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403章 借你吉言!希望这几天就能回本!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第403章 借你吉言!希望这几天就能回本!

    五点左右,泗泾镇附近的一处村子、吴师傅家的院子里。

    此时常顺正在看他拿出来的从河道淤泥里捡到的物品。

    这些东西有不少,主要是一些瓷器、钱币、金属类杂件。

    瓷器里面好点的有4个罐子、一个烛台、一个青花盘、两个碗,一把提梁壶。

    四个罐子,两个青花罐、一个磁州窑罐,一个青瓷罐。

    青花罐,一个是明代的山水人物青花罐,这个是上午他看见的那个。

    另外一个是清代的“福寿”纹饰图案罐。

    磁州窑罐,应该是一个装酒的酒罐,面上有“酒”字,图案是花卉,年份宋元时期。

    青瓷罐,是龙泉窑,瓜棱形罐,面上的图案是藤蔓,年份也是明朝时期。

    烛台不是青花瓷,是黄釉双层盘口烛台,不高但很厚重、精致,年份不是太早,清朝时期。

    青花盘,不大,盘口直径约12公分,里外都有图案。

    里面的图案是狮子,外面是缠枝莲花卉。

    盘子有铁锈斑,也就是说用了“苏麻离青”料,它的年份也是明朝时期。

    两个碗,一个是龙泉窑高足碗,另外一个是“囍”字缠枝莲花卉碗。

    高足碗,明朝时期,“囍”字碗,清朝时期。

    提梁壶年代很近,是特殊年代,面上画着的图案为大海轮船、红日,有文字:

    “大海航行靠舵手…………”

    钱币不少,差不多有100斤,全部都是清钱,里面有不少的筒子。

    其中有一块连在一起的“大筒子”,像个足球,重量有三十多斤。

    这些铜钱里面有少量的大钱、花钱。

    金属杂件里主要是有一个鎏金铜佛像。

    佛像看着是菩萨坐像,高约20公分,底座稍微有点豁口,不过在后面,也不是太影响品相。

    除了这些,其它的大多比较普通,不怎么值钱。

    据吴师傅所说,瓷器并非都是他从河里捡到的,也有他自己家里本来就有的。

    看过之后,两人商量了价格:

    山水人物青花罐,800元。

    福寿纹饰图案罐,500元。

    磁州窑酒罐,300元。

    青瓷罐,600元。

    黄釉烛台,200元。

    青花盘,300元。

    龙泉窑高足碗,400元。

    “囍”字花卉碗,200元。

    提梁壶,100元。

    差不多100斤清朝钱币,1万元。

    鎏金铜佛像,8000元。

    其它瓷器(不少有点破损)、杂件,1500元。

    共计:元。

    常顺的金属探测器,作价8900元。

    把东西都装上车后,他另外付给了吴师傅元。

    完成交易,对方让他实际操作,把机器如何使用告诉了他,包括排铁模式等。

    “吴师傅,有了探测器,我提前祝你多遇到好货,发大财!”

    准备离开时,他笑着道。

    “借你吉言!希望这几天就能回本!

    另外我想问你两个问题,就是用这个会不会真探测到地雷?你以前用它发现过那样的物品没?”

    对方先是对他也微笑了下,好像突然间想起了啥,又问他道。

    “地雷当然没有发现,要是发现那可就危险了,不过炮弹倒是遇到过。”

    “发现炮弹了吗,那不是很危险?”

    吴师傅明显有些诧异。

    “确实有点危险,不过炮弹爆炸需要一定的条件。你以后如果遇到了,记得报警,包括发现了枪支等。”

    “这么说,你发现之后是不是报警了?”

    “当然!另外我还要提醒你一下,用机器探测寻宝,那些古文化遗址可不能去,也不能用在盗墓上。

    使用这个,只能在渣土场、河道、以及其它允许玩玩的位置。

    还有一点,如果发现了青铜器类国宝级的文物,记得一定要上交,那样有奖金以及荣誉证书!”

    他又提醒对方道。

    “你说的我看电视、报纸都了解过,放心吧,我是好公民,不该去的地方是不会去的,真要是弄到了国宝,我肯定也会交给相关单位部门。”

    看来吴师傅并不是那种没有分寸的人。

    “你知道就好!你们这边的河道清淤,我中午看了下规划牌,说的线路是3公里,你要是把这片地方都找一遍,应该能赚些钱。”

    “我也希望那样!”

    “好了,时间不早了,弄到了东西打我电话!”

    “行!弄到了我联系你。”

    随后,常顺就开车离开了。

    他去了河堤。

    “阿顺!机器换给他了吗?”

    两人见面,田斌问道。

    “换了!你这阵运气怎样,出大货了没?”

    他随口说道。

    “太大的货没有遇到,主要还是找出来了一些钱币,另外有一个铜烟袋锅、一枚大观通宝折十钱以及一块铜镜。

    你呢,下午之后的时间又探到啥了?”

    田斌又问道。

    “探了一个铜油灯、一个冒顶、一个铜铃铛。”

    在那些淤泥里,他确实只探了这三样。

    其中油灯是莲花花瓣的样式,明朝时期,这种灯之前他发现过。

    冒顶是清代的,局部斗笠状,铜材质,没有鎏金。

    铜铃铛比较大,半个成年人拳头大小 ,以前他在古玩地摊见到过类似的,懂行的人告诉他,说是绑在牛身上用的。

    两人说的各自找出来的东西,彼此并没有找对方要过来看。

    “阿顺!其实除了从河道边上挖起来的泥土里有东西,面上那些土层里面也有。

    我用机器试着扫荡,有的位置也有信号,试着挖了下,挖出来了铜钱、铜元。”

    似乎想起了啥,田斌再次说道。

    “很正常!古往今来,在河道边行走的人很多,总会有人丢失一些东西。

    就算不是丢失,有人因为一些原因,专门把钱撒到河边也有可能。”

    他笑着说了一句,同时打开了车后门。

    “阿顺,看着这些铜钱,我突然间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除了不方便携带外,还是古代的钱币保存的时间久。

    就拿半两、五珠、开元这些钱来说,历经千年,埋在土里,淤泥里,还不会坏。

    要是现在的纸币,别说埋土里、淤泥里放一千年,就是一年,说不定就被腐蚀消失了。”

    把东西往车上放时,田斌又有了一些感触。

    “是啊!只能说古代的科技有限,跟现在情况不同,往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说不定大家连纸币用的都少了!”

    想到十来年后的智能手机支付,他随口说道。

    同时常顺心中也想到:

    要是一千年后,现在的纸币如果能被保存,那时应该也会很值钱或者说很有价值。

    “你说的倒是有可能,现在去银行转账的人越来越多。”

    “好了!不说这些了,我们早点回去。”

    随后,他们就坐上了车。

    返回的路上,田斌又问了他购买吴师傅家里物品、以及用机器换他东西的情况。

    常顺简单跟他说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