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451章 当然高档了,我这个可是曾经宫里的物件。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第451章 当然高档了,我这个可是曾经宫里的物件。

    “老板,你这个牌子多少钱?”

    往前又走了5处摊位,在一处以售卖文玩串串为主的地摊前,常顺发现了一个绿松石材质的诗文牌。

    这个诗文牌,长约七八公分、宽约四五公分。

    形状并非是长方形,而是由多种几何形状组合而成。

    它的正面主体部分雕刻有树枝、大象图案,顶端雕刻的是祥云,边缘其它位置是谷纹。

    背面主体部分刻有“太平有象”四字,这几个象形文字很好辨认。

    诗文牌雕刻的工艺十分精湛,惟妙惟肖。

    牌子用的料依然是秦古料,有铁线,不过硬度很高。

    刚才在这之前,他经过的地摊,有一个是售卖木制品的,里面有“沉香”,不过沉香并非真正的沉香。

    假货,他自然不会购买。

    “你要的话,给500块钱吧!清朝时期的老物件。”

    摊主看了一眼,随口回道。

    这名地摊老板,年龄四十岁左右,说话声音有些沙哑。

    “我知道它是老的,500贵了!给你200块钱!绿松石都是论斤称的!”

    常顺还价道。

    “200不行!它怎么说都是古董,另外还有雕工,跟论斤称的性质不一样,你诚心想买,给300好了,能要就要,不行就算了。”

    摊主也让了些价格。

    “那行!300就300!”

    想了想,常顺答应了下来。

    这种工艺精美的绿松石老牌子,以后找关系可以运作,特别是拍卖会。

    当然,哪怕不运作,过十几年,就材质本身的料,重约20克,也能轻松过万,况且它还是古董。

    “小伙子!我有个跟你手里牌子看着很像的牌子!”

    付了钱,看向摊位其它物件时,一名年龄50多岁的男人突然间对他说道。

    说完,这人把他胸前挂着的一个挂饰拿了出来。

    常顺看了一眼,发现他的牌子跟自己刚刚购买的一块确实很像,不过材质却是不同,对方的那块,是螺钿(贝雕)。

    贝雕表面的图案,跟松石图案一模一样。

    另外贝雕的厚实程度,比他手里的那块绿松石的牌子还要厚实一点。

    它泛着珍珠般的五彩哈利光光泽,如果是在黑暗中,它肯定是夜光的。

    相对于玉石、木雕、瓷器、金属类的牌子,这种贝雕、螺钿制品,给人的感觉又不一样,它更加的稀少。

    如此精美的贝雕类物件,恕他见闻有限,还是第一次看见。

    “确实挺像的,你这个看上去真高档!”

    仔细看过之后,他由衷赞道。

    “当然高档了,我这个可是曾经宫里的物件。

    可以说,制作出这样一个物品,就是原材料,都不容易找到。”

    50多岁的男人笑着道。

    “为啥不容易找到?”

    常顺还没有说话,旁边看见这个贝雕牌子的人,跟着问了一句。

    “因为制作它的原材料需要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长这么大,小的雕不出来这种效果。”

    50多岁的男人看了那人一眼,淡然回道。

    “你说它是宫里的物件,那不是很值钱?”

    他刚说完,又有一人跟着问了一句。

    “还行吧,也不是太值钱,几千块钱应该没有问题。”

    这人笑着道。

    “那你卖不卖?卖的话我们商量商量!”

    人群中并不缺乏有钱之人,对于这类奇特的物品,自然是充满了好奇。

    “你觉得我像是缺这点钱的人吗?刚刚我只是看见小伙子买的东西,跟我这个很像,感觉有些诧异,才把它拿出来的。”

    很显然,他并不想出手,也确实不像缺钱的人。

    “小伙子!他说他手里的物件是来自宫里,你的那个会不会也是?”

    有人瞬间似乎想到了啥,问他道。

    “我咋知道,我又没在宫里待过!”

    常顺笑着回了对方一句。

    “老板,如果他刚才买的石头是宫里的,那你不是亏大了吗?这小伙可是捡了大漏了!”

    有人说着,看向了地摊老板。

    “要真是那样,我肯定是亏了,但现在钱货两清,我也不能找人家拿回来吧!”

    摊主有些无奈。

    “买卖离手,人家捡漏是人家的本事运气,也说明人家跟那个物件有缘,老板,就算人家捡漏了,你也不能说啥。”

    有人很客观的说道。

    “说的对!大家都是过来看东西的,也都想捡漏,谁有运气捡到漏,那也是谁的本事!”

    “是啊!大家各赚各的那份。”

    又有人跟着附和道。

    这些话说的没毛病,毕竟买东西的人,自然要站在买方的利益这一面。

    “小伙子!你的这个牌子卖吗?”

    50多岁,也就是有螺钿贝雕材质牌子的那人问他道。

    “暂时不卖!”

    常顺笑着回道。

    “不卖那就算了,我刚刚来晚了一步,要是再早来一会儿,这牌子或许就是我的了!”

    对方这样说,他笑了笑没说啥。

    他也相信对方所说的话。

    “你们有没有想过,或许我手里的牌子是仿照那个宫里的贝雕雕刻的呢?”

    为了不是那样的引人注目、也为了显得低调,常顺想故意贬低牌子的价值。

    他觉得要是真捡漏了宫里的东西,一会儿这些人一宣传,会被很多人注意。

    “你说的也有可能!毕竟民间很多物件都是仿照宫里的样式制作的。”

    有人听他这样说,想了想,觉得也有可能。

    就连摊主听了这话,似乎也不是那样郁闷了。

    要真是好东西从他手里流失,他肯定会遗憾一辈子。

    “说到螺钿,我看见其它地摊上好像有,不过都是嵌在木料上面的,之前我也问过价格,都不便宜!”

    “我也看见了,等会儿回去再谈论下价格,可以的话,就买一件。”

    “慢慢看,以后肯定会有机会遇到的!”

    …………

    大家聊了一会儿就各自散了,看向了其它摊位上的物品。

    常顺在这处地摊上接着看了一遍之前没有看完的物品,又发现了一枚五十年代的“先进生产工作者”纪念章。

    跟老板商谈之后,花了30块钱把它买了下来。

    这物件,不像之前的绿松石牌子那样,不好辨认其是否为宫里出的东西。

    另外这样的纪念章,很明显只是普通货。

    当然,之前那名50多岁的男人所说的话,说他挂着的牌子是宫中之物,也只是他的片面之词。

    是不是,有待考证。

    没有其它发现,他就又离开了这处地摊。