吴师傅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